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四:無(wú)價(jià)金丹方
組成:白術(shù)30克,枳實(shí)10克,蒼術(shù)10克,豬苓10克,麥芽10克,神曲10克,半夏10克,澤瀉7克,赤茯苓7克,川芎7克,黃連7克,白螺螄殼7克,砂仁5克,草豆蔻5克,黃芩5克,炒萊菔子5克,干生姜5克,陳皮3克,制香附3克,瓜蔞仁3克,檳榔3克,厚樸3克,木香3克,甘草3克,青皮5克。
用法:水煎2次,分3次服,每日1劑。
加減:吞酸加吳茱萸5克;久病體虛加煅牡蠣5克。
功效:消諸積,消痞滿(mǎn)惡心、嘔吐吞酸。治痰積、食積、酒積、肉積、茶積。亦治脾胃疼痛,屢有神效,以拔病根,不復發(fā)。
引自:《壽世保元》。
處方五:砂仁3克,枳實(shí)3克。
用法:研碎敷于肚臍中,固定。
加減:肉積加炒山楂片10克,煮后當茶飲;蛋積,以醋兌米湯喝或用炒神曲30克,沸水泡后當茶飲,或煎湯服。
功效:主治積食。均可2日治愈。
處方六:黨參15克,厚樸15克,丹參10克,生姜、木香、法半夏各12克,炒萊菔子18克,吳茱萸6克,炙甘草 3克。
用法:上藥冷水浸泡15分鐘,文火煎2次,取汁500毫升,分2次溫服,每日1劑,連服5劑便知功效。
加減:便溏去萊菔子,加白術(shù)9克,茯苓12克;腹中發(fā)涼或因吃生冷而脹氣者加蓽茇3克,制附片9克;噯氣加焦山楂10克;口膩、苔白厚加藿香9克,佩蘭9克,白豆蔻5克(后下)。
功效:此方健脾降逆,理氣消脹,除寒排氣。主治老年人胃腸脹氣。一般須服藥5-15劑,善后鞏固再服2劑。本方治療48例,治愈43例,5例治療欠佳。
說(shuō)明:老年人胃腸脹氣包括胃腸吸收不良綜合征,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慢性胃炎,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之脹氣,食后脹氣。
處方七:柴胡15克,白芍30克,枳實(shí)10克,甘草6克,郁金15克,佛手12克,半夏12克,茯苓12克,陳皮10克,烏藥20克,降香12克,竹茹15克,海螵蛸15克。
用法: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劑。
功效:疏肝和胃,降逆行氣,消脹止嘔。主治惱怒氣滯胃酸嘔吐腹脹。一般急癥3-5劑,諸癥消失,再服2劑以善后鞏固。
處方八:黑丑、白丑各60克(即牽牛子120克),白雞1只(公母不限)。
用法:將雞洗凈去內臟,與黑白丑一起搗爛,用芝麻油炸熟,分次吃完。
功效:主治生氣傷胃腹脹。一般吃1-2劑,治愈不復發(fā)。此方已治愈20多人。
注意:雞不須太大,童子雞即可。醫院久治不愈者,可用此方一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