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C的服用劑量究竟以多少為宜,要回答這個(gè)問(wèn)題我們應從了解維生素C說(shuō)起。維生素C是一種己糖衍生物,具有酸味,易溶于水和乙醇,在中性和堿性水溶液中極度不穩定,當受潮、熱或光線(xiàn)照射后易被破壞,故應在陰暗處避光保存。維生素C是很強的還原劑。
人體不能合成維生素C,必須從食物中取得。成人每日攝取維生素C 60毫克才可滿(mǎn)足機體代謝需求,嬰幼兒為30毫克,兒童為40~50毫克,青少年為60毫克,孕婦為80毫克,乳母為100毫克。但這只是一般的健康標準,如從防癌角度考慮,日攝取量最好是上述標準的3~4倍。水溶性的維生素C極易在水中造成流失,是其一大特性。所以,多吃新鮮蔬菜與水果,有益健康。
維生素C有很重要的生理和藥理作用,在體內許多重要羥化反應中起還原劑作用。維生素C參與氨基酸代謝、膠原蛋白和組織細胞間質(zhì)的合成,可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保持血管的完整,促進(jìn)非血紅素鐵在腸內吸收,促使血脂下降,維持免疫功能,增強對感染的抵抗力,參與解毒功能,且有抗組胺的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質(zhì)(亞硝胺)生成等作用。
人們早就發(fā)現缺乏維生素C可導致壞血病,維生素C有防治壞血病的功能,可明顯改善壞血病患者的癥狀,故又稱(chēng)抗壞血酸。成人每日攝取100毫克可避免壞血病?,F在因膳食營(yíng)養結構的改善,壞血病在我國已不多見(jiàn),僅偶發(fā)于醇中毒、藥物成癮及其他飲食不當者。輕癥者每日口服維生素C 200~300毫克,重癥300~400毫克,如感染時(shí)劑量應增加,分3次在飯前或飯時(shí)服用。若胃腸道吸收不良時(shí),可肌肉或靜脈注射,一日1次,一個(gè)療程3周左右。癥狀明顯好轉時(shí),減至50~100毫克,一日3次口服。
現在臨床中,維生素C可用于各種急慢性傳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輔助治療??松讲』颊甙l(fā)生心源性休克時(shí),可用大劑量維生素C治療。維生素C促進(jìn)去鐵胺對鐵的絡(luò )合,使鐵排出加速,用于慢性鐵中毒的治療。對特發(fā)性高鐵血紅蛋白血癥的治療有效。也可用于治療肝硬化、急性肝炎和砷、汞、鉛、苯等慢性中毒時(shí)肝臟的損害。下列情況,如病人接受慢性血液透析、胃腸道疾病(長(cháng)期腹瀉、胃或回腸切除術(shù)后)、結核病、癌癥、潰瘍病、甲狀腺功能亢進(jìn)、發(fā)熱、感染、創(chuàng )傷、燒傷、手術(shù)等,因嚴格控制或選擇飲食、接受腸道外營(yíng)養的病人,營(yíng)養不良、體重驟降,以及在妊娠期和哺乳期,應用巴比妥類(lèi)、四環(huán)素類(lèi)、水楊酸類(lèi)藥物時(shí),對維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可適當補充維生素C。服用避孕藥物者,也需要增加維生素C。
一般成人飲食,可口服維生素C 50~100毫克/日,維生素C缺乏者應補充100~200毫克,3次/日,至少服2周,小兒每日100~300毫克/日,至少服2周。臨床一般參考疾病種類(lèi)等因素來(lái)確定維生素C的服用劑量,可達數克甚至數十克。慢性透析病人,100~200毫克/日;特發(fā)性高鐵血紅蛋白血癥,300~600毫克/日,分次服用??诤脛┝?,1片/次,1~2次/日,或遵醫囑。萊納斯·鮑林博士93歲去世,對于他的維生素C理論,科學(xué)家們進(jìn)行了38項研究,其中37項都證明高劑量維生素C對普通感冒有預防作用。
應注意,長(cháng)期服用維生素C達每日2~3克,可引起停藥后壞血病。長(cháng)期應用大量維生素C偶可引起尿酸鹽、半胱氨酸鹽或草酸鹽結石、尿內草酸鹽與尿酸鹽排出增多、深靜脈血栓形成、血管內溶血或凝血等,有時(shí)可導致白細胞吞噬能力降低。大量應用(每日用量1克以上)可引起腹瀉、皮膚紅而亮、頭痛、尿頻(每日用量600毫克以上時(shí))、惡心嘔吐、胃痙攣。大量服用維生素C還將影響以下診斷性試驗的結果,如大便隱血可致假陽(yáng)性,能干擾血清乳酸脫氫酶和血清轉氨酶濃度的自動(dòng)分析結果,尿糖(硫酸銅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均可致假陽(yáng)性,尿中草酸鹽、尿酸鹽和半胱氨酸等濃度增高,血清膽紅素濃度上升,尿pH下降。
下列情況應慎用維生素C,如半胱氨酸尿癥、痛風(fēng)、高草酸鹽尿癥、草酸鹽沉積癥、尿酸鹽性腎結石、糖尿病(因維生素C可能干擾血糖定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可引起溶血性貧血)、血色病、鐵粒幼細胞性貧血或地中海貧血(可致鐵吸收增加)、鐮形紅細胞貧血(可致溶血危象)。本品大量長(cháng)期服用后,宜逐漸減量停藥。
應用維生素C時(shí)應注意,口服劑量一日量大于10克時(shí),可干擾抗凝藥的抗凝效果。與巴比妥或撲米酮等合用,可促使維生素C的排泄增加。纖維素磷酸鈉可促使維生素C代謝為草酸鹽。水楊酸類(lèi)能增加維生素C的排泄。與左旋多巴合用,可降低左旋多巴的藥效。與肝素或華法林并用,可引起凝血酶原時(shí)間縮短。
維生素C不能與維生素K3同時(shí)口服或配伍滴注,因二者溶解后相遇便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使二藥的作用減低或消失。維生素C在堿性溶液中易于氧化失效,不應與氨茶堿、碳酸氫鈉、谷氨酸鈉等堿性較強的針劑合用。雌激素可增加維生素C的降解,并抑制維生素C在腸道的吸收,故二者不宜同服。服用避孕藥的人則需要更多的維生素C。(家庭用藥)
蔬菜與水果中的維生素C
維生素C主要食物來(lái)源為新鮮蔬菜與水果,如青菜、韭菜、菠菜、柿子椒等深色蔬菜和花菜,以及柑橘、紅果、柚子等。
野生的莧菜、苜蓿、刺梨、沙棘、獼猴桃、酸棗等,維生素C含量尤其豐富。柑橘類(lèi)水果橘子、橙子和番茄是維生素C的最佳來(lái)源。桃子、鮮棗、辣椒、山楂等維生素C含量豐富。草莓、檸檬、青椒、菠菜、馬鈴薯、蘿卜中維生素C含量也較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