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xué)》原為《禮記》中的一篇文章,在宋代被儒家學(xué)者特別抽出,和《中庸》、《論語(yǔ)》、《孟子》并稱(chēng)四書(shū)。它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相傳為曾子所作,提出的“三綱領(lǐng)”(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修身是治人的前提,修身的目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說(shuō)明治國、平天下和個(gè)人道德修養的一致性。這種思想幾乎成為古代讀書(shū)人唯一的標準理想。宋、元以后,《大學(xué)》成為學(xué)校官定的教科書(shū)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shū),對中國古代教育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洞髮W(xué)》全文文辭簡(jiǎn)約,內涵深刻,影響深遠,主要概括總結了先秦儒家道德修養理論,以及關(guān)于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對儒家政治哲學(xué)也有系統的論述,對做人、處事、治國等有深刻的啟迪性 。
博大的學(xué)問(wèn)
當然,在一定程度上,《大學(xué)》將古代文人的思想束縛在儒家的思維范圍之中,給古代文人帶來(lái)思想僵化的缺點(diǎn)。其最終目標是為最高統治者服務(wù),如果百姓與統治者利益發(fā)生沖突,只能是犧牲百姓的利益。因此儒家思想上帶有一些奴性。這是我們在學(xué)習《大學(xué)》時(shí)要注意的。
02
經(jīng)典名句
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
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解釋?zhuān)捍髮W(xué)的宗旨和道理,在于彰顯弘揚光明的德行,在于親愛(ài)人民、使民親和,在于達到最高境界的善。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靜,
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
慮而后能得。
解釋?zhuān)褐肋m可而止,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定力之后才能真正平靜下來(lái),真正平靜下來(lái)后才能達到身心俱安,身心俱安才能去深入思考,深入思考后才能有所領(lǐng)悟。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解釋?zhuān)菏郎先f(wàn)物都有根本和枝節,世間萬(wàn)事都有開(kāi)始和結束,明白了他們的先后秩序,就接近事物的發(fā)展規律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國;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誠,
意誠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齊,
家齊而后國治,
國治而后天下平。
解釋?zhuān)汗糯切┫朐谔煜潞霌P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就先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養好自身的品德;想先修養好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想端正好自己的心思,就要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誠;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就要先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取知識的途徑則在于探究事理。探究事理后才能獲得正確認識,認識正確后才能意念真誠,意念真誠后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后才能修養好品德,品德修養好后才能調整好家族,家族調整好后才能治理好國家,國家治理好后才能使天下大平。
君子以仁為尊。
天下之為富,何為富?
則仁為富也。
天下之為貴,何為貴?
則仁為貴也。
解釋?zhuān)壕诱J為仁德最為珍貴。富有天下四海叫做富有嗎?只有擁有仁德才叫富有。貴為帝王天子叫做尊貴嗎?只有擁有仁德才叫尊貴。
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
解釋?zhuān)壕邮紫纫髦氐匦摒B德行,有了德行才能有民眾,有了民眾才能有國土,有了國土才能有財富,有了財富才能供給使用。
《康誥》曰:
“惟命不于常?!?/p>
道善則得之,
不善則失之矣。
《楚書(shū)》曰:
“楚國無(wú)以為寶,
惟善以為寶?!?/p>
解釋?zhuān)骸渡袝?shū)·康誥》中說(shuō):“天命不是永久的?!毙猩频啦拍艿玫教烀?,不行善道就會(huì )失去天命?!秶Z(yǔ)·楚語(yǔ)》中說(shuō):“楚國沒(méi)有什么可以作為國寶,只是把善道作為國寶?!?/p>
好而知其惡,
惡而知其美者,
天下鮮矣!
故諺有之曰:
人莫知其子之惡,
莫知其苗之碩。
解釋?zhuān)耗茏龅较矏?ài)一個(gè)人但又認識的到他的缺點(diǎn),討厭一個(gè)人但又認識的到他優(yōu)點(diǎn)的人,天底下是很少見(jiàn)。因此諺語(yǔ)說(shuō):“人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過(guò)錯,人察覺(jué)不到自己的莊稼好?!?/p>
03
小人閑居為不善,
無(wú)所不至,
見(jiàn)君子而后厭然,
掩其不善,而善其善。
解釋?zhuān)盒∪藷o(wú)事獨處的時(shí)候,會(huì )經(jīng)常做壞事,沒(méi)有什么惡事是他不去做的??吹骄又?,又會(huì )遮掩,掩飾自己的惡行,裝出善良的樣子。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解釋?zhuān)簭木醯狡矫癜傩斩际菓攲⑿奚眇B性作為自身的處世根本。壹是:都是。
好人之所惡,
惡人之所好,
是謂拂人之性,
菑必逮夫身。
解釋?zhuān)合矚g大家都厭惡的事物,厭惡大家都喜好的事情,這是違背人性的,災禍一定會(huì )降臨到他的身上。菑:同“災”。
道得眾則得國,
失眾則失國。
解釋?zhuān)旱玫矫裥木湍艿玫絿?,失去民心就?huì )失去國家。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
食之者寡,為之者疾,
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
仁者以財發(fā)身,
不仁者以身發(fā)財。
解釋?zhuān)喊l(fā)財有這樣的一條規律:生產(chǎn)財富的人要多,消耗財富的人要少,生產(chǎn)地要快,消耗地要慢,這樣就可以永遠保持富足了。有德行的人會(huì )舍棄錢(qián)財修養自身,沒(méi)有德行的人會(huì )舍棄自身修養去謀求錢(qián)財。
為人君,止于仁;
為人臣,止于敬;
為人子,止于孝;
為人父,止于慈;
與國人交,止于信。
解釋?zhuān)鹤鳛閲?,應當努力施仁政;作為下臣,應當尊敬君王;作為子女,應當孝順父母;作為人父,應當有慈?ài)之心;與百姓交往,應當誠實(shí)守信。
子曰:“聽(tīng)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wú)訟乎!”
無(wú)情者不得盡其辭,
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解釋?zhuān)嚎鬃诱f(shuō):“審斷爭訟,我的能力與他人的一般無(wú)二,但我力爭使爭訟根本就不發(fā)生?!边`背實(shí)情的人,不能盡狡辯之能事,使民心敬畏,這叫做知道什么是根本。
見(jiàn)賢而不能舉,
舉而不能先,命也;
見(jiàn)不善而不能退,
退而不能遠,過(guò)也。
解釋?zhuān)嚎吹絻?yōu)秀的人而不舉薦,舉薦了但不盡快使用,這就是怠慢??吹讲缓玫娜藚s不能擯棄,擯棄了卻不能放逐到遠方,這就是過(guò)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