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蜜桃,成人网18免费韩国,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区综合,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打開(kāi)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kāi)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shū)等14項超值服

開(kāi)通VIP
武當趙堡丹功太極拳
前 言   
  筆者出生于武術(shù)世家,自幼酷愛(ài)武術(shù),9歲時(shí)即隨伯父習練武當功夫及“分筋挫骨?0;正骨閉脈”之法?7;成年后,游歷各地,多方尋訪(fǎng)名師高友,曾習練過(guò)形意?0;大成?0;八卦?0;太極等內家拳法;亦曾拜永年廣府太極拳名家姚繼祖先生為師,習練武式太極拳,為武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7;后機緣巧合,師從于武當趙堡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原寶山先生?7;原先生為太極拳一代宗師,深研《易經(jīng)》與拳理,得太極真諦,并完善了武當丹功太極拳?7;原先生念筆者習武之心至誠,將武當趙堡丹功太極拳單傳之?7;筆者近些年曾多次參加全國太極拳大賽,均獲大獎?7;現任河北邯鄲市武術(shù)協(xié)會(huì )副主席之職?7;


  武當趙堡丹功太極拳以拳式?0;拳架引導,結合服氣?0;行氣?0;導引?0;吐納?0;胎息?0;守氣?0;蓄氣?0;使氣等方法,將煉氣與練拳有機地融為一體,使之集為大成,練拳為了養氣,養氣為了養生,養生為了長(cháng)生,即筑基煉丹之法?7;最終達到與天地同其元,天人合一之境界?7;有祛病?0;強身?0;健體?0;延年益壽之功效?7;它一舉一動(dòng),陰陽(yáng)變化,又陰陽(yáng)顛倒,其奧妙非可言表?7;在理論?0;功法?0;練法上有一套完整的體系,它科學(xué)?0;嚴謹,符合人體心理?0;生理特性,是兼具養生?0;防病?0;治病與技擊功能并重的有效方法,修煉得道者,可使丹體常靈長(cháng)存,不失不滅?7;


  “玉爐燒煉延年藥,真道修行益壽丹”?7;練武當丹功太極拳就是煉益壽丹?7;當今社會(huì ),人們生活節奏明顯加快,工作壓力增大,精神負擔越來(lái)越重;所吃的部分食物,副作用嚴重超標;所處的環(huán)境,污染嚴重;導致人體各種疾病繁雜?7;尤其是許多老年疾病越來(lái)越趨向年輕化?7;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與深思,怎樣才能緩解這些現象呢?根據中國傳統醫學(xué)?0;三豐祖師筑基練丹之法寶?0;道醫學(xué)說(shuō)以及中醫的有關(guān)臟腑學(xué)說(shuō):“腎是先天之本,腎主骨,藏精生髓,通二陰,用于生殖,開(kāi)竅于耳”等,我們練拳就是進(jìn)行加強或改善腎功能的訓練,增強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7;練武當丹功太極拳就是練腎,練腎就是煉丹?7;加強先天之本,返還先天之本,從而達到強身健體?0;強筋壯骨?0;耳聰目明之目的?7;有的青少年通過(guò)練拳,智力得到開(kāi)發(fā),學(xué)習成績(jì)顯著(zhù)提高;有些六七十歲的老年人通過(guò)練拳,又恢復了性功能,有一些人則緩解或痊愈了前列腺炎疾病?7;


  中醫認為,脾是后天之本,如果脾不健壯就會(huì )造成很多疾病,如糖尿病?0;心臟病?0;高血壓?0;高血脂,胃病?0;腎病等等?7;“善補腎者當以脾胃求之”?7;武當丹功太極拳就是有意識地進(jìn)行健脾運動(dòng)的訓練?7;所以有些人經(jīng)過(guò)一段時(shí)間的練拳后,起到了很好的健脾作用?7;例如,一些中老年人原來(lái)不能吃玉米面與紅薯,一吃就燒心,吐酸水,現在通過(guò)練拳也都能隨便吃了?7;血糖由4個(gè)+緩解為2個(gè)+,胃病?0;腎病得到顯著(zhù)改善,這就充分證明了其腎水足矣?7;中醫經(jīng)絡(luò )學(xué)說(shuō):人體經(jīng)絡(luò )通則百病除,“經(jīng)絡(luò )不可一時(shí)不通”?7;武當丹功太極拳特別強調通小周天?0;通大周天的訓練?7;周天通,就是經(jīng)絡(luò )通,四肢百骸皆在其中?7;有的人練了一段拳后,6mm膽結石“不翼而飛”;有的女子子宮肌瘤練得無(wú)影無(wú)蹤;有的人高血壓恢復正常,降壓藥逐漸減少,甚至有的人已經(jīng)不需靠藥物控制血壓了,血脂也明顯降低;更為驚奇的是,有些癌癥患者在練拳的過(guò)程中,由于經(jīng)絡(luò )暢通,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提高,不藥而愈等等?7;本人根據自己多年來(lái)的經(jīng)驗,以及病人情況的不同,編創(chuàng )了許多相應的輔助功法,對病人進(jìn)行輔助治療,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7;


  武當趙堡丹功太極拳結合了古代導引?0;吐納氣功之術(shù)和中醫經(jīng)絡(luò )學(xué)說(shuō),以及古代樸素辯證唯物主義的陰陽(yáng)五行學(xué)說(shuō),以道家?0;佛家?0;儒家理論和各種內家拳理論為哲學(xué)基礎,蘊含了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哲學(xué)思想?7;練武當丹功太極拳,以養生健身為目的,以九字要領(lǐng)和十六項技術(shù)要求為準,拳起柔順自然,平心靜氣,周身放松,手運八卦,足踏五行,體態(tài)端正,輕松自然,正直安舒,內外靜空,動(dòng)作銜接緊密,勁?0;意?0;勢相連,拳勢如“春蠶吐絲綿綿不斷,長(cháng)江之水滔滔不絕”?7;能調整大腦中樞神經(jīng),對腦力勞動(dòng)者易患的神經(jīng)衰弱等職業(yè)病具有清神醒腦,防治并舉的功效?7;同時(shí),可鍛煉五臟六腑代謝功能,養血歸心,使人心腎相交,陰平陽(yáng)秘,經(jīng)絡(luò )暢通?7;練后能使人精氣神充沛,久而久之,以意念貫穿,先以外動(dòng)帶內動(dòng),后以?xún)葎?dòng)帶外動(dòng),用意不用力,如三尺羅衣掛在無(wú)影樹(shù)上隨風(fēng)飄蕩,有飄飄欲仙之感,即入道筑基是也?7;


  武當趙堡丹功太極拳既可頤養天年,使人獲“養頤之?!?又有高超的技擊功能?7;它攻守兼備,守柔而強,以正治身,以奇整攻敵?7;其守穩如山岳,使敵不知其所守?7;其攻動(dòng)如閃電,使敵不知其所攻?7;此乃太極拳之真諦也?7;故武當丹功太極拳口訣有“太極三合一,丹功傳授稀?7;耍拳軟如繩,推手活似龍?7;散打出手快,進(jìn)退活步行……”

  太極拳傳至今,雖然已有數百載,并已分化為多個(gè)流派,但武當趙堡丹功太極拳仍然系統地保留著(zhù)其精粹所在,保留了三豐祖師所創(chuàng )的拳架?0;推手?0;散手熔為一爐的特點(diǎn)?7;其拳架共有三種套路:一路為柔架,二路為大功架,三路為功力架?7;習練有了拳架套路基礎之后,年輕人便可進(jìn)入推手訓練,逐步過(guò)渡到散手階段?7;推手有定步單推手和活步雙推手兩種?7;以推手六字訣和推手三層功夫來(lái)進(jìn)行?7;它是集跌?0;打?0;擒拿為一體的推手,這才是真正的中國太極拳推手,真正的“中國功夫”?7;
  武當趙堡丹功太極拳有五層功夫:一練己,二采藥,三封爐,四火候,五內丹?7;自然出現四種呼吸法:1?0;自然呼吸;2?0;自然順腹式呼吸;3?0;逆腹式呼吸;4?0;胎息?7;達到最上層功夫,即煉成內丹,返老還童是也?7;與之相配合的有站功?0;坐功?0;臥功等等?7;
  《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德厚載物?7;”太極拳的修煉過(guò)程,是一個(gè)理想人格的修煉過(guò)程,不僅強身健體,而且修煉人的精神境界?7;練太極拳者應淡泊名利,摒棄門(mén)戶(hù)之見(jiàn),為發(fā)揚太極拳運動(dòng)的優(yōu)良傳統,加強人格修煉,積極投身于推進(jìn)太極拳運動(dòng)的健康發(fā)展之中?7;謹遵祖師之訓,愿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壽,不徒作技擊之末耳!




  拳架
  第一式頂備式(無(wú)極式)
  面向東立,兩腳距離與肩同寬,順腳站好?7;頭容端正,兩眼平視前方,下頜微收?7;肩放松自然落實(shí),胸微內含,松腿根,松膝?7;自上而下,自外而內,自前面后感受地球引力?7;重心垂直微向下,右腳?0;膝?0;胯外旋45度,兩臂也隨之外旋,使手在體側褲縫外翻轉,然后劃弧而上,左手至太陽(yáng)穴,右手勞宮穴對百會(huì )穴至頭頂的同時(shí),左腳上步,兩手下落時(shí)右腳跟上一步,與左腳平?7;
  要領(lǐng):從頭至腳節節放松,手似抱一氣球,任督二脈對轉一圈(與天地同轉)(如圖1-1?0;1-2?0;1-3)
  
  第二式金剛三大對
  同前式,重心垂直微向下,右腳?0;膝?0;胯外旋45度,開(kāi)襠下沉,身不轉,左腳前上一步,兩掌由體兩側從襠處往上向身前中線(xiàn)抄起至胸前?7;左掌前,右掌后,前掌低于后掌,掌心相對,間距20厘米許,兩腳縱距同肩寬,橫距同胯寬,或略大于胯成三角形,面東?7;兩腳與身同時(shí)右擰至45度隅角,面向東南成馬襠步?7;掌隨身轉,兩臂也隨之同時(shí)滾動(dòng)成左陽(yáng)右陰掌?7;兩手相距20厘米許?7;兩掌隨臂滾動(dòng)成立掌,右掌心微用意向左送勁?7;雙腳左擰,身左轉45度,面東半蹲步,兩掌垂立?7;兩掌同時(shí)前按,右手順滾變拳,左手反滾順托右拳,落腹前肚臍處;同時(shí),右腳隨按式上步,落成陰陽(yáng)步,面東完成金剛三大對(如圖2-1?0;2-2?0;2-3?0;2-4?0;2-5)?7;
  要領(lǐng):肩胯?0;肘膝?0;手腳相對,謂之三大對?7;腳擰,身轉,手隨,整體運動(dòng)?7;上步時(shí)以腳尖順地面摩擦而上,切忌將腳抬起,不然則犯拳論所云“抬腳半邊空”之大忌,不利于重心的穩定和任督二脈的循環(huán),即周天運行環(huán)丹?7;   

  

  第三式 懶插衣
  右拳變掌,掌指向上,兩掌相距20厘米許,即丹鳳朝陽(yáng)式,似抱球順轉,兩肘同時(shí)往中線(xiàn)收,兩掌不同方向外翻,形成肘內手外喇叭狀?7;繼續順轉到左手在外為陰掌,右手在內為陽(yáng)掌,相距20厘米許?7;左掌從外繞到左胯根,掌心貼腿;右掌從內上托過(guò)臉順劃弧落到右側,掌心向下與右腳相照?7;左腳隨右掌向右跨一步,腳尖向東南,成右弓箭步?7;面東,完成懶插衣(如圖3-1?0;3-2?0;3-3?0;3-4)?7;
  要領(lǐng):掌心相對抱球勻速運動(dòng),臂隨之滾動(dòng),手到腳到,身要正,勁要整?7;




  
  第四式右白鶴亮翅
  左掌拇指按胯根,收右掌,指尖向上至鼻尖?7;右腳隨右掌指向前,兩手相距20厘米許成馬襠步?7;左掌沿身前中線(xiàn)上至胸前,右掌從左掌外落置體側中線(xiàn)褲縫處,掌心向前?7;兩掌同時(shí)上起,右掌過(guò)頭頂,左掌至鼻尖,兩掌翻落,掌心向下?7;身起,右腿直立,左腳向右腳靠半步,腳前掌著(zhù)地,變右實(shí)左虛步,面東,成右白鶴亮翅(如圖4-1?0;4-2?0;4-3)?7;
  要領(lǐng):掌劃弧,臂要滾動(dòng),練盤(pán)左肘, 手腳齊到,丹轉周天運行?7;
  
  第五式單鞭
  由前式兩掌心向下,變兩掌心相對,相距20厘米許,右掌對準身體中線(xiàn),在身前往左下方逆時(shí)針劃圓?7;左掌至襠中線(xiàn)處,繼續往上劃圓至下頜下方,左掌向左弧形拉開(kāi),右小臂逆時(shí)針滾轉,右掌向右側變鉤手;同時(shí),左腳隨左手向左橫跨一步,成左弓箭步,面東,成單鞭(如圖5-1?0;5-2?0;5-3)?7;
  要領(lǐng):手劃圓,腿胯隨之轉換虛實(shí)?7;左掌向左拉開(kāi),右小臂反時(shí)針滾轉,左腳左跨成弓步,三者要同時(shí)進(jìn)行,不可先后動(dòng)作,右掌左腳動(dòng)作一致?7;
  
  第六式斜金剛三大對
  右鉤手變掌下落,從身前抄起,與此同時(shí),兩腳一起左擰,身轉東北,余同第二式金剛三大對(圖如第二式),只是前式為正,后式為斜,前式為斜,后式為正?7;
  
  第七式左白鶴亮翅
  右拳變掌,兩掌上舉額前,掌心向下,左食指對準鼻尖身體中線(xiàn),肘要墜,肩不可上抬?7;兩掌往下順時(shí)針劃弧180度至腹前,兩掌心相對,左掌置左腿側,右掌行至身中線(xiàn)處,左腳向西北跨一步,右腳隨之,腳掌貼近地面摩擦移至左腳側,右腳前掌著(zhù)地為虛步?7;兩掌向上順時(shí)針劃弧180度至身前,兩掌相距20厘米許,右掌掛身之中線(xiàn),兩掌心相對,翻手下按,兩掌心向下,左手食指掛身中線(xiàn),右腳返原地,左腳隨之,腳掌貼近地面摩擦移到右腳側,右腳掌著(zhù)地為虛步,面東北,成左白鶴亮翅(如圖7-1?0;7-2?0;7-3)?7;
  要領(lǐng):劃圓移步,手腳配合一致,同步進(jìn)行,身體保持平正,不可左右扭轉,右手護面護心,左手經(jīng)百會(huì )穴過(guò)頭頂,腳平行移步,貼地面如掃雪?7;
  
  第八式斜形
  兩小臂交叉,循中線(xiàn)下落,身垂直下蹲,左腳向西北跨一大步?7;左掌左劃,右掌右劃至腿兩側,掌心向下,身體下蹲直至成馬步,要一直保持垂直狀態(tài),臀部要內收,絕不許突出?7;左掌順時(shí)針劃至耳,腳隨勢左擰;右掌逆時(shí)針劃過(guò)頭頂下落至身前,右指對準身前中線(xiàn)?7;腳左擰成左弓箭步,右掌下擺背后尾閭處,變上鉤手,面東北,成斜形(如圖8-1?0;8-2?0;8-3)?7;
  要領(lǐng):手劃,腳隨之擰動(dòng),身隨之徐徐升起,上下齊動(dòng)帶內動(dòng)?7;
  
  第九式中探馬
  右掌向右向左劃弧至身前中線(xiàn),左鉤手變掌下擺,復上至胸前中線(xiàn)?7;兩掌左陽(yáng)右陰向西北角送勁?7;當右掌到腹前中線(xiàn)時(shí),左腳直起,右腳向前小半步,前掌著(zhù)地虛點(diǎn),兩掌順時(shí)針擰轉一圈;同時(shí),左腳退小半步,前掌著(zhù)地,變右直左虛步;左手變鉤手從體側順滾下落至膝上方,鉤向肘后,右手為掌至腹肚臍處,掌心斜向上,指尖向下?7;左鉤右掌一齊向上翻滾,右掌至鼻尖,兩手相距20厘米許,左腿直,右腿虛,面東北,成中探馬(如圖9-1?0;9-2?0;9-3?0;9-4)?7;
  要領(lǐng):掌劃圓時(shí),帶內動(dòng)轉丹,腳下隨之擰動(dòng),協(xié)調一致,襠胯身手齊到?7;
  
  第十式 搖步
  小臂交叉胸前,右腳叉步于左腳前,面東北,成搖步(如圖10-1)?7;
  要領(lǐng):小臂交叉與落腳一致,渾身輕松自如?7;
  
  第十一式斜形
  同第八式?7;
  
  第十二式 中探馬
  同第九式,面正東,成中探馬?7;
  



  
  第十三式搖步
  面東,同第十式搖步?7;
  
  第十四式 金剛大對
  兩臂交叉點(diǎn)循身前中線(xiàn)下落,右腳向東上步,腿半蹲,掌心向上(如圖14-1)?7;兩掌經(jīng)體側劃弧至臉前循中線(xiàn)下落腹前的同時(shí),右掌變拳,左掌隔肚臍托右拳,右腳隨掌向東上步,與左腳相距同肩寬,為陰陽(yáng)步,面東,成上步金剛?7;
  要領(lǐng):上步含胸勿掰膀,手腳一致,上步還丹炁歸元?7;
  
  第十五式退步伏虎
  右拳變掌,兩小臂向上交叉于頜前;與此同時(shí),左腳向西后退一步,右腳跟著(zhù)后退一步,平行成馬步,兩掌下落過(guò)膝?7;左掌經(jīng)體側中劃弧,過(guò)耳側落左肋上成拳,拳心向后,腳右擰成右弓箭步,右掌經(jīng)體側劃弧過(guò)頭頂,握拳至臉右側,同太陽(yáng)穴高,面東,成伏虎式(如圖15-1?0;15-2?0;15-3)?7;
  要領(lǐng):兩臂上抬要同左腳退步一致,兩臂下落與右腳退步一致,右手帶,左腳擰,左手帶,右腳擰,上下一致,做到外三合?7;
  
  第十六式擒拿
  右拳下落至右腿側,右腳左擰,蹬直,左拳變掌,從體側經(jīng)臉前落于右拳背,左腿彎曲;左掌右拳背同時(shí)滾圓,兩手心向上,重心轉換于右腿,面東,成擒拿式(如圖16-1)?7;
  要領(lǐng):收身,腳擰,手落,三動(dòng)一致,乃金絲纏腕之技?7;
  
  第十七式串捶
  左掌變拳,拉至肚臍上,右拳向下斜擊,兩拳心相對,間距20厘米許?7;右腿站直,左腳拉近右腿,腳掌點(diǎn)地成丁八左虛步?7;面東,成串捶(如圖17-1)?7;
  要領(lǐng):右手似張弓,左手似拉箭,腿直提頂,全身動(dòng)作一致?7;
  
  第十八式 肘底藏捶
  右拳向左上反時(shí)針劃弧至左肘下,相距一捶之距,拳眼向上;左拳經(jīng)臉前向左劃弧至身左時(shí)立起,拳面向上;轉胯腳不動(dòng),面轉東北,成肘底藏捶式(如圖18-1)?7;
  要領(lǐng):兩拳劃弧,臂隨之滾動(dòng),捶起,身跟著(zhù)轉;周身一致,上迎下打?7;
  
  第十九式 倒碾肱
  左肘?0;右拳眼?0;左膝蓋,三尖垂對下沉?7;左腿彎曲腳落實(shí),變成右腿彎曲,腳尖點(diǎn)地;右掌帶右臂向下過(guò)體側,掄臂向前劃立圓;右腳隨右掌下落向后弧形退步,是為右倒碾肱?7;左倒碾肱與右倒肱動(dòng)作相同,只是手腳和方向不同?7;左右可重復運動(dòng)?7;當右掌從下向上至頭右側時(shí),左掌右劃至鼻尖,兩掌距20厘米許,右腿站直,右腳點(diǎn)地成左虛步,面東北,完成倒碾肱(如圖19-1?0;19-2?0;19-3?0;19-4)?7;
  要領(lǐng):身不能偏,臂帶腳劃,腳隨臂走;全身一致,丹田運轉周天功?7;  


  第二十式左白鶴亮翅

  同第七式左白鶴亮翅。
  
  第二十一式斜形
  同第十一式斜形。
  
  第二十二式閃通背
  右掌向右劃弧,經(jīng)身前中線(xiàn)至臉側,左鉤手變掌劃弧至臉前中線(xiàn),腳右擰,面東北成小馬步。掌變成立掌,右掌心向左掌心微送勁。腳左擰,身左轉,面北半蹲步,掌前按,右掌下落時(shí),左掌摸右肘尖,右手經(jīng)右腋下上轉落襠前,左掌擺背后尾閭處成上鉤手。右腳在掌前按時(shí)北上1/3步,左腳在右掌外翻時(shí)南退1/3步。右腿直,左腿虛,左腳尖點(diǎn)地,面北成丁八虛步,成海底針。右掌上抄,左腳隨之上步于右腳前,左掌上托,右掌下按。腳右擰,身右轉,面東成馬步,右掌在胸前中線(xiàn)成陰掌,左掌在體側成陽(yáng)掌,兩掌距20厘米許。兩腳右擰,兩掌順時(shí)針劃弧至右前方,左陰掌,右陽(yáng)掌。右腳退往西北,掌隨身轉下落過(guò)腹前至身右側,左掌在胸前中線(xiàn),右掌在體側,距20厘米許,面西南成右弓箭步。左腳左擰,右腳向東南上步復原。隨上步右掌至鼻前,右掌至頭側上方,面東成閃通背(如圖22-1、22-2、22-3、22-4、22-5)。




  要領(lǐng):方向正隅分清,步法隨身由勢變換,尤須靈活,不可遲滯;身正步穩,前后左右平衡,任督二脈轉通周天還丹。
  
  第二十三右白鶴亮翅
  此式與第四式白鶴亮翅相同。只是此式在掌前按時(shí),右腳上一步,左腳跟一步,面東式。
  
  第二十四式單鞭
  同第五式單鞭。
  
  第二十五式云手
  右鉤手下落變掌,從下向上沿身中線(xiàn)順時(shí)針劃圓,左掌下落身前,逆時(shí)針劃圓,胯隨之北南直擺,左右手一只云與眉齊,另一只必須在下與襠平。哪一只手從下沿中線(xiàn)上,重心就隨手漸漸換于哪一邊的腳上,如此左右輪換,做重復劃圓運動(dòng)。兩腳隨兩手劃圓,貼地面作左右擰擺,面東成云手(如圖25-1、25-2)。
  要領(lǐng):兩手劃圓不能過(guò)身中線(xiàn);各劃各的圓,左右擺動(dòng)不扭身,如鐘表擺動(dòng),練腿功。
  
  第二十六式左高探馬
  當右手云至最高點(diǎn)時(shí),右腳左擰,身左轉,面東北,右掌從身前循中線(xiàn),在身前逆時(shí)針滾動(dòng),左腳隨左掌回收半步成丁八步。兩掌至鼻尖前,左掌在右掌前方,兩掌掌心相對成抱球狀,左腳隨右手上翻,左手下翻的同時(shí)后鉤,右腳左擰,面北成左高探馬(如圖26-1、26-2)。
  要領(lǐng):右手上轉,左腳鉤,兩胯跟著(zhù)手尖轉,上下一致齊發(fā)放。
  



  
  第二十七式右插腳
  左腳落地,右掌前去,左腳跟步,兩腳并攏,腿微屈,兩掌變拳順右腿由上向下劃弧一周,兩拳與眉高。左腿站直,右腳向前上彈踢;同時(shí),兩拳變掌,右掌擊拍右腳,面北成右插腳(如圖27-1、27-2、27-3)。
  要領(lǐng):右插足前,腳往前上一步,兩掌從右往左轉,上踢下拍腰不彎,手劃一周帶內丹運轉。
  
  第二十八式右高探馬
  右插足完成后,右腳下松,但不落地。兩掌收回至臉前,與肩同高,右掌在前,左掌在后,作抱球狀,順時(shí)針在身前滾轉。右腳隨掌上鉤,左腿直立。仍面北成右高探馬(如圖28-1、28-2)。
  
  第二十九式左插腳
  同第二十七式右插足,惟手腳相對。
  
  第三十式蜷腳蹬根(左)
  兩掌和左腳同時(shí)下落,掌至腹前,左腳至右腳內側不著(zhù)地。右腳隨身左轉面西,兩掌變拳,兩肘挨脅,向兩側翻滾震彈的同時(shí),左腳尖鉤起,腳跟朝上,膝微屈,向上向左側蹬踹,面西成左蜷蹬腳跟(如圖30-1)。
  要領(lǐng):震彈兩臂要滾動(dòng),要像拉彈簧一樣,拉開(kāi)之后迅速收回。忌彎腰、用力、掰膀、挺胸??杷梢d松,蹬腳時(shí)宜緩慢輕柔,手腳要一致。
  
  第三十一式搖步
  左拳后擺貼腰椎,右拳前擺,左腳落地,右拳和左腳尖上下對照(如圖31-1)。右拳后擺,左拳前擺,右腳同時(shí)向左前插步落地,左拳與右腳上下對照,面西成搖步(如圖31-2)。
  要領(lǐng):前腳為實(shí),后腳為虛,手隨身?yè)u擺,兩拳前后擺動(dòng)時(shí),身不擰,面不轉,膀不抬,肘在兩脅不離開(kāi),只有是以臂作圓轉運動(dòng)。拳經(jīng)云:“兩肘不離肋,兩手不離心?!?
  
  第三十二式青龍探海
  左拳右擺貼腰椎,左腳往南上一大步,成左弓箭步,右拳從體側向前擰沉,拳垂直于左腳尖處,左腿垂直于地面,面南成青龍探海(如圖31-3)。
  要領(lǐng):身要正直不彎腰,腿成弓箭步要垂直于地面,松肩松襠不前傾,右掌在左腳側面,面向正面身端正。
  
  第三十三式二起插腳
  猛然起身,向北擰轉。右拳在臉前,左拳由頭頂繞臉前。兩拳帶臂向右滾轉一周,到最高點(diǎn)時(shí),左腿提膝先起,雙拳和右膝帶動(dòng)全身騰空躍起,躍起時(shí)兩拳變掌,以右掌心與右腳面拍擊,面北成二起插腳(如圖33-1)。
  要領(lǐng):轉身要裹右肘,起跳全在右腳,落地要輕靈,如龍出水;騰空而飛響如雷聲。
  
  第三十四式分門(mén)樁抱膝
  二起插足,落下時(shí)左腳先落,右腳落于左腳前30厘米左右,左腳前進(jìn)一步,成左弓箭步,兩臂交并,兩掌背距20厘米(如圖34—1)。兩臂分開(kāi),摟挾托膝上抬,右腿站直。面北成分門(mén)樁抱膝(如圖34-2)。
  要領(lǐng):分開(kāi)時(shí)沉肘垂肩,忌抬肩挺胸,換膝要高而穩,十趾抓地。
  
  第三十五式蜷腳蹬根(右)
  雙掌托至臉頰前,翻掌復向前按。左腳隨之鉤腳前蹬,左小腿落下后,腳跟鉤向陰下,大腿保持水平。右掌領(lǐng)帶左腳,左掌隨右腳,以右腳尖點(diǎn)地右轉270度,兩掌落于兩腿側。右掌領(lǐng)帶右腳向右蹬,面西成右蜷蹬腳跟(如圖35-1、35-2、35-3、35-4)。
  要領(lǐng):旋轉時(shí)手領(lǐng)帶著(zhù)腳,手腳一致掛蹬。
  



  
  第三十六式分馬掌
  右腳落地的同時(shí),左腳微右擰,面向西北,右掌從右腿上砍過(guò)落于腿側(如圖36-1),左腳向右外側上步,右腳向右擰轉,身隨之轉向東,左掌經(jīng)過(guò)臉前從左腿上砍過(guò),落于左腿側,兩腳平行,面東成分馬掌(如圖36-2)。
  要領(lǐng):手腳相隨,分馬掌如輕彈身上灰塵,不要用力,掌落步落,掌砍肘扛肩靠。
  
  第三十七式掩手捶
  兩掌變拳,距20厘米許,在身前順時(shí)針劃一圈。左肘靠脅,小臂向前平伸,右拳從左肘彎前探,左腳向北橫跨一步,成左弓箭步,面東成掩手捶(如圖37-1、37-2)。
  



  要領(lǐng):拳、臂、膀劃圓,腳胯虛實(shí)要轉換。右拳出,左肘收,遠掌近肘貼身靠。
  
  第三十八式抱頭推山(左七寸肘、靠,右七寸肘、靠)
  先將兩拳變掌,腿成右仆步,左小臂水平下墜,距地20厘米,右掌上至太陽(yáng)穴(先七寸靠后七寸靠)。右反之(先七寸靠后七寸肘)。右腿慢起成馬步,左掌在身前中線(xiàn)與右掌相距20厘米許。兩掌同在身前逆時(shí)針劃一圈,左掌至小腹前,右掌至身右側,面東完成抱頭推出(如圖38-1、38-2、
  38-3、38-4)。
  要領(lǐng):墜肘,肩、身端正,會(huì )合抱頭推山,雙手同時(shí)轉圈。
  
  第三十九式右自鶴亮翅同第四式白鶴亮翅。
  
  第四十式單鞭同第五式單鞭。
  
  第四十一式前后照
  
  右鉤手變掌,收肘到胸前,再收左肘置于右臂下,腿變馬襠步。身右轉面南,左掌后抽,右掌前出成右虛步,仍面南成前后照(如圖41-1、41-2)。
  



  要領(lǐng):貴在裹肘,練盤(pán)肘,轉身對拉分兩手,襠松靈活自如。
  
  第四十二式野馬分鬃
  右掌順時(shí)針劃圓向前,領(lǐng)右腳順時(shí)針弧形向前一步(如圖42-1)。左反之同右(如圖42-2)。走成右手右腳在前,面南成野馬分鬃。
  要領(lǐng):手腳一致,邊劃邊行,勿使停頓,足走弧形月牙步。


  第四十三式 玉女穿梭

  兩掌在胸前抱球,順時(shí)針滾轉,右腳后鉤,向前,腳尖偏向西落地;左腳向南上一步,腳跟朝東南,腳前掌落地。兩掌繼續滾轉,右腳順時(shí)針劃弧180度,左腳隨之擰轉,成右弓箭步,同懶插衣后式,面東成玉女穿梭(如圖43—1、43—2、43—3)。
  要領(lǐng):手轉,身轉,腳擰,腿掃要順隨,手腳一致,輕靈自如。



 

  第四十四式 右白鶴亮翅
  同第四式右白鶴亮翅。
  
  第四十五式 單鞭
  同第五式單鞭。
  
  第四十六式 云手
  同第二十五式云手。
  
  第四十七式 童子拜觀(guān)音
  云手右掌至臉前時(shí),左掌下落左腿側,帶左腳右移半步;右掌順時(shí)針劃弧至體側,帶右腳左移半步,與左腳靠攏;合掌沿身前中線(xiàn)至鼻尖,面東成童子拜觀(guān)音(如圖47—1)
  要領(lǐng):移步時(shí),貼著(zhù)地面,身要正,不可傾斜,松肩垂肘,雙手合實(shí)人難進(jìn)。
  
  第四十八式 跌岔
  兩掌上行過(guò)頭頂,分開(kāi)下落體側,變拳夾右膝上抬(如圖48—1),兩拳上過(guò)頭頂,從兩側下落與肩平。右腳落地震腳,兩拳變掌一字分開(kāi),成左仆步,面東成跌岔,腳尖向上,掌心向上(如圖48—2)。
  要領(lǐng):震腳,拳變掌往下劈與伸臂同時(shí)完成。松肩肘,腿根松,練鐵襠功。
  
  第四十九式 掃堂腿
  左腿半蹲,左腳為軸帶右掌,右腿向左擰轉180度,右腿橫掃至面西;兩腳并攏,右臂向右前方平伸,左掌撫摸頭頂,成掃堂腿(如圖49—1)。
  要領(lǐng):掃腿身要正,臂要平伸忌搖擺,周身旋轉協(xié)調一致,練成鐵腿功、丹田氣。
  


   第五十式 左金雞獨立 

   左掌從身前下落于左腿側成鉤手;右掌從前向上撫摸頭頂,順頭后向前,從下向上舉起,并帶右膝上頂,大腿成水平狀,左腿直立,右肘下沉,成立掌(如圖50—1)。右掌反滾,上舉復位,面向西,成左金雞獨立(如圖50—2)。
  要領(lǐng):手和腳似有絲相連,手牽則腳動(dòng),不散亂,足趾抓地,擊頭頂襠不寬容,左右兩手帶著(zhù)肘。
  
  第五十一式 右金雞獨立
  同第五十式左金雞獨立,手腳相對。
  
  第五十二式 雙跌腳
  沉左肘,成立掌,右腿向前順時(shí)針劃一立圓,左腳隨左掌帶腿也順時(shí)針纏繞一立圓,左腳震地,右腳緊跟震地,雙腳跌落原地,兩腿半蹲,面北成雙跌腳(如圖52—1)。
  要領(lǐng):跌腳不用力,渾身輕松自然下垂,勁整聲脆。腿順時(shí)針豎圓轉動(dòng)如蹬自行車(chē),帶丹田周天運行,專(zhuān)破掃堂腿。
  
  第五十三式 倒碾肱
  同第十九式倒碾肱。
  
  第五十四式 左白鶴亮翅
  同第二十式白鶴亮翅
  
  第五十五式 斜形
  同第十一式斜形。
  
  第五十六式 閃通背
  同第二十二式閃通背。
  
  第五十七 右白鶴亮翅
  同第二十三式右白鶴亮翅。
  
  第五十八式 單鞭
  同第五式單鞭。
  
  第五十九式 云手
  同第二十五式云手,面東。
  
  第六十式 十字單擺蓮
  右掌從臉前下落,左掌從右掌上穿過(guò),帶左腳向前上一步。兩掌抱球逆時(shí)針滾轉,兩小臂十字交叉,成右陰左陽(yáng)掌,腳回收成左虛步(十字手)。左腳前上一步成馬步,兩掌抱球順時(shí)針滾動(dòng),小臂十字交叉成左陰右陽(yáng)掌(亦名十字手)。右腳前踢右擺,腳背擺擊左手心;右手隨右腳落回原地,左手變拳擺于背后,面東成十字單擺蓮(如圖60—1、60—2、60—3、60—4)。
  要領(lǐng):穿掌時(shí),要對準身前中線(xiàn),腳上步、退步要和十字翻手合住。擺腳從中線(xiàn)向右劃弧落下,身正,陰陽(yáng)十字翻,神鬼也難沾。
  


   第六十一式 吊打指襠捶 

  右掌變拳向上劃弧落襠前,兩腳隨右拳上劃下落而向右向左擰轉,變左弓步,面東成吊打指襠捶(如圖61—1)。
  要領(lǐng):右手領(lǐng)著(zhù)兩腳同步擰轉,帶任督二脈轉周天。
  
  第六十二式 金剛三大對
  兩拳變掌分別從背后和襠前向身前抄起,面東。余式同第二式金剛三大對。
  
  第六十三式 懶插衣
  仍面東,同第三式懶插衣。
  
  第六十四式 右砸七星
  右掌下落至腿側,兩掌距20厘米許,在身前順時(shí)針劃一立圓,右腳尖上鉤成右仆步,左掌在臉左側,右臂平伸右腿上,面東南成右砸七星(如圖64—1)。
  要領(lǐng):手劃圓要與腳的擰動(dòng)旋轉一致,逐漸移步擴大兩腳間距,然后緩慢下坐,不得沉坐太快,整
  60—4
  6l—l身平穩落地,下打上挑敵膽寒。
  
  第六十五式 擒拿
  右腿順右掌前探,成右弓箭步(如圖65—1)。右掌從右肘下向前,收回到胸前變拳,左掌順右臂拉至胸前變拳,腳隨身左轉成馬襠步,面東成擒拿(如圖65—2)。
  要領(lǐng):起身要緩慢,勁不能斷,身手一致。
  
  第六十六式 回頭看畫(huà)
  兩拳帶左膝逆時(shí)針劃弧,身體保持中正不歪,右腳直立不彎曲,左腳落回原地,右腳上步,落放點(diǎn)與兩腳原來(lái)的位置構成三角形;面東北,成馬步;左拳至左臉側,右拳至右膝外側(如圖66—1),右拳上抬如同左拳,兩拳往下向前翻轉向西北送勁;右腳上一步,左腳跟上,成左虛步。與此同時(shí),兩小臂如同曲扭力一起運動(dòng),面西北成回頭看畫(huà)(如圖66—2)。
  要領(lǐng):左臂上劃將左膝帶起,右臂下落,右腿跟上。兩拳前擊要和上步一致,身正,雙龍出水式。
  
  第六十七式 右白鶴亮翅
  面西,余同第二十三式右白鶴亮翅。
  
  第六十八式 單鞭
  面西,余同第五式單鞭。
  
  第六十九式 左砸七星
  面西,與第六十四式右砸七星相同,惟手腳動(dòng)作方向相反(如圖69—1)。
  
  第七十式 擒拿
  面西,與第六十五式擒拿相同,惟手腳動(dòng)作方向相反。
  
  第七十一式 跨虎
  右肘下沉,右腳亦跟半步,兩臂交叉成左虛步,兩拳從中線(xiàn)經(jīng)體側劃弧,右拳落腹前,左拳落尾閭處(如圖71—1),兩拳變掌上舉,右掌領(lǐng)帶,左膝、左腳隨身右轉至面東成跨虎(如圖71—2)。
  要領(lǐng):手領(lǐng)腳擰產(chǎn)生旋轉,膝抬平,雙手護面,距20厘米許。
  
  第七十二式 雙擺蓮
  左腳落地,右腳提起右擺,在身前觸擊雙掌,再下落身后西南,兩掌隨右腳下落,左掌在腹前中線(xiàn),右掌在身右側,面東成雙擺蓮(如圖72—1、72—2)。
  要領(lǐng):左腳落地蓄勢,右腳才能踢起。足打手,練腿功。
  
  第七十三式 彎弓射虎
  腳成左弓步,兩掌變拳,從右向上劃弧落于身前,左拳在前,右拳在后胸之中線(xiàn)處,形成拉弓式,面東成彎弓射虎(如圖73—1)。
  要領(lǐng):身、胯、手、肘一同運動(dòng),上下配合,虛實(shí)變換連環(huán)雙拳擊敵。
  
  第七十四式 金剛三大對
  兩拳變掌直接在身前中線(xiàn)上抄,余同第二式金剛三大對。
  
  第七十五式 收式(合太極)
  右拳變掌,與左掌分別向上向身前中線(xiàn)劃弧,然后下落于腿之兩側,左腳隨掌落后退一步,右腳跟著(zhù)后退,恢復成預備式(無(wú)極式,如圖75—1、75—2、75—3)。
  要領(lǐng):任督二脈轉周天,環(huán)丹炁歸元。(完)

 


本站文章皆來(lái)源于網(wǎng)絡(luò ),旨在宣傳,傳承中華武術(shù),如侵犯了您的權利,請通知本站,我們會(huì )第一時(shí)間處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容均由用戶(hù)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diǎn)擊舉報。
打開(kāi)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lèi)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lèi)似文章
永春白鶴拳套路賞析
武當趙堡丹功太極拳(中)
張三豐 | 原式太極拳
武當趙堡太極拳精華二十式(上)——李峰
傳統太極拳吳氏83勢翁福麒傳系教學(xué)分解
二十四式太極拳動(dòng)作要領(lǐng)
更多類(lèi)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長(cháng)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蜜桃,成人网18免费韩国,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区综合,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