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蜜桃,成人网18免费韩国,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区综合,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打開(kāi)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kāi)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shū)等14項超值服

開(kāi)通VIP
詳細介紹煲湯食材屬性大全(l四)

田螺
性味:甘、大寒、無(wú)毒。
歸經(jīng):入脾、腎、大腸。
功效:除濕解毒,清熱利水,醒酒通乳。
主治:暴熱,目赤,小便不利,腳氣濕毒,疔瘡,消渴,酒毒。
禁忌:脾胃虛寒者忌食。
說(shuō)明:田螺肉性能與蚌肉相似,均為冷利之品,若用油鹽姜蒜炒熟食之,則性稍平緩;若煮湯食用則性寒利,有利尿清熱解毒之功。
驗方參考:
1、田螺肉搗爛,可敷熱瘡腫毒。
2、田螺肉數個(gè),加少許食鹽共搗爛,敷臍下石門(mén)穴上一小時(shí),治溫熱病嘔吐,貼臍中或氣海丹田穴,則治大小便不通。
3、大田螺十至二十個(gè),養于清水中漂去泥,取出螺肉加入黃酒半小杯,拌和,再放入清水中燉熟,飲湯,每日一次。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和消渴病。
4、取田螺挑出螺肉,曬干,炒焦,水煎服,每日三次,每次10克,治菌痢。
5、田螺洗凈砸爛,加入適量明礬粉,待上面出現一層清液后,用藥棉蘸液涂擦患處,治痔瘡。
6、大田螺一個(gè),巴豆兩粒,將巴豆放入大田螺內,用藥棉蘸田螺滲出液搽腋下,每日三四次,加麝香少許更好,治狐臭,用藥期間可能有腥臭,無(wú)妨。
7、田螺內塞入冰片0.5克,取其分泌液滴入耳內,可治中耳炎、耳內生瘡或腫痛;若田螺內塞入黃連粉少許,取其分泌液外搽患處,則治子宮脫垂。
8、田螺殼放瓦上煅制研末,每次1克,用紅糖水送服,治胃痛吐酸水,連服有效。
9、煅田螺殼15克,冰片2克,研細末,治嬰兒濕疹,亦治痔瘡發(fā)炎。
10、田螺雞骨草湯:田螺500克養入水中2-3天,使其排盡污泥廢物,然后將田螺尾部敲去少許,與雞骨草50-100克,同煮湯服食。有清熱利濕,舒肝和脾,除黃疸,利小便作用。適用于傳染性黃疸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小便黃赤短少,小便刺痛等癥。
11、炒田螺:田螺適量,按上方洗凈,入熱油鍋內,略炒片刻,加入大蒜頭少許,食鹽調味,加水煮熟,用針挑出螺肉食用。有清熱,解毒,利尿作用。適用于小便不通,白濁等癥。

 
鼠肉
性味:甘、溫、無(wú)毒。
歸經(jīng):入腎。
功效:壯陽(yáng)益腎,祛寒補虛。
主治:體虛怕冷,腰脊寒痛,陽(yáng)痿早泄,產(chǎn)后或病后虛弱贏(yíng)瘦,寒瘧,虛寒喘咳。
驗方參考與藥膳:
田鼠剖腹去腸,放鍋內用竹片架起隔水蒸,開(kāi)水煮沸后約二三分鐘即可,取出去毛、頭、腳、尾,洗凈用油鹽回鍋炒,加入姜、酒、醬油等配料燒熟食,其味清香,滋補功能勝過(guò)雞鴿,治體虛怕冷,腎虛陽(yáng)痿,白帶日久不愈,寒瘧,虛寒喘咳,老年氣管炎,病后或產(chǎn)后虛弱等癥
 

性味:白花蛇甘、溫、有毒;腹蛇苦、寒、有毒。烏梢蛇甘、平、無(wú)毒;蛇蛻咸、平、無(wú)毒。
功效:除濕祛風(fēng),療痹解毒。
主治:麻木不仁,諸風(fēng)頑痹,瘙癢疥癩;蛇膽清肝明目化痰。
說(shuō)明:蛇的種類(lèi)很多,總的來(lái)說(shuō)分為毒蛇和無(wú)毒蛇,毒蛇的毒汁位于毒牙下面的毒囊里,蛇肉沒(méi)有毒,若切去蛇頭后,不論毒蛇或無(wú)毒蛇都可以食用。蛇蛻又名龍衣,即是蛇退下的皮。蛇全身都可入藥,特別是用蛇膽配以其它中藥制成的蛇膽酒和各種成藥,可治療咳嗽多痰、支氣管炎、目糊眼赤、小兒驚風(fēng)、風(fēng)濕、半身不遂等癥,在國內外亨譽(yù)甚高。據研究,用“眼鏡蛇”、“過(guò)樹(shù)龍”、“金環(huán)蛇”等三蛇配用,治療風(fēng)濕骨痛、麻木不仁的效果比單用更好。因為“過(guò)樹(shù)龍”主治上焦,“眼鏡蛇”主治中焦,“金環(huán)蛇”主治下焦,三者同食,功效即可直透全身,對腰膝酸軟、年老痰多等癥亦有特效。
驗方參考:
1、烏梢蛇、眼鏡蛇或腹蛇,用高梁酒、燒酒或米酒浸泡,根據各人酒量每次約飲十至三十毫升(半兩)左右,每日兩次。治類(lèi)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炎,類(lèi)風(fēng)濕性脊椎骨炎,胃痙攣,病后或婦女產(chǎn)后身體虛弱,貧血,神經(jīng)痛,下肢麻痹,痿弱、步履困難等癥。
2、取大烏梢蛇一二條,去頭宰殺后,作菜煮湯,吃肉喝湯,連食三四次,治皮膚濕疹反復發(fā)作,膿皰癤癰等皮膚化膿性疾病和過(guò)敏性體質(zhì)。
3、取烏梢蛇數條,去頭、皮及內雜,焙干后研成細末,第一周每日早晚各服0.3克,第二周每日早中晚各服0.3克,第三周每日早晚各服0.5克,中午0.3克;第四周每日早中晚各服0.5克;第五周每日早中晚各服0.6克,治骨結核。
4、用廣陳皮研細末,拌入適量蛇膽汁為丸如黃豆大,每次二至四丸,一日兩次,飯后用溫開(kāi)水送服,治肝火、目赤、肺熱、咳嗽、痰多等癥。
5、用新鮮蛇膽汁加入少許酒,攪勻沖服,有祛風(fēng)濕明目作用??芍物L(fēng)濕骨痛、肌肉痛,視力模糊。
6、黃芪煮蛇肉:蛇肉200克,黃芪60克,生姜3片,同煮湯,用油鹽調味食用。有補氣養血,祛風(fēng)除濕,舒筋絡(luò )作用。適用于風(fēng)濕關(guān)節痹痛,類(lèi)風(fēng)濕關(guān)節炎,慢性腰腿痛,中風(fēng)后遺半身不遂等癥,對風(fēng)濕性心臟病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鱔魚(yú)(黃鱔)
性味:甘、溫、無(wú)毒。
歸經(jīng):入脾、腎。
功效:補脾益氣,除濕理血。
主治:腹中冷氣、腸鳴及濕痹氣,濕熱身癢,腸風(fēng)痔漏,婦人產(chǎn)后淋瀝,血氣不調。
說(shuō)明:鱔魚(yú)雖可作食用,但不宜多食,多食使時(shí)行病易于復發(fā)。據報道,發(fā)現鱔魚(yú)對糖尿病有良好的治療作用,且無(wú)副作用及毒性。
驗方參考:
1、鱔魚(yú)血治療口眼斜(顏面神經(jīng)麻痹):將活鱔魚(yú)頭或尾割斷取血,取血涂于患癱側(即斜左涂右,斜右涂左),復正時(shí)即擦去鱔血;亦可加入白芷粉,或冰片,或麝香涂治。
2、鱔魚(yú)剪尾滴血于耳內,每次三滴,側臥二十分鐘,每日兩次,治中耳炎。
3、黃鱔250克切斷,豬肉60克,加水蒸熟食肉飲汁,治腎虛腰疼。
4、黃鱔一條,去內臟,加雞內金6克,加水蒸熟,用適量醬油調味食之,治小兒疳積。
5、黃鱔血焙干研末,吹入鼻中治鼻血;敷于傷口治外傷出血。
6、黃鱔血涂患處,治濕疹頑癬。
7、黃鱔煮熟食,治內痔出血、氣虛、脫肛、婦女勞傷,子宮脫垂,可補氣固脫。
8、黃鱔一大條去內臟,瘦豬肉100克,黃芪15克,同煮湯,用適量食鹽調味食用。有補益氣血作用。適用于氣血兩虛引起的頭暈眼花,全身無(wú)力,心悸氣短等癥。
9、翠皮爆鱔絲:西瓜皮適量取汁,加入芡粉、食鹽、雞蛋清與膳魚(yú)100克(切絲)拌勻,下六成熱的豬油鍋內煸炒,再下蔥、姜、蒜適量翻炒,最后將料酒、白糖、味精、胡椒粉、淀粉拌好的湯汁倒入,加入少量醋、香油即可食用。有補虛損,解暑熱,強筋骨作用。
10、歸參鱔魚(yú)羹:鱔魚(yú)500克,去骨切絲,當歸、黨參各15克(裝入紗布袋),同煮湯,用蔥、姜、食鹽調味食用。有補益氣血,滋養強壯作用。適用于久病體虛,疲倦無(wú)力,清瘦等癥。
11、寄生蘆根黃鱔湯:黃鱔2-3條去腸雜,蘆根30克,桑寄生60克,同煮湯,用適量油鹽調味食用。有清熱,利濕,滋陰,益血,補氣作用??芍温愿窝?。
 
青魚(yú)(青鯇?zhuān)?/strong>
性味:青魚(yú)肉甘、平、無(wú)毒;青魚(yú)膽苦、寒,生吃有小毒。
功效:青魚(yú)膽清熱解毒;魚(yú)鱗膠收斂止血。
主治:青血膽治咽痛目赤,濕疹?lèi)函?,耳內流膿;魚(yú)鱗膠治齒齦出血,鼻衄,紫癜。
驗方參考:
1、青魚(yú)膽干粉,青黛等分,共研細末,作吹喉用,一日二三次,可治急性咽喉炎,扁桃體炎;若用麻油調敷患處,可治腮腺炎,丹毒。
2、黃柏研成粉末,用青魚(yú)膽汁拌和后,曬干研末,用干粉搽患處,治皮膚濕診、瘡毒。
3、青魚(yú)膽焙干6克,枯礬6克,黃連3克,冰片2克,共研極細末,每日吹入耳內一次,治慢性中耳炎。
4、青魚(yú)、鯉魚(yú)、鯽魚(yú)等大鱗魚(yú)刮下的魚(yú)鱗,洗干凈后,投入開(kāi)水中煮二至四小時(shí),過(guò)濾去渣,略加黃酒、生姜、食鹽、味精等作調味,放置一夜后,凍如肉膠樣,切成小塊,即成魚(yú)鱗膠。用麻油、醬油拌食,每日100克至150克,治齒齦出血,鼻出血,紫癜。
 
螃蟹
性味:咸、寒、有小毒。
歸經(jīng):入肝、胃。
功效:養筋益氣、理胃消食,散諸熱,通經(jīng)絡(luò ),解結散血。
主治:全蟹可治胸中邪氣,郁結瘀血,筋骨傷折,斜面腫;煮酒食之治產(chǎn)后肚腹痛,惡露不下;蟹殼治漆瘡。
禁忌:
1、患有皮膚濕疹、癬癥、皮炎、瘡毒等皮膚瘙癢癥者忌食。
2、不可與柿類(lèi)同食。
說(shuō)明:蟹與蝦之性質(zhì)基本相同,但蟹性寒味咸,更為動(dòng)風(fēng)發(fā)瘡。蟹爪有墮胎作用,孕婦忌食。不要吃生蟹及未煮熟的蟹,因肺吸蟲(chóng)可在蟹體內形成囊蚴,如進(jìn)食可感染得病。
驗方參考與藥膳:
1、蟹爪尖25克,或蟹殼五個(gè),焙干研末,分數次陳酒送服,治乳癰初起。
2、蟹殼燒炭存性為末,每次6克,用童便或米酒送服,治產(chǎn)褥熱、產(chǎn)后腹痛,若用黃酒調服,治貧血黃疸。
3、螃蟹焙黃,研為細末,黃酒沖服,每次10克,治白帶。
4、活河蟹適量,洗凈搗爛,加適量白酒拌和,趁濕敷于傷處,天熱每天更換兩次,天冷更換一次,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疼。
5、蟹爪60克,黃酒或米醋適量,加水同煎服,治胎兒不下,胎死腹中或胎盤(pán)殘留。
6、螃蟹煎湯洗之或搗爛敷患處,治漆瘡腫痛。
7、河蟹搗爛,取其汁搽患處,治漆瘡。
8、生地螃蟹湯:螃蟹一只(小的用二只),生地30克,同煮湯,兩碗清水煮為一碗即可食用,喝湯。有清熱,散結,涼血作用。適用于急性咽喉炎,咽喉腫痛,小便不利等癥。
 
牛肉
性味:甘、溫、微毒。
歸經(jīng):入胃、脾。
功效:安中益氣,健脾養胃,強骨壯筋,補虛損,除濕氣,消水腫。
主治:胃弱脾虛,水腫脹滿(mǎn),腰膝乏力。
禁忌:瘡毒或皮膚濕疹患者忌食。
說(shuō)明:牛肉味美,人人愛(ài)吃,它營(yíng)養豐富,所含蛋白質(zhì)比豬肉高一倍,且含脂肪、膽固醇低。維生素含量高,并含有人體所需的十二種氨基酸,因此,牛肉很適宜肥胖者、高血壓、冠心病、血管硬化和糖尿病者食用,是滋養強壯的補品。虛弱者食之最好,有溫補脾胃之功。但牛肉又是一種發(fā)物,對于患有瘡毒、濕疹、瘙癢癥等皮膚病癥者應戒食;而患有肝炎、腎炎者亦應慎食之,以免病情加重或復發(fā)。
驗方參考與藥膳:
1、牛肉60克絞爛,用攝氏六七十度熱水泡十分鐘,濾去渣燉熟,即牛肉汁,能補血健胃,久病體虛宜食之。
2、黃牛肉煮濃汁喝,治脾虛久瀉甚至脫肛、面浮足腫,有健脾止瀉之功。
3、參芪牛肉湯:牛肉250克,黃芪、黨參、淮山、浮小麥各30克,白術(shù)15克,大棗10枚,生姜10克,同煮湯,煮至牛肉熟后加適量食鹽調味食用,可治氣虛自汗。
4、牛肉1.5公斤,砂仁、陳皮、桂皮、白胡椒各3克,生姜15克,同煮湯,食鹽、香蔥調味分幾次食用。有補血健脾之功,適用于體虛疲乏,飲食不振,大便溏稀病者。
5、牛肉粥:鮮牛肉100-150克,剁成肉末,與大米(或小麥)100克同煮粥,粥熟時(shí)加適量姜末,熟后加油鹽調味食用。有健脾強胃,補中益氣,強筋健骨,祛寒消腫作用。適用于病后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食欲不振,大便溏泄,體虛浮腫,營(yíng)養不良,下肢濕疹等癥。
6、蠶豆150克,牛肉150克切片,加水同煮,少量食鹽調味,佐膳食用。有健脾,補氣,消腫作用,對營(yíng)養性水腫療效較佳。
7、番茄燒牛肉:鮮番茄250克洗凈切塊,牛肉100克切薄片,用少許油鹽糖調味同煮,佐膳食用。有平肝益血,健胃消食,養肝補脾作用。對高血壓,慢性肝炎有良好的輔助治療功效。
8、南瓜燉牛肉:牛肉250克洗凈切塊,生姜25克,同放鍋內用小火煮至八成熟,加入去皮切塊的南瓜500克,同煮至熟爛,熟后加食鹽、味精食用。有化痰排膿,利肺作用。適用于肺癰、咳吐濃痰等癥。
9、枸杞炆牛肉:牛肉500克切小塊,撒上適量食鹽和胡椒粉后,再用面粉拌和,放入油鍋內炒成赤色,加入兩個(gè)切片的洋蔥共炒,倒入番茄汁一杯,枸杞子30克,共煮一小時(shí),再加入胡蘿卜片約100克,土豆片150克,快熟時(shí)加入洋蔥3個(gè)(切片),豌豆莢一把,適量食鹽調味,即可食用。有補益強壯作用,對兒童和老年人是營(yíng)養極佳的大補菜肴。
10、茴香牛肉:牛肉400克切塊,放在炒香研成粉末的芝麻里攪拌均勻,并放置二小時(shí)后,再放入熱油鍋內速炒片刻,加水煮沸后,再放醬油、糖用小火煮半小時(shí),煮熟后裝入碗內。上面撒上炒香研成末的小茴香15克即可食用。有強壯身體,止咳除痰作用。適用于風(fēng)寒咳嗽,寒痰多,食欲不振等癥。
11、牛尾巴一條去毛,當歸30克,同煮湯,煮熟后加食鹽調味食用。有補血,益腎,強筋骨作用。適用于腎虛陽(yáng)痿,腎虛腰痛、下肢酸軟無(wú)力等癥。
12、桃仁牛血湯:桃仁10-15克搗碎,牛血(凝固塊)約200克切塊,同煮湯,加少許食鹽調味食用。有破瘀行血,理血通經(jīng)作用。適用于婦女閉經(jīng),血燥便秘等癥。
 
牛肝
性味:甘、平、無(wú)毒。
歸經(jīng):入肝經(jīng)。
功效:補肝、養血、明目。
主治:肝血虛所致的頭暈眼花,夜盲,面色萎黃、肌肉消瘦,病后或產(chǎn)后血虛。
說(shuō)明:牛肝是黃?;蛩5母闻K,是一種優(yōu)質(zhì)完全蛋白質(zhì)食品,富含優(yōu)質(zhì)蛋白、鐵、銅及維生素A、B、C等,是治療營(yíng)養不良性貧血的主要食物,還具有良好的補肝明目的作用。
驗方參考與藥膳:
1、牛肝100克,枸杞子50克,共煮湯食用。有補肝明目作用。適用于肝血虛引起頭暈眼花,視力減退。
2、牛肝150克,蒼術(shù)15克,共煮湯去藥渣食用??芍我蛉狈S生素A引起的夜盲癥。
3、牛肝250克,大棗30-50克,共煮湯食用??芍窝撘鸬念^昏,眼花,心悸,疲乏,面色萎黃等癥。
4、牛肝500克,用竹片割開(kāi)多處,將夜明砂、石決明粉各15克,塞入肝內,置鍋內隔水蒸熟,分作2-3次食用,可連續服用3-5日,可治夜盲,視物昏花。

牛肚
性味:甘、平、無(wú)毒。
歸經(jīng):入胃。
功效:補益脾胃,補氣養血。
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氣血虛虧。
驗方參考與藥膳:
1、牛肚一具,用開(kāi)水泡洗,刮去黑色粘膜,切塊用砂仁5克,陳皮10克,生姜15克,共煮湯,煮熟后加適量食鹽調味食用,可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
2、牛肚250克,黃芪30克共煮湯食用,可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氣短乏力,食后腹脹等癥。
3、牛肚250克,薏米200克,煮粥食用。有健脾去濕作用,適用于消化不良,下肢濕疹。
4、牛肚粥:牛肚250克,用開(kāi)水泡洗,刮去黑色粘膜,切塊,與大米100克同煮粥加少量食鹽調味食用。有健脾強胃,助消化,益氣血作用,適用于食欲不振,氣血虛弱,小兒病后體虛,消化不良等癥。
 
牛睪丸:
1、牛睪 丸洗凈,浸一公斤酒,兩周后服食,治氣喘、哮喘。
2、牛睪 丸與小茴香煮食,治疝氣。

牛骨
焙酥研粉,飯后服1至2克,治小兒軟骨病。

牛膽
1、牛膽一個(gè),白糖100克,燉化,每服一匙,一日三次,治百日咳。
2、牛膽汁干粉裝入膠囊,每次飯后服二三丸,一日三次,治慢性氣管炎、咳嗽、哮喘。

牛角
主治暑氣、熱毒、風(fēng)火頭痛、**鼻衄??纱嫦=桥浞?,用量為犀牛角的十倍。取牛角切片,三歲以?xún)刃好咳?0克,三歲以上每日60克,水煎兩小時(shí),作兩次分服,治流行性乙型腦炎,高熱驚厥。一般用藥一周以上,或至完全清醒為止。

牛蹄甲
止血、消瘀,接骨。
1、牛蹄甲燒炭存性,研末,用香油或凡士林調敷患處,治臁瘡潰爛,流膿水或血水。
2、牛蹄甲30克,文火煮三小時(shí),沖入黃酒少許,每日兩次分服。治跌打損傷,瘀血腹痛,腰痛,筋骨痛。
 
泥鰍
性味:甘、平、無(wú)毒。
歸經(jīng):入肝。
功效:暖中益氣,解毒收痔。
主治:急、慢性肝炎、丹毒,腮腺炎,癰腫。
驗方參考與藥膳:
1、活泥鰍數十條,先養于清水中,待漂去泥污后加入適量白糖,攪拌十分鐘左右,取滑液糖漿,治丹毒,面疔,指頭疔,腮腺炎,癰腫等急性炎腫有卓效,用時(shí)涂于患處,干即更換,數次即效。
2、取泥鰍放于烘箱內烘干(溫度在攝氏一百度為宜),取出研粉,每次10克,一日三次,飯后用開(kāi)水送服,治急性或亞急性、遷延性肝炎。
3、泥鰍100-200克,剖腹去腸雜,入熱油鍋內煎至金黃SHAIER時(shí),加入清水,少量食鹽調味,煮熟食用。有補中益氣,健脾止瀉作用。適用于小兒盜汗,泄瀉等癥。
4、泥鰍燉豆腐:泥鰍500克,去腸雜內臟,加水、食鹽適量,煮至五成熟時(shí),加入豆腐250克,同燉熟,用豬油味精調味食用。有清利濕熱作用。適用于小便不利,水腫,濕熱黃疸等癥。
5、泥鰍大蒜湯:泥鰍去腸雜,與大蒜同煮湯淡食??芍嗡[。
6、泥鰍蝦湯:泥鰍去腸雜,與蝦同煮湯,用鹽、味精、料酒調味食用,治陽(yáng)痿。
 
牡蠣(蠔)
性味:咸、微寒、無(wú)毒。
歸經(jīng):入肝、腎。
功效:軟堅散結化痰,益陰潛陽(yáng),安神定驚,澀精斂汗。
主治:驚癇,眩暈,自汗,盜汗,遺精,淋濁,崩漏,帶下,瘰疬,癭瘤。
說(shuō)明:牡蠣為海產(chǎn)軟體動(dòng)物,其肉稱(chēng)為蠔肉、蠔鼓,又叫蠣黃,其味極美,可食用,又可制蠔油。牡蠣殼(蠣房)即中藥用的牡蠣。
驗方參考與藥膳:
1、蠔肉為最佳食品,可治腺病體質(zhì)虛弱兒童,肺門(mén)淋巴結核,頸淋巴結核或軟骨病,如無(wú)鮮蠔肉,可用蠔油作調味品亦好。
2、牡蠣20克,龍骨20克,菊花10克,枸杞子12克,何首烏12克,水煎服,治眩暈。
3、生牡蠣、玄參、大貝母等量,共研細末,蜜煉為丸,每次服6克,一日兩次,治瘰疬。
4、牡蠣15克,水煎服,早晚各服一次,治盜汗。
5、煅牡蠣研細粉,每次1至2克,一日三次,用米湯送服,治胃痛、胃酸過(guò)多。
6、生牡蠣、龍骨各10克,水煎服,一日兩次。治心悸失眠,夢(mèng)遺滑精,婦女白帶。
7、生蠔豬肉湯:生蠔肉150克,豬瘦肉150克,同煮湯,用適量食鹽調味食用,有養血寧心作用。適用于陰虛煩躁,夜睡不寧,血虛心悸,怔忡等癥。
8、雞湯或豬瘦肉湯適量,煮沸后,加入鮮蠔肉250克,略煮沸即可,用食鹽、味精,調味食用。有滋陰養血作用。適用于久病虛損,婦女月經(jīng)過(guò)多,崩漏等癥。
9、麥冬牡蠣燴飯:麥冬20克,海帶半條,用水煎去藥渣,加入蠔肉200克煮熟后,放入適量的大米飯拌勻,煮成泡飯,用油、鹽、香菇、芹菜、香蔥調味食用。有滋補強壯作用,適用于虛弱體質(zhì)者。
 
母雞肉
性味:甘、溫平、無(wú)毒。
歸經(jīng):入肝、脾、胃。
功效:補虛贏(yíng)、益氣補血。
主治:風(fēng)寒濕痹,托瘡排膿,病后虛弱,孕婦胎動(dòng)不安,產(chǎn)婦產(chǎn)后虛贏(yíng)。
說(shuō)明:母雞肉,在肉類(lèi)中以味道鮮而著(zhù)稱(chēng),我國以母雞為主要原料烹制的菜肴種類(lèi)繁多,各有風(fēng)味。在迎春菜式中,雞幾乎是家家戶(hù)戶(hù)必備的菜肴。雞肉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ài),不僅因為它是人們佐膳的美味佳肴,而且還是豐富的營(yíng)養來(lái)源,又是滋補身體很理想的“濟世良藥”。據分析,雞肉所含的蛋白質(zhì)高達23.3%,比豬肉、羊肉、鴨肉、鵝肉的蛋白質(zhì)高三分之一甚至一倍以上,而脂肪含量?jì)H有1.2%,比上述各種肉類(lèi)都低得多。所以,食用雞肉不僅能增進(jìn)人體的健康,還能適當控制人體發(fā)胖,是老年人、體弱多病者和產(chǎn)婦較為理想的調補食品。
驗方參考與藥膳:
1、母雞一只,去毛及內臟,石榴皮100克,煮湯服食,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炎。
2、老母雞一只,去毛及內臟,艾葉15克,加酒、水各一杯,隔水蒸熟食,治婦女月經(jīng)點(diǎn)滴不斷,經(jīng)來(lái)時(shí)間長(cháng),日久身體虛弱。
3、母雞一只,去毛及內臟,黃芪60克,黨參30克,淮山30克,紅棗30克,加黃酒至藥面,隔水蒸熟,分數次服,治病后或產(chǎn)后身體虛弱。
4、雞肉粥:嫩母雞一只,宰后去毛及腸雜,內臟,剔骨將肉切成小塊或肉絲,雞骨可先濃煎成雞湯。雞肉絲與雞汁湯搭配分成三至五份,每份用粳米100克煮粥,加適量食鹽調味食用。有滋養臟腑,補益氣血作用。適用于年老體弱或病后贏(yíng)瘦,氣血虧損所致的頭暈眼花,精力疲倦等一切衰弱癥狀。注意:感冒傷風(fēng)或熱性病者忌食。
5、老桑枝雞湯:母雞肉500克,切塊,老桑枝60-100克,同煮湯,加食鹽調味食用。有益精髓,祛風(fēng)濕,利關(guān)節作用。適用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炎,四肢酸痛麻痹,頸背牽強疼痛,慢性腰肌勞損等癥。
6、何首烏煮雞:母雞肉500克,何首烏30-50克,同煮湯,加適量油、鹽、姜調味食用。有益肝強腎,滋陰養血,補精添髓作用。適用于脫肛,痔瘡,子宮脫垂,血虛頭暈等癥。
7、薏苡仁燉雞:母雞一只,宰殺后去毛及內臟,薏米30-60克,同煮湯,加適量油鹽調味食用。有鎮痛利尿作用,能增強體力,消除疲勞。注意:孕婦忌服用。
8、北芪燉雞:雞肉500-750克,北芪30-60克,加適量油鹽水,隔水蒸熟后食用,有補脾益氣,養陰補血作用。適用于老年人身體虛弱,慢性支氣管炎,血虛頭痛,表虛自汗,經(jīng)常感冒,婦女月經(jīng)不調、白帶多、痛經(jīng)等癥。
9、北芪黨參燉雞:雞肉200-400克,黨參50克,黃芪60克,加適量油鹽、水,隔水蒸熟食用。有補氣提神,健脾益胃作用。適用于中氣不足,體倦乏力,精力疲倦,氣短懶言,飲食不振,口淡無(wú)味,脫肛,胃下垂,老人或體弱者疝氣,婦女子宮脫垂,以及瘡癤潰爛久不收口等癥。
10、紅杞蒸雞:雞肉200-400克,枸杞子20-50克,加適量油鹽、水,隔水蒸熟食用。有滋補肝腎,生精明目作用。適用于頭暈眼花,視力減退,腎虛腰疼,神經(jīng)衰弱等癥。
11、當歸雞汁:當歸30-100克,水煎后去藥渣;母雞一只,宰殺去毛及內臟,加適量油鹽、水,隔水蒸一小時(shí),熟后將雞湯倒出與當歸藥汁混合,雞肉送服,可分作2-3次食用。有補血調經(jīng),保肝潤腸,益氣提神作用。適用于頭暈眼花,心悸,失眠,盜汗,耳鳴,四肢無(wú)力,面色萎黃;以及婦女月經(jīng)不調、血虛痛經(jīng),老人血虛便秘等癥。健康人食用有益氣補血,提神醒腦,預防貧血,益壽延年之功效。
12、歸參雞汁:當歸30克,黨參60克,黃芪100克,母雞一只。制作方法與服用法同上11方。有益氣,補血,補虛,提神作用。適用于久病體弱,頭暈,眼花,精力疲倦,手足無(wú)力,面色萎黃,盜汗,脫肛,胃下垂,經(jīng)常感冒,老人血虛便秘,婦女子宮脫垂,月經(jīng)不調,虛寒白帶,血虛痛經(jīng),產(chǎn)后體弱,乳汁缺乏或無(wú)乳。
13、桂圓童子雞:嫩雞一只,桂元肉30-60克,制作方法和服用法同上8方。有補氣血,安心神作用。適用于貧血,心悸,失眠等癥。健康人食之能增加體質(zhì)。
14、棗菇蒸雞:雞肉150克切塊,香菇20克(水發(fā))切絲,紅棗20克去核切塊,加入姜絲:蔥末、醬油、食鹽、白糖、味精、料酒、雞清湯和濕淀粉拌勻,用蒸熟加香油即可食用。有補肝腎,益脾胃,養血補血作用。適用于身體虛弱,消化不良,貧血,精力疲倦等癥。健康人食之能增強體質(zhì),保健防病。
15、冬菇蒸雞:雞一只,冬菇20克(水發(fā)),加入姜汁、食鹽等,隔水蒸熟食用。有防癌、防治心血管病等功效。健康人常食之能使皮膚光澤,面色紅潤,體重減輕。
16、淮山杞子蒸雞:雞肉500-1000克,淮山100-200克,枸杞子15-30克,制作方法與服用法同上8方。有健脾益胃,滋陰補腎,滋養強壯作用。適用于老年人頭暈眼花,腰腿酸軟,營(yíng)養不良等癥。
17、三七燉雞:雞一只,宰殺后去骨、皮和內臟,三七2-4克(研細),同蒸熟食用。有止痛止血,散瘀消腫作用。防治腦出血,咳血和冠心病等癥。
18、杏仁蒸雞:雞肉500-750克,斬為十數塊,南杏仁(甜杏仁)40-50克(開(kāi)水稍泡片刻后,剝去紅皮),蔥末、姜片、白糖、食鹽、水適量,同蒸熟食用。有潤腸養肺,止咳定喘,滋養強壯作用。適用于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便秘等癥,亦可作為癌癥患者的營(yíng)養滋補食品和輔助治療方藥。
19、核桃肉雞?。弘u肉750克,切成雞丁,用鹽、料酒、胡椒粉、雞蛋清、濕淀粉拌勻,放入熱油鍋內滑透,瀝去油;將核桃仁放入油中炸透,雞肉丁下鍋煸炒,瀝去油,把用食鹽、味精、白糖、胡椒粉、麻油、雞湯兌成的湯汁倒入鍋內,再放入核桃仁片炒勻,即可食用。有溫腎補陽(yáng),潤腸通便作用。適用于畏寒肢冷,小便頻數,頭暈眼花,遺精,大便燥結等癥。健康人食之更能防病強身,增強記憶力。
20、菊花炒雞片:雞肉750克切薄片,用三個(gè)雞蛋清,適量食鹽、料酒、胡椒粉、淀粉拌勻,下油鍋內浸透,瀝去油。蔥姜適量煸炒,倒入雞片,烹入料酒,和適量食油、白糖、味精、胡椒粉、麻油兌成的湯汁倒入鍋內翻炒幾下,菊花瓣60克(冷水洗凈)投入鍋內,翻炒均勻即可食用。有鎮靜祛風(fēng),補肝明目作用。適用于心煩不安,視物模糊,頭昏失眠,精神不振等癥。亦有降血壓作用,適用于高血壓患者食用。
21、清蒸人參雞:母雞一只,宰殺后去毛及內臟,人參15克(開(kāi)水泡開(kāi)),火腿10克,玉蘭片10克(水發(fā)),香菇15克(水發(fā)),蔥末、姜片、料酒、食鹽、味精、水或雞湯適量,同蒸熟食用。有大補元氣,固脫提神,生津安神作用。適用于勞傷虛損,飲食減少,精力疲乏,健忘,眩暈頭痛,腎虛陽(yáng)痿,小便頻數,氣血津液不足等癥。健康人食之能增強體質(zhì),防病保健。
22、八寶雞湯:母雞肉1500克,豬肉、豬雜骨各750克,藥袋一個(gè)(內裝熟地、當歸各7.5克,黨參、白術(shù)、茯苓、白芍各5克,川芎3克,炙甘草2.5克),加水煮沸后,打去浮沫,加入生姜、香蔥、料酒適量,用小火燉爛,撈去藥袋,雞肉、豬肉切片,再入鍋內,加入食鹽,味精調味食用。有調補氣血作用,適用于氣血兩虛,面色萎黃,食欲不振,手足無(wú)力等癥。
23、五元全雞:母雞一只(一公斤左右),宰殺后去毛及內臟,剁去雞腳,桂元肉、荔枝肉、黑棗(去核)、蓮子肉(去皮去心)各15克,加入冰糖、食鹽、清水適量,隔水蒸兩小時(shí)后,放入洗凈的枸杞子15克再蒸5分鐘即可食用。有補血養陰,益精明目作用。適用于氣血虛弱,面色蒼白,耳鳴,視力減退,病后體虛等癥。
24、飴糖雞:母雞一只,宰殺后去毛及內臟,腹腔內加入生地30克,姜、蔥、食鹽適量,再灌入麥芽糖100克,縫合切口,放鍋內加水燉熟食用。有補虛,養陰作用。適用于久病體弱,消瘦、低熱、盜汗等癥。
 
墨魚(yú)(烏賊)
 性味:咸、微溫、無(wú)毒。歸經(jīng):入肝、腎。功效:養血滋陰,益胃通氣。墨魚(yú)骨和胃制酸,收斂止血。主治:血虛經(jīng)閉,崩漏帶下;墨魚(yú)骨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酸過(guò)多,肺結核咯血。說(shuō)明:墨魚(yú)又名烏賊、烏鲗。其背骨名海螵蛸,又叫烏賊骨、墨魚(yú)骨,入中藥用。驗方參考與藥膳: 1、墨魚(yú)一條、桃仁6克,煮食,治婦女經(jīng)閉。 2、烏賊骨適量,研成極細末,糖水調服,每次3克,一日兩三次,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酸過(guò)多。 3、烏賊骨10克,白芨10克,藕節10克,水煎去渣,加蜂蜜調服,一日三次,治肺結核咯血。 4、烏賊骨15克,白芷5克,茜草炭10克,水煎服,治白帶。 5、烏賊骨25克,白芨30克,共研細末,每次服5克,每日三次,溫開(kāi)水送服,治胃出血。 6、烏賊骨10克,龜板12克,茜草根6克,水煎加紅糖服,每日2-3次,治小兒軟骨病。 7、烏賊骨研粉外敷患處,治下肢潰瘍。 8、烏賊骨焙干研末,每次服5克,每日三次,用溫開(kāi)水送服,可治哮喘。 9、烏賊骨100克,地龍100克,百部25克,白糖200克,共研細末,每次服10克,每日三次,治慢性氣管炎。 10、姜炒墨魚(yú):鮮墨魚(yú)250克,去骨洗凈切片;生姜絲略炒一下,放入墨魚(yú)片同炒,加適量食鹽調味食用。有補血通經(jīng),健脾益胃,祛風(fēng)散寒作用。適用于婦女血虛經(jīng)閉。
 
馬肉
性味:馬肉甘酸、平、無(wú)毒;馬乳甘、溫、無(wú)毒;馬寶甘咸、平、無(wú)毒;馬蹄甲甘、平、無(wú)毒。
功效:馬乳治消渴;馬寶定驚;馬蹄甲止血止帶。
主治:糖尿病,消渴善饑,小兒癲癇、驚厥,婦女月經(jīng)過(guò)多、帶下不止。
說(shuō)明:馬寶即馬的腸結石,又名酢答;馬蹄甲即釘掌時(shí)從馬蹄削下來(lái)的角質(zhì)。
驗方參考:
1、馬乳煮開(kāi),每次服一杯,一日三次,治糖尿病,消渴善饑。
2、馬寶研細末,每次一克,小兒酌減,一日三次,涼開(kāi)水送服,治小兒癲癇、驚厥,婦女癔病。
3、馬蹄甲燒炭存性,研細末,每次6克,一日兩次,米湯送服,治婦女月經(jīng)過(guò)多、帶下不止。
 
麻雀
性味:甘、溫、無(wú)毒。
歸經(jīng):入脾、腎。
功效:壯陽(yáng)補腎,暖腰膝,縮小便,治崩止帶。
主治:腎虛陽(yáng)痿,百日咳。
說(shuō)明:麻雀性燥熱,凡陰虛火旺或內熱者勿食。麻雀屎,即中藥白丁香。
驗方參考與藥膳:
1、麻雀五只,小米一把,蔥白三條,將麻雀去毛除腸炒熟,入酒一小杯,稍煮,加水一小碗半,下米煮粥,欲熟時(shí)下蔥白五味等,空腹食之,治老人臟腑虛損贏(yíng)瘦。
2、麻雀3只,去毛除腸勿洗,加小茴香10克,胡椒3克,縮砂仁6克、肉桂6克入肚內,濕紙裹,煨熟,空腹用酒送服,治腎冷偏墜、疝氣。
3、麻雀肉1只,冰糖10克,燉熟食,治百日咳。
4、麻雀肉煮熟食之,一日吃3-5只,治陽(yáng)痿及頭暈。
5、麻雀肉餅:麻雀5只,去毛及內臟,瘦豬肉250克,同剁成肉末,加入適量白糖、淀粉、食鹽、醬油、黃酒拌勻,做成餅狀,蒸熟食用。有補腎壯陽(yáng)作用。適用于中老年人陽(yáng)虛怕冷,精神疲倦,氣血虛弱等癥。
6、冬蟲(chóng)夏草蒸雀肉:麻雀10只去毛及內臟,冬蟲(chóng)夏草6克(或用淮山、枸杞、北芪、黨參各10克),生姜3片,加少量食鹽、水蒸熟食用。有壯陽(yáng)補腦,益髓填精作用。適用于病后體虛,頭暈失眠,體倦神疲等虛弱之癥。
7、冰糖百合燉麻雀:麻雀2只去毛及內臟,百合30克,冰糖30克,同蒸熟食用。每日一次,連續服用。有益氣壯陽(yáng),潤肺和胃作用。適用于老人哮喘,小兒百日咳,慢性氣管炎等癥。
8、麻雀2只,去毛及內臟,菟絲子、枸杞子各15-20克,同煮湯食??芍侮?yáng)痿,早泄,小便頻數,夜多小便等腎陽(yáng)虛之癥。
9、麻雀2只去毛及內臟,天麻10克切片,水、食鹽適量,蒸熟食用,可治陽(yáng)虛眩暈。
10、麻雀豬肉湯:麻雀5只,去毛及內臟,瘦豬肉250克,切片,同放鍋內共煮湯,煮熟后加食鹽調味食用,可治陽(yáng)痿。

  麻雀屎
白丁香研細末,加入少許冰片研勻,用人乳調和如糊狀,取少許點(diǎn)眼,每日三至五次。治眼結膜炎,角膜生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容均由用戶(hù)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diǎn)擊舉報。
打開(kāi)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lèi)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lèi)似文章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長(cháng)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蜜桃,成人网18免费韩国,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区综合,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