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治潰瘍性結腸炎(大腸濕熱)方
處方:白芍20克,黃芩、紅藤各15克,當歸、木喬(后下)各10克,檳榔片6克,黃連4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shuí)劑。
功效主治:清熱化濕,調氣行血。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辨證屬大腸濕熱型。臨床以腹瀉,黏液膿血便,里急后重,舌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為主要證候。
創(chuàng )方者:陳治水
名醫治潰瘍性結腸炎(脾胃氣虛)方
處方:黨參、黃芪、炒白術(shù)、茯苓、炒扁豆、葛根各 15克,蓮子肉、木香(后下)、桔梗各lO克,炒薏苡仁 30克,大棗4枚,生姜5片,甘草、砂仁(后下)各5 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健脾益氣,升陽(yáng)除濕。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辨證屬脾胃氣虛型。臨床以腹部隱痛、腹瀉、黏液稀便或便中少量膿血,食少腹脹,舌質(zhì)淡,脈細數為主要證候。
創(chuàng )方者:陳治水
名醫治潰瘍性結腸炎(脾腎陽(yáng)虛)方
處方:黨參20克,炒白術(shù)、白芍、當歸各12克,肉豆蔻、訶子、木香(后下)各10克,干姜、肉桂、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溫補脾腎,澀腸止瀉。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辨證屬脾腎陽(yáng)虛型。臨床以久瀉不愈,完谷不化或滑脫不盡,腿酸肢冷,舌胖質(zhì)淡,尺脈細弱為主要證候。
創(chuàng )方者:陳治水
名醫治潰瘍性結腸炎(肝郁脾虛)方
處方:柴胡、白芍、枳實(shí)、陳皮、自術(shù)、防風(fēng)符12 克,木香(后卜)、甘草各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疏肝理氣,健脾和中。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辨證屬肝郁脾虛型。臨床以腹痛則瀉,瀉后痛減,矢氣頻作,情緒緊張或抑郁惱怒加重,舌苔白,脈弦等為主要證候。
創(chuàng )方者:陳治水
名醫治潰瘍性結腸炎(陰血虧虛)方
一 處方:黃連、五味子各10克,阿膠(烊化)、當歸、黨參、白術(shù)、茯苓、白芍、烏梅、沙參各12克,山藥30 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滋陰養血,益氣健中。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辨證屬陰血虧虛型。臨床以痢下赤白,膿血粘稠或虛坐努責,排便困難,午后低熱,心煩易怒,舌紅少苔,脈細數為主要證候。
創(chuàng )方者:陳治水
名醫治潰瘍性結腸炎(血瘀腸絡(luò ))方
處方:當歸尾、赤芍、紅花、生蒲黃(包)、五靈脂、元胡、沒(méi)藥、烏藥各10克,小茴香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理腸通絡(luò )。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辨證屬血瘀腸絡(luò )型。臨床以腹痛拒按,痛有定處,瀉下不爽,黑便,舌質(zhì)紫或瘀斑,脈澀為主要證候。
注意食品衛生,避免腸道感染誘發(fā)或加重本病。
創(chuàng )方者:陳治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容均由用戶(hù)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diǎn)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