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狀
呈棒狀,略扁,長(cháng)1.5~8cm,直徑0.8~1.5cm,淡棕色至棕紅色。全穗由數輪至10數輪宿萼與苞片組成,每輪有對生苞片2 片,呈扇形,先端尖尾狀,脈紋明顯,外表面有白毛。每一苞片內有花3 朵,花冠多已脫落,宿萼二唇形,內有小堅果4 枚,卵圓形,棕色,尖端有白色突起。體輕質(zhì)脆,微有清香氣,味淡。
以色紫褐、穗大者為佳。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13—40厘米。
莖直立,常帶淡紫色,有細毛。葉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cháng)1.5—5厘米,寬1—2.5厘米,全緣或疏生鋸齒。
輪傘花序頂生,呈穗狀;苞片腎形,基部截形或略呈心臟形,頂端突成長(cháng)尾狀漸尖形,背面有粗毛;花萼唇形,前方有粗毛,后方光滑,上唇長(cháng)橢圓形,3裂,兩側擴展成半披針形,下唇2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漸尖;花冠紫色或白色,唇形,下部管狀,上唇作風(fēng)帽狀,2裂,下唇平展,3裂;雄蕊4,2強,花絲頂端分叉,其中一端著(zhù)生花藥;子房4裂,花柱絲狀。
小堅果褐色,長(cháng)橢圓形,具3棱。
花期5~6月。果期6~7月。 各地常見(jiàn),生長(cháng)在荒地或路旁草叢中;分布幾遍全國各地。莖、葉、花序清肝,散結,利尿;治瘟病,乳癰,目痛,黃疸,淋病,高血壓等癥;葉可代茶。 花穗含夏枯草甙,葉含金絲桃甙、蘆丁。
功用主治
歸肝、膽經(jīng)。清肝熱,散郁結,降血壓。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腫痛,乳腺炎,癰瘡腫毒,痰火郁結之瘰疬和甲狀腺腫大,高血壓病。 清肝、散結、利尿;治瘟病、乳癰、目痛、黃疸、淋病、高血壓等癥。葉可代茶。
治淋巴結核、甲狀腺腫大、瘰疬、癭瘤、乳癰、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淚、頭目眩暈、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結核、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血崩、帶下。
1、肝虛目痛(冷淚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兩、香附子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qián),茶湯調下。
2、赤白帶下。夏枯草開(kāi)花時(shí),采來(lái)陰干,研為末。每服二錢(qián),飯前服,米湯送下。
3、血崩。用夏枯草研為末,每服一小匙,米湯調下。
4、產(chǎn)后血暈,心氣欲絕,用夏枯草搗爛,絞汁服一碗,極效。
5、打傷、刀傷。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傷處。
6、汗斑白點(diǎn)。用夏枯草煎成濃汁,每天洗患處。
7、瘰疬(不論已潰未潰,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兩,加水兩杯,煎至七成,吃完飯過(guò)一段時(shí)間以后溫服。體虛者,可用夏枯草煎汁熬膏服,并以膏涂患處。兼服十全大補湯加香附、貝母、遠志更好。
夏枯草的故事

神農是民間傳說(shuō)中的藥仙,他解除眾生疾苦之偉績(jì),千古傳頌。
從前有位書(shū)生名茂松,為人厚道,自幼攻讀五經(jīng)四書(shū),然屢試不第。茂松因此終日郁悶,天長(cháng)日久,積郁成疾,頸部長(cháng)出許多瘰疬(即淋巴結核),蠶豆班大小,形似鏈珠,有的潰破流膿,眾醫皆施書(shū)肝解郁之法,無(wú)效,病情越來(lái)越重。
這年夏天,茂盛父親不遠千里尋神農。一日,他來(lái)到一座山下,只見(jiàn)遍地綠草茵茵,白花艷麗,似入仙境。他剛想歇息,不料昏倒在地。
茂松爹怎么也沒(méi)有料到,這百草如茵的仙境,竟是神農的藥圃。此時(shí),神農正在給藥草澆水施肥,見(jiàn)有人暈倒急忙趕來(lái)救治。茂松爹醒來(lái),謝恩并訴說(shuō)了自己的苦衷。神農聽(tīng)罷,從草苑摘來(lái)藥草,說(shuō):“用此草上端球狀部分,煎湯服用。”又說(shuō):“此草名‘夏枯草’,夏天枯黃時(shí)采集入藥,有清熱散結之功效。”茂生按方服之,不久病愈。后來(lái),父子二人廣種夏枯草,為民治病,深得人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