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天祚皇帝耶律延禧(1075年-1128年或1156年),字延寧,小名阿果,是遼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的統治時(shí)間是從1101年到1125年。
| 姓名 | 耶律延禧 |
|---|---|
| 謚號 | 無(wú)[1] |
| 陵墓 | 乾陵 |
| 政權 | 遼國 |
| 在世 | 1075年-1128年 |
| 在位 | 1101年-1125年 |
| 年號 | 乾統:1101年二月—1110年
|

延禧出生不久,父母相繼遇害,雖在直臣和親屬的保護下得以保全,卻沒(méi)有受到良好教育。遼朝自欽哀皇后執政,國舅少父房得勢,左右朝政,宗室間的爭權斗爭已變?yōu)楹笞鍖蕶嗟牟倏v。道宗朝奸臣耶律乙辛擅權達14年之久,老成正直的官僚被排擠、壓制和打擊,統治集團元氣大傷。天祚帝即位時(shí),遼朝已陷入政治日益腐敗、治國人才匱乏的境況。
天祚帝對遼朝政治腐敗、人心渙散、內外矛盾激化和人才匱乏的形勢缺乏清醒的認識,不思進(jìn)取,無(wú)所作為,反而一味游畋享樂(lè ),遼朝的政局更陷入了內外交困的地步。
第一節 邪正不辨,任人唯親

因厭惡乙辛的行為而被流放鎮州的耶律石柳,乾統初被召回,他上書(shū)天祚帝,請“盡收逆黨以正邦憲,收四方忠義之心,昭國家賞罰之用”,還詳細地記述了太子浚被害和乙辛擅權等事,希望天祚帝了解實(shí)情。天祚帝卻不予采納,使“聞?wù)吣粐@惋”②。

北院樞密使耶律阿思“有才而貪”,有識之士早已指出他“將為禍基”,天祚帝竟將清查乙辛余黨這件關(guān)系遼朝前途命運的大事交與他負責。阿思貪贓枉法,制造冤案的首犯因行賄得免,而一些脅從者卻往往被羅織罪名受到懲罰。同知北院樞密使事蕭得里底附會(huì )阿思,敷衍塞責,使得貪墨之徒繼續用事,阿諛?lè )钣叩靡蕴嵘佟?/font>


?、?nbsp;耶律乙辛謀害太子后,欲舍延禧而立其堂叔耶律淳,道宗頗猶豫,蕭兀納力諫其不可,并時(shí)時(shí)保護延禧免遭乙辛毒手,后受命輔導延禧。以逢其意。天祚悅而從之?!?/font>

遼上京古塔

。
第二節 邊備松弛,對女真事務(wù)處理失當
自道宗朝授女真完顏部首領(lǐng)烏古迺為生女真部族節度使以來(lái),女真完顏部迅速崛起。由于遼朝統治集團的腐化奢糜,對獵鷹海東青和東珠的需求大增,加緊了對女真人的搜括和勒索,加重了女真人民的負擔。遼朝吏治日益敗壞,出使女真的官員為所欲為,激起了女真各部各階層的普遍不滿(mǎn),反遼情緒日益高漲。
遼朝貴族日益驕橫,爭權奪利斗爭愈演愈烈,有的甚至勾結、聯(lián)合女真,更助長(cháng)和鼓勵了女真貴族的抗遼情緒。自阿疎逃往遼朝③和女真助遼平定海里之亂④后,女真人不但了解了遼朝的虛實(shí),而且找到了與遼朝討價(jià)還價(jià)和武力抗遼的理由,堅定了武裝抗遼的決心。




天慶三年,阿骨打繼任生女真部族節度使,積極修邊備,做抗遼的部署。而天祚耽于游獵,任命之使遲遲不至,更令阿骨打疑心。他遣使入遼以索阿疎為名觀(guān)察動(dòng)靜,刺探遼朝邊境軍事部署情況。遼東北路統軍司向天祚帝報告了女真興兵,寧江州可能將遭到攻擊的軍情,天祚帝正在慶州秋獵,不以邊事為意,只遣海州刺史高仙壽以渤海軍為援。
四年,阿骨打趁遼守備空虛之際,誓師勵眾,向寧江州進(jìn)發(fā),大敗渤海軍,乘勝一舉攻下了寧江州。寧江州之役失敗,天祚帝才開(kāi)始注意女真情事,召開(kāi)群臣會(huì )議商討對策。漢人行宮都部署蕭陶蘇斡建議:“女真國雖小,其人勇而善射。自執我叛人蕭海里,勢益張。我兵久不練,若遇強敵,稍有不利,諸部離心,不可制也。為今之計,莫若大發(fā)諸道兵,以威壓之,庶可服也?!?


天祚帝認為寧江州、出河店兩次失敗,是樞密使蕭奉先不知兵所致。于是他改用漢人張琳、吳庸主東征事。遼朝的漢人官僚歷來(lái)不主兵事,二人更不知兵,且庸碌不任事,只得以廣招兵丁,分道進(jìn)討之策塞責,不意又敗。遼軍三戰三潰仍沒(méi)能引起天祚帝重視,他仍以上國自居,認為只要遣一介之使,便可諭令女真降服。于是又改軍事進(jìn)剿為遣使諭和。而對如何加強軍隊的訓練,提高其戰斗力,整肅軍紀,振作軍威卻不做任何部署。
出河店敗將蕭嗣先,本應受到嚴厲處治。而其兄樞密使蕭奉先卻想方設法為其開(kāi)脫,向天祚帝反映:“東征潰軍逃罪,所至劫掠,若不肆赦,將嘯聚為盜”,建議赦東征潰軍。天祚帝居然接受了他的建議,蕭嗣先僅免官而已。諸將對此反映強烈,他們議論說(shuō):“戰則有死而無(wú)功,退則有生而無(wú)罪?!雹谧h和也絕無(wú)進(jìn)展,徒為自取其辱。東北軍事重鎮黃龍府又被女真攻陷,從此,遼軍士氣低落,軍心渙散,戰斗力急劇下降。
第三節 偏聽(tīng)偏信,眾叛親離
以天祚帝為首的遼統治集團,不圖進(jìn)取,對各族人民的不滿(mǎn)情緒漠然處之,官僚將領(lǐng)中普遍存在麻痹輕敵思想,而一切加強邊備的建議都被斥之為怯懦。蕭奉先兄弟“緣恩宮掖,專(zhuān)尚諂諛,朋結中人,互為黨羽”①,專(zhuān)以球獵聲色取悅于天祚帝,卻得到了絕對信任。天祚帝的無(wú)能與拒諫,貽誤了戰機;對蕭奉先兄弟的偏聽(tīng)偏信,又令群臣失望,部分將領(lǐng)萌生了廢天祚帝另立新君的想法。

天祚帝既不知彼,也不知己。他對雙方的形勢和戰斗力沒(méi)有進(jìn)行實(shí)事求是的分析,不了解遼方軍心不穩、將士離心的致命弱點(diǎn)。對女真人反遼情緒的日益高漲也一無(wú)所知。天慶五年九月,在沒(méi)有足夠思想準備和周密戰略部署的情況下,貿然決定率軍親征,并盲目相信遼軍數量眾多,限定數月內翦除女真勢力。

余覩出身皇族,有一定威望,素為蕭奉先所忌。余覩妻蕭氏與天祚帝文妃為姊妹。文妃生子敖魯斡,有人望,封晉王,當天祚帝的表現日益引起群臣不滿(mǎn)時(shí),他卻因得人心而遭到疑忌。蕭奉先妹為天祚帝元妃,生秦王定、許王寧。奉先擔心天祚帝以敖魯斡為嗣而己甥不得立,遂千方百計陷害敖魯斡。保大元年(1121)他利用文妃與余覩妻姊妹曾相會(huì )于軍中一事,誣陷耶律余覩謀廢天祚帝立敖魯斡。文妃善歌詩(shī),對天祚帝“游畋不恤,忠臣多被疏斥”的現象曾有所規諫①,因而也招致天祚帝的不滿(mǎn)。剛剛經(jīng)過(guò)章奴廢立活動(dòng)驚魂未定的天祚帝,對廢立事頗為敏感,對蕭奉先的讒言不作任何調查分析,就將文妃賜死。耶律余覩無(wú)以自明,遂率眾降金。至此,更無(wú)人愿為天祚帝效力②。余覩降金后任女真監軍,領(lǐng)兵追襲天祚帝,又給蕭奉先陷害敖魯斡提供了口實(shí)③,天祚又賜敖魯斡死。至此,“中外莫不流涕,人心益解體”④。

由于天祚帝與蕭奉先不以國事為務(wù),在女真的連續進(jìn)攻面前拿不出整軍御敵的方略。東京、乾、顯諸州失陷后,他不做防御中京的部署,卻一路南下,作逃亡的安排①。正因他“惡聞女真事”,所以蕭奉先連上京失陷的重大軍情都不上報。后來(lái)天祚帝雖得知戰敗的消息,仍然是既不追究戰敗責任,也不做防守中京的準備,卻一路南逃至南京、中京、西京,致使中京、西京相繼失陷,最后只好逃入與外界信息難通的夾山。此時(shí),他也只認識到一系列問(wèn)題都與偏信蕭奉先有關(guān),于是將他逐出朝廷②,而對自己的所做所為仍無(wú)任何自責。自入夾山后,數月間與外界信息不通,于是南京蕃漢諸臣共立秦晉國王耶律淳為帝,史稱(chēng)北遼,貶天祚帝為湘陰王,遼朝一分為二。保大二年底,南京失陷。三年,被金兵俘虜的林牙耶律大石帶領(lǐng)部分兵力逃出,到夾山見(jiàn)天祚帝。天祚帝又想出兵收復燕、云,大石力諫,不從③。四年,大石率眾北上,后自立為王,建立西遼。天祚帝遂率軍出夾山,攻克天德諸州,后為金兵擊潰。

保大五年(1125)天祚帝在逃往西夏的途中被金兵俘虜。天祚帝即位于① 《遼史》卷71《天祚文妃蕭氏傳》載:“妃作歌諷諫,其詞曰:‘勿嗟塞上兮暗紅塵,勿傷多難兮畏夷人;不如塞奸邪之路兮,選取賢臣。直須臥薪嘗膽兮,激壯士之捐身;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云?!指柙唬骸┫鄟?lái)朝兮劍佩鳴,千官側目兮寂無(wú)聲。養成外患兮嗟何及!禍盡忠臣兮罰不明。親戚并居兮藩屏位,私門(mén)潛蓄兮爪牙兵??蓱z往代兮秦天子,猶向宮中兮望太平?!雹?nbsp;余覩在走投無(wú)路的情況下降金,引起了遼朝一些將領(lǐng)的同情。他們奉命追趕余覩,在即將追及之際,卻再不肯向前?!爸T將議曰:‘蕭奉先恃寵,蔑害官兵。余覩乃宗室雄才,素不肯為其下。若擒之,則他日吾輩皆余覩矣。不如縱之?!?

?、?nbsp;余覩兵至,蕭奉先對天祚帝說(shuō):“余覩乃王子班之苗裔,此來(lái)實(shí)無(wú)亡遼心,欲立晉王耳。若以社稷計,不惜一子,誅之,可不戰而退?!碧祆竦劬瓜略t賜敖魯斡死?!哆|史》卷72《晉王敖魯斡傳》所記不同,云:“余覩降金,文妃伏誅,敖魯斡實(shí)不與謀,免。二年(1122),耶律撒八等復謀立,不克。上知敖魯斡得人心,不忍加誅,令縊殺之?!?

?、?nbsp;《遼史》卷102《蕭奉先傳》。
?、?nbsp;《契丹國志·天祚皇帝上》載:“天祚在中京,聞燕王兵敗,女真入新州,晝夜憂(yōu)懼,潛令內庫三局官,打包珠玉、珍玩五百余囊,駿馬二千匹,夜入飛龍院為備。嘗謂左右曰:‘若女真必來(lái),吾有日行三百五十里(一作三五百里)馬若干,又與宋朝為兄弟,夏國舅甥,皆可以歸,亦不失一生富貴。所憂(yōu)者,軍民受禍耳?!R者聞之,私相謂曰:‘遼今亡矣!自古人主豈有棄軍民而自為謀身計者,其能享國乎?’”② 《遼史》卷29《天祚皇帝紀》三載,天祚“聞金兵將近,計不知所出,乘輕騎入夾山,方悟奉先之不忠。怒曰:‘汝父子誤我至此,今欲誅汝,何益于事!恐軍心忿怨,爾曹避敵茍安,禍必及我,其勿從行?!雹?nbsp;“天祚既得林牙耶律大石兵歸,又得陰山室韋謨葛失兵,自謂得天助,再謀出兵,復收燕、云。大石林牙力諫曰:‘自金人初陷長(cháng)春、遼陽(yáng),則車(chē)駕不幸廣平淀,而都中京;及陷上京,則都燕山;及陷中京,則都云中;自云中而播遷夾山。向以全師不謀戰備,使舉國漢地皆為金有。國勢至此,而方求戰,非計也。當養兵待時(shí)而動(dòng),不可輕舉?!粡??!?

天祚帝繼位后西夏崇宗因受到北宋攻擊一再向遼求援,并求天祚帝女尚公主為妻,最后天祚帝于1105年將一個(gè)族女封為公主嫁給了夏崇宗,并派使者赴宋,勸宋對西夏罷兵。
1112年二月丁酉天祚帝赴春州,召集附近的女真族酋長(cháng)來(lái)朝,宴席中醉酒后令女真酋長(cháng)為他跳舞,只有完顏阿骨打不肯。天祚帝不以為意,但從此完顏阿骨打與遼朝之間不和。從九月開(kāi)始完顏阿骨打不再奉詔,并開(kāi)始對其他不服從他的女真部落用兵。1114年春,完顏阿骨打正式起兵反遼。一開(kāi)始天祚帝不將阿骨打當作大的威脅,但是1114年所有他派去鎮壓阿骨打的軍隊全部被戰敗。

1120年(天慶十年),金攻克遼上京,留守蕭撻不也投降。到1121年(保大元年),遼已經(jīng)失去了其地盤(pán)之半。而遼朝內部又發(fā)生了因為皇位繼承問(wèn)題而爆發(fā)的內亂,天祚帝殺他的長(cháng)子耶律敖魯斡。這使得更多的遼軍感到不安而投靠金朝。1122年正月,金攻克遼中京。由于戰場(chǎng)上消息不通,遼朝內部又以為天祚帝在前線(xiàn)陣亡或被圍,于是在燕京立耶律淳為皇帝,進(jìn)一步擴大了遼朝內部的混亂。而遼朝的大臣也各不自保,有的與北宋大臣童貫通氣打算投降宋朝的,有的則想投降金朝。十一月居庸關(guān)失守,十二月遼南京被攻破。1123年(保大三年)正月,在上京的回離保(蕭干)叛金,八月平定。


金攻占遼五京的同時(shí),宋宣和四年、金天輔六年(公1112年),北宋工黼、童貫按照與金聯(lián)合攻遼的協(xié)定,大舉攻遼,充當先鋒的是郭藥師率領(lǐng)的常勝軍,十月間進(jìn)兵燕京,交戰時(shí),郭藥師被遼蕭干擊敗。已處危急存亡的天祚帝這時(shí)依然不取孤行寡斷的政策,遼國多次分裂。遼保大三年(公兀1123年)正月,蕭干自立,郭藥師又乘機來(lái)報前仇,蕭干戰敗,為其部下所殺。

[遼中京城墻遺址]
到1124年天祚帝已經(jīng)失去了遼朝的大部分土地,他自己退出漠外,他的兒子和家屬大多數被殺或被俘,雖然他還打算重新守護燕州和云州,但是實(shí)際上他已經(jīng)沒(méi)有多少希望了。1125年二月天祚帝在應州被俘,八月被解送金上京,被降為海濱王。金太宗天會(huì )六年(1128年)病死[3]?!?/font>遼史》則稱(chēng)于54歲病死(1128年)?!?/font>大宋宣和遺事》則記載紹興二十六年六月(1156年),金國皇帝完顏亮命令57歲的宋欽宗和81歲耶律延禧去比賽馬球,宋欽宗從馬上跌下來(lái),被馬亂踐而死。耶律延禧善騎術(shù),企圖縱馬沖出重圍逃命,結果被亂箭射死。
子

耶律雅里 梁王
耶律撻魯 燕國王
耶律習泥烈 趙王
耶律定 秦王
耶律寧 許王
耶律氏
耶律骨欲 為金人所獲
耶律余里衍 封蜀國公主 為金人所獲。
耶律斡里衍 為金人所獲
耶律大奧野 為金人所獲
耶律次奧野 為金人所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