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濕
健脾的食物有:鯽魚(yú)、胡蘿卜、蘋(píng)果、淮山、小米、蓮子、莧實(shí)、豬肚、鴨、鵪鶉等。
去濕的食物有:鯉魚(yú)、赤小豆、金針菜、萵苣、薏米、扁豆、冬瓜等。
功效:補脾、利水、消腫,其作用為補脾而不留邪,利水而不傷正氣。
生魚(yú)一條、宰凈,冬瓜(連皮)500克,赤小豆60克,蔥頭5個(gè),煲湯,不放鹽。
功效:滋陰養胃,健脾利水。
莧實(shí)100~120克,老鴨一只,宰凈,莧實(shí)放鴨腹內加水文火煮2小時(shí),加少許鹽服食。
功效:健脾養胃。炒扁豆60克、淮山60克、大米50克煮粥服食,小兒減半。
功效:清潤滋補,寬中下氣,可除春寒去濕困。
蘿卜750克、蓮子50克、莧實(shí)25克、蜜棗3個(gè)、豬舌500克、豬骨750克。
功效:健脾開(kāi)胃。
鵪鶉一只、黨參15克、淮山30克煲湯。
另外,還有土茯苓赤小豆鯽魚(yú)湯、綿茵陳煲鯽魚(yú)、赤小豆煲鯉魚(yú)、豬肚粥、冬瓜煲老鴨子等,均有一定的健脾去濕功效
春季,健脾去濕湯
1、豆類(lèi)瘦肉湯:瘦肉或瘦脊骨、扁豆、赤小豆、黃豆、紅蘿卜。 功效:活中下氣,去濕熱,理腸胃。
2、茨實(shí)鯽魚(yú)湯:茨實(shí)、淮山、鯽魚(yú)。 功效:補氣,健脾,增強脾胃功能。
3、豬橫利、淮山、茨實(shí)湯。 功效:滋陰補腎、健脾胃。
4、豬肝枸杞湯:豬肝、枸杞、紅棗。 功效:補鐵、促進(jìn)全身血液循環(huán)。
5、參術(shù)大棗湯:黨參、云苓、白術(shù)、大棗、鮮鴨腎。 功效:健脾益氣開(kāi)胃,用于大便不暢。
6、菠菜瘦弱湯
7、番茄蛋花湯
8、紫菜瘦肉紅棗湯
9、赤小豆、冬瓜褒生魚(yú) 功效:補脾而不留邪氣,利水而不傷正氣
10、茨實(shí)褒老鴨 功效:滋陰養胃,健脾利水
11、炒扁豆淮山湯 功效:健脾養胃
12、蘿卜蓮子豬肉湯 功效:清潤滋補,寬中下氣,可除春寒去濕困
13、鵪鶉湯:鵪鶉、黨參、淮山 功效:健脾開(kāi)胃
14、土茯苓赤小豆鯽魚(yú)湯
15、綿茵陳褒鯽魚(yú)
16、冬瓜褒老鴨
17、百合麥冬湯瘦肉湯 功效:百合潤肺,麥冬滋陰養胃,用于易煩躁,愛(ài)發(fā)脾氣
18、粉葛鯽魚(yú)湯:粉葛、鯽魚(yú)、瘦肉(豬骨)、蜜棗、陳皮 功效:鯽魚(yú)去濕利水,蜜棗、陳皮清潤下火
19、扁豆意米褒瘦肉 功效:健脾去濕,舒筋活絡(luò )
20、雞骨草豬橫利湯 功效:清熱去濕,清肝火,健脾胃
健脾祛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黃草10克,豬胰(豬橫月利)300克,清水適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黃草、豬橫月利洗凈一同放進(jìn)砂煲中,加適量清水煲開(kāi),然后轉小火煲1小時(shí)即可飲用。
●適合脾胃差者飲用。
和中化濕湯
(3~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凈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煲開(kāi),再轉小火煲1小時(shí)即可。
●適合濕熱脾虛者飲用。
清熱去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gè),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煲內,水滾轉慢火煲3小時(shí)即可。
●適合去骨火,去濕,清熱毒。
鵪鶉去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鵪鶉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鵪鶉、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煲1個(gè)半小時(shí)即可。
●適合清熱去濕,潤肺化痰。
橫月利去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豬橫月利250克,夏枯草、棉茵陳各10克,生姜2片。
做法:把豬橫月利先飛水去腥備用;將夏枯草、棉茵陳及生姜和豬橫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開(kāi),然后轉小火煲1個(gè)半小時(shí)即可食用。
●該湯不但清熱去濕,去肝熱,對糖尿病人還有食療功效。
草龜去濕湯
(3~5人分量)
材料:草龜500克,豬肉200
克,新鮮土伏苓250克,紅棗6個(gè)。
做法:把草龜、豬肉、土伏苓紅棗一起放到砂煲內熬3至4個(gè)小時(shí)即可。
●有清熱去濕及解毒功能。
黃瓜去濕湯
材料:老黃瓜800克(去核囊)陳皮25克,粳米25克,鴨腎2個(gè),清水適量。
做法:1、老黃瓜去核囊、切大塊,陳皮略浸泡、刮囊、洗凈,鴨腎洗凈、飛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凈。
2、砂鍋加清水,放入老黃瓜、陳皮、粳米、鴨腎,先猛火煲開(kāi),然后轉小火煲2小時(shí)即可調味飲用。
●有清熱解之效,適應煩熱,咽喉痛,小便赤熱等癥。
去濕食材
花旗參:吃得過(guò)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虛,可喝花旗參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荷葉:取自荷花之新鮮葉片,曬干使用。除了去濕利尿的作用外,亦有開(kāi)胃消食之功效。
白術(shù):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療。具健胃強身和對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療效。
土茯苓: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藥。具促進(jìn)體內水分流動(dòng)之功效,利尿并具安神之效。
薏仁:即薏米,主理去濕,亦具消除水腫及有益腸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強。
木棉花:具除濕毒及清熱功能。
茅根: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濕之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