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一:解毒祛風(fēng)湯
組成:防風(fēng)10克,當歸30克,生地30克,苦參10克,炒蒼術(shù)10克,蟬衣6克,火麻仁10克,知母10克,牛蒡子15克,生石膏30克(先煎),連翹30克,黃連6克,桔梗6克,僵蠶10克,桃仁10克,赤芍30克,紅花10克,木通6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2次,分3次服,每日1劑,30劑為1個(gè)療程。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祛風(fēng)。主治脂溢性皮炎。
醫案:肖某,女,22歲。面部浮腫,伴白屑、瘙癢已半年。醫院診為脂溢性皮炎,內、外用藥治療總不愈。來(lái)求診時(shí),投本方10劑,患者服藥后,面部皮疹見(jiàn)退,癢亦減輕。再連服20劑,獲得治愈。
按語(yǔ):本病為成年男女頭面皮脂腺較多部位出現紅斑性皮疹的一種皮膚附屬器疾病。與皮脂腺代謝功能紊亂有關(guān)。中醫名為“面游風(fēng)”,以為因脾肺濕熱或感受風(fēng)邪所致的面部紅斑,脫屑、瘙癢,甚至腫脹、糜爛為主要表現的皮膚病。治宜清熱燥濕,涼血祛風(fēng)。用解毒祛風(fēng)湯治療,每收良效。
處方二:荊芥、防風(fēng)、蟬蛻、葛根各6克,升麻3克,白鮮皮、苦參、赤芍、胡麻仁各10克,生地、天花粉各15克,制首烏30克,佛手12克。
用法:水煎2次服,每日1劑,30天1個(gè)療程。
功效:主治脂溢性皮炎。3-5個(gè)月治愈。
外洗處方:苦參、蛇床子、蒼耳子、黃柏、硫磺各15克,薄荷、防風(fēng)、川椒子、制川烏各6克,荊芥、白鮮皮、地膚子、硼砂各10克,蟬蛻3克。
用法:水煎取液,洗頭,保持1小時(shí)以上,再用清水洗凈。1劑藥用2天。
醫案:一位患者患本病30多年,雖亦久治,終不能愈。后用此內服加外洗方治愈。
按語(yǔ):在實(shí)踐中又證明,光用此內服處方須3-5個(gè)月治愈,若配合外洗處方治療,1個(gè)月即可治愈頑固性脂溢性皮炎。
處方三:金銀花、紫草、黃柏、苦參、白鮮皮、蛇床子、艾葉、藁本各30克,雄黃、硫磺、白礬各20克,冰片3克。
用法:加水濃煎,取液,乘溫洗頭面,每天加溫洗3-5次,每天用藥1劑。10天為1個(gè)療程。
功效:祛風(fēng)解毒,清熱燥濕,涼血消疹,消炎收斂,生肌長(cháng)皮,去屑除癢。主治脂溢性皮炎。輕癥10天消失,重癥30天痊愈。
出版社:中醫古籍出版社
書(shū) 號:ISBN 978-7-5152-1415-3
售 價(jià):119元
親仁書(shū)屋 微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