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學(xué),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gè)部分。從創(chuàng )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些傳承的過(guò)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
——社群內容營(yíng)銷(xiāo)咨詢(xún)【 白磚家】
道教中的名山
在道教的傳承和發(fā)展過(guò)程當中,很多名山“功不可沒(méi)”。它們是很多道教名士的修行地,也隨著(zhù)這些名士的仙化而聞名于世。
◎泰山
泰山古稱(chēng)岱山,亦稱(chēng)岱宗,為中國五岳之東岳。道教視泰山為神仙所居之洞府和道士理想的修行地,稱(chēng)其為三十六洞天之第二洞天,其神名為東岳天齊仁圣帝。
泰山地處山東中部,津浦鐵路東側,綿亙于濟南市與泰安、歷城、長(cháng)清三縣之間,總面積四百二十余平方公里。泰山主峰玉皇頂,在泰安縣城北,海拔一千五百三十多米。高度次于華山和恒山,居五岳第三位,上建有玉皇廟。另有碧霞祠、斗姆宮、王母池、長(cháng)春觀(guān)和岱廟等著(zhù)名宮觀(guān),岱廟主殿天貺殿有《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巨幅壁畫(huà),聞名于世。
古人以東方為萬(wàn)物交替、初春發(fā)生之地,認為泰山在五岳中地位特別重要,推尊為“五岳之長(cháng)”。
◎衡山
衡山在湖南中部衡山縣。為中國五岳之南岳。道教以衡山為神仙洞府所在地,是道士修行理想之地。稱(chēng)其為三十六洞天之第三洞天,其神名南岳司天昭圣帝。
南宋陳田夫《南岳總勝集》卷上引《湘中記》云:“衡山,朱陵之靈臺,太虛之寶洞,上承軫宿,銓德鈞物,應度璣衡,故名衡山。下踞離宮,攝位火鄉,赤帝館其嶺,祝融宅其陽(yáng),故曰南岳?!?/p>

衡山山勢雄偉,盤(pán)紆數百里,有大小山峰七十二座,以祝融、天柱、芙蓉、紫蓋、石廩五峰最高。祝融峰海拔1290米,為諸峰之冠。
衡山建有晉天師道女祭酒魏華存修地道的黃庭觀(guān)、徐靈期修行處的上清宮,以及唐代道士司馬承禎和五代道士聶師道修道之所的降真觀(guān)(舊名白云觀(guān))。

◎華山
華山在陜西華陰縣城南。為中國五岳之西岳,道教列為三十六洞天之第四洞天,名總仙洞天,其神名為西岳金天順圣帝。以其西臨少華山,又稱(chēng)太華。山高2200米。有落雁(南峰)、朝陽(yáng)(東峰)、蓮花(西峰)、玉女(中峰)、五云、云臺(北峰)諸峰,前三者為其主峰。華山有譚紫霄、馬丹陽(yáng)、劉海蟾、邱處機祖師修煉處的四仙庵。著(zhù)名道士陳摶亦隱居于此山。另有玉泉院、東道院、鎮岳宮等全國道教重點(diǎn)宮觀(guān)。

◎恒山
恒山,在今河北曲陽(yáng)縣西北與山西接壤處。中國五岳之北岳。自漢至明,皆祀北岳于此。道教視恒山為神仙所居,是道士修行的理想地區,稱(chēng)其為三十六洞天之第五洞天,名總玄洞天,其神名為北岳安天元圣帝。漢、宋時(shí),因避文帝和真宗諱,曾改名常山。唐、宋又名大茂山,神尖山。明弘治六年(1493),改以山西渾源縣之玄岳(即渾源縣東南之玄武峰)為北岳,但秩祀仍在曲陽(yáng)。至清順治十七年(1660),始改祀于渾源。相傳道教茅山派祖師茅盈曾于此山修道,唐代道士張果也曾在此山修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