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xué)中最常用的治療抑郁癥的經(jīng)方有:
1.四逆散:柴胡、枳實(shí)、芍藥、甘草
2.越鞠丸:香附、蒼術(shù)、川芎、梔子、神曲
3.逍遙散:柴胡、芍藥、當歸、茯苓、白術(shù)、甘草、薄荷
4.柴胡疏肝散:香附、川芎、柴胡、枳殼、陳皮、芍藥、甘草
5.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柴胡、黃芩、半夏、人參、生姜、桂枝、茯苓、大黃、龍骨、牡蠣、大棗
6.小柴胡湯:柴胡、黃芩、半夏、人參、甘草、生姜、大棗
7.半夏厚樸湯:半夏、厚樸、茯苓、生姜、紫蘇葉
8.丹梔逍遙散:芍藥、當歸、柴胡、茯苓、白術(shù)、甘草、山梔、牡丹皮
9.百合地黃湯:百合、地黃
10.甘麥大棗湯:甘草、小麥、大棗
其他常用的抗抑郁方還有:溫膽湯、解郁湯、金鈴子散、六郁湯、柴胡桂枝干姜湯、平肝飲子、推氣散、降氣湯、烏沉湯、七氣丸、血府逐瘀湯、一貫煎、歸脾湯、平心忘憂(yōu)湯等。
除成方以外,臨床應用中醫生還需要結合病人體質(zhì)和個(gè)體癥情,組合形成適用的方藥??挂钟舴降慕M成及其配伍形式有:
1.以疏肝理氣藥配伍健脾理脾藥為基本結構。疏肝理氣藥物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是:柴胡、陳皮、枳實(shí)(殼)、香附等;健脾理脾藥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是:黨參、人參、白術(shù)、黃芪等。
2.痰濕為患者(表現為胸悶、心悸、神昏、失眠心煩、胃脘痞滿(mǎn)、惡心嘔吐痰涎、煩躁不寧、口苦嘔惡、胸悶脅脹、頭暈耳鳴、眩暈、頭重;痰氣凝結咽喉,可出現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稱(chēng)為梅核氣。舌苔多滑膩,脈象多滑、弦或沉遲),配伍祛濕化痰藥。祛濕化痰藥常用:茯苓、半夏、石菖蒲、厚樸、砂仁。
3.瘀血內阻者(表現為胸脅憋悶脹痛、心悸易驚、失眠、健忘、唇甲青紫、舌質(zhì)紫暗有瘀點(diǎn)、瘀斑、脈澀),配伍活血化瘀藥?;钛鏊幊S茫捍ㄜ?、郁金、桃仁、紅花。
4.火邪內盛者(表現為性情急躁,胸悶脅脹,口干而苦,大便秘結,舌質(zhì)紅,苔黃,脈弦數),配伍清熱祛火藥。清熱祛火藥常用:山梔、丹皮、黃芩、大黃。其中大黃不但取其瀉下通便作用,更有清熱祛火作用。
5.經(jīng)絡(luò )疼痛者(表現為胸脅疼痛、頸項痛、背痛、頭痛、四肢疼痛、麻木或感覺(jué)異常),配伍舒筋通絡(luò )藥。舒筋通絡(luò )藥常用:桂枝、羌活、獨活、絡(luò )石藤。
6.失眠血弱者(表現為有難以入睡或多夢(mèng)易醒等睡眠障礙、面色少華、頭暈目眩、四肢倦怠、舌色淡、脈細弱),配伍安神養血藥。安神助眠藥中常用:龍骨、遠志、合歡皮;補血養血藥中常用:白芍、當歸。
7.腎虛不固者(表現為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等肝腎陰虧表現,同時(shí)又往往有男子遺精、滑精、陽(yáng)痿等,女子性欲減退、月經(jīng)不調等性功能障礙表現,甚至有的病人根本無(wú)性欲),配伍益精溫陽(yáng)藥。補腎益精溫陽(yáng)中常用:山萸肉、熟地、巴戟天、肉桂。
中醫治療強調辨證施治,臨床治療抑郁癥的辨證中需辨病位、辨病性、辨虛實(shí)互相融合,做到全面準確。郁證的發(fā)生與五臟的生理功能失調有著(zhù)緊密的聯(lián)系,且五行相因,任何一臟有郁都可影響其他臟腑而致郁,一臟有郁,五臟互累,相互兼夾。最常見(jiàn)的如肝郁脾虛、心脾兩虛、心肺陰虛、肝腎陰虛等。而氣郁實(shí)證多見(jiàn),在臟以肝、脾、肺多見(jiàn);痰郁或為實(shí)證或虛實(shí)夾雜,在臟以脾、肺多見(jiàn);血瘀,多虛實(shí)夾雜,在臟以肝、腎多見(jiàn);氣血兩虛,在臟以心、肝、脾多見(jiàn);陰血虧虛,在臟以肝、腎多見(jià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