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內文言文篇目:
11.第11篇:短文兩篇
12.第12篇:與朱元思書(shū)
13.第13篇:《孟子》二章
14.第14篇:愚公移山
15.第15篇:周亞夫軍細柳
16.第16篇:桃花源記
17.第17篇:小石潭記
18.第18篇:核舟記
19.第19篇:《莊子》二則
20.第20篇:《禮記》二則
?第11篇 短文兩篇
答謝中書(shū)書(shū)
【文學(xué)常識】________,字通明,自號華陽(yáng)隱居,________時(shí)思想家,時(shí)稱(chēng)“山中宰相”。作品有《陶隱居集》。
知識梳理
一、字詞解釋
1. 古今異義
曉霧將歇 古義:__________,今義:休息。
2. 詞類(lèi)活用
(1)名詞作動(dòng)詞
五色交輝 原意為:光輝,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詞作名詞
未復有能與其奇[F]者 原意為:奇麗,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__。
3. 一詞多義
欲
4. 重點(diǎn)實(shí)詞
(1)山川之美 美[F]:____________
(2)古來(lái)共談 共[F]:____________
(3)高峰入云 入[F]:____________
(4)清流見(jiàn)底 見(jiàn)[F]:____________
(5)五色交輝 交:______________
(6)四時(shí)俱備 時(shí):______________
俱[F]:____________
(7)曉霧將歇 將[F]:____________
(8)猿鳥(niǎo)亂鳴 亂[F]:____________
(9)夕日欲頹 頹:______________
(10)沉鱗競躍 競[F]:____________
(11)實(shí)是欲界之仙都 實(shí)[F]:____________
(12)自康樂(lè )以來(lái) 自[F]:____________
(13)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與:______________
5. 重點(diǎn)虛詞
(1)之
(2)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重點(diǎn)句子翻譯
1. 山川之美,古來(lái)共談。(“古來(lái)”后省略“文人雅士”)
2.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沉鱗”后省略“在水中”)
3. 自康樂(lè )以來(lái),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未復有”后省略主語(yǔ)“人”)
記承天寺夜游
【文學(xué)常識】________,字子瞻,號東坡居士,________(朝代)文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詩(shī)文有《東坡七集》、詞集有《東坡樂(lè )府》。本文選自《蘇軾文集》,寫(xiě)于作者貶官黃州期間。
《答謝中書(shū)書(shū)》與《記承天寺夜游》:①這兩篇短文,均為寫(xiě)景散文,其中也都有“值得與言”的朋友,題材相似,但語(yǔ)言風(fēng)格、情感表達都有很大差別。在分別賞讀、深入理解每篇文章的基礎上,從一些具體的點(diǎn)出發(fā),做些比較閱讀,有利于領(lǐng)略不同的審美風(fēng)格,理解美感與個(gè)人心境的關(guān)聯(lián),學(xué)習不同的景物描寫(xiě)技巧。②這兩篇短文,雖然篇幅短小,但綜合運用了不同的表達方式?!洞鹬x中書(shū)書(shū)》以感慨發(fā)端,為總起;接下來(lái)具體描繪景物,寫(xiě)總體風(fēng)貌,寫(xiě)四時(shí)、朝夕景物之不同,層次清晰;最后,以贊美和感慨收束?!队洺刑焖乱褂巍啡缫黄绦〉娜沼?,有時(shí)間、地點(diǎn)、人物,先敘事,再寫(xiě)景,最后以議論點(diǎn)題?! ?/font>
知識梳理
一、字詞解釋
1. 古今異義
(1)月色入戶(hù)[F] 古義:____________,今義:人家;住戶(hù)。
(2)念無(wú)與為樂(lè )者 古義:________,今義:紀念,思念;讀出,小聲說(shuō)出。
2. 詞類(lèi)活用
名詞作動(dòng)詞
相與步[F]于中庭 原意為:腳步,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3. 重點(diǎn)實(shí)詞
(1)解衣欲睡 欲[F]:______________
(2)欣然起行 欣然[F]:____________ 行[F]:______________
(3)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至[F]:______________
(4)懷民亦未寢 寢[F]:______________
(5)相與步于中庭 相與:_______________
(6)庭下如積水空明 空明:______________
(7)蓋竹柏影也 蓋:________________
(8)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________________ 耳:________________
4. 重點(diǎn)虛詞
(1)念無(wú)與為樂(lè )者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相與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
(3)何夜無(wú)月 __________________
(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點(diǎn)句子翻譯
1.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2.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3.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定語(yǔ)后置,正常語(yǔ)序為“但少如吾兩人者閑人耳”)
《答謝中書(shū)書(shū)》答案:
【文學(xué)常識】陶弘景 南朝齊梁
一、1. 消散
2. (1)輝映 (2)奇麗(特異,罕見(jiàn))的景色
3. ①將要,快要 ②欲望
4. (1)美麗 (2)共同,一起 (3)聳入(進(jìn)入) (4)看見(jiàn) (5)交相(6)季節;都 (7)將要 (8)無(wú)秩序,混亂 (9)墜落 (10)爭相,爭著(zhù) (11)確實(shí),的確(實(shí)在,其實(shí)) (12)從 (13)參與。這里有欣賞、領(lǐng)悟的意思
5. (1)①結構助詞,的 ②結構助詞,的 (2)指示代詞,相當于“這”;代詞,相當于“……的人”
二、1.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lái)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談?wù)摰摹?/span>
2. 夕陽(yáng)快要落山了,水中潛游的魚(yú)爭相躍出水面。
3. 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lái),就再也沒(méi)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記承天寺夜游》答案:
【文學(xué)常識】蘇軾 宋代
一、1. (1)門(mén) (2)考慮,想到
2. 散步(走路,特指慢走)
3. (1)想要,打算(希望) (2)高興的樣子;走(行走) (3)到 (4)睡覺(jué) (5)共同,一起 (6)形容水的澄澈 (7)大概因為 (8)只是;語(yǔ)氣詞,相當于“罷了”
4. (1)介詞,和;動(dòng)詞,作,行 (2)介詞,在 (3)疑問(wèn)代詞,相當于“哪”“哪一個(gè)” (4)代詞,……的人
二、1. 張懷民也沒(méi)有睡覺(jué),(于是)我們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2. 庭院中的月光如積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錯縱橫其中。
3. 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文學(xué)常識】本文選自《吳均集校注》,吳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學(xué)家。
知識梳理
一、字詞解釋
1. 通假字
(1)蟬則千轉不窮 ____________
(2)窺谷忘反 ____________
2. 詞類(lèi)活用
(1) 名詞作動(dòng)詞
任意東西 原意為:東邊或西邊,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2)動(dòng)詞作名詞
猛浪若奔[F] 原意為:飛奔,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3)形容詞作動(dòng)詞
互相軒邈 原意為:高遠,句中意思:____________。
3. 一詞多義
(1)絕
②猿則百叫無(wú)絕[F]
(2)直
②爭高直指
(3)無(wú)
②猿則百叫無(wú)[F]絕
(4)上
②橫柯上[F]蔽
4. 重點(diǎn)實(shí)詞
(1)天山共色 共色:__________
(2)從流飄蕩 從: ____________
(3)一百許里 許: ____________
(4)水皆縹碧 縹碧: __________
(5)急湍甚箭 甚:____________
(6)負勢競上 負:_____________
(7)爭高直指 直指:__________
(8)泉水激石 激: ____________
(9)蟬則千轉不窮 千轉: __________ 千:____________ 窮[F]:__________
(10)鳶飛戾天者 戾:____________
(11)望峰息心 息心:__________ 息:____________
(12)經(jīng)綸世務(wù)者 經(jīng)綸:__________
(13)橫柯上蔽 橫柯:__________ 柯:____________ 蔽[F]:__________
(14)疏條交映 交映:__________
5. 重點(diǎn)虛詞
(1)蟬則千轉不窮 ______________
(2)鳶飛戾天者 ______________
《與朱元思書(shū)》答案:
一、1. (1)“轉”同“囀”,鳥(niǎo)鳴,這里指蟬鳴 (2)“反”同“返”,返回
2. (1)向東或向西 (2)奔騰的駿馬 (3)往高處遠處伸展
3. (1) ①獨一無(wú)二的,絕妙的 ②消失(斷;停止) (2) ①直接?、诠P直 (3) ①沒(méi)有 ②不 (4) ①動(dòng)詞,向上 ②名詞作狀語(yǔ),在上面
4. (1)同樣的顏色 (2)跟、隨 (3)表示約數 (4)青白色 (5)超過(guò) (6)憑借(依仗) (7) 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8) 沖擊,撞擊 (9) 長(cháng)久不斷地叫;表示多;盡 (10)至、到達 (11)指平息名利之心;平息 (12)籌劃、治理 (13)橫斜的樹(shù)枝;樹(shù)木的枝干;遮蔽(隱蔽) (14)互相掩映
5. (1)連詞,表順承,相當于“就” (2)代詞,組成名詞性結構,相當于“……的人”
富貴不能淫
【文學(xué)常識】_______,名軻,字子輿,________時(shí)期思想家,________學(xué)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稱(chēng)為“________”,與孔子合稱(chēng)為“孔孟”?!睹献印肥怯涗浢献蛹捌涞茏友孕械闹?zhù)作,共七篇,一般認為是孟子及其弟子萬(wàn)章、公孫丑等人共同編著(zhù)的。本文選自《______________》。
知識梳理
一、字詞解釋
1. 通假字
往之女家 ________________
2. 詞類(lèi)活用
動(dòng)詞的使動(dòng)用法
①富貴不能淫 原意為:惑亂,迷惑,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____。
②貧賤不能移 原意為:改變,動(dòng)搖,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____。
③威武不能屈 原意為:屈服,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詞多義
(1)戒
②必敬必戒
(2)居
②居天下之廣居
(3)得
②得[F]志
(4)道 ②行天下之大道
③獨行其道
4. 重點(diǎn)實(shí)詞
(1)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 豈[F]:_____________ 誠:________________
(2)丈夫之冠也 冠:________________
(3)父命之 命:________________
(4)往之女家 往[F]:______________
(5)無(wú)違夫子 夫子:______________
(6)以順為正者 順[F]:__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____
(7)與民由之 由:________________
(8)獨行其道 行:________________ 道:________________
5. 重點(diǎn)虛詞
②父命之
③母命之
(1)之 ④妾婦之道也
⑤與民由之
⑥此之謂大丈夫
(2)以順為正者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一怒而諸侯懼 ________________
(4)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________________
(5)獨行其道 ________________
二、重點(diǎn)句子翻譯
1.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wú)違夫子!
2.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省略主語(yǔ)“大丈夫”)
3. 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4.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省略主語(yǔ)“大丈夫”)
生于憂(yōu)患,死于安樂(lè )
《富貴不能淫》與《生于憂(yōu)患,死于安樂(lè )》:反復誦讀,體會(huì )孟子散文的特點(diǎn)。①孟子文章長(cháng)于修辭,氣勢磅礴,在誦讀時(shí)應注意對停頓和重音的把握。②孟子說(shuō)理善用比喻、類(lèi)比手法和對舉、排比句式,以增強說(shuō)服力?!?/span>
知識梳理
一、字詞解釋
1. 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____________
(3)入則無(wú)法家拂士 ____________
2. 古今異義
(1)傅說(shuō)舉于版筑之間 古義:____________,今義:修筑、構筑。
(2)故天將降大任于是[F]人也 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判斷動(dòng)詞。
3. 詞類(lèi)活用
(1)形容詞的使動(dòng)用法
①必先苦[F]其心志 原意為:痛苦,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__。
②勞[F]其筋骨 原意為:勞累,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__。
③餓其體膚 原意為:饑餓,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__。
④空乏其身 原意為:財資缺乏,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__。
⑤所以動(dòng)心忍性 動(dòng):原意為:震撼,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__。
忍:原意為:堅忍,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__。
(2)動(dòng)詞作狀語(yǔ)
①入則無(wú)法家拂士 原意為:進(jìn)入,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__。
②出則無(wú)敵國外患者 原意為:出去,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__。
(3)名詞作動(dòng)詞
人恒過(guò),然后能改 原意為:錯誤,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__。
4. 一詞多義
(1)發(fā) ②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③野芳發(fā)而幽香
④有時(shí)朝發(fā)[F]白帝
(2)拂
①管夷吾舉于士
(3)士
②入則無(wú)法家拂士
5. 重點(diǎn)實(shí)詞
(1)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畎畝:____________
(2)傅說(shuō)舉于版筑之間 舉:______________
(3)百里奚舉于市 市:______________
(4)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F]:____________
任[F]:____________
(5)曾益其所不能 曾益:____________
(6)人恒過(guò),然后能改 恒:______________
(7)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慮:______________ 作:______________
(8)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征:______________ 色:______________ 喻:______________
(9)入則無(wú)法家拂士 法家:___________ 拂士:____________
(10)出則無(wú)敵國外患者 敵:______________ 敵國:____________
(11)國恒亡 亡[F]:____________
6. 重點(diǎn)虛詞
(1)于 ②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困于心,衡于慮
(2)膠鬲舉于魚(yú)鹽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
(3)必先苦其心志 ___________________
(4)而
②然后知生于憂(yōu)患而死于安樂(lè )也
二、重點(diǎn)句子翻譯
1.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狀語(yǔ)后置,正常語(yǔ)序應為“舜于畎畝之中發(fā)”。此句也是被動(dòng)句)
2.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3. 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 人恒過(guò),然后能改。
5. 然后知生于憂(yōu)患而死于安樂(lè )也。
《富貴不能淫》答案:
【文學(xué)常識】孟子 戰國 儒家 亞圣 滕文公下
一、1. “女”同“汝”,你
2. ①使……惑亂,迷惑 ②使……改變,動(dòng)搖 ③使……屈服
3. (1)①告誡 ②謹慎 (2)①居住,住進(jìn) ②住宅,這里喻指“仁” (3)①能,能夠 ②實(shí)現 (4)①道理,準則 ②道路,這里喻指“義” ③道路
4. (1)難道;真正,確實(shí) (2)行冠禮 (3)教導、訓誨 (4)去,到 (5)這里指丈夫 (6)順從;準則,標準 (7)遵從 (8)走;道路
5. (1)①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可不譯 ②代詞,他 ③代詞,她 ④結構助詞,相當于“的” ⑤代詞,它,指正道 ⑥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2)介詞,把;動(dòng)詞,作為 (3)連詞,表順承,就 (4)怎么,哪里 (5)代詞,指自己的
二、1. 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謹慎,不要違背你的丈夫!
2. (大丈夫應該)住進(jìn)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 走著(zhù)天下最正確的道路——義。
3. 得志的時(shí)候,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時(shí)候,獨自走自己的道路。
4. 富貴不能使他迷惑,貧賤不能使他動(dòng)搖,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生于憂(yōu)患,死于安樂(lè )》答案:
一、1. (1)“曾”同“增”,增加 (2)“衡”同“橫”,梗塞、不順 (3)“拂”同“弼”,輔佐
2. (1)搗土用的杵 (2)指示代詞,此、這、這樣的
3. (1)①使……痛苦 ②使……勞累 ③使……經(jīng)受饑餓之苦?、苁埂硖庁毨е小?/span>⑤使……受到震撼;使……堅忍起來(lái)(2)①指在國內 ②指在國外 (3)犯錯誤
4. (1)①興起,指被任用 ②顯露、流露 ③開(kāi)放 ④從……出發(fā)(2)①違背 ②同“弼”,輔佐 (3)①獄官 ②賢士
5. (1)田地 (2)選拔、任用 (3)集市 (4)因此,所以;責任,使命(5)增加 (6)常?!?/span>(7)思慮;奮起。這里指有所作為 (8)征驗、表現;臉色;了解、明白 (9)守法度的大臣;輔佐君主的賢士 (10)匹敵、相當;勢力、地位相當的國家 (11)滅亡
6. (1)①介詞,從 ②介詞,給 ③介詞,在 (2)助詞,可不譯 (3)代詞,他(們)的 (4)①連詞,表順承,可不譯 ②連詞,表并列,可不譯
二、1. 舜在歷山耕田,后被堯起用,成為堯的繼承人。
2. 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
3. (通過(guò)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lái),以不斷增加他的才干。
4. 一個(gè)人常常犯錯誤,這樣以后才能改正。
5. 了解到這一切之后,就會(huì )明白常處憂(yōu)愁禍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處安逸快樂(lè )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文學(xué)常識】本文選自《列子·湯問(wèn)》?!读凶印分杏写罅康脑⒀?,如《兩小兒辯日》《杞人憂(yōu)天》。
知識梳理
一、字詞解釋
1. 通假字
(1)始一反焉 ____________
(2)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
(3)無(wú)隴斷焉 ____________
2. 詞類(lèi)活用
(1)名詞作狀語(yǔ)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原意為:用竹篾、柳條等編織的器具,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2)動(dòng)詞的被動(dòng)用法
帝感其誠 原意為:感動(dòng),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3)形容詞作名詞
吾與汝畢力平險 原意為:危險,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
3. 重點(diǎn)實(shí)詞
(1)懲山北之塞 懲:________________ 塞:________________
(2)出入之迂也 迂:________________
(3)聚室而謀曰 室:________________
(4)吾與汝畢力平險 汝:________________ 畢:________________
(5)指通豫南 指:________________
(6)達于漢陰 漢陰:______________ 陰:________________
(7)雜然相許 雜然:________________許:__________________
(8)其妻獻疑曰 獻疑:________________
(9)且焉置土石 置:__________________
(10)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荷:__________________
(11)叩石墾壤 叩:__________________
(12)始齔,跳往助之 始:__________________
(13)寒暑易節 易:__________________ 節:__________________
(1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叟:__________________ 止[F]:________________
(15)甚矣,汝之不惠 甚:__________________
(16)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毛:__________________
(17)北山愚公長(cháng)息曰 長(cháng)息:________________
(18)固不可徹 固:__________________ 徹:__________________
(19)曾不若孀妻弱子 不若:________________ 弱子:________________
(20)子子孫孫無(wú)窮匱也 窮匱:________________
(21)何苦而不平 苦:__________________
(22)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__________________ 應:__________________
(23)操蛇之神聞之 聞[F]:________________
(24)懼其不已也 已:__________________
(25)帝感其誠 誠:__________________
(26)一厝朔東 厝:__________________
(27)無(wú)隴斷焉 斷:__________________
4. 重點(diǎn)虛詞
之南
(1)之 ②跳往助之
③甚矣,汝之不惠
④告之
(2)北山愚公者 ________________
(3)且
②且焉置土石
(4)而 ②聚室而謀曰
③而山不加增
(5)吾與汝畢力平險 ________________
(6)于
②告之于帝
(7)其
②其如土石何
(8)以
②河曲智叟亡以應
(9)何
②何苦而不平
(10)焉
②始一反焉
(11)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______________
二、重點(diǎn)句子翻譯
1. 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
2. 甚矣,汝之不惠!
3.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4. 子子孫孫無(wú)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答案:
一、1. (1)“反”同“返”,往返 (2)“惠”同“慧”,聰明 (3)“隴”同“壟”,高地
2. (1)用箕畚裝土石 (2)被……所感動(dòng) (3)險峻的大山
3. (1)苦于;阻塞 (2)曲折,繞遠 (3)家 (4)你,你們。多用于稱(chēng)同輩或后輩;盡、全 (5)直 (6) 漢水南岸;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與“陽(yáng)”相對 (7)紛紛地;贊同 (8)提出疑問(wèn) (9)放置、安放 (10)肩負、扛 (11)敲、打 (12)才、剛 (13)更替;季節 (14)老年男子;阻止 (15)嚴重 (16)指草木 (17)長(cháng)嘆 (18)頑固;通達,這里指改變 (19)不如,比不上;幼兒,小孩 (20)窮盡 (21)愁苦。這里指擔心 (22)沒(méi)有;回答 (23)聽(tīng)說(shuō)(24)停止 (25)誠心 (26)放置、安放 (27)隔絕
4. (1)①結構助詞,的 ②代詞,他,指愚公 ③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④代詞,指愚公移山這件事 (2) 代詞,組成名詞性結構,相當于“……的人” (3)①副詞,將近 ②連詞,表遞進(jìn),況且 (4)①連詞,表狀態(tài) ②連詞,表順承,不譯 ③連詞,表轉折,可是 (5)連詞,和,跟,同 (6)①介詞,表處所,到 ②介詞,引出對象,向,對 (7)①代詞,指愚公的 ②用在“如……何”前面加強反問(wèn)語(yǔ)氣 (8)①介詞,憑借 ②連詞,表目的,來(lái),用來(lái)(9)①與“如”連用,“如……何”譯作“把……怎么樣” ②疑問(wèn)代詞,相當于“哪”“哪里” (10) ①哪里 ②語(yǔ)氣詞 (11)連詞,表假設,即使
二、 1. 我跟你們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行嗎?
2. 你也太不聰明了!
3. 連山上的一棵草木都動(dòng)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
4. 子子孫孫沒(méi)有窮盡,可是山不會(huì )增高加大,還擔心挖不平嗎?
【文學(xué)常識】本文節選自《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周亞夫,西漢名將,絳侯周勃之子。司馬遷,字子長(cháng),西漢歷史學(xué)家,他所撰寫(xiě)的《史記》記述了從傳說(shuō)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書(shū)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shū)、三十世家、七十列傳。
知識梳理
一、字詞解釋
1. 通假字
(1)軍士吏被甲 ________________
(2)改容式車(chē) ________________
2. 詞類(lèi)活用
名詞作動(dòng)詞
介胄之士不拜 原意為:鎧甲和頭盔,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3. 一詞多義
(1)軍 ②上自勞軍
③至霸上及棘門(mén)軍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
(2)使
②于是上乃使使[F]持節詔將軍
4. 重點(diǎn)實(shí)詞
(1)匈奴大入邊 入邊:______________
(2)上自勞軍 勞:________________
(3)已而之細柳軍 已而:______________
(4)彀弓弩,持滿(mǎn) 彀:________________
(5)天子先驅至 先驅?zhuān)?/font>______________
(6)不聞天子之詔 詔:________________
(7)居無(wú)何,上至 居:________________ 無(wú)何:______________
(8)亞夫乃傳言開(kāi)壁門(mén) 壁:________________
(9)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 按轡:______________
(10)將軍亞夫持兵揖曰 揖:________________
(11)介胄之士不拜 士:________________
(12)天子為動(dòng) 動(dòng):________________
(13)使人稱(chēng)謝 稱(chēng)謝:______________
(14)曩者霸上、棘門(mén)軍 曩:________________
(15)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固:________________
5. 重點(diǎn)虛詞
(1)以 ②以備胡
③請以軍禮見(jiàn)
(2)為
②天子為動(dòng)
(3)而 ②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③可得而犯邪
(4)之 ②不聞天子之詔
③稱(chēng)善者久之
(5)天子且至 ____________
(6)乃
②亞夫乃傳言開(kāi)壁門(mén)
(7)者
②稱(chēng)善者久之
(8)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_____________
二、重點(diǎn)句子翻譯
1. 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
2. 于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勞軍?!?/span>
3. 曩者霸上、棘門(mén)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周亞夫軍細柳》答案:
一、1. (1)“被”同“披”,穿著(zhù)?。?/font>2)“式”同“軾”,車(chē)前橫木。這里用作動(dòng)詞,指扶軾
2. 披甲戴盔
3. (1)①駐軍、駐扎 ②軍隊 ③軍營(yíng)?。?/font>2)①派遣 ②使者
4. (1)侵入邊境?。?/font>2)慰問(wèn)?。?/font>3)不久?。?/font>4)張開(kāi)?。?/font>5)先行引導的人員 (6)皇帝發(fā)布的命令?。?/font>7)經(jīng)過(guò);不久?。?/font>8)營(yíng)壘?。?/font>9)控制住車(chē)馬?。?/font>10)拱手行禮?。?/font>11)將領(lǐng)?。?/font>12)感動(dòng)?。?/font>13)向人致意,表示問(wèn)候?。?/font>14)先前?。?/font>15)必,一定
5. (1)①和動(dòng)詞“為”搭配為“以……為”,可譯為“把……作為” ②連詞,表目的,來(lái) ③介詞,用?。?/font>2)①動(dòng)詞,擔任,充當 ②介詞,表被動(dòng),被 (3)①連詞,表順承,相當于“就”,也可不譯 ②連詞,表層進(jìn)關(guān)系,可譯為“并且”或“而且” ③連詞,表狀態(tài),不譯?。?/font>4)①動(dòng)詞,到,往 ②結構助詞,的 ③助詞,起調整音節、舒緩語(yǔ)氣的作用,不譯?。?/font>5)副詞,將要?。?/font>6)①副詞,于是,就 ②副詞,才?。?/font>7)①代詞,組成名詞性結構,相當于“……的” ②助詞,用在句中表停頓,無(wú)實(shí)義?。?/font>8)代詞,他們的
二、 1. 軍中只聽(tīng)從將軍的命令,不聽(tīng)從皇帝發(fā)布的命令。
2. 于是文帝就派使者手持符節去告訴將軍:“我要入營(yíng)慰勞軍隊?!?/span>
3. 先前霸上、棘門(mén)的駐軍,簡(jiǎn)直就像兒戲一樣,他們的將軍是一定可以偷
在誦讀中應抓住富有表現力并彰顯內在情韻的語(yǔ)言,仔細揣摩,感受文章的內在意蘊。深入領(lǐng)悟文本獨特的韻味。如,“夾岸數百步”的桃花林,“中無(wú)雜樹(shù)”,我們不難想象桃花盛開(kāi)的時(shí)候,漫天鋪開(kāi),如火如霞,絢麗美艷的景象,令人既陶醉又震撼。
知識梳理
一、字詞解釋
1. 通假字
便要還家 ________________
2. 古今異義
(1)芳草鮮美 古義:____________,今義:食物味道好。
(2)阡陌交通 古義:____________,今義:各種運輸和郵電業(yè)的總稱(chēng)。
(3)率妻子邑人來(lái)此絕境 妻子:古義:__________,今義:對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稱(chēng)呼。
絕境: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沒(méi)有出路的境地。
(4)無(wú)論魏晉 古義:____________,今義:表條件關(guān)系的關(guān)聯(lián)詞語(yǔ)。
3. 詞類(lèi)活用
(1)形容詞的意動(dòng)用法
漁人甚異之 原意為:驚異,詫異,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____。
(2)方位名詞作狀語(yǔ)
復前[F]行 原意為:前面,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____。
(3)名詞作動(dòng)詞
①處處志之 原意為:標記,符號,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____。
②未果 原意為:果實(shí);結果,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____。
4. 一詞多義
(1)舍
(2)具
(3)出
(4)志
(5)尋
(6)遂
5. 重點(diǎn)實(shí)詞
(1)緣溪行 緣:______________
(2)落英繽紛 繽紛:____________
(3)欲窮其林 窮:______________
(4)林盡水源 盡:______________
(5)仿佛若有光 仿佛:____________
(6)初極狹,才通人 才: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
(7)豁然開(kāi)朗 開(kāi)朗:____________
(8)屋舍儼然 儼然:____________
(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屬:______________
(10)阡陌交通 阡陌:____________
(11)雞犬相聞 聞:______________
(12)悉如外人 悉:______________
(13)并怡然自樂(lè ) 怡然[F]:__________
(14)咸來(lái)問(wèn)訊 咸:______________
(15)遂與外人間隔 間隔:____________
(16)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復[F]:____________ 延:______________
(17)皆出酒食 皆[F]:____________
(18)停數日,辭去 辭[F]:____________ 去[F]:____________
(19)此中人語(yǔ)云 語(yǔ):______________
(20)不足為外人道也 不足:____________
(21)既出,得其船 既[F]:____________
(22)便扶向路 扶:______________ 向:______________
(23)及郡下 及:______________
(24)詣太守 詣:______________
(25)太守即遣人隨其往 即[F]:____________
(26)欣然規往 規:______________
(27)后遂無(wú)問(wèn)津者 問(wèn):______________ 津:______________
6. 重點(diǎn)虛詞
(1)為
(2)之
(3)其
(4)乃
(5)遂與外人間隔 __________________
(6)問(wèn)今是何世 __________________
(7)不復出焉 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點(diǎn)句子翻譯
1. 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2.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盡”后省略介詞“于”)
3.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4.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lè )。
5. 見(jiàn)漁人,乃大驚,問(wèn)所從來(lái)。(“所從”是介賓短語(yǔ)“從所”的倒裝)
6. 率妻子邑人來(lái)此絕境。
7.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8. 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桃花源記》答案:
一、1. “要”同“邀”,邀請
2. (1)新鮮美好?。?/font>2)交錯相通?。?/font>3)妻子兒女;與人世隔絕的地方?。?/font>4)不要說(shuō),更不必說(shuō)
3. (1)對……感到驚異?。?/font>2)向前?。?/font>3)①做記號 ②實(shí)現
4. (1)①舍棄(舍掉) ②房屋 ③這里指客舍?。?/font>2)①詳細 ②詳細地?。?/font>3)①出去,與“入”相對 ②拿出 ③指在國外 ④出來(lái) ⑤發(fā)出?。?/font>4)①做的記號 ②意志?。?/font>5)①尋找 ②隨即,不久?。?/font>6)①終于,竟 ②于是、就
5. (1)沿著(zhù),順著(zhù)?。?/font>2)繁多的樣子?。?/font>3)盡?。?/font>4)到頭?。?/font>5)隱隱約約,形容看不真切?。?/font>6)僅僅、只;通過(guò)?。?/font>7)開(kāi)闊敞亮?。?/font>8)整齊的樣子?。?/font>9)類(lèi)?。?/font>10)田間小路?。?/font>11)聽(tīng)到?。?/font>12)全,都?。?/font>13)高興的樣子?。?/font>14)全,都?。?/font>15)隔絕、不通音訊?。?/font>16)再,又;邀請?。?/font>17)全,都?。?/font>18)告辭;離開(kāi)?。?/font>19)告訴?。?/font>20)不值得,不必?。?/font>21)已經(jīng)?。?/font>22)沿著(zhù)、順著(zhù); 先前的?。?/font>23)到?。?/font>24)拜訪(fǎng)?。?/font>25)立即,馬上?。?/font>26)打算,計劃?。?/font>27)詢(xún)問(wèn);渡口
6. (1)①動(dòng)詞,作為 ②介詞,對、向?。?/font>2)①結構助詞,的 ②指示代詞,此 ③指示代詞,這(這一) ④代詞,他 ⑤指示代詞,這件事
(3)①指示代詞,那(片) ②第三人稱(chēng)代詞,他們的 ③第三人稱(chēng)代詞,他(漁人)?。?/font>4)①副詞,于是,就 ②副詞,竟然,居然?。?/font>5)介詞,跟,同?。?/font>6)疑問(wèn)代詞,相當于“什么”?。?/font>7)兼詞,相當于介詞結構,可譯為“從這里”
二、1. 漁人對此感到非常驚異,繼續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盡頭。
2. 桃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到頭了,便出現一座山。
3. 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可以互相聽(tīng)到。
4. 老人和小孩都安閑快樂(lè )。
5. 那里的人看見(jiàn)了漁人,就感到非常驚訝,問(wèn)他是從哪兒來(lái)的。
6. 領(lǐng)著(zhù)妻子兒女和鄉鄰們來(lái)到這個(gè)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7. 漁人把自己聽(tīng)到的事一一向(桃花源中人)詳細地說(shuō)出,他們都感嘆惋惜起來(lái)。
8. 就順著(zhù)舊路(回去),處處都做記號。
【文學(xué)常識】________,字子厚,世稱(chēng)“柳河東”,____代文學(xué)家。與________(人名)一起倡導________運動(dòng),同被列入“________________”,并稱(chēng)“韓柳”。代表作有傳記文《捕蛇者說(shuō)》,有《柳河東集》傳世。
本文寫(xiě)景狀物生動(dòng)傳神,在閱讀過(guò)程中,可選取精彩的語(yǔ)句,仔細揣摩,以此來(lái)提升自己的語(yǔ)言素養。例如“空游無(wú)所依”,從字面看并未提及水,但我們已能充分感受到潭水的清澄純凈。
知識梳理
一、字詞解釋
1. 古今異義
不可久居[F]
古義:________,今義:居住。
2. 詞類(lèi)活用
(1)名詞作狀語(yǔ)
①從小丘西[F]行百二十步 原意為:西方,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②斗折蛇行 斗:原意為:北斗星,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蛇:原意為:蛇,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③其岸勢犬牙差互 原意為:狗的牙齒,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2)形容詞作動(dòng)詞
①近[F]岸,卷石底以出 原意為:近的,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②似與游者相樂(lè )[F] 原意為:快樂(lè ),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3)形容詞的使動(dòng)用法
凄神寒骨 凄:原意為:悲傷,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寒:原意為:寒冷,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3. 一詞多義
(1)從
(2)可
(3)清
(4)游
(5)下
4. 重點(diǎn)實(shí)詞
(1)隔篁竹,聞水聲 聞[F]:______________
(2)如鳴珮環(huán) 如:________________
(3)伐竹取道 伐[F]:______________
(4)水尤清冽 尤:________________ 冽:________________
(5)卷石底以出 卷:________________
(6)潭中魚(yú)可百許頭 許:________________
(7)皆若空游無(wú)所依 若:________________ 依:________________
(8)日光下澈 澈:________________
(9)佁然不動(dòng) 佁然:______________
(10)俶爾遠逝 俶爾:______________
(11)往來(lái)翕忽 翕忽:______________
(12)悄愴幽邃 邃:________________
(13)乃記之而去 去[F]:______________
5. 重點(diǎn)虛詞
(1)以
(2)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________________
(3)而
(4)似與游者相樂(lè ) ________________
(5)乃記之而去 ________________
二、重點(diǎn)句子翻譯
1. 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lè )之。(定語(yǔ)后置,正常語(yǔ)序為“如珮環(huán)鳴”)
2. 全石以為底。(賓語(yǔ)前置,正常語(yǔ)序為“以全石為底”)
3. 青樹(shù)翠蔓,蒙絡(luò )搖綴,參差披拂。
4. 潭中魚(yú)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wú)所依。
5.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jiàn)。
6. 其岸勢犬牙差互。
7. 以其境過(guò)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實(shí)詞樣板文——詞類(lèi)活用集訓
(一)名詞用作動(dòng)詞
1. 不蔓不枝 蔓:原意為:藤蔓,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枝:原意為:枝莖,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2. 策之不以其道 原意為:馬鞭,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3. 腰白玉之環(huán) 原意為:胯上脅下的部分,在身體的中部,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二)名詞用作狀語(yǔ)
先天下之憂(yōu)而憂(yōu),后天下之樂(lè )而樂(lè ) 先:原意為:時(shí)間上在前面,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后:原意為:時(shí)間上在后面,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三)動(dòng)詞的使動(dòng)用法
1. 富貴不能淫 原意為:惑亂,迷惑,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2. 貧賤不能移 原意為:改變,動(dòng)搖,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3. 威武不能屈 原意為:屈服,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4. 聞寡人之耳者 原意為:聽(tīng),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四)形容詞的意動(dòng)用法
1. 好之者不如樂(lè )之者 原意為:快樂(lè ),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2. 漁人甚異之 原意為:驚異、詫異,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五)形容詞用作動(dòng)詞
香遠益清 原意為:遠處,距離長(cháng),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六)形容詞的使動(dòng)用法
1. 必先苦其心志 原意為:痛苦,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2. 勞其筋骨 原意為:勞累,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3. 餓其體膚 原意為:饑餓,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4. 空乏其身 原意為:財資缺乏,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5. 所以動(dòng)心忍性 動(dòng):原意為:震撼,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忍:原意為:堅忍,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小石潭記》答案:
【文學(xué)常識】柳宗元 唐 韓愈 古文 唐宋八大家
一、1. 停留
2. (1)①向西 ②像北斗星那樣;像蛇那樣 ③像狗的牙齒那樣
(2)①靠近,接近 ②嬉戲,逗樂(lè )?。?/font>3)使……感到悲傷;使……感到寒冷
3. (1)①介詞,表示起點(diǎn),“自”“由” ②跟隨?。?/font>2)①大約②可以,能夠?。?/font>3)①清澈 ②凄清?。?/font>4)①活動(dòng)著(zhù)的 ②游玩(5)①向下 ②從高處到低處 ③下達,頒布
4. (1)聽(tīng)見(jiàn)?。?/font>2)好像?。?/font>3)砍伐?。?/font>4)格外;涼?。?/font>5)翻卷?。?/font>6)表示約數?。?/font>7)好像;依傍?。?/font>8)穿透?。?/font>9)靜止不動(dòng)的樣子?。?/font>10)忽然?。?/font>11)輕快迅疾的樣子?。?/font>12)深?。?/font>13)離開(kāi)
5. (1)①介詞,可譯為“把” ②連詞,表修飾,可不譯 ③連詞,因為
(2)動(dòng)詞,成為、變?yōu)椤。?/font>3)①連詞,表狀態(tài),可不譯 ②連詞,表順承,可譯為“就” ③連詞,表并列,可不譯?。?/font>4)介詞,跟,同?。?/font>5)副詞,于是、就
二、1. 隔著(zhù)竹林,聽(tīng)到了水聲,好像珮環(huán)碰撞的聲音,(我的)心里為之高興。
2. 以整塊的石頭為底。
3. 青蔥的樹(shù),翠綠的藤蔓,蒙蓋纏繞,搖曳牽連,參差不齊,隨風(fēng)飄拂。
4. 潭中的魚(yú)約有一百來(lái)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dòng),沒(méi)有什么依傍的。
5. (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shí)隱時(shí)現。
6. 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交錯不齊。
7. 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以長(cháng)久停留,就記下這件事離開(kāi)。
詞類(lèi)活用集訓
(一)1. 橫生藤蔓;旁生枝莖 2. 用馬鞭驅趕 3. 在腰間佩戴
(二)在……之前;在……之后
(三)1. 使……惑亂,迷惑 2. 使……改變,動(dòng)搖 3. 使……屈服4. 使……聽(tīng)到
(四)1. 以……為快樂(lè ) 2. 對……感到驚異
(五)遠播
(六)1. 使……痛苦 2. 使……勞累 3. 使……經(jīng)受饑餓之苦 4. 使……身處貧困之中 5. 使……受到震撼;使……堅忍起來(lái)
【文學(xué)常識】本文選自《虞初新志》(清代張潮編)。魏學(xué)洢,字子敬,明末人。
一、 字詞解釋
1. 通假字
(1)詘右臂支船 ________________
(2)左手倚一衡木 ________________
2. 一詞多義
(1)奇
②舟首尾長(cháng)約八分有奇
(2)端
②其人視端容寂
(3)蓋
②蓋簡(jiǎn)桃核修狹者為之
(4)可
②珠可歷歷數也
3. 重點(diǎn)實(shí)詞
(1)能以徑寸之木 徑:______________
(2)罔不因勢象形 罔不:____________ 因:______________ 象:______________
(3)各具情態(tài) 具[F]:____________
(4)嘗貽余核舟一 貽:______________
(5)蓋大蘇泛赤壁云 泛:______________
(6)舟首尾長(cháng)約八分有奇 有奇:____________
(7)高可二黍許 許:______________
(8)箬篷覆之 覆[F]:____________
(9)清風(fēng)徐來(lái),水波不興 徐:______________ 興:______________
(10)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峨冠:____________ 峨:______________
(11)如有所語(yǔ) 如:______________ 語(yǔ):______________
(12)其兩膝相比者 比:______________
(13)佛印絕類(lèi)彌勒 類(lèi):______________
(14)矯首昂視 矯:______________
(15)神情與蘇、黃不屬 不屬:____________ 屬:______________
(16)珠可歷歷數也 歷歷:____________ 數:______________
(17)居右者椎髻仰面 居[F]:____________
(18)其船背稍夷 夷:______________
(19)鉤畫(huà)了了 了了:____________
(20)又用篆章一 篆章:____________
(21)其色丹 丹:______________
(22)而計其長(cháng)曾不盈寸 曾:______________ 盈:______________
(23)蓋簡(jiǎn)桃核修狹者為之 簡(jiǎn):______________
4. 重點(diǎn)虛詞
(1)以
②以至鳥(niǎo)獸、木石
(2)之
②箬篷覆之
(3)為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4)者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5)而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③而計其長(cháng)曾不盈寸
(6)其
②其人視端容寂
(7)神情與蘇、黃不屬 ________________
(8)則題名其上 ________________
二、重點(diǎn)句子翻譯
1. 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
2. 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3. 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4. 而計其長(cháng)曾不盈寸。蓋簡(jiǎn)桃核修狹者為之。
《核舟記》答案:
一、 1. (1)“詘”同“屈”,彎曲 (2)“衡”同“橫”
2. (1)①奇妙 ②零數、余數?。?/font>2)①右端 ②正?。?/font>3)①是 ②大概因為?。?/font>4)①大約 ②可以
3. (1)直徑?。?/font>2)無(wú)不、全都;順著(zhù)、就著(zhù);模擬?。?/font>3)具備?。?/font>4)贈
(5)泛舟,乘船在水上游覽?。?/font>6)有余,多一點(diǎn)兒?。?/font>7)左右
(8)覆蓋,遮蔽?。?/font>9)慢慢地;起?。?/font>10)高高的帽子;高?。?/font>11)好像;說(shuō)話(huà)?。?/font>12)靠近?。?/font>13)像?。?/font>14)舉?。?/font>15)不相類(lèi)似;類(lèi)似 (16)分明的樣子;計數?。?/font>17)位于?。?/font>18)平?。?/font>19)清楚明白?。?/font>20)篆字圖章?。?/font>21)朱紅?。?/font>22)竟然;滿(mǎn)?。?/font>23)挑選
4. (1)①介詞,用 ②和“至”連用,表遞進(jìn)?。?/font>2)①結構助詞,的 ②代詞,指船艙?。?/font>3)①做。這里指雕刻 ②表判斷,是?。?/font>4)①代詞,組成名詞性結構,相當于“……的部分” ②代詞,組成名詞性結構,相當于“……的人”?。?/font>5)①連詞,表順承 ②連詞,表并列 ③連詞,表轉折?。?/font>6)①代詞,他們的 ②指示代詞,相當于“這”?。?/font>7)介詞,跟,同?。?/font>8)連詞,表順承,相當于“就”
二、1. 全都是就著(zhù)(材料原來(lái)的)樣子刻成(各種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態(tài)。
2. 他曾經(jīng)贈送給我一個(gè)用桃核雕成的小船, (刻的)是蘇軾游赤壁(的情景)。
3. 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膝,各自隱藏在手卷下邊的衣褶里。
4. 可是計算它的長(cháng)度竟然不滿(mǎn)一寸。大概因為挑選長(cháng)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北冥有魚(yú)
【文學(xué)常識】________,名周,戰國時(shí)期哲學(xué)家。________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哲學(xué)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后世將他和老子并稱(chēng)為“老莊”?!肚f子》一書(shū)是莊子及其后學(xué)的著(zhù)作,現存33篇,包括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侗壁び恤~(yú)》節選自?xún)绕械摹跺羞b游》,《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節選自外篇中的《秋水》。
知識梳理
一、字詞解釋
1. 通假字
北冥有魚(yú) ______________
2. 古今異義
怒而飛 古義:________________,今義:生氣,發(fā)怒。
3. 詞類(lèi)活用
(1)名詞作狀語(yǔ)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wàn)里 原意為:方位名詞,句中意為:________。
(2)形容詞作名詞
志怪者也 原意為:奇怪,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4. 一詞多義
息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 重點(diǎn)實(shí)詞
(1)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____________
(2)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海運:__________ 徙[F]:__________
(3)志怪者也 志:____________
(4)水擊三千里 擊:____________
(5)摶扶搖而上者九萬(wàn)里 摶:____________
(6)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____________
(7)其遠而無(wú)所至極邪 極:____________
(8)亦若是則已矣 是:____________
6. 重點(diǎn)虛詞
(1)其 ②其遠而無(wú)所至極邪
③其視下也
(2)為
②化而為鳥(niǎo)
(3)之
②鵬之徙于南冥也
(4)摶扶搖而上者九萬(wàn)里 ______________
(5)以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二、重點(diǎn)句子翻譯
1.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省略主語(yǔ)“鵬”)
2.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wàn)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省略主語(yǔ)“鵬”)
3.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wú)所至極邪?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一、字詞解釋
1. 一詞多義
固 ②子固[F]非魚(yú)也
③汝心之固
④其將固
2. 重點(diǎn)實(shí)詞
(1)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游[F]:__________
(2)子非魚(yú),安知魚(yú)之樂(lè ) 安[F]:__________
(3)子之不知魚(yú)之樂(lè ),全矣 全:____________
(4)請循其本 循:____________ 本:____________
3. 重點(diǎn)虛詞
(1)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______________
(2)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______________
(3)之 ②子之不知魚(yú)之樂(lè )
③我知之濠上也
(4)請循其本 ______________
(5)子曰“汝安知魚(yú)樂(lè )”云者 ______________
《北冥有魚(yú)》答案
【文學(xué)常識】莊子 道家 老子
一、1. “冥”同“溟”,海
2. 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dòng)翅膀
3. (1)往上飛?。?/font>2)怪異的事物
4. ①氣息,這里指風(fēng) ②名詞,氣息
5. (1)懸掛?。?/font>2)海水運動(dòng);遷移?。?/font>3)記載?。?/font>4)拍打?。?/font>5)盤(pán)旋飛翔?。?/font>6)離開(kāi)?。?/font>7)盡頭?。?/font>8)這樣
6. (1)①代詞,它的 ②連詞,表選擇,或者,還是 ③代詞,代大鵬?。?/font>2)①動(dòng)詞,表判斷,是 ②動(dòng)詞,成為?。?/font>3)①助詞,的 ②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font>4)連詞,表方式,可不譯
(5)①介詞,憑借 ②介詞,用
二、1. (當它)用力鼓動(dòng)翅膀而飛時(shí),那展開(kāi)的雙翅就像懸掛在天空的云。
2. (它)乘著(zhù)旋風(fēng)盤(pán)旋飛至九萬(wàn)里的高空,憑借著(zhù)六月的大風(fēng)離開(kāi)(北海)。
3. 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答案:
一、 1. ①本來(lái) ②本來(lái) ③頑固 ④必,一定
2. (1)游玩 ?。?/font>2)怎么?。?/font>3)完全,完備?。?/font>4)追溯;本原
3. (1)介詞,和,跟,同 (2)介詞,在?。?/font>3)①結構助詞,的 ②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③代詞,代指“魚(yú)之樂(lè )”
(4)代詞,它的,指話(huà)題?。?/font>5)助詞,引出判斷或原因
雖有嘉肴
【文學(xué)常識】《禮記》,戰國至秦漢間______家論著(zhù)的匯編,相傳是西漢經(jīng)學(xué)家戴圣編纂的。本文選自《禮記·學(xué)記》。
“五經(jīng)”是指《詩(shī)經(jīng)》《尚書(shū)》《禮記》《周易》《春秋》。
知識梳理
一、字詞解釋
1. 通假字
學(xué)學(xué)半 ________________
2. 古今異義
不知其旨也 古義:____________,今義:意義、目的。
3. 詞類(lèi)活用
形容詞作名詞
不知其善[F]也 原意為:好的,句中意為:______________。
4. 重點(diǎn)實(shí)詞
(1)雖有嘉肴 嘉[F]:____________
(2)雖有至道 至道:____________
(3)教然后知困 困:______________
(4)然后能自反也 反:______________
(5)然后能自強也 強[F]:____________
(6)教學(xué)相長(cháng)也 教學(xué):____________ 長(cháng):______________
5. 重點(diǎn)虛詞
(1)雖有嘉肴 ________________
(2)其
②其此之謂乎
(3)其此之謂乎 ________________
二、重點(diǎn)句子翻譯
1. 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 《兌命》曰“學(xué)學(xué)半”,其此之謂乎!(賓語(yǔ)前置,正常語(yǔ)序為“其謂此乎”)
大道之行也
知識梳理
一、字詞解釋
1. 通假字
(1)選賢與能 ____________
(2)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____________
2. 古今異義
(1)不獨子其子 古義:____________,今義:專(zhuān)指“兒子”。
(2)男有分,女有歸 古義:____________,今義:用作“返回”“歸還”“由”“屬于”等意思。
(3)貨惡其棄于地也 古義:____________,今義:一般指貨物或商品。
(4)盜竊亂賊而不作 古義:____________今義:一般指偷東西的人。
3. 詞類(lèi)活用
名詞作動(dòng)詞
①故人不獨親其親 原意為:父母,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②不獨子其子 原意為:孩子,兼指兒子和女兒,句中意為:____________。
4. 一詞多義
(1)閉
②故外戶(hù)而不閉 ____________
(2)是
②是謂大同 ____________
(3)獨 ②矜、寡、孤、獨 ____________
③獨行其道 ____________
5. 重點(diǎn)實(shí)詞
(1)大道之行也 行[F]: __________
(2)天下為公 公:____________
(3)選賢與能 賢: _______ __ _ 能: ____________
(4)講信修睦 信:____________ 修:____________
(5)不獨親其親 親:____________
(6)不獨子其子 子:____________
(7)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寡:____________ 孤:____________ 廢疾:__________
(8)男有分,女有歸 分:____________
(9)貨惡其棄于地也 貨:____________ 惡:____________
(10)盜竊亂賊而不作 作:____________
(11)外戶(hù)而不閉 戶(hù):____________
6. 重點(diǎn)虛詞
(1)大道之行也 ________________
(2) 為
②不必為己
(3)其
②貨惡其棄于地也
(4)廢疾者皆有所養 ________________
(5)不必藏于己 ________________
(6)盜竊亂賊而不作 ________________
二、重點(diǎn)句子翻譯
1.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3. 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4.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hù)而不閉。
《雖有嘉肴》答案:
【文學(xué)常識】儒
一、1. (第一個(gè))“學(xué)”同“敩(xiào)”,教導 2. 味美 3. 好處
4. (1)美,善?。?/font>2)最好的道理?。?/font>3)困惑
(4)反思?。?/font>5)勉勵(竭力,勉力)?。?/font>6)教與學(xué);推動(dòng)、促進(jìn)
5. (1)連詞,表假設,即使?。?/font>2)①代詞,它的 ②副詞,表推測,大概
(3)賓語(yǔ)前置的標志
二、1. 所以,學(xué)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2. 《尚書(shū)·兌命》說(shuō):“教別人,占自己學(xué)習的一半”,這話(huà)說(shuō)的就是這個(gè)道理吧!
《大道之行也》答案:
一、 1. (1)“與”同“舉”,推舉?。?/font>2)“矜”同“鰥”,老而無(wú)妻
2. (1)子女?。?/font>2)女子出嫁?。?/font>3)財物?。?/font>4)害人的事(害)
3. ①以……為親 ②以……為子
4. (1)①閉塞 ②把門(mén)閂插上?。?/font>2)①與“故”合用,這樣一來(lái) ②這
(3)①只是 ②老而無(wú)子 ③獨自
5. (1)施行?。?/font>2)公共的?。?/font>3)指品德高尚;指才干出眾?。?/font>4)誠信;培養?。?/font>5)指父母?。?/font>6)指子女?。?/font>7)老而無(wú)夫;幼而無(wú)父;有殘疾而不能做事?。?/font>8)職分,職守?。?/font>9)財物;厭惡?。?/font>10)興起?。?/font>11)門(mén)
6. (1)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font>2)①動(dòng)詞,是 ②介詞,表目的,為了?。?/font>3)①第一人稱(chēng)代詞,指自己的 ②代詞,它?。?/font>4)代詞,組成名詞性結構,相當于“……的人”?。?/font>5)介詞,在?。?/font>6)連詞,表順承,不譯
二、1. 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
2. 因此人們不只是敬愛(ài)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ài)自己的子女。
3. 力氣,厭惡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
4. 這樣一來(lái),圖謀之心閉塞而不會(huì )興起,盜竊、作亂害人的事不會(huì )興起,所以從外面把門(mén)帶上,而不從里面閂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