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春天我們身體中的濕氣就非常重,你知道春天該怎么祛濕氣嗎?這時(shí)就該喝點(diǎn)祛濕降火的湯藥來(lái)祛濕降火。許多慢性病都是倚仗濕氣而存活的,因此我們必須重視祛濕。中醫專(zhuān)家給你介紹7款祛濕湯,春天不再“濕漉漉”!
一、黃瓜去濕湯(3-4人份量)
材料:老黃瓜800克(去核囊)陳皮,粳米,鴨腎2個(gè),清水適量。
做法:老黃瓜去核囊、切大塊,陳皮略浸泡、刮囊、洗凈,鴨腎洗凈、飛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凈。砂鍋加清水,放入老黃瓜、陳皮、粳米、鴨腎,先猛火煲開(kāi),然后轉小火煲2小時(shí)即可調味飲用。
有清熱之效,適應煩熱,咽喉痛,小便赤熱等癥。
二、健脾祛濕湯(2-3人份量)
材料:淮山(干品),土茯苓,溪黃草,豬胰(豬橫月利)300克,清水適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黃草、豬橫月利洗凈一同放進(jìn)砂煲中,加適量清水煲開(kāi),然后轉小火煲1小時(shí)即可飲用。
適合脾胃差者飲用。
三、和中化濕湯(3-4人份量)
材料: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100克,炒扁豆,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凈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煲開(kāi),再轉小火煲1小時(shí)即可。
適合濕熱脾虛者飲用。
四、清熱去濕湯(2-3人份量)
材料:“土伏苓,粉葛,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gè),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煲內,水滾轉慢火煲3小時(shí)即可。
適合去骨火,去濕,清熱毒。
五、鵪鶉去濕湯(2-3人份量)
材料:鵪鶉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鵪鶉、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煲1個(gè)半小時(shí)即可。
適合清熱去濕,潤肺化痰。
六、橫月利去濕湯(2-3人份量)
材料:豬橫月利,夏枯草、棉茵陳各,生姜2片。
做法:把豬橫月利先飛水去腥備用;將夏枯草、棉茵陳及生姜和豬橫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開(kāi),然后轉小火煲1個(gè)半小時(shí)即可食用。
該湯不但清熱去濕,去肝熱,對糖尿病人還有食療功效。
七、草龜去濕湯(3-5人份量)
材料:草龜,豬肉200克,新鮮土伏苓,紅棗6個(gè)。
做法:把草龜、豬肉、土伏苓紅棗一起放到砂煲內熬3至4個(gè)小時(shí)即可。
有清熱去濕及解毒功能。
去濕食材:
花旗參:吃得過(guò)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虛,可喝花旗參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荷葉:取自荷花之新鮮葉片,曬干使用。除了去濕利尿的作用外,亦有開(kāi)胃消食之功效。
白術(shù):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療。具健胃強身和對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療效。
土茯苓: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藥。具促進(jìn)體內水分流動(dòng)之功效,利尿并具安神之效。
薏仁:即薏米,主理去濕,亦具消除水腫及有益腸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強。
木棉花:具除濕毒及清熱功能。
茅根: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濕之好材料。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