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涼,
氣候就變得日趨干燥,
人體會(huì )產(chǎn)生由于干燥
引起的一系列生理變化,
不少人會(huì )發(fā)現鼻咽干燥、
干咳少痰、皮膚干燥等
一系列惱人的癥狀,
這些現象就是典型的 “秋燥”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fā)生的疾病。又分為“溫燥”和“涼燥”,前者見(jiàn)于初秋天氣尚熱或久晴無(wú)雨的時(shí)候;后者則開(kāi)始于深秋天氣轉涼之時(shí),會(huì )導致陰津耗損,出現皮膚干燥和體液丟失等癥狀,并傷及人體肺部,也就是中醫所說(shuō)的“燥邪”。
中醫學(xué)認為,燥為秋季時(shí)令之氣,很容易傷其津液?!胺蜗矟檺涸铩?, “肺主皮毛,開(kāi)竅于鼻”,“咽為肺之門(mén)戶(hù)”,此時(shí)人們往往會(huì )在不同程度上感到口、鼻、皮膚等部位有干燥感。有的人還會(huì )出現口干舌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結、鼻塞、咳嗽等一系列癥狀,不少人的鼻腔黏膜對冷空氣的刺激不適應,常發(fā)生傷風(fēng)、感冒、流鼻涕等,這些都稱(chēng)為“秋燥”癥。
中醫學(xué)倡導以飲食調養來(lái)抵御“燥氣”,有“燥則潤之”的養生理論,秋季飲食的重點(diǎn)在于滋陰潤燥。預防“秋燥癥”的最好辦法是飲食調理。多吃一些能滋陰潤燥的蔬菜水果,如蘿卜、銀耳、蓮藕、百合、梨、蘋(píng)果、柿子、香蕉等,不吃或少吃辛辣、煎油炸、燒烤類(lèi)食品,如生姜、辣椒、花椒、桂皮、蔥及酒等。
根據不同體質(zhì)者的秋燥有表現不同,潤燥的調理自然也要“因體質(zhì)而異”。推薦以下常見(jiàn)的健康食物可以預防秋燥。
蓮藕:開(kāi)胃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有明顯益血益氣的功效,也可增強人體免疫力?!昂缮徱簧韺?,秋藕最補人”, 蓮藕適合脾胃虛弱的人滋補養生。蓮藕的食用方法“生熟兩相宜”。作為水果生吃的,味道甘甜、清涼入肺;和糯米、蜂蜜一起蒸,粉紅透明,軟糯清潤,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燉湯,健脾開(kāi)胃、營(yíng)養豐富。
杏仁:潤肺,清積食,散滯。杏仁富含蛋白質(zhì)、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具有潤肺、止咳、滑腸等功效,對干咳無(wú)痰、肺虛久咳等癥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杏仁最好與薏米按1:5的比例一起熬粥,溫熱時(shí)喝;和豬肺一起燉湯,也有滋養緩和之效。當然,當零食吃的烤杏仁也能適當吃一些
蜂蜜:養陰潤燥、潤肺補虛、潤腸通便、解藥毒、養脾氣、悅顏色的功效,因此擁有“百花之精”的美名。蜂蜜是一種非常好的能量補充品,對于緩解疲勞效果顯著(zhù)。在涼拌西紅柿等涼菜中加入蜂蜜也很不錯;蜂蜜也可和時(shí)令水果相拌,味道鮮美。
葡萄:益氣補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初秋時(shí)多吃還能幫助機體排毒,解內熱。紅色葡萄可軟化血管、活血化瘀,心血管病人不妨多吃。白葡萄有潤肺功效,適合咳嗽、呼吸系統不好的人吃。綠葡萄則偏重清熱解毒。紫葡萄富含花青素,可以美容抗衰老。黑葡萄滋陰養腎的功效更為突出。
梨:梨具有潤燥止咳,清心降火的作用,可以緩解“秋燥”,醒酒解毒。民間對其有“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腑之陰”的說(shuō)法。因此,生吃梨能明顯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所出現的咽喉干、癢、痛、音啞,以及便秘尿赤等癥狀。-榨汁:將梨榨成梨汁,或加胖大海、冬瓜子、冰糖少許,煮飲,對天氣亢燥、體質(zhì)火旺、喉炎干澀、聲音不揚者,具有滋潤喉頭、補充津液的功效。生梨性涼,老年人不宜一次吃得過(guò)多。

大棗: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營(yíng)衛,解藥毒。治胃虛食少,脾弱便溏,氣血津液不足,營(yíng)衛不和,心悸怔忡。婦人贓躁。

大棗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zhì),對人體有多種保健治病功效。凡有濕痰、積滯,齒病、蟲(chóng)病者,均不相宜。
菊花:菊花可疏風(fēng)平肝,清心除煩,祛燥潤喉,生津明目,解酒毒。對感冒、頭痛都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百合: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用于陰虛久咳,痰中帶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mèng),精神恍惚。內服:煎湯,0.3~1兩;蒸食或煮粥食。外用:搗敷。風(fēng)寒痰嗽,中寒便滑者忌服。

下面介紹幾種適合秋季食用的菜譜:
原料:蓮藕500克,豬排骨500克,黃酒、生姜、蔥、鹽稍許。
制作方法:豬排切段寸長(cháng),在沸水中過(guò)2分鐘左右,棄水;將藕洗凈切片,與排骨同置1500毫升溫水之中,加黃酒、姜、蔥少許,水沸后文火燉90分鐘左右,加少許鹽,即可食用。
功用:補脾益肺。適合于任何體質(zhì)服用。
原料:雪梨2個(gè)、銀耳50克、冰糖100克。
制作:雪梨切片,銀耳泡軟時(shí)去掉硬根。鍋內加水,放人梨、銀耳、冰糖,煮半小時(shí),即可食用。
功能:益氣、滋陰、止咳,預防秋季燥咳。陰血虛體質(zhì)更宜。
原料:百合120克,蜂蜜30克
制作:將上品拌和均勻,蒸令熟軟。時(shí)含數片,咽津,嚼食。
功用:補肺、潤燥、清熱,適用于肺熱煩悶,或燥熱咳嗽、咽喉干痛等癥。
原料及制作:生薏苡仁60克,生山藥60克搗碎、柿霜30克切成小塊,同煮成糊粥。
功用:補肺、健脾、養胃,適用于陰虛內熱、勞嗽干咳、大便瀉泄,食欲減退 等一切脾肺氣虛的病癥。
原料:鮮雪梨一只,南杏仁、瘦豬肉各適量。
制作:雪梨去皮,與南杏仁、瘦豬肉同煲2小時(shí)即可飲用。
功用:潤肺、生津、清熱、化痰、止咳潤燥。
原料:百合50克,太子參100克,羅漢果半個(gè),豬瘦肉150克。
制作:豬瘦肉原塊洗凈,、百合、太子參羅漢果洗凈,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滾后,放入瘦肉,改文火煲1—2小時(shí),調味食用。
功用:清潤肺燥,益肺生津。適合氣虛肺燥、咳喘氣短、口干渴飲、燥熱傷肺而咳嗽咽干者飲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