翎管小知識
翎管是清王朝特有的產(chǎn)物,是隨著(zhù)冠制的改革而誕生的。清代伊始,便徹底改變了從宋、元、明一直流行的高冠或帽翅之制,而以禮帽代替。禮帽分兩種:一種為暖帽,圓形、有一圈檐邊,多用皮、呢、緞、布制成,以黑色居多。暖帽最高處都鑲有頂珠,其材料多以寶石制成,由紅、藍、白、金依次紆尊降貴。二為涼帽,無(wú)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外裹綾羅制成,多為白色,也有湖色、黃色、上綴紅纓頂珠。翎管,就是在頂珠下用來(lái)安插翎枝的管子,一般如旱煙管粗細,長(cháng)兩寸左右。
翎管多為圓柱形,主端有鼻,往下中空,到下端中空部分大如煙嘴,翎子就由此插入。翎管的材質(zhì)有翡翠、白玉、碧璽、琥珀、青金石、水晶、琉璃、瓷、銅等。
清代品級高的文官可佩戴翡翠翎管,品級高的武官可佩戴白玉翎管。常見(jiàn)清劇中的官員身穿朝服,頭戴官帽,寶石鑲頂,帽后翎管下,必有一枝羽翎微微顫動(dòng)。在清代,頂子、翎管加上羽翎,便是此人全部身份地位的標志了。
(摘自中國教育報)
2、未完工的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