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氣虛
氣虛機體因臟腑功能衰退、元氣不足而出現的全身性虛弱癥狀的總稱(chēng)。氣虛證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養、大病久病或衰老所致。
臨床表現為: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自汗、納差等。
養生中藥:適合應用補氣中藥進(jìn)行滋補,如人參、西洋參、黨參、太子參、靈芝、黃芪、白術(shù)、山藥、扁豆、甘草、大棗、蜂蜜等,中成藥可選用四君子丸。
二、血虛 血虛是機體內血液不足、肢體臟腑百脈失于濡養而出現的全身性虛弱癥狀的總稱(chēng)。血虛證多因勞倦內傷、思慮過(guò)度、脾胃虛弱、失血過(guò)多等所致。
臨床表現為:面色無(wú)華或萎黃、唇色淡、頭暈目眩、心悸失眠、手足發(fā)麻、舌淡等。
養生中藥:適合應用補血中藥進(jìn)行滋補,如當歸、熟地、何首烏、阿膠、龍眼肉等,中成藥可選用四物丸。
三、陰虛 陰虛是機體內精血津液虧損而出現陰液不足、陰不制陽(yáng),導致機體功能虛性亢盛、熱量偏多等癥狀的總稱(chēng)。陰虛證多因先天虛損、久病耗傷陰液或熱病傷陰所致。
臨床表現為:五心煩熱、口干咽燥、潮熱盜汗、舌紅少苔等。
養生中藥:適合應用補陰中藥,如沙參、麥冬、天冬、玉竹、黃精、百合、枸杞子、桑椹、女貞子、黑芝麻等,中成藥可選用六味地黃丸、左歸丸。
四、陽(yáng)虛 陽(yáng)虛是機體陽(yáng)氣不足、機能衰退而出現機體反應性低下、代謝活動(dòng)減退、熱量不足等癥狀的總稱(chēng)。陽(yáng)虛證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養、勞倦內傷、久病虛損所致。
臨床表現為:畏寒肢冷、面色蒼白、倦怠乏力、少氣懶言、自汗、小便清長(cháng)等。
養生中藥:適合應用補陽(yáng)中藥,如鹿茸、紫河車(chē)、冬蟲(chóng)夏草、胡桃仁、肉蓯蓉、巴戟天、淫羊藿、仙茅、杜仲、續斷、補骨脂、益智仁、菟絲子、韭菜籽等,中成藥可選用金匱腎氣丸、右歸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