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有了高血壓試試中醫藥-1 | |
| | |
| 發(fā)布者:szxiang 發(fā)布時(shí)間:2008-12-11 閱讀:360次 | |
為什么要嚴格控制血壓? 英國的臨床研究證實(shí),嚴格的血壓控制降低了以下病變的危險性:任何糖尿病相關(guān)病變下降了25%;糖尿病相關(guān)的死亡下降了32%;中風(fēng)下降了44%;微血管病下降了37%;心力衰竭下降了56%;眼底病的惡化下降了34%;視力惡化下降了47%??刂聘哐獕簩τ谔悄虿』颊呔哂惺种匾囊饬x,可以減少并發(fā)癥的花費,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延長(cháng)壽命。通常認為,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要比無(wú)糖尿病的高血壓患者更為嚴格,最好控制在120/80mmHg以下。老年患者可適當放寬至低于140/90mmHg。 中醫藥治療糖尿病高血壓有一定的療效,其優(yōu)勢在于不僅可以改善頭暈等臨床癥狀,還可以減少西藥的用量。 哪些患者可用中藥治療? 1、輕度高血壓患者,一般單純用中藥可以控制血壓: 2、中度、重度高血壓患者,應用中藥協(xié)同西藥治療,能更好地改善癥狀,降低血壓; 3、用降壓西藥出現不良反應(如干咳、水腫、頭暈、頭痛等)而不能耐受時(shí),可選用中藥降壓或減輕西藥的不良反應。 辨證論治是中醫治療疾病的精髓,只有準確辨證,才能對證下藥,取得顯著(zhù)療效。常見(jiàn)高血壓類(lèi)型有: 1、臨床表現:頭暈頭痛、急躁易怒、面紅目赤、小便發(fā)黃、大便秘結、口渴咽干、少寐多夢(mèng)、舌紅、苔薄黃、脈弦數。此類(lèi)病人平素性情急躁,一生氣就頭暈頭痛,血壓升高。 辨證:肝腎陰虛、肝陽(yáng)上亢。 治法:平肝潛陽(yáng)、育陰泄火。 常用藥物:天麻、鉤藤各10g(后下),石決明20g,生地15g,麥冬、白芍、枸杞子、牛膝、杜仲:黃芩、沙參各10g。如見(jiàn)眩暈重、肢體麻木、筋惕肉咽,還可以加生龍牡、珍珠母平肝潛陽(yáng);失眠可加柏子仁、炒棗仁養心安神;便秘可加當歸蘆薈丸以泄肝通腑,或加大黃通腑活血。 2、 臨床表現:心慌、怔忡不寧、心煩不寐、頭暈目眩、咽千口燥、手腳心熱、舌邊尖紅、苔薄黃、脈細數。此類(lèi)患者常有較嚴重的失眠癥。 辨證:心肝陰虛、心火偏亢。 治法:滋陰清熱、養心寧神。 常用藥物:炒棗仁12g、知母10g、生甘草6g、茯神15d,柏子仁12g、白芍、五味子、川芎各10g。如頭暈較重,可加生龍牡、珍珠母。 3、 臨床表現:頭暈目眩、耳嗚眼花、五心煩熱、腰膝酸軟、健忘失眠、遺精早泄、舌紅少苔:脈細數。常見(jiàn)于舒張壓較高的患者。 辨證:肝腎陰虛、相火偏亢。 治法:補益肝腎、滋陰清熱。 常用藥物:知母、黃柏各10g,生地、熟地各15g,山茱萸12g,澤瀉10g,枸杞子12g,丹皮10g,茯苓15g,菊花10g,杜仲12g,寄生15g,牛膝10g。如少寐多夢(mèng),可加柏子仁、炒棗仁養心安神;如遺精、早泄,可加金櫻子、芡實(shí)、分心木益腎固精。 4、 臨床表現:頭暈目眩、頭痛、心悸、耳鳴、耳聾、少寐多夢(mèng)、五心煩熱、腰酸膝軟、后背畏寒、四肢欠溫、夜尿頻數、舌淡苔白、脈沉細。此類(lèi)患者多見(jiàn)于糖尿病腎病的高血壓。 辨證:陰陽(yáng)兩虛。 治法:育陰潛陽(yáng)、補益肘腎。 常用藥物:仙茅、仙靈脾各6g,黃柏、知母、枸杞、巴戟天、當歸各10g。如手足心熱??诟裳试?、舌紅少苔,可加石斛、女貞子、旱蓮萆、龜板滋補腎陰;如畏寒肢冷、小便清長(cháng),可加肉桂、補骨脂溫補腎陽(yáng);如面肢浮腫、尿少,加澤瀉、車(chē)前子、益母草利尿;便秘加大黃通腑泄濁活血,耳鳴加靈磁石、杜仲。 5、 臨床表現:眩暈頭重如裹、頭頂疼痛如針刺,胸悶惡心、肢體麻木、舌暗紅、苔白膩,脈弦滑或脈澀。此類(lèi)患者多形體肥胖且有明顯的胰島素抵抗。 辨證:痰瘀交阻。 治法:燥濕化痰、活血化瘀。 常用藥物:天麻、半夏、白術(shù)各10g,陳皮69,當歸、川芎、生地、紅花、桃仁各10g,甘草6g。 需要注意的是,按上述分型處方用藥時(shí),醫生要根據病人的具體表現適當加減藥物。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病人,病情千變萬(wàn)化、錯綜復雜,許多患者往往同時(shí)并發(fā)多種其他并發(fā)癥,所以,這樣的患者在接受診治時(shí),一定要詳細地向醫生描述病情,臨床醫生才能細致地辨證,為患者制訂出個(gè)體化的合理治療方案。即使是無(wú)癥狀或癥狀較少的高血壓患者,也應該記得告訴醫生自己所患高血壓的病史及用藥經(jīng)過(guò)。醫生會(huì )將糖尿病、高血壓等情況綜合考慮,再處方用藥。 養生調理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患者除了應用中、西藥物控制血糖、血壓外,一定要注意養生調理。不但要戒煙、戒酒,采取低糖、低鹽、低脂、多纖維素的食譜,還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適當地運動(dòng),以增強機體的代謝能力,減輕胰島素抵抗。只有采取這種綜合措施:才能達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