48 遺精
遺精是因腎虛不固或邪擾精室,導致不因房事而精液排出,每周超過(guò)1次以上的疾病。相當于“性神經(jīng)衰弱癥”。
48.1 診斷依據
48.1.1 男子不因房事而排泄精液,多在睡眠中發(fā)生,每周超過(guò)1 次以上,甚則勞累或動(dòng)欲念即有精液流出。
48.1.2 遺精頻繁者,可伴有頭暈,耳鳴,神倦乏力,腰膝酸軟等癥。
48.1.3 前列腺按摩液鏡檢,前列腺B超檢查,精液常規檢查等可幫助病因診斷。
48.2 證候分類(lèi)
48.2.1 陰虛火旺: 夜寐不酣,多夢(mèng)遺精,陽(yáng)興易舉,心中煩熱,頭暈耳鳴,面紅升火,口干苦。舌質(zhì)紅,舌苔黃,脈細數。
48.2.2 濕熱下注: 多夢(mèng)遺精頻作,尿后有精液外流,小便短黃而濁,或熱澀不爽,口苦煩渴。舌質(zhì)紅,舌苔黃膩,脈滑數。
48.2.3 心脾兩虛: 遺精遇思慮或勞累過(guò)度而作,頭暈失眠,心悸健忘,食少便溏。舌淡,舌苔薄白,脈細弱。
48.2.4 腎虛不固: 遺精頻作,甚或滑精,腰酸膝軟,頭暈目眩,耳鳴,健忘,心煩,失眠。腎陰虛者兼見(jiàn)顴紅,盜汗。舌質(zhì)紅少苔,脈弦數;腎陽(yáng)虛者,可見(jiàn)陽(yáng)痿、早泄,精冷,畏寒肢冷,面色 白。舌淡,舌邊有齒痕,舌苔白滑,脈沉細。
48.3 治療方案
48.3.1 辨證施治
48.3.1.1 陰虛火旺證: 滋陰瀉火,清心安神,方如黃連清心飲加減。
48.3.1.2 濕熱下注證: 清熱利濕,方如程氏萆薢分清飲加減。
48.3.1.3 心脾兩虛證: 調補心脾,益氣攝精,方如歸脾湯加減。
48.3.1.4 腎虛不固證: 補益腎精,固澀止遺,方如六味地黃丸合金鎖固精丸加減。
48.3.2 其他療法
48.3.2.1 中成藥: 腎陰不足者可選用六味地黃丸或左歸丸等滋補腎陰類(lèi)中成藥;腎陽(yáng)虛者可選用右歸丸等溫補腎陽(yáng)類(lèi)中成藥。
48.3.2.2 針灸: 灸關(guān)元、氣海等穴。針刺三陰交、腎俞、太溪等穴。
48.3.2.3 耳針: 取精宮、內分泌、神門(mén)、肝、腎等穴。
48.4 注意事項
48.4.1 并發(fā)癥處理
48.4.1.1 精索靜脈曲張: 宜溫寒通滯,用暖肝煎加減。
48.4.1.2 血精: 宜清熱益腎,養陰止血,如二至丸合知柏地黃丸加減。
48.4.2 飲食: 注意營(yíng)養,少食辛辣厚味食物。
48.4.3 注意調攝心神。
48.4.4 戒除煙酒,節制房事,戒除手淫,進(jìn)行體育鍛煉。
48.5 療效評定
48.5.1 治愈: 遺精消失或控制在每月1~2次,伴隨癥狀消除。
48.5.2 好轉: 遺精次數較前減少1/2以上,其他癥狀減輕。
48.5.3 未愈: 遺精次數及其他癥狀無(wú)變化。
48.6 病名注釋
本病證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醫臨床診療術(shù)語(yǔ)疾病部分》第10條,第17 款;屬《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第1.1條,第51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