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纖維腺瘤即發(fā)生在乳房部的良性腫瘤,相當于中醫的乳核,是由乳腺纖維組織和腺管兩種成分增生共同構成的良性腫瘤。其特點(diǎn)好發(fā)于20—25歲青年女性,乳中結核,形如丸卵,邊界清楚,表面光滑,推之活動(dòng)。
病因病機:情志內傷;肝氣郁結,憂(yōu)思傷脾,運化失司,痰濕內生,氣滯痰凝。氣滯血瘀痰凝聚于乳絡(luò )。
辨證論治:肝郁痰凝、痰瘀互結、沖任失調。重慶市中醫院普外科王洪波
肝郁痰凝證:
癥狀:腫塊較小,形如丸卵,發(fā)展緩慢,不紅不熱不痛,推之可移。乳房脹痛,情緒波動(dòng)時(shí)乳房不適加重。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治法;疏肝理氣,化痰散結。
方劑:逍遙蔞貝散或逍遙散去姜薄,加瓜蔞、半夏、黨參
用藥:柴胡 當歸 白芍 郁金 茯苓 白術(shù) 甘草 山慈菇
痰瘀互結證:
癥狀;腫塊較大,質(zhì)韌,不紅不熱不痛,煩悶,或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等,舌暗紅,苔白膩,脈弦。
治法:化痰散結,活血祛瘀
方劑:柴胡疏肝散合桃紅四物湯加減
用藥;柴胡 赤芍 陳皮 法半夏 枳殼 甘草
生牡蠣 浙貝母 香附 桃仁 紅花 當歸 山慈菇
沖任失調證:
癥見(jiàn);常伴月經(jīng)不調,腰膝酸軟或才、神疲乏力,夜寐多夢(mèng)或面色晦暗或黃褐斑,舌淡苔白,脈濡細或沉細。
治法;溫腎助陽(yáng),調攝沖任。
方劑:二仙湯加減
用藥:仙茅 仙靈脾 肉蓯蓉 枸杞子 制首烏 丹參 郁金 知母 菟絲子 貓爪草 黃柏
白芥子
中成藥:平消膠囊、乳核散結片、乳疾靈顆粒、小金丹、小金片
外治法
耳穴:取內分泌、交感、皮質(zhì)下、肝、胃、乳腺等穴
貼敷療法臍部;由木香、當歸、梔子、延胡索、郁金等組成,具有理氣消積作用。
中藥封包:五靈脂、補骨脂、萊菔子、白芥子、王不留行籽組成,具有行氣活血,溫經(jīng)通絡(luò )之功。
針刺運動(dòng)療法:乳根、期門(mén)、日月、大包、合谷、太沖、足三里、豐隆、三陰交、血海等
刮痧:選取督脈及膀胱經(jīng)
拔罐:肝俞、脾俞、乳腺穴、天宗等
放血療法:乳腺穴刺絡(luò )放血,具有疏通局部經(jīng)絡(luò )之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