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Cas9在微生物中起到的作用就是識別入侵、將病毒的DNA錄入自己的基因組,當病毒再次入侵時(shí)候,切割病毒DNA、RNA進(jìn)而消除病毒的感染。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是生命進(jìn)化歷史上,細菌和病毒進(jìn)行斗爭產(chǎn)生的免疫武器,簡(jiǎn)單說(shuō)就是病毒能把自己的基因整合到細菌,利用細菌的細胞工具為自己的基因復制服務(wù),細菌為了將病毒的外來(lái)入侵基因清除,進(jìn)化出CRISPR系統,利用這個(gè)細菌免疫系統,細菌地把病毒基因從自己的染色體上切除,這是細菌特有的免疫系統。
Crispr在編輯基因的時(shí)候,需要2個(gè)成分①Cas9核酸酶;②gRNA(全稱(chēng)是guide RNA,引導RNA)(需要設計里面的部分序列)。
其中Cas9核酸酶的基因已經(jīng)被整合到商業(yè)化載體中,因此使用者只要自行設計sgRNA,然后構建Cas9/sgRNA表達載體,轉染細胞,就可以行使基因組的定點(diǎn)基因編輯任務(wù)。
gRNA(guided RNA)是CRISPR基因敲除敲入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tracRNA和crRNA。其中crRNA引導cas9定位到要編輯的DNA序列附近,它有一段序列與tracrRNA的一部分是同源的,因此這兩者可以部分結合。
tracrRNA的作用在于:形成一個(gè)莖環(huán)結構,與Cas9蛋白結合,示意圖如下所示:
將上圖的細節放大(圖片來(lái)源于Sigma),如下所示:
Cas9和gRNA會(huì )形成一個(gè)Cas9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RNP)。這個(gè)RNP就能結合到基因組上的靶序列上。而基因組上的靶序列如果要被切割,需要滿(mǎn)足兩個(gè)條件: 第一,gRNA與基因組上有17-21個(gè)堿基的同源區,也被稱(chēng)為protospace。 第二,靶序列附近有PAM(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需要注意的是,在設計gRNA時(shí),PAM并不是gRNA的一部分,找公司合成的gRNA時(shí),里面是沒(méi)有PAM序列的。
在tracrRNA引導下,gRNA與基因組上的靶序列結合,進(jìn)而RNP切割靶序列,形成一個(gè)DSB。
下圖是Takara官網(wǎng)的原理示意圖:
外源核苷酸是通過(guò)Cas 蛋白識別,入侵的短片段DNA(30-50個(gè)堿基對)被稱(chēng)為protospacers,作為間隔序列插入宿 主CRISPR 位點(diǎn)中,由重復序列隔開(kāi)。對于I型和II型系統來(lái)說(shuō),protospacers來(lái)自入侵 DNA 中兩側出現2-5 個(gè)核酸結構(PAM,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的區域。一般 protospacers 連接在CRISPR 位點(diǎn)的一端,并且后者通過(guò)涉及 Cas1、Cas2 和 游離3’-hydroxyls 等元件的機制,牽引序列。Protospacer 的整合過(guò)程中也出現了牽引末端重新序列復制,這可能涉及宿主聚合酶和DNA修復機制。如下所示: 
CRISPR RNA 在轉錄之后,生成初級轉錄產(chǎn)物:pre-crRNA,之后經(jīng)過(guò)加工,又成為一組短小的 CRISPR衍生RNAs(crRNAs),這些crRNAs 每一個(gè)都包含有對應于之前遇到的外源DNA的對應序列。 
在pre-crRNA轉錄的同時(shí),與其重復序列互補的反式激活tracrRNA(Trans-activating crRNA,tracrRNA)也轉錄出來(lái),并且激發(fā)Cas9和雙鏈RNA特異性RNase III核酸酶對pre-crRNA進(jìn)行加工。加工成熟后,crRNA、tracrRNA和Cas9組成復合體,識別并結合于crRNA互補的序列,然后解開(kāi)DNA雙鏈,形成R-loop,使crRNA與互補鏈雜交,另一條鏈保持游離的單鏈狀態(tài),然后由Cas9中的HNH活性位點(diǎn)剪切crRNA的互補DNA鏈,RuvC活性位點(diǎn)剪切非互補鏈,最終引入DNA雙鏈斷裂(DSB)。CRISPR/Cas9的剪切位點(diǎn)位于crRNA互補序列下游鄰近的PAM區(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的5’-GG-N18-NGG-3’特征區域中的NGG位點(diǎn),而這種特征的序列在每128bp的隨機DNA序列中就重復出現一次。
Cas9可以解開(kāi)DNA,gRNA和target dsDNA配對是在解旋之后所進(jìn)行(文獻為:Sternberg, S. H., et al. (2014). “DNA interrogation by the CRISPR RNA-guided endonuclease Cas9.” Nature 507(7490): 62-67.)。步驟如下:
下圖是Doudna那篇paper的原理解釋的figure
gRNA 設計靶序列選擇:在NCBI找到該基因CDS區,分析相應的基因組結構,明確CDS的外顯子部分。按照基因本身的性質(zhì),選擇候選的待敲除位點(diǎn),確定待敲除位點(diǎn)。對于蛋白編碼基因,如果該蛋白具重要結構功能域,可考慮將基因敲除位點(diǎn)設計在編碼該結構域的外顯子??蛇x擇將待敲除位點(diǎn)放在起始密碼子ATG后的外顯子上。如果被敲除的靶標基因是microRNA或者lncRNA,可以將待敲除位點(diǎn)設計在編碼成熟microRNA的外顯子或在編碼成熟microRNA的外顯子的5’和3’側翼序列。
gRNA設計:通常情況下我們僅需要在你的目的位置附近找到PAM序列:NGG(N代表任意核苷酸),然后找到其緊鄰的上游20 nt即可 (如下圖所示)。 
從前面的原理中可以知道,這個(gè)gDNA是與基因組上的正義鏈是相同的。
目的位置的選擇:我們絕大部分時(shí)候的目的是完全敲除一個(gè)基因,其原理是利用移碼突變(CRISPR/Cas系統誘導產(chǎn)生indel)。
注:indel全稱(chēng)為insertion,deletion,即插入,缺失,縮寫(xiě)為indel, 插入如下: 生物原始基因序列:ATCGTCGAATCCGGTTG 發(fā)生突變基因序列:ATCGTCGAAatcgTCCGGTTG,其中的小寫(xiě)字母atcg為插入的序列,為插入突變;
缺失: 生物原始基因序列:ATCGTCGAAtccgGTTG 發(fā)生突變基因序列:ATCGTCGAAGTTG,其中,原始序列里的小寫(xiě)字母tccg為缺失的序列,為缺失突變; 插入和缺失都相對于原始序列來(lái)說(shuō):缺失指,在原始序列中的某一段丟失;插入指,相對于原始序列在某個(gè)位置多了一段序列,即在這個(gè)位置插入了一段序列
因此我們一般選擇距離起始密碼子ATG下游200bp范圍內的exon區域。另外,通常一個(gè)基因往往會(huì )轉錄成2個(gè)以上的轉錄本,所以請選擇盡量靠近5’端的公共部分,保證每個(gè)轉錄本都會(huì )成功移碼突變。
通常情況下,為了便于下游KO mutants的鑒定,我們往往可以作如下設計:即Cas9的切割位點(diǎn)剛好被一個(gè)酶切位點(diǎn)跨過(guò),且附近至少100 bp內酶切位點(diǎn)唯一(下游的敲除突變也能通過(guò)測序的手段來(lái)鑒定)。 
上圖的酶切示意圖就顯示了,敲除突變無(wú)法被酶切,而野生型的則能夠進(jìn)行酶切。
不過(guò)現在已經(jīng)有了很多在線(xiàn)的gRNA設計工具,現在就以其中的一個(gè)為例說(shuō)明一下。
現在已經(jīng)有很多可以設計gRNA的工具,這里直接略過(guò),直接看后文中所附的gRNA設計工具即可。
我們實(shí)驗室自己使用的是U6-sgRNA-SFFV-spCas9-PURO,示意圖如下所示:

BbsI,使用BbsI切開(kāi)后的切口如下所示:
因此,在合成gRNA的兩條鏈時(shí),正義鏈上的oligo序列前面要加一個(gè)cacc,而負義鏈上的oligo序列前面要加上aaac。
例如我們最終確確定的gRNA序列為CTGTTTGTGCAGGGCTCCGA,它要在兩邊加上caccG,這個(gè)cacc與BsmBI酶切后的gtgg配對,加G是因為這個(gè)轉錄起始位點(diǎn),必須要加上,如果本身第一個(gè)是G,則不需要添加,另一條是5’-TCGGAGCCCTGCACAAACAG-3’,它的兩端要加上aaac與gttt配對。
那么最終需要合成的序列有2條:oligo1:5’-caccGCTGTTTGTGCAGGGCTCCGA -3’; oligo2:5’- aaacTCGGAGCCCTGCACAAACAGc-3’。加粗部分與經(jīng)BbsI酶切后的載體互補配對,BbsI的酶切位點(diǎn)如下所示:
BbsI酶的信息如下所示:
全稱(chēng):BbsI-HF
貨號:R3539
保存條件:負20度
緩沖液:CutSmart Buffer(NEB帶有HF(即High Fidelity)字樣的酶都支持CutSmart)
這個(gè)案例來(lái)源于末端必須要有一個(gè)PAM(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序列,此序列為5'-NGG-3'。PAM序列上游的20個(gè)核苷酸就是我們要編輯的靶序列(也就是crRNA),Cas9核酸靶將會(huì )切除PAM上游的約3個(gè)核苷酸。
這里需要注意幾點(diǎn):
第一:尋找靶序列中的PAM序列,也就是NGG,我們需要注意的是,PAM序列并不是gRNA的一部分,因此在合成gRNA時(shí),里面是沒(méi)有PAM序列的;
第二:RNP在切割靶序列時(shí),是可以切割任意一條鏈的DNA的(可能是正義鏈,也可能是反義鏈,總之在做敲除時(shí),最終目的就是破壞DFNA)。
上圖的流程是分三步:
再來(lái)看一個(gè)文獻中的案例:
文獻信息如下所示:
|
|
文獻中是使用了cas9編輯了斑馬魚(yú)的etsrp基因,文獻中的示意圖如下所示:
紅色方框畫(huà)的就是靶序列,在Ensembl數據庫中檢索斑馬魚(yú)的etsrp外顯子2序列,如下所示:
|
|
導入Snapgene,標記出來(lái)gRNA序列,如下所示:
從上圖可以看到,這個(gè)gRNA序列就是位于正義鏈上。
1. Oligo退火形成duplex
| Component | Volume |
|---|---|
| oligo1 | 1ul(100uM) |
| oligo2 | 1uL(100uM) |
| H2O | 8uL |
| total | 10uL |
PCR儀 95℃ 5 min,緩慢降溫至室溫1h,1:200稀釋duplex。
2. 質(zhì)粒酶切
| Component | Volume |
|---|---|
| lentiCRISPR plasmid | 2ug |
| BbsI-HF(不同的質(zhì)粒有不同的酶切位點(diǎn)) | 1uL |
| 10X buffer | 2uL |
| H2O | X uL |
| total | 10 uL |
加入以上成分,于37攝氏度酶切15分鐘(不同的酶有不同的酶切時(shí)間,這個(gè)要看說(shuō)明書(shū))。此處使用的Cas9載體的gRNA插入位點(diǎn)如下所示:
3. 膠回收 大片段約11kb 回收,回收后的線(xiàn)性片段要放到負80度冰箱,因為BbsI這個(gè)酶消化后的質(zhì)粒(我自己用的質(zhì)粒)有一端是AAA,容易降解(如果沒(méi)有,則放負20度即可)。
4. 連接
| Component | Volume |
|---|---|
| T4 DNA ligase(TaKaRa,2011A) | 1uL |
| 10 X DNA ligase buffer | 1uL |
| digested lentiCRISPR plasmid | 2uL |
| duplex | 6 uL |
| total | 10 uL |
室溫連接4-6h,隨后轉化,轉化時(shí)要把所有的連接體系加入到感受態(tài)中,因為載體的連接效率不高。
| Component | Volume |
|---|---|
| lentiCRISPR v2-gDNA plasmid | 4ug |
| psPAX2 packaging plasmid | 3ug |
| pMD2.G envelope plasmid | 1ug |
如果是使用Lipo3000進(jìn)行病毒包括,則整個(gè)包括體系如下所示:
| 溶液1 | 溶液2 |
|---|---|
| ① OPTI-MEM 121.25μL | ① psPAX2(1.5μg= X μL)(X) |
| ② lipo3000 3.75μL(或7.5,第一次需要摸索條件) | ② pMD2G(1μg= YμL)(Y) |
| ③ 目的質(zhì)粒(2.5μg= Z μL)(Z) | |
| ④ OPTI-MEM (125μL-X-Y-Z-10= μL) | |
| ⑤ P3000TM試劑 10μL(最后加) |
注:注:(1)包裝質(zhì)粒PAX2 :pMDG2:和目的基因質(zhì)粒=3:2:5,因此前期工作,每種質(zhì)粒的濃度最好為:[1]psPAX2(500ng/μL)[2]pMD2G(500ng/μL)[3]目的質(zhì)粒(500ng/μL)
(2)Lip3000(μL)∶DNA(μg)的推薦比例為2.5∶1
轉染條件與常規的病毒轉染相同。
轉染48h后,加入puromycin來(lái)篩選細胞,1mL的培養基,加5μL的嘌呤酶素(1mg/mL),也就是說(shuō)嘌呤霉素的終濃度是5μg/mL。
加了嘌呤霉素的培養基要每天更換,每次里面都要含有5μg/mL的嘌呤霉素,這個(gè)時(shí)間要持續7天。在第7天的時(shí)候,取一定數量的細胞,提取DNA,測序,這一步的目的主要在于,確定是否存在有基因敲除的細胞,如果沒(méi)有,就要重新包病毒進(jìn)行敲除。
如果存在基因敲除的細胞,那么gRNA切割位點(diǎn)處就會(huì )產(chǎn)生套峰,表示有效編輯的效應為50%,如下所示:
當測序結果出現套峰時(shí),表明這批細胞中存在被敲除的細胞,此時(shí)就可以分離單克隆了,分離單克隆主要有下面的幾種方法。
有有限稀釋法的過(guò)程為:收集細胞,計數,將細胞的密度稀釋為500個(gè)/mL,此時(shí),用20μL移液槍吸取細胞懸液先點(diǎn)幾個(gè)孔 ,每孔約2μL,然后放在倒置顯微鏡下觀(guān)察 ,如每孔 1~2 個(gè)細胞,說(shuō)明細胞濃度合適 ,則可一次點(diǎn)完 96 孔板,每個(gè)孔100uL。
這個(gè)過(guò)程也可以使用流式細胞儀分選,直接分到96孔板中,每孔種1個(gè)細胞。
單克隆的鑒定
第一種方法,根據設計,推薦使用酶切鑒定的方法(見(jiàn)設計部分),通量高;
第二種方法,就是提取細胞DNA,跑膠,在gRNA序列的上下游設計一對引物,產(chǎn)物長(cháng)度約500bp,敲除的細胞的條帶會(huì )縮減,由于gRNA只有20幾個(gè)bp,因此普通的瓊脂糖凝膠不容易看出差異,此時(shí)可以采用SDS凝膠,如果敲除的基因是非編碼的序列,那么就采用測序法;
第三種方法,測序,如果不熟悉SDS凝膠,可以采用普通的瓊脂糖凝膠,直接切膠,送測序;
第四種方法,如果有抗體,可以使用WB的方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