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干燥,粥中含有大量的水,加上粥中的水和淀粉充分結合,使其在胃腸道停留時(shí)間更長(cháng),可以更好的補充人體水分。避免秋燥引起的咽干口燥,皮膚干燥。粥是非常容易消化的食物,養胃的食補,加上養生粥中加入各種原料后,又增加更多的功效作用,所以秋季喝粥養生效果非常好。

將木耳、粳米加冰糖同煮成粥,即為木耳粳米粥。多喝此粥可收到潤肺生津、滋陰養胃、補腦強心的保健作用。
2、百合玉竹粥
百合洗凈,撕成瓣狀;玉竹洗凈,切成 4 厘米長(cháng)的段 ; 粳米淘洗干凈,用冷水浸泡半小時(shí),撈出,瀝干水分;把粳米、百合、玉竹放入鍋內,加入約 1000 毫升冷水,置旺火上燒沸,改用小火煮約 45 分鐘;鍋內加入白糖攪勻,再稍燜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3、胡蘿卜山藥粥
取胡蘿卜 200 克,山藥 200 克,粳米 60 克。將胡蘿卜及山藥切成小塊狀,先將粳米加水煮粥,半熟時(shí)加入胡蘿卜及山藥,再煮成粥。胡蘿卜可提高呼吸道抵抗力,山藥健脾助消化,對脾胃弱、少食多病的人有益。
4、黃芪淮山藥粥
秋季多喝黃芪、淮山藥、粳米煮成的粥,能益血補氣、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對倦怠乏力,口渴便溏及遺精等癥有很好的效果。
5、生地麥冬粥
將生地黃 50 克,麥冬(去芯)40 克,粳米 50 克,金錢(qián)枝桔餅 30 克,共煮成粥,即為生地麥冬粥。此粥具有清熱涼血、口干舌燥、養陰生津等功效,對秋季肺燥干咳、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等有較好的療效。

鮮藕 200 克、黑米 100 克、紅糖適量。將藕洗凈,去皮后切成丁備用。黑米淘洗干凈,用清水浸泡半小時(shí)左右。砂鍋置火上,加入適量清水,放入藕丁、黑米和紅糖煮至成粥即可食用。
煮熟的藕性味甘溫,能健脾開(kāi)胃,益血補心,故主補五臟,有消食、止渴、生肌的功效。經(jīng)常食用此粥,可補血養血,產(chǎn)婦、老年體虛者可經(jīng)常食用。
7. 百合白梨杏仁粥
制作:
百合 5 克(鮮品倍量),一個(gè)白梨洗凈帶皮去核切碎,杏仁 5 克,粳米 50 克(秈米[xi ā n m ǐ]不行),同煮,加冰糖適量溫服即可。
秋季是陽(yáng)消陰長(cháng),且秋天空氣干燥,易傷肺陰。而此粥中加入百合和白梨來(lái)養陰潤肺,再加入具有止咳作用的杏仁后,對于肺燥引起的干咳、無(wú)痰有很好的效果。而百合入心經(jīng),可以清心、安神、養陰、潤肺,所以常吃這個(gè)粥可以潤肺、止咳、清心、安神,適合入秋后干咳、少痰及心煩、失眠等癥。

自《傷寒論》以來(lái),粳米一直作為入藥的米被運用,粳米煮粥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的功效。且粳米比秈米的糯性好,做粥口感更爽滑,而用秈米做粥的話(huà)粘而不稠,口感不好。
8. 五行養生粥
制作:綠葡萄干 30 粒,去核紅棗 20 枚,黃豆 30 粒,去芯蓮子 30 粒,黑米 50 克。將這些原料洗凈后泡一夜,一起煮成粥。
我們總說(shuō)春粥養顏,夏粥清火,秋粥滋補,冬粥暖胃,養生粥既能防病養生,又不能對脾胃造成運化負擔,還不必擔心長(cháng)胖。葡萄干可以使粥味道微甜,色澤艷麗,遵循五行、五色對應五臟進(jìn)行滋補五臟。對于想喝粥養生但是沒(méi)有特定需求的人來(lái)說(shuō),這是一款非常適合秋季滋補的粥。
自古以來(lái)中醫養生講究的是天人合一,順應四季變化而調整自我。秋天到了,主要是收,除了飲食以外睡眠休息也是一個(gè)非常重要的養生方法。早睡早起順應陽(yáng)氣的舒展,可以使肺氣清;早睡可順應陽(yáng)氣之收,收斂肺氣,使志安寧。也有利于預防心腦血栓等疾病。
原網(wǎng)頁(yè)已經(jīng)由 ZAKER 轉碼以便在移動(dòng)設備上查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