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與《圣經(jīng)》一脈相承
(
《易經(jīng)》和《圣經(jīng)》都是不朽的著(zhù)作。前者流傳于世有5000多年,被譽(yù)為“群經(jīng)之首,大道之源”;后者也有2000多年,被稱(chēng)為上帝的話(huà)語(yǔ)。它們對世界的影響都是極其巨大的。但我在對兩者進(jìn)行初略地了解之后,發(fā)現它們異曲同工、一脈相承。
兩《經(jīng)》都以開(kāi)天辟地始、都以警世勸勉終?!兑捉?jīng)》首兩卦,即乾卦和坤卦,分別講的就是天和地?!妒ソ?jīng)·創(chuàng )世紀》第一章第一節也講:“起初,上帝創(chuàng )造天地。”?!兑捉?jīng)》在最后一卦,即第六十四卦中,以“未濟”收尾。所謂“未濟”,表示事情還未完成?!兑捉?jīng)》指出,如果此時(shí)處事不夠謹慎,則如小狐涉水,幾乎渡到河岸卻打濕了尾巴,徒勞無(wú)益?!妒ソ?jīng)》的最后一章,即《啟示錄》,也主要是對世界未來(lái)的預警,甚至包括對世界末日的預言。這種安排不只是結構上的一致,其內涵還有很多很多。
兩《經(jīng)》在人生勵志、道德規范、為人處世等諸多方面也有如出一轍的絕妙之舉。舉例說(shuō):《易經(jīng)》第二十九卦《坎》提到,在遭遇“重險”(習坎)之時(shí),要敢于闖過(guò)一個(gè)又一個(gè)險阻,以困難來(lái)磨礪意志與操行(“以常德行,習教事”)。等熬到第三十卦《離》之時(shí),便會(huì )“亨”通,甚至“照于四方”?!妒ソ?jīng)》中列舉了諸如約瑟、摩西、約伯等義人遭受磨難最后得到善報的許多實(shí)例?!妒ソ?jīng)·約伯記》做出了這樣的結論:“上帝所責打的,那人有福了。故此,全能者的懲罰,你不可輕看,因為是他使人疼痛,又是他替人綁扎;是他擊傷,又是他用手醫治。” 這體現了兩《經(jīng)》對磨難的相似看法。再比如,《易經(jīng)》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圣經(jīng)》中,光從文字上提到自強的地方就有7處,在內容上勸人自強不息、永不松懈的地方則不可勝數。而《易經(jīng)》中“厚德載物”的思想,在《圣經(jīng)》摩西十誡等許多章節中也得以體現。
兩《經(jīng)》分別是中西文化的根本與淵源。如果說(shuō)兩《經(jīng)》一脈相承,是否也意味著(zhù)中西文化也一脈相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