鯀堤位于清河縣大堤村西,東南西北走向,在縣境內約4公里長(cháng),兩端分別入臨西、威縣境內,相傳為大禹之父鯀治水時(shí)所筑。民國舊志載:“堤闊三丈有奇,高二丈有奇?!爆F在寬處尚有10米,高處僅2米。
現存鯀堤是歷代修筑的成果。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清河縣在修復鯀堤決口時(shí),發(fā)現一具立埋宋代古尸,古尸頭頂一塊方磚,磚上刻有“三卯不到,立埋王三”字樣;八十年代末,在清河縣大堤村出土了一宋代瓷枕。由此可證,宋代曾修復鯀堤。
鯀堤是清河古“八景”之一,雨中的鯀堤更是文人熱衷詠嘆的話(huà)題。清代楊爾昌作詩(shī)“鯀堤夜雨”:堤外云垂黑,堤邊村火紅??蓢@九載績(jì),盡在煙雨中。清代王尚寬詩(shī)“鯀堤夜雨”:羽淵報痛,禹甸奏功。八年干蠱,答彼蒼穹。煙云徑黑,楊柳村迷。勤勞九載,風(fēng)瀟雨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