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排泄功能的中藥材:
瀉藥一般分為“刺激性瀉劑、鹽性瀉劑、滲透性瀉劑、膨脹性瀉劑和潤滑性瀉劑”。
刺激性瀉劑:大黃、番瀉葉、蓖麻油、酚酞
膨脹性瀉劑:用麩皮、魔芋粉、瓊脂做的充腸劑
潤滑性瀉劑:石蠟油、香油
滲透性瀉劑:甘露醇
鹽性瀉劑:硫酸鎂
(1)如出現大便干結,排便困難,排便間隔時(shí)間延長(cháng),伴有口臭口苦,心煩易怒,腹脹納呆,小便短赤者屬于熱秘---治宜泄熱通腑或清熱潤腸。
泄熱通腑用調胃承氣湯(大黃、芒硝、甘草);
清熱潤腸用麻子仁丸(大黃、枳實(shí)、厚樸、麻仁、杏仁、白芍、白蜜)。
如便干行澀、肛裂出血,可加“地榆、槐花”;
如腹脹納呆,可加“大腹皮、焦四仙”;
(2)如出現大便干結或不干結,欲便不得,排出不暢,每于情緒不好時(shí)便秘加重,伴有胸脅痞滿(mǎn),腹中脹痛者屬于氣秘---治宜順氣行氣,方選六磨湯(幟實(shí)、木香、烏藥、沉香、檳榔、大黃)。
另可根據病情配加“梔子、瓜蔞、桃仁、杏仁、赤芍”等。
(3如年高體弱、或久病之人,雖有便意,但臨廁努掙乏力,排便艱澀不暢,便質(zhì)并不干結,便后汗出氣短者屬氣虛便秘---治宜健脾益氣,方選黃芪湯(黃芪、甘草、陳皮、麻仁、白蜜)。
(4)若大便艱澀,難以排出,便質(zhì)或干或不干,畏寒肢冷,腹中冷氣攻痛或腰脊冷痛者屬陽(yáng)虛冷秘---治宜溫通開(kāi)秘,方選濟川煎(當歸,肉從蓉、牛膝、升麻、枳殼、澤瀉)可加“首烏、核桃肉、肉桂”。
除上述復方外,單方、驗方也往往獲得較好效果,如“藩瀉葉、草決明、生白術(shù)、萊菔子”等。
4、西藥治療:西藥治療便秘具有服用方便的特點(diǎn)。按照瀉下通便的機理,分為三類(lèi):
第一類(lèi)是刺激性瀉藥。如“果導片、蓖麻油、大黃”等。
第二類(lèi)是潤滑性瀉藥。如液體石蠟、食用油等。
刺激性瀉藥作用慢,宜臨睡前服用,服后6-8小時(shí)排便。
稀釋性瀉藥作用時(shí)間快,服后4-6小時(shí)即可排出水樣糞便,常伴有腹痛,主要用于急性便秘、頑固性便秘,不宜長(cháng)用,服藥后應多飲開(kāi)水。
潤滑性瀉藥適用于年老體弱者,液體石蠟每晚臨睡前服10-20毫升,第二天早晨起床排便,有利于養成定時(shí)排便的條件反射。
服用瀉藥注意事項:
1.如果是為了清潔腸道可選藥性峻猛的藥物;
如果是為了泄熱通便可用苦寒瀉下藥物;
2.“果導片”有人開(kāi)始時(shí)服一片就有效。
促進(jìn)“排泄”的中藥
回答:
3、便秘嚴重者,可適量服用緩瀉劑如“蜂蜜、大黃”或使用“開(kāi)塞露、甘油灌腸”等。
4、“大黃、瀉葉、肉蓯蓉、火麻仁、當歸、瓜蔞仁、蘆薈”等。
5、一味“當歸”即可。
6、麥冬治便秘
“麥冬”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等功效,常用于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
自制麥冬湯治便秘:元參30克、生地24克、麥冬24克,取水八杯,煮取三杯,加蜂蜜60毫升。增加胃腸蠕動(dòng),潤腸效果非常顯著(zhù)。
“瀉下藥”,以“滑利大腸、通利大便、引起腹瀉”為主要作用的一類(lèi)中藥。
【功用】
此類(lèi)藥物的主要作用是通利大便,以清除胃腸積滯燥屎及其他有害物質(zhì);或清熱瀉火,使熱毒火毒通過(guò)瀉下得到緩解;或逐水退腫、化飲滌痰,使水濕痰飲從大小便排出。部分瀉下藥兼有清利濕熱、消積導滯、破血逐瘀、解毒散結等作用。
【分類(lèi)及適應證】
由于“瀉下藥”自身藥性的不同,其作用強弱、毒性大小及適應證也有所不同,可分為“攻下藥、潤下藥和峻下逐水藥”3類(lèi)。
①攻下藥。多為苦寒之品,既能通便,又能瀉熱,攻下力較強。主要用于高熱不退、腹滿(mǎn)脹痛、大便不通的里實(shí)熱證,以及火毒內盛所致的目赤腫痛、咽腫口瘡、瘡癰疔毒、血熱吐衄等證。常用藥有“大黃、芒硝、番瀉葉、蘆薈”等。
②潤下藥。多屬植物種仁,富含油脂、質(zhì)地潤滑,故有滑利大腸、潤燥通便的功效。因其作用緩和,部分藥物兼有潤養之功,故常用于年老、久病、產(chǎn)后津血虧虛引起的腸燥便秘。常用的藥有“火麻仁、郁李仁”等。
③峻下逐水藥。作用猛烈、多有毒性,能引起強烈腹瀉,使大量水濕痰飲之邪由大便排出,有峻下逐水之功。主要用于胸腹積水、痰飲積聚、喘滿(mǎn)氣促、肺氣壅實(shí)、二便不通、脈沉有力、形氣俱實(shí)的水腫痰飲實(shí)證。常用藥有“甘遂、京大戟、紅大戟、芫花、牽牛子、商陸、千金子、巴豆、澤漆、狼毒、腹水草、鳶尾”等。
常用“瀉下藥”性味:
---常用“攻下藥”性味:
寒:大黃、番瀉葉、蘆薈、芒硝
---常用“潤下藥”性味:
平:火麻仁、郁李仁、亞麻子、蜂蜜
溫:松子仁
---常用“峻下逐水” 性味:
寒: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陸、牽牛子
溫:千金子
熱:巴豆
【配伍】
應根據患者年齡體質(zhì)及證情選擇相應的“瀉下藥”。里實(shí)兼有表證者,當先解表而后攻里,或瀉下藥與解表藥同用,表里雙解,以免表邪內陷;里實(shí)正虛者,可配補養藥,攻補兼施,瀉下而不傷正;老年體弱、津枯、陰虛、血虧、腸燥、便秘者,應配生津滋陰養血藥。
【用藥注意事項】
此類(lèi)藥中的“攻下藥”和“峻下逐水藥”作用猛烈,部分藥兼有毒性,易傷正氣,故年老體虧、久病正虛、婦女胎前產(chǎn)后及月經(jīng)期均當慎用或禁用。
還要注意中病即止,不可過(guò)服,以護胃氣。
使用瀉下藥必須掌握用藥劑量,凡重證、急證須急下者,可加大劑量,制湯劑內服;病情輕緩只需緩下者,藥量不宜過(guò)大,或制丸劑內服;對部分有毒的瀉下藥,須嚴格炮制,控制用量,防止中毒。
【現代研究】
“瀉下藥”有促進(jìn)腸蠕動(dòng)、刺激腸黏膜炎性充血水腫,引起不同程度腹瀉的作用?!盀a下藥”對西醫診為“習慣性便秘、急性闌尾炎、腸梗阻、滲出性胸膜炎,慢性腎炎”和“肝硬化、血吸蟲(chóng)病引起腹水脹滿(mǎn)”,以及精神分裂癥等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部分藥還可用于高血壓、消化道出血、口腔炎、乳腺炎、局部細菌感染、慢性氣管炎、蛔蟲(chóng)病等。
【常用瀉下藥】
番瀉葉(瀉葉)
豆科植物狹葉番瀉或尖葉番瀉的葉。
性味:甘、苦,寒。歸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
瀉熱導滯,通便利水。主治熱結便秘,習慣性便秘,亦可用于腹部手術(shù)前清潔腸道,腹水鼓脹。
主要成分:
含番瀉甙、蘆薈大黃素雙蒽酮甙、蘆薈大黃素葡萄糖甙、大黃酸葡萄糖甙等
用法用量:沸水泡飲,3~9克。煎服宜后下
禁忌:孕婦慎用
蘆薈:
百合科植物庫拉索蘆薈、好望角蘆薈或斑紋蘆薈葉汁的濃縮干燥品
性味:苦,寒。歸肝、胃、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
清熱通便,涼肝除煩,殺蟲(chóng)療疳。主治實(shí)熱便秘,驚癇抽搐,疳熱蟲(chóng)積,外治癬瘡
主要成分:
含蘆薈甙、異蘆薈甙,β-蘆薈甙、蘆薈大黃素,蘆薈糖甙,A、B,后莫那特蘆薈甙等
用法用量:入丸、散,1~2克
禁忌:孕婦忌服
潤下藥:
??浦参?/span>大麻的成熟果實(shí)。
性味:甘,平。歸脾、胃、大腸經(jīng)。
主要成分:
用法用量:煎服,9~15克
禁忌:
郁李仁:
功能主治:
潤燥滑腸,利水消腫。主治腸燥便秘,腹脹,小便不利,水腫,腳氣。
主要成分:含苦杏仁甙、脂肪油,揮發(fā)性有機酸,皂甙等。
用法用量:煎服,3~9克
禁忌:孕婦慎用
瀉下中藥:
瀉下藥,以滑利大腸、通利大便、引起腹瀉為主要作用的一類(lèi)中藥。
目錄 |
此類(lèi)藥物的主要作用是通利大便,以清除胃腸積滯燥屎及其他有害物質(zhì);或清熱瀉火,使熱毒火毒通過(guò)瀉下得到緩解;或逐水退腫、化飲滌痰,使水濕痰飲從大小便排出。部分瀉下藥兼有清利濕熱、消積導滯、破血逐瘀、解毒散結等作用。
由于瀉下藥自身藥性的不同,其作用強弱、毒性大小及適應證也有所不同,可分為攻下藥、潤下藥和峻下逐水藥3類(lèi)。①攻下藥。多為苦寒之品,既能通便,又能瀉熱,攻下力較強。主要用于高熱不退、腹滿(mǎn)脹痛、大便不通的里實(shí)熱證,以及火毒內盛所致的目赤腫痛、咽腫口瘡、瘡癰疔毒、血熱吐衄等證。常用藥有大黃、芒硝、番瀉葉、蘆薈等。②潤下藥。多屬植物種仁,富含油脂、質(zhì)地潤滑,故有滑利大腸、潤燥通便的功效。因其作用緩和,部分藥物兼有潤養之功,故常用于年老、久病、產(chǎn)后津血虧虛引起的腸燥便秘。常用的藥有火麻仁、郁李仁等。③峻下逐水藥。作用猛烈、多有毒性,能引起強烈腹瀉,使大量水濕痰飲之邪由大便排出,有峻下逐水之功。主要用于胸腹積水、痰飲積聚、喘滿(mǎn)氣促、肺氣壅實(shí)、二便不通、脈沉有力、形氣俱實(shí)的水腫痰飲實(shí)證。常用藥有甘遂、京大戟、紅大戟、芫花、牽牛子、商陸、千金子、巴豆、澤漆、狼毒、腹水草、鳶尾等。此外,某些瀉下藥還可用治濕熱積滯、瀉痢腹痛、肝膽濕熱、身目發(fā)黃;瘡癰疔毒、腸癰腹痛、瘀血閉經(jīng)、外傷瘀腫、食積蟲(chóng)積、小兒疳積、面黃肌瘦等證。
應根據患者年齡體質(zhì)及證情選擇相應的瀉下藥。里實(shí)兼有表證者,當先解表而后攻里,或瀉下藥與解表藥同用,表里雙解,以免表邪內陷;里實(shí)正虛者,可配補養藥,攻補兼施,瀉下而不傷正;老年體弱、津枯、陰虛、血虧、腸燥、便秘者,應配生津滋陰養血藥。
此類(lèi)藥中的攻下藥和峻下逐水藥作用猛烈,部分藥兼有毒性,易傷正氣,故年老體虧、久病正虛、婦女胎前產(chǎn)后及月經(jīng)期均當慎用或禁用。還要注意中病即止,不可過(guò)服,以護胃氣。使用瀉下藥必須掌握用藥劑量,凡重證、急證須急下者,可加大劑量,制湯劑內服;病情輕緩只需緩下者,藥量不宜過(guò)大,或制丸劑內服;對部分有毒的瀉下藥,須嚴格炮制,控制用量,防止中毒。
瀉下藥有促進(jìn)腸蠕動(dòng)、刺激腸黏膜炎性充血水腫,引起不同程度腹瀉的作用。部分藥物還有抑菌消炎、利膽、利尿、止血、降壓等作用。瀉下藥對西醫診為習慣性便秘、急性闌尾炎、腸梗阻、滲出性胸膜炎,慢性腎炎和肝硬化、血吸蟲(chóng)病引起腹水脹滿(mǎn),以及精神分裂癥等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部分藥還可用于高血壓、消化道出血、口腔炎、乳腺炎、局部細菌感染、慢性氣管炎、蛔蟲(chóng)病等。
| 藥名 | 來(lái)源 | 性能 | 功能主治 | 主要成分 | 用法用量 | 備注 |
| 番瀉葉(瀉葉) | 豆科植物狹葉番瀉 Cassia angustifolia 或尖葉番瀉C. acutifolia 的葉 | 甘、苦,寒。歸大腸經(jīng) | 瀉熱導滯,通便利水。主治熱結便秘,習慣性便秘,亦可用于腹部手術(shù)前清潔腸道,腹水鼓脹 | 含番瀉甙、蘆薈大黃素雙蒽酮甙、蘆薈大黃素葡萄糖甙、大黃酸葡萄糖甙等 | 沸水泡飲,3~9克。煎服宜后下 | 孕婦慎用 |
| 蘆薈 | 百合科植物庫拉索蘆薈 Aloe barbadensis、好望角蘆薈 A. ferox 或斑紋蘆薈 A. vera var.chinensis 葉汁的濃縮干燥品 | 苦,寒。歸肝、胃、大腸經(jīng) | 清熱通便,涼肝除煩,殺蟲(chóng)療疳。主治實(shí)熱便秘,驚癇抽搐,疳熱蟲(chóng)積,外治癬瘡 | 含蘆薈甙、異蘆薈甙,β-蘆薈甙、蘆薈大黃素,蘆薈糖甙,A、B,后莫那特蘆薈甙等 | 入丸、散,1~2克 | 孕婦忌服 |
| 火麻仁(麻子仁、大麻仁) | ??浦参?a title="大麻" >大麻 Cannabis sativa 的成熟果實(shí) | 甘,平。歸脾、胃、大腸經(jīng) | 潤燥滑腸通便。主治血虛、津虧之腸燥便秘 | 種子含胡蘆巴堿、異亮氨酸三甲胺乙內酯等。脂肪油內含大麻酚 | 煎服,9~15克 | |
| 郁李仁 | 薔薇科植物歐李 Prunus humilis、郁李 P.japonica 或毛櫻桃 P.tomentosa 的成熟種子 | 辛、苦、甘,平。歸脾、大腸、小腸經(jīng) | 潤燥滑腸,利水消腫。主治腸燥便秘,腹脹,小便不利,水腫,腳氣 | 含苦杏仁甙、脂肪油,揮發(fā)性有機酸,皂甙等 | 煎服,3~9克 | 孕婦慎用 |
| 甘遂 | 大戟科植物甘遂 Euphorbia kansui 的塊根 | 苦,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jīng) | 瀉水逐飲,消腫散結。主治水腫脹滿(mǎn),胸腹積水,痰飲喘咳,二便不利,癲癇發(fā)狂,癰腫瘡毒 | 含α-及γ-大戟甾醇,甘遂甾醇等。有毒成分為巨大戟萜醇酯類(lèi),20-去氧氣巨大戟萜醇酯類(lèi),β-氧化巨大戟萜醇酯類(lèi),甘遂萜酯A、B | 醋制。宜入丸、散用。研末服,0.5~1.5克 | 反甘草。孕婦、體弱者忌服 |
| 芫花(老鼠花、頭痛花) | 瑞香科植物芫花 Daphne genkwa 的花蕾 | 辛、苦,溫。有毒。歸肺、脾、腎經(jīng) | 瀉水逐飲,解毒,殺蟲(chóng)。主治痰飲,喘咳脅痛,水腫,胸腹積水,疥癬,凍瘡,禿瘡 | 含芫花素、羥基芫花素、芫根甙、芹菜素、芫花靈、淡黃木犀單甙等 | 醋制。煎服,1.5~3克。研末服,0.6~1克 | 反甘草。孕婦、體虛者忌服 |
| 京大戟(大戟、龍虎草) | 大戟科植物大戟 Euphorbia pekinensis 的根 | 苦、辛,寒。有毒。歸肺、脾、腎經(jīng) | 瀉水逐飲。主治水腫鼓脹,痰飲積聚,二便不利,癲癇發(fā)狂 | 含大戟甙醇、大戟酸、三萜、生物堿等 | 醋制。煎服,1.5~4.5克。研末服,0.3~1克 | 反甘草。孕婦忌服;腎功能不良者慎用 |
| 紅大戟 | 茜草科植物紅大戟 Knoxia valerianoides 的根塊 | 苦,寒。有小毒。歸肺、脾、腎經(jīng) | 瀉水逐飲,消腫散結。主治水腫,胸腹積水,痰飲喘咳,二便不利,癰瘡,瘰疬痰核 | 含游離蒽醌類(lèi)及結合蒽醌類(lèi)化合物 | 煎服,1.5~5克。研末服,0.3~1克 | 反甘草。孕婦、體虛者忌服 |
| 狼毒(白狼毒) | 大戟科植物月腺大戟 Euphorbia ebracteolata 或狼毒大戟 E. fischeriana 的根 | 苦、辛,平。有大毒。歸肺、肝、脾經(jīng) | 瀉水逐飲,破積殺蟲(chóng)。主治水腫腹脹、食、蟲(chóng)積,癥瘕腹痛,咳喘,結核病,疥癬贅疣 | 含狼毒甙、茴芹香豆素,異茴芹香豆素,異香柑內酯,牛防風(fēng)素,狼毒素,有機酸等 | 醋制。多入丸、散。研末服,0.6~1.5克 | 孕婦忌服。 |
| 巴豆(江子、剛子) | 大戟科植物巴豆 Croton tiglium 的成熟果實(shí) | 辛,熱。有大毒。歸胃、大腸經(jīng) | 峻下寒積,逐水滌痰,蝕瘡殺蟲(chóng)。主治寒食積滯,大便秘結,腹滿(mǎn)急痛,水腫鼓脹,痰飲喘咳,喉風(fēng)喉痹,癲癇狂;外治惡瘡,疥癬,疣痣 | 含巴豆甙,巴豆毒素、生物堿、巴豆油等。油中主要含巴豆油酸,多種巴豆醇三酯和巴豆醇二酯 | 制霜入丸、散用,0.1~0.3克 | 孕婦忌服 |
| 牽牛子(黑丑、白丑) | 旋花科植物裂葉牽牛 Pharbitis nil 或圓葉牽牛 P. purpurea 的成熟種子 | 苦、辛,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jīng) | 逐水,通便,祛痰、殺蟲(chóng)。主治水腫鼓脹,痰飲咳喘,二便不利,蟲(chóng)積腹痛 | 裂葉牽牛種子含生物堿、牽牛子甙。后者經(jīng)水解生成牽牛子酸、巴豆酸、裂葉牽牛酸、右旋α-甲基丁酸和戊酸 | 打碎煎服,3~6克,研末服、1~3克 | 孕婦忌服 |
| 商陸(見(jiàn)腫清) | 商陸科植物商陸 Phytolacca acinosa 或垂序商陸 P. americana 的根 | 苦,寒。有毒。歸肺、脾、腎經(jīng) | 逐水通便,消腫散結。主治水腫,鼓脹、癥積,咳嗽痰喘;外治癰腫瘡瘍 | 商陸根含商陸皂甙、加利果酸、γ-氨基丁酸、α-菠菜甾醇,Δ7-豆甾醇等。垂序商陸根含組胺,商陸堿 | 宜醋制后用。煎服,3~10克 | 孕婦忌服 |
| 千金子(續隨子) | 大戟科植物續隨子 Erphorbia lathyris 的成熟種子 | 辛,溫。有毒。歸肝、腎、大腸經(jīng) | 瀉下逐水,破備消癥,解毒殺蟲(chóng)。主治水腫,鼓脹,二便不利,癥積,血瘀經(jīng)閉,外治癰瘡腫毒,毒蛇咬傷,疥癬,贅疣 | 含脂肪油,內有千金子甾醇、巨大戟萜醇-20-棕櫚酸酯等含萜酯類(lèi)化合物。還含白瑞香素、續隨子素,馬栗皮甙等 | 制霜入丸、散,1.5~3克 | 孕婦忌服 |
| 鳶尾(烏鳶、扁竹) | 鳶尾科植物鳶尾 Iris tectorum 的根莖 | 苦、辛,寒。有小毒 | 逐水祛瘀,消積解毒。主治風(fēng)濕痹痛,水腫鼓脹,癥瘕積聚,食滯脹滿(mǎn),跌打損傷,癰瘡腫毒 | 含鳶尾黃酮甙,鳶尾黃酮新甙A、B,盾葉夾竹桃甙,鳶尾酮甙等 | 煎服,5~10克;研末服1~3克 | 孕婦忌服 |
| 澤漆 | 大戟科植物澤漆 Euphorbia helioscopia 的全草 | 辛、苦,微寒。有毒。歸脾、肺、大腸、小腸經(jīng) | 利水消腫,化痰散結。主治水氣腫滿(mǎn),痰飲喘咳,瘧疾;外治瘰疬,無(wú)名腫痛 | 鮮葉含無(wú)溶血性的酸性皂甙,干草含強溶血性的酸性和中性皂甙。全草還含槲皮素及其多種半乳糖甙、β-二氫巖藻甾醇,澤漆醇等。乳汁含橡膠物質(zhì)、樹(shù)脂、丁酸、蘋(píng)果酸鈣等 | 煎服,3~10克 | 孕婦忌服 |
| 腹水草 | 玄參科植物腹水草 Veronicastrum axielare 的全草 | 苦,寒。有小毒 | 瀉下逐水,散瘀解毒。主治水腫,鼓脹,月經(jīng)不調,跌打損傷,癰瘡腫毒,水火燙傷 | 含甾醇,甘露醇、鞣質(zhì)、樹(shù)脂,糖類(lèi),無(wú)機鹽等 | 煎服,10~15克 | 孕婦忌服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