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春分,萬(wàn)物蘇醒的節氣,代表著(zhù)氣溫將逐步上升。最近天氣陰雨連連,人體濕氣重,稍不留心就很會(huì )感冒犯病。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些去濕氣的湯水,排除濕氣!
原料:牛大力100克,草龜500克,豬肉200克,土茯苓250克,紅棗6個(gè)。
做法:把牛大力、草龜、豬肉、土茯苓、紅棗一路放到砂煲內熬3至4個(gè)小時(shí)即可。
功效:清熱祛濕解毒
原料:豬橫脷250克,夏枯草、棉茵陳各10克,生姜2片。
做法:把豬橫脷先飛水去腥備用;將夏枯草、棉茵陳及生姜和豬橫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適量?jì)羲?,先用大火燒開(kāi),然后轉小火煲1個(gè)半小時(shí)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祛濕,去肝熱,對糖尿病人尚有食療功能。
原料:豬小肚5個(gè),蜜棗2個(gè), 半斤豬骨, 薏米,芡實(shí)
做法:將豬小肚用鹽揉洗凈,之后加薏米,蜜棗,豬骨同豬小肚一起煲1個(gè)半小時(shí)。
功效:生薏米煮湯服食,利于去濕除風(fēng);用于健脾益胃、治脾虛泄瀉則須炒熟食用!
原料:鵪鶉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鵪鶉、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鍋中,加凈水適量煲1個(gè)半小時(shí)即可。
功效:清熱祛濕,潤肺化痰。
原料:豬骨一斤,土茯苓8兩,赤小豆、眉豆少量,蜜棗2個(gè)。
做法:土茯苓削皮后用溫水浸泡;之后加上豬骨一起煲1.5小時(shí)就可以。
功效:土茯苓能除濕、解毒、通利關(guān)節;赤小豆有健脾祛濕、利水消膿作用,兩者均性平味甘、淡。眉豆能祛濕除困、利水且又滋補平和,男女老少宜。

原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黃草10克,豬胰(豬橫脷)300克,凈水適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黃草、豬橫脷洗凈一同放進(jìn)砂煲中,加適量?jì)羲议_(kāi),然后轉小火煲1小時(shí)即可飲用。
功效:改善脾胃

原料:眉豆、黃豆各50克,鯇魚(yú)骨500克,陳皮1/3個(gè),豬瘦肉50克,生姜4片
做法:瘦肉放入鍋中飛水,魚(yú)骨放入鍋中煎至金黃色后倒入水滾至白色;將所有材料一起煲30分鐘即可。
功效:眉豆具有祛濕、健脾、補益的功效。黃豆可以利大腸、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原料:鯽魚(yú)1斤二兩;綿茵陳2兩;蜜棗2個(gè)
做法:將綿茵陳倒入清水浸泡片刻,之后洗干凈;將鯽魚(yú)洗凈后加入適量清水;將蜜棗、綿茵陳、鯽魚(yú)放入鍋里,武火煮15分鐘;煮滾后,轉文火煲1小時(shí)即可。
功效:綿茵陳鯽魚(yú)湯祛濕,健康美味又排毒。

以上就是小編的推薦,
大家記得多點(diǎn)飲湯,注意防病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