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報訊
“春困,秋乏,夏打盹”。
處暑節氣過(guò)后,秋乏的明顯感覺(jué)是白天無(wú)精打采,晚上輾轉難眠。這種“秋乏”現象的生理變化是讓人體盡快適應自然環(huán)境的生理調節,另一方面由于三伏的高溫、高濕、低氣壓天氣,已使儲備的體能消耗透支。
滋陰潤燥 清熱安神
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避免燥邪損傷,如淡茶、果汁、牛奶;
多吃維生素高的蔬果,如冬瓜、南瓜、番茄、甘蔗、梨、蘋(píng)果、香蕉等;
養陰生津、益氣保健,如蓮子、百合、銀耳、玉竹、石斛、蜂蜜、豆類(lèi)和芝麻;
多吃橘子、山楂、海棠等酸性食物,保肝養肺;
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以免加重秋燥的癥狀。
荷花蓮藕
潤肺降濁
沙參蓮子早餐粥
?。从帽鄙硡?0克、蓮子30克、粳米50克、北五味子20克、枸杞子30克、冰糖適量),清暑降濁,養心安神。
荷葉冬瓜湯
?。ㄐ迈r荷葉1張、冬瓜2500克、茯苓30克、玉竹50克、玉米須一把、薏米1兩、陳皮1塊、麥冬30克),熬湯代茶,潤肺除燥,降壓解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