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人參、炙甘草、白術(shù)、干姜各9 克
【用法】水煎溫服或蜜丸。
【方解】此于甘草干姜湯加人參、白術(shù),故治甘草干姜湯證心下痞硬而小便不利者。
【仲景對本方證的論述】
《傷寒論》第159 條: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糧湯主之。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
注解:太陽(yáng)傷寒而誤與他藥下之,因致下利不止、心下痞硬的甘草瀉心湯證,服瀉心湯則證已,但又復與他藥下之,遂使利不止。醫以理中湯治之,不僅無(wú)效,而利反益甚。由于理中專(zhuān)理中焦的胃,今之下利不止,乃因反復誤下,使下焦腸虛失權因滑下不止,宜以收攝止瀉的赤石脂禹余糧湯主之。若服后利還不止,則當利其小便,使水谷別,而下利自止。
注解:霍亂初作,亦常見(jiàn)頭痛、發(fā)熱、身疼痛的表證。若其人渴欲飲水,為有熱,宜以五苓散兩解表里。若其人口中和而不用水,為里多寒,宜先救里而后表,宜理中丸主之。
按:霍亂上吐下利,耗人精氣至烈,雖有表證,亦不可發(fā)汗,只有五苓散兩解表里的一法?!秱摗?span>謂“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惫什挥梦遘呱⒄?,是因里多寒,須理中湯先救其里。
《傷寒論》第396 條: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當以丸藥溫之,宜理中丸。
注解:傷寒病愈后,其人喜唾,久久不已,此為胃中有寒飲,宜以理中丸溫以和之。
按:喜唾為胃虛有飲,此證多有,不必限于大病差后,本方有良驗。
《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第5 條:胸痹,心中痞,氣結在胸,胸滿(mǎn),脅下逆搶心,枳實(shí)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
注解:心中痞,指心中痞塞氣不暢通之意。氣結在胸,謂氣結于胸中而胸滿(mǎn)悶也。脅下逆搶心,謂自覺(jué)有氣自脅下而逆于心胸感。枳實(shí)薤白桂枝湯,功能降逆行氣以消脹滿(mǎn),故主之,而人參湯(即本方)亦主之者,以中氣大虛飲自下乘,亦可有氣結胸滿(mǎn)的類(lèi)似證候,但虛實(shí)不同耳。
【辨證要點(diǎn)】心下痞,大便溏泄,小便少者。
【驗案】李某,男性,58 歲,病歷號155413,2015 年4 月6 日初診。受涼后腹泄已三月,每日3-4 行,便有完谷不化,胃腹脹滿(mǎn),食后益甚,時(shí)有暖氣頭昏,苔白潤,脈細緩。證屬中陽(yáng)虛衰,升降失常,治以益氣和中,與理中湯加減。
黨參10 克,炙甘草6 克,炮姜6 克,蒼術(shù)10 克,炒扁豆10 克,陳皮15 克
結果:上藥服六劑。腹泄基本已止,腹脹亦明顯減輕,繼服六劑證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