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銀百秋梨羹 銀耳、百合各10克,秋梨1個(gè),冰糖適量。將秋梨洗凈去核切小塊,加入水發(fā)銀耳及百合、冰糖,放入碗中在火上蒸1小時(shí)后,食梨喝湯。此方有滋陰潤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適用于秋燥咳嗽、干咳少痰者。
2、橄欖麥冬茶 取橄欖3枚,麥冬6克,花茶適量,或再加金銀花6~10克,加冰糖適量,放保溫杯中,用沸水沖泡,封蓋10~15分鐘后,代茶頻飲。此茶滋陰潤肺、利咽生津,適用于慢性咽炎、咽喉腫痛、音啞煩渴之癥效佳。
3、芝麻核桃粥 黑芝麻、核桃仁各20克,炒熟,將核桃仁切碎、芝麻研細。取粳米100克煮粥,粥熟將稠時(shí),加入芝麻與核桃仁共食。此粥補肝益腎、潤燥通便,對年老體弱、病后體虛、頭暈目眩、腸燥便秘者最為適用。
4、百合四寶粥 取百合、甜杏仁(水泡去外皮)、銀耳(清水泡發(fā))、枸杞子各10克,與粳米適量共煮粥,粥熟后加冰糖適量。此粥補益肺腎、止咳化痰,對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腸燥便秘、頭暈目眩等肺腎雙虛者功效較好。
5、黑白雙耳湯 銀耳、黑木耳各10克,冷水泡發(fā)后洗凈,放沙鍋內加清水適量及冰糖20克,燉至木耳酥爛,吃木耳喝湯。銀耳、黑木耳滋陰潤肺,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對防治虛勞咳嗽、肺結核、血管硬化、高血壓、大便燥結等有較好功效。
6、五汁飲 取適量梨汁、荸薺汁、鮮葦根汁、麥冬汁、鮮藕汁(或甘蔗汁),和勻涼服,不喜涼者可加熱溫服。五汁飲是古方,功能是滋養肺胃、潤燥止咳,對肺虛燥咳、胃陰不足者有良好功效。
7、三仁橘皮飲 甜杏仁、松子仁各10克,柏子仁6克,蜜炙橘皮10克,加水適量,水沸后煎15分鐘,再加白糖或冰糖適量共食。此方有潤肺滋燥、滑腸通便之良效,對年老體弱、大便燥結或兼有慢性燥咳者服食效佳。
1、梨: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癥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2、葡萄:葡萄營(yíng)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kāi)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經(jīng)常食用,對神經(jīng)衰弱和過(guò)度疲勞均有補益。葡萄制干后,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3、大棗:大棗能養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調營(yíng)衛、滋脾土、補五臟、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痢、婦女臟燥、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癥,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4、石榴:石榴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干、煩渴不休者,可作食療佳品。石榴搗
汁或煎湯飲,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chóng)止痢,可治療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等。
5、柑桔:柑桔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于身體虛弱、熱病后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癥,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6、甘蔗:蔗汁性平味甘,為解熱、生津、潤燥、滋養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鎮咳、治噎止嘔,有“天生復脈湯”之美稱(chēng)。中醫常把其作清涼生津劑,用于治療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高燒煩渴等癥。 7、柿子:柿子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鮮柿生食,對肺癆咳嗽虛熱肺痿、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癥有良效。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干唇爛、心中煩熱、熱痢等癥。 8、百合:百合質(zhì)地肥厚、甘美爽口,是營(yíng)養豐富的滋補上品,功擅潤肺止咳、清心安神,對肺結核、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及各種秋燥病癥有較好療效。熟食或煎湯,可治療肺癆久咳、咳唾痰血、干咳咽痛等癥。 9、蘿卜:蘿卜能清熱化痰、生津止咳、益胃消食,生食可治療熱病口渴、肺熱咳嗽、痰稠等癥,若與甘蔗、梨、蓮藕等榨汁同飲,效果更佳。 10、荸薺:荸薺可作水果生吃,亦可做菜食用,具有清熱生津、化濕祛痰、涼血解毒等功效,可治療熱病傷津、口燥咽干、肺熱咳嗽、痰濃黃稠等癥,與蓮藕榨汁共飲效果更佳。 11、銀耳:銀耳能潤肺化痰、養陰生津,做菜肴或燉煮食用,可治療陰虛肺燥、干咳無(wú)痰或痰多粘稠、咽干口渴等癥,與百合做羹食用療效尤佳。
1.蓮藕大米粥:蓮藕10克洗凈切碎,大米50克左右同煮,熟后可加蜂蜜。 2.大棗銀耳羹:銀耳泡發(fā),加入大棗10枚,加入適量水煮1~2個(gè)小時(shí),然后調入白糖或冰糖食用。 3.山藥大米粥:山藥100克,大米50克。山藥洗凈切塊,米淘?xún)糁笾?,一?次分食。 4.銀耳大米粥:銀耳5克,泡發(fā)后加入大米50~100克淘?xún)敉?,然后加蜂蜜適量。 健康生活 健肺多運動(dòng) 參加體育鍛煉可強健肺臟功能,如散步、做體操、舞劍、打拳、做氣功等,其中氣功尤佳。 秋季潤肺運動(dòng): 1.拍肺功:每晚臨睡前,坐在椅子上,身體直立,兩膝自然分開(kāi),雙手放在大腿上,頭正目閉,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吸氣于胸中,同時(shí)抬手用掌從兩側胸部由上至下輕拍,呼氣時(shí)從下向上輕拍,并持續10分鐘,最后用手背隨呼吸輕叩背部肺俞穴數十下。 2.呼吸功:晚餐后兩小時(shí),選擇室外空氣清新之地,先慢步走10分鐘,然后站定,面對明月,兩腳分開(kāi)與肩平,兩手掌相搭,掌心向上,放于臍下3公分處,雙目平視,全身放松,吸氣于兩乳之間,收腹,再緩緩呼氣放松,持續半小時(shí)即可。 3、宣肺宜多笑 實(shí)踐證明,笑能促進(jìn)體內器官健康,對肺部特別有益。笑時(shí)胸肌伸展,胸廓擴張,肺活量增大,可消除疲勞、驅除抑郁、解除胸悶、恢復體力。 ?。?).輕松微笑:發(fā)自肺腑的微笑,可使肺氣散布全身,使面部、胸部及四肢肌肉群得到充分放松。 ?。?).會(huì )心之笑:發(fā)自心靈深處,笑而無(wú)聲,可使肺氣下降與腎氣相通,可收到強腎之功。 ?。?).開(kāi)懷大笑:生發(fā)肺氣,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氣”,呼出廢氣,加快血液循環(huán),從而達到心肺氣血調和之目的。 4、益肺多喝水 秋季氣候干燥,人體大量丟失水分,此時(shí)養肺的最簡(jiǎn)便一招便是補充水分。據測算,人體皮膚每天蒸發(fā)的水分約在600毫升以上,從鼻腔呼出的水分也不下300毫升。要及時(shí)補足這些損失,秋天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節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也可直接從呼吸道“攝”入水分。原理是肺“開(kāi)竅于鼻”,通過(guò)吸入蒸氣而使肺臟得到水的滿(mǎn)足。做法是將熱水倒入茶杯中,用鼻子對準茶杯吸入,每次10分鐘左右,早晚各一次。另外還要勤洗澡。因洗浴有利于血液循環(huán),能使肺臟與皮膚氣血流暢,發(fā)揮潤膚、潤肺之作用。 5、潤肺選藥膏 秋天邪燥較盛,老毛病容易復發(fā),最常見(jiàn)的是咳喘和腹瀉。此時(shí),有針對性地服用中藥也有一定的預防和保健功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