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定襄地,春秋后期(公元前541年后)屬晉,戰國時(shí)屬趙。春時(shí),屬太宗郡。西漢時(shí),為陽(yáng)曲縣,屬太原郡。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年(215年),移陽(yáng)曲于太原界,在陽(yáng)曲故城置定襄縣屬新興郡(治段九在原,即今忻州市)。西晉時(shí),在定襄境西北置晉昌縣同屬新興郡?;莸墼的觊g(291-299年),政新興郡為晉昌郡,定襄縣與晉昌縣同屬晉昌郡。不久,晉昌郡復名新興郡。北魏太武帝始光三年(426年),蒲子縣(原地在今陵縣)僑置定襄境北。太原真君七年(446年),并晉昌入定襄縣。教莊帝永安二年(529年),定襄縣屬永安郡(郡活在定襄縣城)。北齊武成帝時(shí)(562-564年),移平寇縣(原地在今忻州市東10里)干定襄境內東南,后廢定襄縣和蒲子縣。隋文帝開(kāi)皇十年(590年),移交寇縣于崞縣,如此并入秀容縣(今忻府區)屬樓煩郡(治所靜樂(lè ),即今靜樂(lè )縣)。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此地為劉武周所轄。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忻州為定襄縣郡(治所秀容),定襄仍屬之。肅宗乾元年(758年),改定襄郡為忻州,定襄縣復屬忻州。五代因之。北宗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并定襄入秀容縣。哲宗元元年(1086年),復置安襄縣,屬忻州。金、元、明、清、定襄縣均屬忻州。

1914年5月,定襄屬雁門(mén)道(大同)。1927年栽道,縣直屬省。1938年1月,晉察冀邊區政府成立定襄縣屬晉東北行政公署,1941年1月,晉察冀邊區政府調整行政區劃,定襄縣屬北岳區第一。1944年9月改屬冀晉區第二專(zhuān)區。期間,定襄縣級建置未變。1944年10月,定襄與忻(東)縣合并為忻定縣,仍屬冀晉二專(zhuān)區。1945年11月分置定襄縣,肅屬關(guān)系不變。1947年11月冀晉區改為北岳區,定襄屬岳區第二專(zhuān)區。1948年8月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后,定襄改屬晉中區第一專(zhuān)區。
1949年8月,華北人民政府公布新的行政區劃,定襄劃歸山西省忻縣專(zhuān)區。1959年1月,定襄與忻縣合并為忻定縣,縣政府駐忻縣城,屬晉北專(zhuān)區,專(zhuān)員公署駐大同。1961年安置定襄縣,屬忻縣專(zhuān)區(后改忻縣地區),1983年7月,忻縣地區改為忻州地區。2001年忻州地區改設忻州市,定襄屬于忻州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