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方十一
1 紅參、田三七各200克,菟絲子400克,穿山甲、浙貝母、淫羊藿、射干各200克,破故紙、龜板、黃芪、茯苓、巴戟天、威靈仙、金櫻子各400克,生半夏300克,生南星100克,七葉一枝花300克,天竹黃、海馬、五味子、陳皮各100克。將藥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0克,每次1丸,日3次。本方出自《新中醫》1990.3期,功能解毒化痰,散結,適用于肺癌。
肺癌方十
2 白花蛇舌草、貓爪草各20克,黃芩15克,豬芩、大薊、小薊各20克,三七6克(沖服),元胡、黃芪、黨參、薏苡仁、生半夏各20克,守宮2條(為末沖服)。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出自《廣西中醫藥》1987.4期,功能扶正解毒,散結消癌,適用于肺癌。
肺癌方十三
3 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各50克,蜂房25克,魚(yú)腥草50克,山豆根12克,山慈菇20克,地丁、苡米各、海藻、昆布各30克,大貝、瓜蔞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清熱消痰,解毒散結,適用于肺癌。
肺癌方九
4 當歸、赤芍、川芎、枳殼、橘梗、桃仁、紅花、牛膝、三棱、莪術(shù)各12克,生地、浙貝母、百部各15克,蚤休30克,柴胡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本方為天津中醫王文翰方,功能行氣活血,化瘀散結,適用于肺癌。
肺癌方八
5 核桃樹(shù)枝60克,草河車(chē)、女貞于、白花蛇舌草、淡竹葉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解毒抗癌,對肺癌有療效。
肺癌方二十三
6 (1)槐木、并頭草各30克。(2)紫河車(chē)、生地、熟地、茯苓、豬苓、澤蘭、紫貝齒、首烏、生龍骨各12克,當歸、白芍、女貞子、公丁香、白術(shù)、神曲、麥芽、山楂、內金、阿膠、生玳瑁、蘆薈、貝母、麥冬各9克,余糧石、牡蠣各30克,砂仁、人參、朱砂、琥珀、甘草各3克。水煎服,每日1劑,每方連服7天后交替使用。本方來(lái)源于《抗癌中草藥制劑》,功能補氣養血,抗癌,對肺癌有一定療效。
肺癌方二十五
7 I號方:葶藶子、炙目部、川楝子、炒枳殼、茯苓、赤芍各20克,馬兜鈴、本通各15克,麥冬、澤瀉、制大黃各25克,懷牛膝135克,半枝蓮、石見(jiàn)穿、側柏葉、仙鶴草、苦參各75克,蒲公英、龍膽草各45克,北五味、全瓜蔞各18,克,橘梗、元胡、石斛各24克。Ⅱ號方:龜板60克,全蝎、白花蛇舌草、地鱉蟲(chóng)各45克,蜈蚣16條,活腹蛇1條,活癩蛤蟆4--6只,活甲魚(yú)1只。Ⅲ號方:石見(jiàn)穿、半枝蓮、七葉蓮各t00克,降香屑6克,大麥冬、大貝母、玄參各30克,香附子、陳皮、茯苓、秦艽、生薏苡仁、熟薏苡仁各10克,丹參、冬蟲(chóng)夏草各15克,蚤休60克,紅棗3枚。I號方水煎代茶飲,每劑服2天。Ⅱ號方加水煨至甲魚(yú)爛為度,每劑濃汁服2--4天。甲魚(yú)肉可吃。Ⅲ號方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來(lái)自《江蘇中醫雜志》1984.4期,功能扶助正氣,解毒抗痼,適用于中央型肺癌患者。
肺癌方十二
8 炙黃芪、柴胡、清半夏各15克,西洋參、香附、神曲各10克,瓜蔞、色腥草、川貝母各20克,白蔻、陳皮、升麻、白及各6克,三七參、炙甘草各4克,九香蟲(chóng)、桑葉、炒菜菔子各10克,燈草、竹葉為引。水煎服,每日1劑,30天為1療程。本方出自《福建中醫藥》1992.6期,功能補氣托毒,化痰散結,適用于肺癌。
肺癌方二十二
9 (1)干蟾皮、藤梨根、魚(yú)腥草、銀花各30克,沙參、天冬、麥冬、百部、夏枯草各15克。(2)芙蓉花15克,白茅根60克,紫草根、公英、海藻、昆布各30克,橘核9克。(3)卷柏30克,地榆15克,生地30克,熟地15克,半枝蓮30克,澤蘭10克,全蟲(chóng)9克,蜂房30克,五味子9克。上三方交替使用,水煎服,日1劑。本方來(lái)源于《抗癌中草藥制劑》,功能滋陰清熱,軟堅化痰,適用于肺癌。
肺癌方三十三
10 全蝎、蜈蚣、水蛭、僵蠶、蜣螂、守宮、五靈脂各等分。共研細末,每次3次,每日2次。本方源于《腫瘤病》,功能活血化痰,行瘀散結。
31 肺癌臨床常用有效偏方
肺癌的主要癥狀是咳嗽,咯血或血痰,胸痛,發(fā)熱,胸悶,氣急,甚至全身疲乏、消瘦、貧血、食欲不振等。臨床常用的有效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丹皮、生地各12克,魚(yú)腥草、蒲公英各30克,丹參、王不留行、野菊花各12克,五味子9克,夏枯草、海藻、海帶,各15克。水煎服,日l(shuí)劑,早晚服。
本方滋陰清熱,化瘀散結,對肺癌治療有效。
[方二]
甜杏仁10枚,牛乳100毫升,大棗5枚,粳米50克,桑白皮10克,生姜3克。杏仁用水浸泡,去皮尖,加入牛乳絞取汁液,大棗去核,生姜切片,備用。先煮桑白皮、姜棗,煎取湯液,加米煮粥,臨熟時(shí)點(diǎn)入杏仁汁,再繼續煮至粥成,每日2次。
本方止咳平喘,補中養胃,防癌抗癌。本藥膳可作為呼吸道癌癥、肺氣腫1、肺心痛患者的輔助食品。
[方三]
魚(yú)腥草30克,瓜蔞皮、八月札各15克,生苡仁、石上柏、白花蛇舌草、石見(jiàn)穿各30克,山豆根15克,生牡蠣、夏枯草各30克,赤芍12克,龍葵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為上海龍華醫院治療烏。
肺癌的有效方,功能軟堅化痰,解毒散結。
[方四]
夏枯草、海藻、海帶、生牡蠣、石見(jiàn)穿、徐長(cháng)卿各30克,丹皮9克,瓜蔞15克,生地、野菊花、王不留行子、鐵樹(shù)葉、蜀羊泉、望江南、魚(yú)腥草、蒲公英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為上海曙光醫院治療癌方,功能清熱解毒,化瘀散結。
[方五]
垂盆草、白英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出自《千家妙方》,功能抗癌消腫,對肺癌有效。
[方六]
紫草根60克,人工牛黃10克,七葉一枝花60克,前胡30克,魚(yú)腥草印克。將紫草根、七葉一枝花、魚(yú)腥草、前胡制成浸膏,干燥后粉碎,加入人工牛黃和勻。每次15克,日服3次。
本方清熱解毒,對肺癌有效。
[方七]
仙鶴草、蟾蜍、人參若干。將藥制成片劑,每片合生藥O.4克,每次6片,每日3次,可連服數月至1年。
本方為廣州中醫藥大學(xué)周岱翰方,功能補氣扶正,解毒消癌,對肺癌有效。
[方八)
核桃樹(shù)枝60克,草河車(chē)、女貞于、白花蛇舌草、淡竹葉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解毒抗癌,對肺癌有療效。
[方九]
當歸、赤芍、川芎、枳殼、橘梗、桃仁、紅花、牛膝、三棱、莪術(shù)各12克,生地、浙貝母、百部各15克,蚤休30克,柴胡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本方為天津中醫王文翰方,功能行氣活血,化瘀散結,適用于肺癌。
[方十]
白花蛇舌草、貓爪草各20克,黃芩15克,豬芩、大薊、小薊各20克,三七6克(沖服),元胡、黃芪、黨參、薏苡仁、生半夏各20克,守宮2條(為末沖服)。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出自《廣西中醫藥》1987.4期,功能扶正解毒,散結消癌,適用于肺癌。
[方十一]
紅參、田三七各200克,菟絲子400克,穿山甲、浙貝母、淫羊藿、射干各200克,破故紙、龜板、黃芪、茯苓、巴戟天、威靈仙、金櫻子各400克,生半夏300克,生南星100克,七葉一枝花300克,天竹黃、海馬、五味子、陳皮各100克。將藥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0克,每次1丸,日3次。
本方出自《新中醫》1990.3期,功能解毒化痰,散結,適用于肺癌。
[方十二]
炙黃芪、柴胡、清半夏各15克,西洋參、香附、神曲各10克,瓜蔞、色腥草、川貝母各20克,白蔻、陳皮、升麻、白及各6克,三七參、炙甘草各4克,九香蟲(chóng)、桑葉、炒菜菔子各10克,燈草、竹葉為引。水煎服,每日1劑,30天為1療程。
本方出自《福建中醫藥》1992.6期,功能補氣托毒,化痰散結,適用于肺癌。
[方十三]
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各50克,蜂房25克,魚(yú)腥草50克,山豆根12克,山慈菇20克,地丁、苡米各、海藻、昆布各30克,大貝、瓜蔞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清熱消痰,解毒散結,適用于肺癌。
[方十四]
生黃芪30克,生白術(shù)12克,北沙參30克,天冬12克,石上柏、石見(jiàn)穿、白花蛇舌草各30克,蟬衣、山豆根、夏枯草、海藻各15克,昆布12克,生南星30克,瓜萎皮15克,生牡蠣30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益肺養陰,抗癌散結,適用于肺癌。
[方十五]
半枝蓮、白毛藤各45克,白花蛇舌草30克,沙參15克,麥冬、雙花、云苓、黨參各9克,懷山藥6克,甘草4.5克。水煎服,日1劑,早晚服。
本方補氣養陰,解毒抗癌,適用于肺癌。
[方十六]
老母雞1只,蟾蜍4只。把蟾蜍切碎喂雞,如雞不吃就用手往雞嘴里填食。4-5日后雞呈嗜睡狀即殺雞,去五臟加食鹽燉熟,吃肉喝湯。
本方來(lái)源于《山東中醫》雜志張秀芹所述方,功能扶正解毒,適用于肺癌。
[方十七]
大蒜20瓣,木瓜、百部各9克,艾葉18克,陳皮、生姜、甘草各9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來(lái)源于《中西醫結合治療常見(jiàn)腫瘤》,功能祛痰止咳,健胃止嘔,適用于肺癌咳嗽劇烈,胸疼氣短,略膿樣痰者。
[方十八]
七葉一枝花30克,半枝蓮15克,赤白芍各、白花蛇舌草各10克,龍葵30克,三棱、莪術(shù)、茵陳、當歸、丹參、郁金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本方清熱解毒,化瘀祛濕,適用于原發(fā)性肺癌。
[方十九]
雄黃15克,乳香、沒(méi)藥各7.5克,石膏5克,甲珠7.5克,蜈蚣3條,蝸牛10克,全蟲(chóng)15克,血竭、輕粉各2.5克,朱砂、冰片、蟾蜍、硼砂各10克,大黃15克,白芷5克,麝香0.5克。先將朱砂、冰片、輕粉及麝香共研細末,再將其他藥物研成細末混合,用面粉作粘合劑,調制成丹??诜?,每次2——3克。每日1次,飯后服。先從小劑量開(kāi)始,漸加至常用量。服藥期間忌蔥、蒜、韭菜、辣椒等。
本方來(lái)源于《常見(jiàn)腫瘤的良方妙法》,功能化痰解毒,軟堅散結,適用于肺癌。
[方二十]
雪梨250克,魚(yú)腥草60克,食糖適量。生雪梨洗凈,連皮切碎、去核。用冷水800毫升將魚(yú)腥草浸透先用旺火燒開(kāi),再用文火煮30分鐘,去渣取上清液500毫升,將梨置入藥液內加入適量食糖后用文火燒煮,待梨完全煮爛即可食用。
本方潤肺清心,清熱解毒,適用于肺癌患者。
[方二十一]
南北沙參各、天冬、麥冬各30克,瓜蔞皮、大貝、桑白皮各15克,仙鶴草、魚(yú)腥草、白花蛇舌草各30克,小薊炭10克,半枝蓮20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為北京中醫藥大學(xué)東直門(mén)醫院方,功能養陰清熱,軟堅散結,適用于肺癌陰虛內熱型。
[方二十二]
(1)干蟾皮、藤梨根、魚(yú)腥草、銀花各30克,沙參、天冬、麥冬、百部、夏枯草各15克。
(2)芙蓉花15克,白茅根60克,紫草根、公英、海藻、昆布各30克,橘核9克。
(3)卷柏30克,地榆15克,生地30克,熟地15克,半枝蓮30克,澤蘭10克,全蟲(chóng)9克,蜂房30克,五味子9克。
上三方交替使用,水煎服,日1劑。
本方來(lái)源于《抗癌中草藥制劑》,功能滋陰清熱,軟堅化痰,適用于肺癌。
[方二十三]
(1)槐木、并頭草各30克。
(2)紫河車(chē)、生地、熟地、茯苓、豬苓、澤蘭、紫貝齒、首烏、生龍骨各12克,當歸、白芍、女貞子、公丁香、白術(shù)、神曲、麥芽、山楂、內金、阿膠、生玳瑁、蘆薈、貝母、麥冬各9克,余糧石、牡蠣各30克,砂仁、人參、朱砂、琥珀、甘草各3克。
水煎服,每日1劑,每方連服7天后交替使用。
本方來(lái)源于《抗癌中草藥制劑》,功能補氣養血,抗癌,對肺癌有一定療效。
[方二十四]
生地、五味子、北沙參、王不留行子、麥冬、公英、石見(jiàn)穿、百部、徐長(cháng)卿、地骨皮、南沙參、望江南、野菊花、懷山藥、白花蛇草、煅牡蠣、夏枯草、海藻、海帶、元參、花粉、丹參、川貝、炙山甲、制鱉甲、蜀山羊、丹皮、魚(yú)腥草、紫花地丁各10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來(lái)源于《中醫雜志》1988.1期,功能養陰清熱,軟堅散結,適用于原發(fā)性支氣管肺,苗。
[方二十五]
I號方:葶藶子、炙目部、川楝子、炒枳殼、茯苓、赤芍各20克,馬兜鈴、本通各15克,麥冬、澤瀉、制大黃各25克,懷牛膝135克,半枝蓮、石見(jiàn)穿、側柏葉、仙鶴草、苦參各75克,蒲公英、龍膽草各45克,北五味、全瓜蔞各18,克,橘梗、元胡、石斛各24克。
Ⅱ號方:龜板60克,全蝎、白花蛇舌草、地鱉蟲(chóng)各45克,蜈蚣16條,活腹蛇1條,活癩蛤蟆4--6只,活甲魚(yú)1只。
Ⅲ號方:石見(jiàn)穿、半枝蓮、七葉蓮各t00克,降香屑6克,大麥冬、大貝母、玄參各30克,香附子、陳皮、茯苓、秦艽、生薏苡仁、熟薏苡仁各10克,丹參、冬蟲(chóng)夏草各15克,蚤休60克,紅棗3枚。
I號方水煎代茶飲,每劑服2天。Ⅱ號方加水煨至甲魚(yú)爛為度,每劑濃汁服2--4天。甲魚(yú)肉可吃。Ⅲ號方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來(lái)自《江蘇中醫雜志》1984.4期,功能扶助正氣,解毒抗痼,適用于中央型肺癌患者。
[方二十六]
三棱、莪術(shù)、丹參各15克,桃仁12克,王不留行15克,大黃廖蟲(chóng)丸12克(包),石見(jiàn)穿30克,大黃9克,羊蹄根、鐵樹(shù)葉各30克,蜈蚣3條。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活血破瘀,軟堅散結,適用于原發(fā)性肺癌。
[方二十七]
桑葉、紫菀各15克,象貝母10克。水煎服,每日l(shuí)劑??┭影准?5克,阿膠10克,大小薊各、藕節炭、氣虛加黃芪、沙參各30克;痰多加南星10克,海浮石15克,發(fā)熱加生石膏60克,山藥、地骨皮、青蒿各15克;胸水加赤小豆、石韋、茯苓、蘆根各30克,葶藶子12克,大棗7枚。
本方來(lái)源于《腫瘤診治》,功能化痰散結,適用于肺癌。
[方二十八]
白花蛇舌草、白茅根、鋪地錦、苡仁、夏枯草各30克,橘核、橘紅各9克,麥冬、海藻、百部、昆布、生牡蠣、芙蓉花、蚤休各15克,生地、元參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來(lái)源于《抗癌中草藥制劑》,功能解毒化痰,散結抗癌,適用于肺癌。
[方二十九]
瓜蔞、葶藶子、魚(yú)腥草、半枝蓮、白花蛇舌草、草河車(chē)、冬瓜于、天冬、百部、薏苡仁、阿膠或北沙參、麥冬、生地、丹皮、銀花、蜂房、蛇蛻、百合、當歸、元參等常規量加減。每日1次,水煎服,一般1月1療程。
本方為?;菝舴?,功能清熱解毒,肅化痰濁,補益氣陰,適用于肺癌。
[方三十]
寶珠山茶10朵,紅花15克,白及30克,大棗120克。煎水1碗服之,渣再服。本方收澀止血,適用于肺癌吐血咳嗽。
[方三十一]
海帶50克,米醋2印毫升。海帶切成細絲,或研成粉末,浸泡在米醋中,密閉貯存備用,每日服用10毫升,或此醋調制菜肴用。
本方滋陰潤肺,健脾益氣,慢性支氣管炎、肺痛久咳、痰中帶血者可常服,如咯血明顯,可配生藕汁服食。
肺癌方六
11 紫草根60克,人工牛黃10克,七葉一枝花60克,前胡30克,魚(yú)腥草印克。將紫草根、七葉一枝花、魚(yú)腥草、前胡制成浸膏,干燥后粉碎,加入人工牛黃和勻。每次15克,日服3次。本方清熱解毒,對肺癌有效。
肺癌方三十一
12 馬尾蓮9克,金錦香12克,七葉一枝花15克,一枝黃花20克,四季菜30克,老鴉柿根60克。水煎服,日1劑。本方源于《腫瘤要略》,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消痞,適用于原發(fā)性肝癌。
肺癌方一
13 丹皮、生地各12克,魚(yú)腥草、蒲公英各30克,丹參、王不留行、野菊花各12克,五味子9克,夏枯草、海藻、海帶,各15克。水煎服,日l(shuí)劑,早晚服。本方滋陰清熱,化瘀散結,對肺癌治療有效。
肺癌方七
14 仙鶴草、蟾蜍、人參若干。將藥制成片劑,每片合生藥O.4克,每次6片,每日3次,可連服數月至1年。本方為廣州中醫藥大學(xué)周岱翰方,功能補氣扶正,解毒消癌,對肺癌有效。
肺癌方二十八
15 白花蛇舌草、白茅根、鋪地錦、苡仁、夏枯草各30克,橘核、橘紅各9克,麥冬、海藻、百部、昆布、生牡蠣、芙蓉花、蚤休各15克,生地、元參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來(lái)源于《抗癌中草藥制劑》,功能解毒化痰,散結抗癌,適用于肺癌。
肺癌方二十六
16 三棱、莪術(shù)、丹參各15克,桃仁12克,王不留行15克,大黃廖蟲(chóng)丸12克(包),石見(jiàn)穿30克,大黃9克,羊蹄根、鐵樹(shù)葉各30克,蜈蚣3條。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活血破瘀,軟堅散結,適用于原發(fā)性肺癌。
肺癌方二十四
17 生地、五味子、北沙參、王不留行子、麥冬、公英、石見(jiàn)穿、百部、徐長(cháng)卿、地骨皮、南沙參、望江南、野菊花、懷山藥、白花蛇草、煅牡蠣、夏枯草、海藻、海帶、元參、花粉、丹參、川貝、炙山甲、制鱉甲、蜀山羊、丹皮、魚(yú)腥草、紫花地丁各100克。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來(lái)源于《中醫雜志》1988.1期,功能養陰清熱,軟堅散結,適用于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
肺癌方十四
18 生黃芪30克,生白術(shù)12克,北沙參30克,天冬12克,石上柏、石見(jiàn)穿、白花蛇舌草各30克,蟬衣、山豆根、夏枯草、海藻各15克,昆布12克,生南星30克,瓜萎皮15克,生牡蠣30克。水煎服,日1劑。本方益肺養陰,抗癌散結,適用于肺癌。
肺癌方五
19 垂盆草、白英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出自《千家妙方》,功能抗癌消腫,對肺癌有效。
肺癌方四
20 夏枯草、海藻、海帶、生牡蠣、石見(jiàn)穿、徐長(cháng)卿各30克,丹皮9克,瓜蔞15克,生地、野菊花、王不留行子、鐵樹(shù)葉、蜀羊泉、望江南、魚(yú)腥草、蒲公英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為上海曙光醫院治療癌方,功能清熱解毒,化瘀散結。
1 肺癌
1 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是最常見(jiàn)的呼吸系統惡性腫瘤。醫學(xué)史上曾經(jīng)形象地把肺癌比擬成10世紀的鼠疫、19世紀的%u80ba%u7ed3%u68381&start=21病。1997年上海市的肺癌男、女患者的死亡率均占各種腫瘤的死亡率之首。
[病因]:
肺癌的發(fā)病因素很復雜。歸納起來(lái)主要有二大因素: 一、環(huán)境致癌因素。隨著(zhù)工業(yè)的發(fā)展,大氣污染已成為重要問(wèn)題,如亞硝胺、石棉、鉻、鎳、芥子氣、砷、瀝青、石油廢氣等……散布在空氣、水中進(jìn)入人體,已成為重要的致癌因素; 二、在個(gè)人因素中以吸煙為最主要因素。吸煙指數大于400與肺癌發(fā)病明顯有關(guān)吸煙指數為每天吸煙支數乘吸煙年數。有學(xué)者調研,吸煙者比不吸煙者肺癌的發(fā)生率大8.8倍。煙草中含特有致癌物質(zhì)N-亞硝基降煙鹼,它是一種環(huán)亞硝胺,經(jīng)過(guò)活化,可成為致癌活性物質(zhì),具有致癌突變的性能。
[診斷]:
肺癌的診斷隨著(zhù)醫療的發(fā)展和檢測技術(shù)水平的不斷提高,大部分的肺癌患者通過(guò)X線(xiàn)胸片、CT、SPECT三維顯像,能發(fā)現隱蔽在肺內、膈后、心臟后及脊椎旁較小肺癌。纖維氣管鏡肺活檢對周?chē)头伟┑脑\斷高達90%,經(jīng)皮肺穿刺活檢對肺癌也有較高確診率。
[治法]:活血化瘀,化痰散結
桔梗12
枇杷葉15
百合12
地骨皮12
麥冬12
黃芪24
魚(yú)腥草20
白術(shù)18
北沙參18
款冬花12
七葉一枝花15
貓爪草18
百部12
陳皮6
野蕎麥12
[加減]:
(1)咳嗽氣促者,加麻黃9
旋覆花(包煎)15
葶藶子10
(2)咯血者,加仙鶴草18
蒲黃10
白茅根15
(3)有胸積水者,加豬苓15
車(chē)前子18
蒼術(shù)20
(4)高燒者,加黃芩9
水牛角30
(5)胸疼痛者,加三七末5
莪術(shù)9
延胡索10
(6)氣陰不足者,加太子參15
蛤蚧1對(另煎湯)
肺癌方三
21 魚(yú)腥草30克,瓜蔞皮、八月札各15克,生苡仁、石上柏、白花蛇舌草、石見(jiàn)穿各30克,山豆根15克,生牡蠣、夏枯草各30克,赤芍12克,龍葵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為上海龍華醫院治療烏。肺癌的有效方,功能軟堅化痰,解毒散結。
1 肺癌胸痛偏方
[原料]瓜蔞200克、面粉600克、白糖75克、清水適量。
[做法]瓜蔞去籽,放在鍋內,加水少許,加白糖100克,以小火煨熬,拌成餡。另取面粉750克,加水
適量經(jīng)發(fā)酵加面堿,揉成面片,把瓜蔞夾在面片中制成面餅,烙熟或蒸熟。
[用法]佐餐或隨意服用。
[作用]潤肺化痰,散結寬胸。適用于肺癌胸痛。
[評注]瓜蔞主要含三萜皂甙、有機酸、樹(shù)脂、糖類(lèi)和色素等。在體外抗癌實(shí)驗中,發(fā)現全瓜蔞煎劑(20%
煎劑)有抗癌作用。實(shí)驗研究還指出:瓜蔞皮抗癌效果尤勝于瓜蔞仁,種殼和脂肪油則無(wú)效。
<肺癌胸痛>
肺癌方二
22 甜杏仁10枚,牛乳100毫升,大棗5枚,粳米50克,桑白皮10克,生姜3克。杏仁用水浸泡,去皮尖,加入牛乳絞取汁液,大棗去核,生姜切片,備用。先煮桑白皮、姜棗,煎取湯液,加米煮粥,臨熟時(shí)點(diǎn)入杏仁汁,再繼續煮至粥成,每日2次。本方止咳平喘,補中養胃,防癌抗癌。本藥膳可作為呼吸道癌癥、肺氣腫1、肺心痛患者的輔助食品。
肺癌方二十
23 雪梨250克,魚(yú)腥草60克,食糖適量。生雪梨洗凈,連皮切碎、去核。用冷水800毫升將魚(yú)腥草浸透先用旺火燒開(kāi),再用文火煮30分鐘,去渣取上清液500毫升,將梨置入藥液內加入適量食糖后用文火燒煮,待梨完全煮爛即可食用。本方潤肺清心,清熱解毒,適用于肺癌患者。
肺癌方十九
24 雄黃15克,乳香、沒(méi)藥各7.5克,石膏5克,甲珠7.5克,蜈蚣3條,蝸牛10克,全蟲(chóng)15克,血竭、輕粉各2.5克,朱砂、冰片、蟾蜍、硼砂各10克,大黃15克,白芷5克,麝香0.5克。先將朱砂、冰片、輕粉及麝香共研細末,再將其他藥物研成細末混合,用面粉作粘合劑,調制成丹??诜?,每次2——3克。每日1次,飯后服。先從小劑量開(kāi)始,漸加至常用量。服藥期間忌蔥、蒜、韭菜、辣椒等。本方來(lái)源于《常見(jiàn)腫瘤的良方妙法》,功能化痰解毒,軟堅散結,適用于肺癌。
肺癌方十八
25 七葉一枝花30克,半枝蓮15克,赤白芍各、白花蛇舌草各10克,龍葵30克,三棱、莪術(shù)、茵陳、當歸、丹參、郁金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本方清熱解毒,化瘀祛濕,適用于原發(fā)性肺癌。
肺癌方十七
26 大蒜20瓣,木瓜、百部各9克,艾葉18克,陳皮、生姜、甘草各9克。水煎服,日1劑。本方來(lái)源于《中西醫結合治療常見(jiàn)腫瘤》,功能祛痰止咳,健胃止嘔,適用于肺癌咳嗽劇烈,胸疼氣短,略膿樣痰者。
8 肺癌共8方
方劑1
沙參、懷山藥、魚(yú)腥草、半枝蓮、
白花蛇舌草各30克,天冬、麥冬、
桑葉、知母、川貝、阿膠(烊沖)
各9克,茯苓12克,生地15克,
三七、甘草各3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胸痛加赤芍、丹參、郁金、瓜蔞;胸水加龍葵、葶藶子、薏苡仁;咯血加白茅根、藕節、仙
適應癥:肺癌氣陰兩虛證方劑2
板藍根、金銀花、地丁各30克,
露蜂房、山豆根各9克,龍葵、
十大功勞葉各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肺癌
方劑3
黨參、黃芪、白術(shù)、陳皮各9克,
茯苓、豬苓、生苡仁各15克,白
花蛇舌草、魚(yú)腥草、鐵樹(shù)葉各30
克
制用法:水煎服。如怕冷、四肢不溫、鐵樹(shù)葉各30克。肢酸軟、舌質(zhì)淡、脈沉細遲者,加仙靈脾12克,補骨脂15克,巴
適應癥:肺癌脾氣虛弱證方劑4
南沙參、北沙參、太子參、玄參
各12克,麥冬、三棱、莪術(shù)各9
克,女貞子、象貝母各15克,生
黃芪、山豆根各20克,蜈蚣3條
制用法:水煎服。發(fā)熱者加金銀花15克,黃芩9克,水牛角30克;咯血者加生地炭12克,白茅根30克,黛蛤散12克(包煎
適應癥:支氣管肺癌中晚期
方劑5
生黃芪、忍冬藤各50克,敗醬草、
瓜蔞各25克,黃芩、杏仁、葶藶
子各15克,陳皮10克,大棗5枚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適應癥:肺癌方劑6
白花蛇舌草、貓爪草、豬苓、大
薊、小薊、延胡索、黃芪、黨參、
薏苡仁、生半夏各20克,黃芩15
克,三七6克(沖服),壁虎(或
蜈蚣)2條(沖服)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肺癌
方劑7
生黃芪60克,黨參、海藻、半枝
蓮、七葉一枝花、白花蛇舌草各
30克,白術(shù)、半夏、陳皮各15
克,茯苓25克,甘草、膽南星各
5克,山藥、黃精各20克,三七
粉(另沖)3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
適應癥:肺癌脾虛痰濕證方劑8
當歸、赤芍、川芎、枳殼、桔梗、
桃仁、紅花、牛膝、三棱、莪術(shù)
各12克,生地、浙貝母、百部各
15克,蚤休30克,柴胡10克,甘
草5克
制用法:水煎服??┭呒吁r茅根40克,白及12克;有胸水者加葶藶子15克,大棗8枚。
適應癥:肺癌早期
肺癌方十六
27 母雞1只,蟾蜍4只。把蟾蜍切碎喂雞,如雞不吃就用手往雞嘴里填食。4-5日后雞呈嗜睡狀即殺雞,去五臟加食鹽燉熟,吃肉喝湯。本方來(lái)源于《山東中醫》雜志張秀芹所述方,功能扶正解毒,適用于肺癌。
5 肺癌中藥方劑
中醫方劑(一)
【辨證】脾虛氣弱。
【治法】補脾益氣化痰濕,佐以抗癌。
【方名】肺瘤1號方。
【組成】黨參9克,黃芪9克,白術(shù)9克,茯苓15克,豬苓15克,生苡仁5克,陳皮9克,白花蛇舌草30克,魚(yú)腥草30克,鐵樹(shù)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高令山方。
中醫方劑(二)
【辨證】肺陰不足,虛火上炎。
【治法】滋陰降火,清金保肺,佐以抗癌。
【方名】肺瘤2號方。
【組成】南沙參12克,北沙參12克,天冬9克,麥冬9克,百合15克,生地15克,銀花15克,黃芩9克,白茅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魚(yú)腥草30克,鐵樹(shù)葉30克,生苡仁5克,陳皮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高令山方。
中醫方劑(三)
【辨證】氣陰兩虛。
【治法】益氣養陰,清熱化痰。
【方名】加味生脈湯。
【組成】黨參9克,麥冬9克,山藥9克,熟地9克,川貝9克,沙參9克,五味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外科學(xué)》。
中醫方劑(四)
【辨證】氣虛陰虛。
【治法】益氣養陰。
【方名】扶肺煎。
【組成】生曬參10克,炙黃芪30克,南沙參12克,楮實(shí)子12克,參三七10克,枸骨葉15克,玄參10克,百合10克,麥冬10克,蘆根15克,莪術(shù)15克,蜈蚣3條,桔梗8克,陳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中國醫學(xué)報》。
中醫方劑(五)
【辨證】陰虛毒熱。
【治法】潤肺化痰,解毒化瘀。
【方名】清毒利肺湯。
【組成】南沙參30克,北沙參30克,天冬15克,桃仁9克,杏仁9克,川貝9克,浙貝9克,地骨皮15克,夏枯草15克,蛤殼30克,全瓜蔞30克,前胡9克,紫菀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蓮30克,草河車(chē)30克,石斛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北京市中醫院方
肺癌方十五
28 半枝蓮、白毛藤各45克,白花蛇舌草30克,沙參15克,麥冬、雙花、云苓、黨參各9克,懷山藥6克,甘草4.5克。水煎服,日1劑,早晚服。
本方補氣養陰,解毒抗癌,適用于肺癌。
肺癌方二十一
29 南北沙參各、天冬、麥冬各30克,瓜蔞皮、大貝、桑白皮各15克,仙鶴草、魚(yú)腥草、白花蛇舌草各30克,小薊炭10克,半枝蓮20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為北京中醫藥大學(xué)東直門(mén)醫院方,功能養陰清熱,軟堅散結,適用于肺癌陰虛內熱型。
肺癌方 肺癌方十一 1 紅參、田三七各200克,菟絲子400克,穿山甲、浙貝母、淫羊藿、射干各200克,破故紙、龜板、黃芪、茯苓、巴戟天、威靈仙、金櫻子各400克,生半夏300克,生南星100克,七葉一枝花300克,天竹黃、海馬、五味子、陳皮各100克。將藥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0克,每次1丸,日3次。本方出自《新中醫》1990.3期,功能解毒化痰,散結,適用于肺癌。 肺癌方十 2 白花蛇舌草、貓爪草各20克,黃芩15克,豬芩、大薊、小薊各20克,三七6克(沖服),元胡、黃芪、黨參、薏苡仁、生半夏各20克,守宮2條(為末沖服)。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出自《廣西中醫藥》1987.4期,功能扶正解毒,散結消癌,適用于肺癌。 肺癌方十三 3 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各50克,蜂房25克,魚(yú)腥草50克,山豆根12克,山慈菇20克,地丁、苡米各、海藻、昆布各30克,大貝、瓜蔞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清熱消痰,解毒散結,適用于肺癌。 肺癌方九 4 當歸、赤芍、川芎、枳殼、橘梗、桃仁、紅花、牛膝、三棱、莪術(shù)各12克,生地、浙貝母、百部各15克,蚤休30克,柴胡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本方為天津中醫王文翰方,功能行氣活血,化瘀散結,適用于肺癌。 肺癌方八 5 核桃樹(shù)枝60克,草河車(chē)、女貞于、白花蛇舌草、淡竹葉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解毒抗癌,對肺癌有療效。 肺癌方二十三 6 (1)槐木、并頭草各30克。(2)紫河車(chē)、生地、熟地、茯苓、豬苓、澤蘭、紫貝齒、首烏、生龍骨各12克,當歸、白芍、女貞子、公丁香、白術(shù)、神曲、麥芽、山楂、內金、阿膠、生玳瑁、蘆薈、貝母、麥冬各9克,余糧石、牡蠣各30克,砂仁、人參、朱砂、琥珀、甘草各3克。水煎服,每日1劑,每方連服7天后交替使用。本方來(lái)源于《抗癌中草藥制劑》,功能補氣養血,抗癌,對肺癌有一定療效。 肺癌方二十五 7 I號方:葶藶子、炙目部、川楝子、炒枳殼、茯苓、赤芍各20克,馬兜鈴、本通各15克,麥冬、澤瀉、制大黃各25克,懷牛膝135克,半枝蓮、石見(jiàn)穿、側柏葉、仙鶴草、苦參各75克,蒲公英、龍膽草各45克,北五味、全瓜蔞各18,克,橘梗、元胡、石斛各24克。Ⅱ號方:龜板60克,全蝎、白花蛇舌草、地鱉蟲(chóng)各45克,蜈蚣16條,活腹蛇1條,活癩蛤蟆4--6只,活甲魚(yú)1只。Ⅲ號方:石見(jiàn)穿、半枝蓮、七葉蓮各t00克,降香屑6克,大麥冬、大貝母、玄參各30克,香附子、陳皮、茯苓、秦艽、生薏苡仁、熟薏苡仁各10克,丹參、冬蟲(chóng)夏草各15克,蚤休60克,紅棗3枚。I號方水煎代茶飲,每劑服2天。Ⅱ號方加水煨至甲魚(yú)爛為度,每劑濃汁服2--4天。甲魚(yú)肉可吃。Ⅲ號方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來(lái)自《江蘇中醫雜志》1984.4期,功能扶助正氣,解毒抗痼,適用于中央型肺癌患者。 肺癌方十二 8 炙黃芪、柴胡、清半夏各15克,西洋參、香附、神曲各10克,瓜蔞、色腥草、川貝母各20克,白蔻、陳皮、升麻、白及各6克,三七參、炙甘草各4克,九香蟲(chóng)、桑葉、炒菜菔子各10克,燈草、竹葉為引。水煎服,每日1劑,30天為1療程。本方出自《福建中醫藥》1992.6期,功能補氣托毒,化痰散結,適用于肺癌。 肺癌方二十二 9 (1)干蟾皮、藤梨根、魚(yú)腥草、銀花各30克,沙參、天冬、麥冬、百部、夏枯草各15克。(2)芙蓉花15克,白茅根60克,紫草根、公英、海藻、昆布各30克,橘核9克。(3)卷柏30克,地榆15克,生地30克,熟地15克,半枝蓮30克,澤蘭10克,全蟲(chóng)9克,蜂房30克,五味子9克。上三方交替使用,水煎服,日1劑。本方來(lái)源于《抗癌中草藥制劑》,功能滋陰清熱,軟堅化痰,適用于肺癌。 肺癌方三十三 10 全蝎、蜈蚣、水蛭、僵蠶、蜣螂、守宮、五靈脂各等分。共研細末,每次3次,每日2次。本方源于《腫瘤病》,功能活血化痰,行瘀散結。 31 肺癌臨床常用有效偏方 肺癌的主要癥狀是咳嗽,咯血或血痰,胸痛,發(fā)熱,胸悶,氣急,甚至全身疲乏、消瘦、貧血、食欲不振等。臨床常用的有效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丹皮、生地各12克,魚(yú)腥草、蒲公英各30克,丹參、王不留行、野菊花各12克,五味子9克,夏枯草、海藻、海帶,各15克。水煎服,日l(shuí)劑,早晚服。 本方滋陰清熱,化瘀散結,對肺癌治療有效。 [方二] 甜杏仁10枚,牛乳100毫升,大棗5枚,粳米50克,桑白皮10克,生姜3克。杏仁用水浸泡,去皮尖,加入牛乳絞取汁液,大棗去核,生姜切片,備用。先煮桑白皮、姜棗,煎取湯液,加米煮粥,臨熟時(shí)點(diǎn)入杏仁汁,再繼續煮至粥成,每日2次。 本方止咳平喘,補中養胃,防癌抗癌。本藥膳可作為呼吸道癌癥、肺氣腫1、肺心痛患者的輔助食品。 [方三] 魚(yú)腥草30克,瓜蔞皮、八月札各15克,生苡仁、石上柏、白花蛇舌草、石見(jiàn)穿各30克,山豆根15克,生牡蠣、夏枯草各30克,赤芍12克,龍葵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為上海龍華醫院治療烏。 肺癌的有效方,功能軟堅化痰,解毒散結。 [方四] 夏枯草、海藻、海帶、生牡蠣、石見(jiàn)穿、徐長(cháng)卿各30克,丹皮9克,瓜蔞15克,生地、野菊花、王不留行子、鐵樹(shù)葉、蜀羊泉、望江南、魚(yú)腥草、蒲公英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為上海曙光醫院治療癌方,功能清熱解毒,化瘀散結。 [方五] 垂盆草、白英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出自《千家妙方》,功能抗癌消腫,對肺癌有效。 [方六] 紫草根60克,人工牛黃10克,七葉一枝花60克,前胡30克,魚(yú)腥草印克。將紫草根、七葉一枝花、魚(yú)腥草、前胡制成浸膏,干燥后粉碎,加入人工牛黃和勻。每次15克,日服3次。 本方清熱解毒,對肺癌有效。 [方七] 仙鶴草、蟾蜍、人參若干。將藥制成片劑,每片合生藥O.4克,每次6片,每日3次,可連服數月至1年。 本方為廣州中醫藥大學(xué)周岱翰方,功能補氣扶正,解毒消癌,對肺癌有效。 [方八) 核桃樹(shù)枝60克,草河車(chē)、女貞于、白花蛇舌草、淡竹葉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解毒抗癌,對肺癌有療效。 [方九] 當歸、赤芍、川芎、枳殼、橘梗、桃仁、紅花、牛膝、三棱、莪術(shù)各12克,生地、浙貝母、百部各15克,蚤休30克,柴胡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本方為天津中醫王文翰方,功能行氣活血,化瘀散結,適用于肺癌。 [方十] 白花蛇舌草、貓爪草各20克,黃芩15克,豬芩、大薊、小薊各20克,三七6克(沖服),元胡、黃芪、黨參、薏苡仁、生半夏各20克,守宮2條(為末沖服)。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出自《廣西中醫藥》1987.4期,功能扶正解毒,散結消癌,適用于肺癌。 [方十一] 紅參、田三七各200克,菟絲子400克,穿山甲、浙貝母、淫羊藿、射干各200克,破故紙、龜板、黃芪、茯苓、巴戟天、威靈仙、金櫻子各400克,生半夏300克,生南星100克,七葉一枝花300克,天竹黃、海馬、五味子、陳皮各100克。將藥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0克,每次1丸,日3次。 本方出自《新中醫》1990.3期,功能解毒化痰,散結,適用于肺癌。 [方十二] 炙黃芪、柴胡、清半夏各15克,西洋參、香附、神曲各10克,瓜蔞、色腥草、川貝母各20克,白蔻、陳皮、升麻、白及各6克,三七參、炙甘草各4克,九香蟲(chóng)、桑葉、炒菜菔子各10克,燈草、竹葉為引。水煎服,每日1劑,30天為1療程。 本方出自《福建中醫藥》1992.6期,功能補氣托毒,化痰散結,適用于肺癌。 [方十三] 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各50克,蜂房25克,魚(yú)腥草50克,山豆根12克,山慈菇20克,地丁、苡米各、海藻、昆布各30克,大貝、瓜蔞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清熱消痰,解毒散結,適用于肺癌。 [方十四] 生黃芪30克,生白術(shù)12克,北沙參30克,天冬12克,石上柏、石見(jiàn)穿、白花蛇舌草各30克,蟬衣、山豆根、夏枯草、海藻各15克,昆布12克,生南星30克,瓜萎皮15克,生牡蠣30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益肺養陰,抗癌散結,適用于肺癌。 [方十五] 半枝蓮、白毛藤各45克,白花蛇舌草30克,沙參15克,麥冬、雙花、云苓、黨參各9克,懷山藥6克,甘草4.5克。水煎服,日1劑,早晚服。 本方補氣養陰,解毒抗癌,適用于肺癌。 [方十六] 老母雞1只,蟾蜍4只。把蟾蜍切碎喂雞,如雞不吃就用手往雞嘴里填食。4-5日后雞呈嗜睡狀即殺雞,去五臟加食鹽燉熟,吃肉喝湯。 本方來(lái)源于《山東中醫》雜志張秀芹所述方,功能扶正解毒,適用于肺癌。 [方十七] 大蒜20瓣,木瓜、百部各9克,艾葉18克,陳皮、生姜、甘草各9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來(lái)源于《中西醫結合治療常見(jiàn)腫瘤》,功能祛痰止咳,健胃止嘔,適用于肺癌咳嗽劇烈,胸疼氣短,略膿樣痰者。 [方十八] 七葉一枝花30克,半枝蓮15克,赤白芍各、白花蛇舌草各10克,龍葵30克,三棱、莪術(shù)、茵陳、當歸、丹參、郁金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本方清熱解毒,化瘀祛濕,適用于原發(fā)性肺癌。 [方十九] 雄黃15克,乳香、沒(méi)藥各7.5克,石膏5克,甲珠7.5克,蜈蚣3條,蝸牛10克,全蟲(chóng)15克,血竭、輕粉各2.5克,朱砂、冰片、蟾蜍、硼砂各10克,大黃15克,白芷5克,麝香0.5克。先將朱砂、冰片、輕粉及麝香共研細末,再將其他藥物研成細末混合,用面粉作粘合劑,調制成丹??诜?,每次2——3克。每日1次,飯后服。先從小劑量開(kāi)始,漸加至常用量。服藥期間忌蔥、蒜、韭菜、辣椒等。 本方來(lái)源于《常見(jiàn)腫瘤的良方妙法》,功能化痰解毒,軟堅散結,適用于肺癌。 [方二十] 雪梨250克,魚(yú)腥草60克,食糖適量。生雪梨洗凈,連皮切碎、去核。用冷水800毫升將魚(yú)腥草浸透先用旺火燒開(kāi),再用文火煮30分鐘,去渣取上清液500毫升,將梨置入藥液內加入適量食糖后用文火燒煮,待梨完全煮爛即可食用。 本方潤肺清心,清熱解毒,適用于肺癌患者。 [方二十一] 南北沙參各、天冬、麥冬各30克,瓜蔞皮、大貝、桑白皮各15克,仙鶴草、魚(yú)腥草、白花蛇舌草各30克,小薊炭10克,半枝蓮20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為北京中醫藥大學(xué)東直門(mén)醫院方,功能養陰清熱,軟堅散結,適用于肺癌陰虛內熱型。 [方二十二] (1)干蟾皮、藤梨根、魚(yú)腥草、銀花各30克,沙參、天冬、麥冬、百部、夏枯草各15克。 (2)芙蓉花15克,白茅根60克,紫草根、公英、海藻、昆布各30克,橘核9克。 (3)卷柏30克,地榆15克,生地30克,熟地15克,半枝蓮30克,澤蘭10克,全蟲(chóng)9克,蜂房30克,五味子9克。 上三方交替使用,水煎服,日1劑。 本方來(lái)源于《抗癌中草藥制劑》,功能滋陰清熱,軟堅化痰,適用于肺癌。 [方二十三] (1)槐木、并頭草各30克。 (2)紫河車(chē)、生地、熟地、茯苓、豬苓、澤蘭、紫貝齒、首烏、生龍骨各12克,當歸、白芍、女貞子、公丁香、白術(shù)、神曲、麥芽、山楂、內金、阿膠、生玳瑁、蘆薈、貝母、麥冬各9克,余糧石、牡蠣各30克,砂仁、人參、朱砂、琥珀、甘草各3克。 水煎服,每日1劑,每方連服7天后交替使用。 本方來(lái)源于《抗癌中草藥制劑》,功能補氣養血,抗癌,對肺癌有一定療效。 [方二十四] 生地、五味子、北沙參、王不留行子、麥冬、公英、石見(jiàn)穿、百部、徐長(cháng)卿、地骨皮、南沙參、望江南、野菊花、懷山藥、白花蛇草、煅牡蠣、夏枯草、海藻、海帶、元參、花粉、丹參、川貝、炙山甲、制鱉甲、蜀山羊、丹皮、魚(yú)腥草、紫花地丁各10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來(lái)源于《中醫雜志》1988.1期,功能養陰清熱,軟堅散結,適用于原發(fā)性支氣管肺,苗。 [方二十五] I號方:葶藶子、炙目部、川楝子、炒枳殼、茯苓、赤芍各20克,馬兜鈴、本通各15克,麥冬、澤瀉、制大黃各25克,懷牛膝135克,半枝蓮、石見(jiàn)穿、側柏葉、仙鶴草、苦參各75克,蒲公英、龍膽草各45克,北五味、全瓜蔞各18,克,橘梗、元胡、石斛各24克。 Ⅱ號方:龜板60克,全蝎、白花蛇舌草、地鱉蟲(chóng)各45克,蜈蚣16條,活腹蛇1條,活癩蛤蟆4--6只,活甲魚(yú)1只。 Ⅲ號方:石見(jiàn)穿、半枝蓮、七葉蓮各t00克,降香屑6克,大麥冬、大貝母、玄參各30克,香附子、陳皮、茯苓、秦艽、生薏苡仁、熟薏苡仁各10克,丹參、冬蟲(chóng)夏草各15克,蚤休60克,紅棗3枚。 I號方水煎代茶飲,每劑服2天。Ⅱ號方加水煨至甲魚(yú)爛為度,每劑濃汁服2--4天。甲魚(yú)肉可吃。Ⅲ號方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來(lái)自《江蘇中醫雜志》1984.4期,功能扶助正氣,解毒抗痼,適用于中央型肺癌患者。 [方二十六] 三棱、莪術(shù)、丹參各15克,桃仁12克,王不留行15克,大黃廖蟲(chóng)丸12克(包),石見(jiàn)穿30克,大黃9克,羊蹄根、鐵樹(shù)葉各30克,蜈蚣3條。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活血破瘀,軟堅散結,適用于原發(fā)性肺癌。 [方二十七] 桑葉、紫菀各15克,象貝母10克。水煎服,每日l(shuí)劑??┭影准?5克,阿膠10克,大小薊各、藕節炭、氣虛加黃芪、沙參各30克;痰多加南星10克,海浮石15克,發(fā)熱加生石膏60克,山藥、地骨皮、青蒿各15克;胸水加赤小豆、石韋、茯苓、蘆根各30克,葶藶子12克,大棗7枚。 本方來(lái)源于《腫瘤診治》,功能化痰散結,適用于肺癌。 [方二十八] 白花蛇舌草、白茅根、鋪地錦、苡仁、夏枯草各30克,橘核、橘紅各9克,麥冬、海藻、百部、昆布、生牡蠣、芙蓉花、蚤休各15克,生地、元參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來(lái)源于《抗癌中草藥制劑》,功能解毒化痰,散結抗癌,適用于肺癌。 [方二十九] 瓜蔞、葶藶子、魚(yú)腥草、半枝蓮、白花蛇舌草、草河車(chē)、冬瓜于、天冬、百部、薏苡仁、阿膠或北沙參、麥冬、生地、丹皮、銀花、蜂房、蛇蛻、百合、當歸、元參等常規量加減。每日1次,水煎服,一般1月1療程。 本方為?;菝舴?,功能清熱解毒,肅化痰濁,補益氣陰,適用于肺癌。 [方三十] 寶珠山茶10朵,紅花15克,白及30克,大棗120克。煎水1碗服之,渣再服。本方收澀止血,適用于肺癌吐血咳嗽。 [方三十一] 海帶50克,米醋2印毫升。海帶切成細絲,或研成粉末,浸泡在米醋中,密閉貯存備用,每日服用10毫升,或此醋調制菜肴用。 本方滋陰潤肺,健脾益氣,慢性支氣管炎、肺痛久咳、痰中帶血者可常服,如咯血明顯,可配生藕汁服食。 肺癌方六 11 紫草根60克,人工牛黃10克,七葉一枝花60克,前胡30克,魚(yú)腥草印克。將紫草根、七葉一枝花、魚(yú)腥草、前胡制成浸膏,干燥后粉碎,加入人工牛黃和勻。每次15克,日服3次。本方清熱解毒,對肺癌有效。 肺癌方三十一 12 馬尾蓮9克,金錦香12克,七葉一枝花15克,一枝黃花20克,四季菜30克,老鴉柿根60克。水煎服,日1劑。本方源于《腫瘤要略》,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消痞,適用于原發(fā)性肝癌。 肺癌方一 13 丹皮、生地各12克,魚(yú)腥草、蒲公英各30克,丹參、王不留行、野菊花各12克,五味子9克,夏枯草、海藻、海帶,各15克。水煎服,日l(shuí)劑,早晚服。本方滋陰清熱,化瘀散結,對肺癌治療有效。 肺癌方七 14 仙鶴草、蟾蜍、人參若干。將藥制成片劑,每片合生藥O.4克,每次6片,每日3次,可連服數月至1年。本方為廣州中醫藥大學(xué)周岱翰方,功能補氣扶正,解毒消癌,對肺癌有效。 肺癌方二十八 15 白花蛇舌草、白茅根、鋪地錦、苡仁、夏枯草各30克,橘核、橘紅各9克,麥冬、海藻、百部、昆布、生牡蠣、芙蓉花、蚤休各15克,生地、元參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來(lái)源于《抗癌中草藥制劑》,功能解毒化痰,散結抗癌,適用于肺癌。 肺癌方二十六 16 三棱、莪術(shù)、丹參各15克,桃仁12克,王不留行15克,大黃廖蟲(chóng)丸12克(包),石見(jiàn)穿30克,大黃9克,羊蹄根、鐵樹(shù)葉各30克,蜈蚣3條。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活血破瘀,軟堅散結,適用于原發(fā)性肺癌。 肺癌方二十四 17 生地、五味子、北沙參、王不留行子、麥冬、公英、石見(jiàn)穿、百部、徐長(cháng)卿、地骨皮、南沙參、望江南、野菊花、懷山藥、白花蛇草、煅牡蠣、夏枯草、海藻、海帶、元參、花粉、丹參、川貝、炙山甲、制鱉甲、蜀山羊、丹皮、魚(yú)腥草、紫花地丁各100克。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來(lái)源于《中醫雜志》1988.1期,功能養陰清熱,軟堅散結,適用于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 肺癌方十四 18 生黃芪30克,生白術(shù)12克,北沙參30克,天冬12克,石上柏、石見(jiàn)穿、白花蛇舌草各30克,蟬衣、山豆根、夏枯草、海藻各15克,昆布12克,生南星30克,瓜萎皮15克,生牡蠣30克。水煎服,日1劑。本方益肺養陰,抗癌散結,適用于肺癌。 肺癌方五 19 垂盆草、白英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出自《千家妙方》,功能抗癌消腫,對肺癌有效。 肺癌方四 20 夏枯草、海藻、海帶、生牡蠣、石見(jiàn)穿、徐長(cháng)卿各30克,丹皮9克,瓜蔞15克,生地、野菊花、王不留行子、鐵樹(shù)葉、蜀羊泉、望江南、魚(yú)腥草、蒲公英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為上海曙光醫院治療癌方,功能清熱解毒,化瘀散結。 1 肺癌 1 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是最常見(jiàn)的呼吸系統惡性腫瘤。醫學(xué)史上曾經(jīng)形象地把肺癌比擬成10世紀的鼠疫、19世紀的%u80ba%u7ed3%u68381&start=21病。1997年上海市的肺癌男、女患者的死亡率均占各種腫瘤的死亡率之首。 [病因]: 肺癌的發(fā)病因素很復雜。歸納起來(lái)主要有二大因素: 一、環(huán)境致癌因素。隨著(zhù)工業(yè)的發(fā)展,大氣污染已成為重要問(wèn)題,如亞硝胺、石棉、鉻、鎳、芥子氣、砷、瀝青、石油廢氣等……散布在空氣、水中進(jìn)入人體,已成為重要的致癌因素; 二、在個(gè)人因素中以吸煙為最主要因素。吸煙指數大于400與肺癌發(fā)病明顯有關(guān)吸煙指數為每天吸煙支數乘吸煙年數。有學(xué)者調研,吸煙者比不吸煙者肺癌的發(fā)生率大8.8倍。煙草中含特有致癌物質(zhì)N-亞硝基降煙鹼,它是一種環(huán)亞硝胺,經(jīng)過(guò)活化,可成為致癌活性物質(zhì),具有致癌突變的性能。 [診斷]: 肺癌的診斷隨著(zhù)醫療的發(fā)展和檢測技術(shù)水平的不斷提高,大部分的肺癌患者通過(guò)X線(xiàn)胸片、CT、SPECT三維顯像,能發(fā)現隱蔽在肺內、膈后、心臟后及脊椎旁較小肺癌。纖維氣管鏡肺活檢對周?chē)头伟┑脑\斷高達90%,經(jīng)皮肺穿刺活檢對肺癌也有較高確診率。 [治法]:活血化瘀,化痰散結 桔梗12 枇杷葉15 百合12 地骨皮12 麥冬12 黃芪24 魚(yú)腥草20 白術(shù)18 北沙參18 款冬花12 七葉一枝花15 貓爪草18 百部12 陳皮6 野蕎麥12 [加減]: (1)咳嗽氣促者,加麻黃9 旋覆花(包煎)15 葶藶子10 (2)咯血者,加仙鶴草18 蒲黃10 白茅根15 (3)有胸積水者,加豬苓15 車(chē)前子18 蒼術(shù)20 (4)高燒者,加黃芩9 水牛角30 (5)胸疼痛者,加三七末5 莪術(shù)9 延胡索10 (6)氣陰不足者,加太子參15 蛤蚧1對(另煎湯) 肺癌方三 21 魚(yú)腥草30克,瓜蔞皮、八月札各15克,生苡仁、石上柏、白花蛇舌草、石見(jiàn)穿各30克,山豆根15克,生牡蠣、夏枯草各30克,赤芍12克,龍葵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為上海龍華醫院治療烏。肺癌的有效方,功能軟堅化痰,解毒散結。 1 肺癌胸痛偏方 [原料]瓜蔞200克、面粉600克、白糖75克、清水適量。 [做法]瓜蔞去籽,放在鍋內,加水少許,加白糖100克,以小火煨熬,拌成餡。另取面粉750克,加水 適量經(jīng)發(fā)酵加面堿,揉成面片,把瓜蔞夾在面片中制成面餅,烙熟或蒸熟。 [用法]佐餐或隨意服用。 [作用]潤肺化痰,散結寬胸。適用于肺癌胸痛。 [評注]瓜蔞主要含三萜皂甙、有機酸、樹(shù)脂、糖類(lèi)和色素等。在體外抗癌實(shí)驗中,發(fā)現全瓜蔞煎劑(20% 煎劑)有抗癌作用。實(shí)驗研究還指出:瓜蔞皮抗癌效果尤勝于瓜蔞仁,種殼和脂肪油則無(wú)效。 <肺癌胸痛> 肺癌方二 22 甜杏仁10枚,牛乳100毫升,大棗5枚,粳米50克,桑白皮10克,生姜3克。杏仁用水浸泡,去皮尖,加入牛乳絞取汁液,大棗去核,生姜切片,備用。先煮桑白皮、姜棗,煎取湯液,加米煮粥,臨熟時(shí)點(diǎn)入杏仁汁,再繼續煮至粥成,每日2次。本方止咳平喘,補中養胃,防癌抗癌。本藥膳可作為呼吸道癌癥、肺氣腫1、肺心痛患者的輔助食品。 肺癌方二十 23 雪梨250克,魚(yú)腥草60克,食糖適量。生雪梨洗凈,連皮切碎、去核。用冷水800毫升將魚(yú)腥草浸透先用旺火燒開(kāi),再用文火煮30分鐘,去渣取上清液500毫升,將梨置入藥液內加入適量食糖后用文火燒煮,待梨完全煮爛即可食用。本方潤肺清心,清熱解毒,適用于肺癌患者。 肺癌方十九 24 雄黃15克,乳香、沒(méi)藥各7.5克,石膏5克,甲珠7.5克,蜈蚣3條,蝸牛10克,全蟲(chóng)15克,血竭、輕粉各2.5克,朱砂、冰片、蟾蜍、硼砂各10克,大黃15克,白芷5克,麝香0.5克。先將朱砂、冰片、輕粉及麝香共研細末,再將其他藥物研成細末混合,用面粉作粘合劑,調制成丹??诜?,每次2——3克。每日1次,飯后服。先從小劑量開(kāi)始,漸加至常用量。服藥期間忌蔥、蒜、韭菜、辣椒等。本方來(lái)源于《常見(jiàn)腫瘤的良方妙法》,功能化痰解毒,軟堅散結,適用于肺癌。 肺癌方十八 25 七葉一枝花30克,半枝蓮15克,赤白芍各、白花蛇舌草各10克,龍葵30克,三棱、莪術(shù)、茵陳、當歸、丹參、郁金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本方清熱解毒,化瘀祛濕,適用于原發(fā)性肺癌。 肺癌方十七 26 大蒜20瓣,木瓜、百部各9克,艾葉18克,陳皮、生姜、甘草各9克。水煎服,日1劑。本方來(lái)源于《中西醫結合治療常見(jiàn)腫瘤》,功能祛痰止咳,健胃止嘔,適用于肺癌咳嗽劇烈,胸疼氣短,略膿樣痰者。 8 肺癌共8方 方劑1 沙參、懷山藥、魚(yú)腥草、半枝蓮、 白花蛇舌草各30克,天冬、麥冬、 桑葉、知母、川貝、阿膠(烊沖) 各9克,茯苓12克,生地15克, 三七、甘草各3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胸痛加赤芍、丹參、郁金、瓜蔞;胸水加龍葵、葶藶子、薏苡仁;咯血加白茅根、藕節、仙 適應癥:肺癌氣陰兩虛證方劑2 板藍根、金銀花、地丁各30克, 露蜂房、山豆根各9克,龍葵、 十大功勞葉各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肺癌 方劑3 黨參、黃芪、白術(shù)、陳皮各9克, 茯苓、豬苓、生苡仁各15克,白 花蛇舌草、魚(yú)腥草、鐵樹(shù)葉各30 克 制用法:水煎服。如怕冷、四肢不溫、鐵樹(shù)葉各30克。肢酸軟、舌質(zhì)淡、脈沉細遲者,加仙靈脾12克,補骨脂15克,巴 適應癥:肺癌脾氣虛弱證方劑4 南沙參、北沙參、太子參、玄參 各12克,麥冬、三棱、莪術(shù)各9 克,女貞子、象貝母各15克,生 黃芪、山豆根各20克,蜈蚣3條 制用法:水煎服。發(fā)熱者加金銀花15克,黃芩9克,水牛角30克;咯血者加生地炭12克,白茅根30克,黛蛤散12克(包煎 適應癥:支氣管肺癌中晚期 方劑5 生黃芪、忍冬藤各50克,敗醬草、 瓜蔞各25克,黃芩、杏仁、葶藶 子各15克,陳皮10克,大棗5枚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適應癥:肺癌方劑6 白花蛇舌草、貓爪草、豬苓、大 薊、小薊、延胡索、黃芪、黨參、 薏苡仁、生半夏各20克,黃芩15 克,三七6克(沖服),壁虎(或 蜈蚣)2條(沖服)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肺癌 方劑7 生黃芪60克,黨參、海藻、半枝 蓮、七葉一枝花、白花蛇舌草各 30克,白術(shù)、半夏、陳皮各15 克,茯苓25克,甘草、膽南星各 5克,山藥、黃精各20克,三七 粉(另沖)3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 適應癥:肺癌脾虛痰濕證方劑8 當歸、赤芍、川芎、枳殼、桔梗、 桃仁、紅花、牛膝、三棱、莪術(shù) 各12克,生地、浙貝母、百部各 15克,蚤休30克,柴胡10克,甘 草5克 制用法:水煎服??┭呒吁r茅根40克,白及12克;有胸水者加葶藶子15克,大棗8枚。 適應癥:肺癌早期 肺癌方十六 27 母雞1只,蟾蜍4只。把蟾蜍切碎喂雞,如雞不吃就用手往雞嘴里填食。4-5日后雞呈嗜睡狀即殺雞,去五臟加食鹽燉熟,吃肉喝湯。本方來(lái)源于《山東中醫》雜志張秀芹所述方,功能扶正解毒,適用于肺癌。 5 肺癌中藥方劑 中醫方劑(一) 【辨證】脾虛氣弱。 【治法】補脾益氣化痰濕,佐以抗癌。 【方名】肺瘤1號方。 【組成】黨參9克,黃芪9克,白術(shù)9克,茯苓15克,豬苓15克,生苡仁5克,陳皮9克,白花蛇舌草30克,魚(yú)腥草30克,鐵樹(shù)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高令山方。 中醫方劑(二) 【辨證】肺陰不足,虛火上炎。 【治法】滋陰降火,清金保肺,佐以抗癌。 【方名】肺瘤2號方。 【組成】南沙參12克,北沙參12克,天冬9克,麥冬9克,百合15克,生地15克,銀花15克,黃芩9克,白茅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魚(yú)腥草30克,鐵樹(shù)葉30克,生苡仁5克,陳皮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高令山方。 中醫方劑(三) 【辨證】氣陰兩虛。 【治法】益氣養陰,清熱化痰。 【方名】加味生脈湯。 【組成】黨參9克,麥冬9克,山藥9克,熟地9克,川貝9克,沙參9克,五味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外科學(xué)》。 中醫方劑(四) 【辨證】氣虛陰虛。 【治法】益氣養陰。 【方名】扶肺煎。 【組成】生曬參10克,炙黃芪30克,南沙參12克,楮實(shí)子12克,參三七10克,枸骨葉15克,玄參10克,百合10克,麥冬10克,蘆根15克,莪術(shù)15克,蜈蚣3條,桔梗8克,陳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中國醫學(xué)報》。 中醫方劑(五) 【辨證】陰虛毒熱。 【治法】潤肺化痰,解毒化瘀。 【方名】清毒利肺湯。 【組成】南沙參30克,北沙參30克,天冬15克,桃仁9克,杏仁9克,川貝9克,浙貝9克,地骨皮15克,夏枯草15克,蛤殼30克,全瓜蔞30克,前胡9克,紫菀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蓮30克,草河車(chē)30克,石斛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北京市中醫院方 肺癌方十五 28 半枝蓮、白毛藤各45克,白花蛇舌草30克,沙參15克,麥冬、雙花、云苓、黨參各9克,懷山藥6克,甘草4.5克。水煎服,日1劑,早晚服。 本方補氣養陰,解毒抗癌,適用于肺癌。 肺癌方二十一 29 南北沙參各、天冬、麥冬各30克,瓜蔞皮、大貝、桑白皮各15克,仙鶴草、魚(yú)腥草、白花蛇舌草各30克,小薊炭10克,半枝蓮20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為北京中醫藥大學(xué)東直門(mén)醫院方,功能養陰清熱,軟堅散結,適用于肺癌陰虛內熱型。 |
|
|
|
|
|
|
| 食管癌方食管癌方 1 食管癌方十二 鹿蟲(chóng)15克,蜈蚣2條,山慈菇、半枝蓮、黨參各20克,半夏10克。每日1劑,水煎服,7劑為1療程。本方益氣活血,解毒化痰,適用于食管癌咽下困難癥。 2 食管癌方十一 活壁虎5條,白酒500毫升。以錫壺盛酒,將壁虎放人,兩天后即可服用。每次服10毫升(慢慢吮之),早、中、晚飯前半小時(shí)服。本方祛瘀消腫,適用于食管癌全梗阻者。 3 食管癌方九 破石、三棱、馬鞭草若干。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為王勁方,功能活血解毒散結,適用于食管癌。 4 食管癌方三十一 黨參、北沙參、白術(shù)、丁香、廣木香、白豆蔻、麥芽、青皮、陳皮、沉香、厚樸、藿香、姜半夏、桃仁、土貝母、丹參、急性子、紅花、當歸、蜂房、蜀羊泉各50克。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來(lái)自《中西醫結合腫瘤學(xué)》,功能理氣化痰,活血散瘀,對食管癌有療效。 3 食管癌的治療 正常食管上皮細胞的增生周期在人體消化道中是最長(cháng)的。食管基底細胞由重度增生到癌變的過(guò)程大約需要1~2年的時(shí)間;早期食管癌(細胞學(xué)檢查發(fā)現癌細胞,而X線(xiàn)食管粘膜造影正?;騼H有輕度病變)變成晚期浸潤癌,通常需要2~3年,甚至更長(cháng)時(shí)間;個(gè)別病例甚至可"帶癌生存"達6年以上。因此,食管癌的早期治療效果良好。即使是晚期病例,若治療得當,也可向好的方面轉化。一般對較早期病變宜采用手術(shù)治療;對較晚期病變,且位于中、上段而年齡較高或有手術(shù)禁忌證者,則以放射治療為佳。 ?。ㄒ唬┦中g(shù)治療手術(shù)切除是治療本病的主要方法,早期切除??蛇_到根治效果。近20年來(lái),食管癌的手術(shù)治療取得了很大的進(jìn)展,手術(shù)切除率已由50年代的60%~70%上升到90年代的80%~90%,手術(shù)死亡率由50年代的14.6%~25%,下降至80年代的3%~5%,I期食管癌手術(shù)切除后5年存活率達90%,10年存活率達60%,吻合口瘺發(fā)生率降至3%左右,均已處于世界領(lǐng)先地位。河南省林縣對29,388個(gè)可疑患者進(jìn)行檢查,發(fā)現食管癌1,118例,其中早期癌占31.4%;對30歲以上的農村居民11,564人進(jìn)行普查,發(fā)現食管癌136例,其中早期者占70.6%。所有早期食管癌均經(jīng)手術(shù)切除治療,5年存活率達90.3%。手術(shù)療效與癌腫部位、病變長(cháng)度和范圍有關(guān)。文獻報告,上段食管癌的切除率為66.7%~89.5%,中段為79.1%~94.5%,下段為87.2%~98.4%。腫瘤長(cháng)度<5cm者切除率明顯高于>7cm者。 ?。ǘ┓派渲委熓彻馨┓派渲委煱ǜ涡院凸孟⑿?xún)纱箢?lèi)。照射方法包括外放射和腔內放射、術(shù)前放射和術(shù)后放射。治療方案的選擇,需根據病變部位、范圍、食管梗阻程度和患者的全身狀況而定。頸段和上胸段食管癌手術(shù)的創(chuàng )傷大,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而放療損傷小,療效優(yōu)于手術(shù),應以放療為首選。凡患者全身狀況尚可、能進(jìn)半流質(zhì)或順利進(jìn)流質(zhì)飲食、胸段食管癌而無(wú)鎖骨上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無(wú)氣管侵犯、無(wú)食管穿孔和出血征象、病灶長(cháng)度<7~8cm而無(wú)內科禁忌證者,均可作根治性放療。其他病人則可進(jìn)行旨在緩解食管梗阻、改善進(jìn)食困難、減輕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和延長(cháng)患者生存期的姑息性放療。放療源的選擇可采取以下原則:頸段及上胸段食管癌選用60Co或4~8MVX線(xiàn);中胸及下胸段食管癌選用18MV或18MV以上X線(xiàn)照射,也可選用60Co遠距離外照射。根治性放療每周照射5次,每次1.8~2.0Gy,總劑量為60~70Gy/7~8周。姑息性放療也盡量給予根治量或接近根治量。據上海醫科大學(xué)腫瘤醫院報道,頸段和上胸段食管癌放療的5年生存率分別為24.4%和23.7%,中胸段和下胸段分別為13.7%和5.9%。病灶長(cháng)度<3cm者,5年生存率達62.5%,長(cháng)度≥7cm者僅為12.2%。術(shù)前放療主要適用于食管癌已有外侵,臨床估計單純手術(shù)切除有困難,但腫瘤在放療后獲得部分退縮可望切除者。術(shù)前放療的劑量為30~70Gy/4~8周,放療后4~6周再作手術(shù)切除。上海腫瘤醫院的136例胸段食管癌經(jīng)術(shù)前放療后,手術(shù)切除率達92.6%,5年生存率為22.2%。對姑息性切除后腫瘤有殘留、術(shù)后病理檢查發(fā)現食管切端有癌浸潤、手術(shù)切緣過(guò)于狹窄、腫瘤基本切除但臨床估計可能有亞臨床病灶殘留者,應進(jìn)行術(shù)后放療,以提高5年生存率。術(shù)后放療劑量為50~70Gy。近有學(xué)者建議采用食管癌體外三野照射法、超分割分段放療,以及采用60Co、137Cs、192Yb食管腔內近距離放療,以減少肺組織及脊髓所受的放射劑量而減輕放射損傷,提高放療的療效。 ?。ㄈ┧幬镏委?br> ?。保瘜W(xué)藥物治療食管癌的細胞增生周期約7天,較正常食管上皮細胞周期稍長(cháng)。理論計算其倍增時(shí)間約10天,故其增生細胞較少,而非增生細胞較多。因此目前雖應用于本病的化學(xué)藥物較多,但確有療效者不多。最常用的藥物有博來(lái)霉素(BLM)、絲裂霉素C(MMC)、阿霉素(ADM)、5-氟尿嘧啶(5-Fu)、甲氨喋呤(MTX)、環(huán)己亞硝脲(CCNU)、丙咪腙(MGAG)、長(cháng)春花堿酰胺(VDS)、鬼臼乙叉甙(VP-16),以及順氯氨鉑(DDP),單一藥物化療的緩解率在15%~20%,緩解期為1~4個(gè)月。聯(lián)合化療多數采用以DDP和BLM為主的聯(lián)合化療方案,有效率多數超過(guò)30%,緩解期為6個(gè)月左右。聯(lián)合化療不僅用于中晚期食管癌,也用于與手術(shù)和放療的綜合治療。目前臨床上常用聯(lián)合化療方案有DDP-BLM、BLM-ADM、DDP-VDS-BLM以及DDP-ADM-5-Fu等。臨床觀(guān)察發(fā)現,DDP、5-Fu和BLM等化療藥物具有放射增敏作用,近10年來(lái)將此類(lèi)化療藥物作為增敏劑與放療聯(lián)合應用治療食管癌,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療效。 食管癌的治療措施 正常食管上皮細胞的增生周期在人體消化道中是最長(cháng)的。食管基底細胞由重度增生到癌變的過(guò)程大約需要1~2年的時(shí)間;早期食管癌(細胞學(xué)檢查發(fā)現癌細胞,而X線(xiàn)食管粘膜造影正?;騼H有輕度病變)變成晚期浸潤癌,通常需要2~3年,甚至更長(cháng)時(shí)間;個(gè)別病例甚至可“帶癌生存”達6年以上。因此,食管癌的早期治療效果良好。即使是晚期病倒,若治療得當,也可向好的方面轉化。一般對較早期病變宜采用手術(shù)治療;對較晚期病變,且位于中、上段而年輕較高或有手術(shù)禁忌證者,則以放射治療為佳。 ?。ㄒ唬┦中g(shù)治療:外科手術(shù)是治療食管癌的首選方法。下段癌腫手術(shù)切除率在90%,中段癌在50%,上段癌手術(shù)切除率平均在56.3%~92.9%。手術(shù)的禁忌癥為①臨床x線(xiàn)等檢查證實(shí)食管病變廣泛并累及鄰近器官,如氣管、肺、縱隔、主動(dòng)脈等。②有嚴重心肺或肝腎功能不全或惡病質(zhì)不能耐受手術(shù)者。除上述情況外,一經(jīng)確診,身體條件允許即應采取手術(shù)治療。另外,根據病情可分姑息手術(shù)和根治手術(shù)兩種。姑息手術(shù)主要對晚期不能根治或放療后的病人,為解決進(jìn)食困難而采用食管胃轉流術(shù)、胃造瘺術(shù)、食管腔內置管術(shù)等。根治性手術(shù)根據病變部位和病人具體情況而定。原則上應切除食管大部分,食管切除范圍至少應距腫瘤5cm以上。 ?。ǘ┓派渲委?食管癌放射治療包括根治性和姑息性?xún)纱箢?lèi)。頸段和上胸段食管癌手術(shù)的創(chuàng )傷大,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而放療損傷小,療效優(yōu)于手術(shù),應以放療為首選。凡患者全身狀況尚可、能進(jìn)半流質(zhì)或順利進(jìn)流質(zhì)飲食、胸段食管癌而無(wú)鎖骨上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無(wú)氣管侵犯、無(wú)食管穿孔和出血征象、病灶長(cháng)度<7~8cm而無(wú)內科禁忌證者,均可作根治性放療。其他病人則可進(jìn)行旨在緩解食管梗阻、改善進(jìn)食困難、減輕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和延長(cháng)患者生存期的姑息性放療。 ?。ㄈ┧幬镏委?br> 1.化學(xué)藥物治療食管癌的細胞增生周期約7天,較正常食管上皮細胞周期稍長(cháng)。理論計算其倍增時(shí)間約10天,故其增生細胞較少,而非增生細胞較多。因此目前雖應用于本病的化學(xué)藥物較多,但確有療效者不多。最常用的藥物有博來(lái)霉素(BLM)、絲裂霉素C(MMC)、阿霉素(ADM)、5-氟尿嘧啶(5-Fu)、甲氨喋呤(MTX)、環(huán)已亞硝脲(CCNU)、丙咪腙(MGAG)、長(cháng)春花堿酰胺(VDS)、鬼臼乙叉甙(VP-16),以及順氯氨鉑(DDP),單一藥物化療的緩解率在15%~20%,緩解期為1~4個(gè)月。聯(lián)合化療多數采用以DDP和BLM為主的聯(lián)合化療方案,有效率多數超過(guò)30%,緩解期6個(gè)月左右。聯(lián)合化療不僅用于中晚期食管癌,也用于與手術(shù)和放療的綜合治療。目前臨床上常用聯(lián)合化療方案有DDP-BLM、BLM-ADM、DDP-VDS-BML以及DDP-ADM-5-Fu等。臨床觀(guān)察,DDP、5-Fu和BLM等化療藥物具有放射增敏作用,近10年來(lái)將此類(lèi)化療藥物作為增敏劑與放療聯(lián)合應用治療食管癌,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療效。 2.中藥治療目前多采用主方加辨證施治,扶正與活血去瘀相結合的方法。我國華北地區應用冬凌草和冬凌草素,實(shí)驗證明對人體食管鱗癌細胞CaEs-17株有明顯細胞毒作用,對多種動(dòng)物移植性腫瘤有捳作用。臨床應用也證明有一定療效。 3.生物基因治療目前采用最多的是口服“羥基它里寧”,該藥是目前國際最優(yōu)秀的腫瘤血管生長(cháng)抑制素,它對癌細胞有極強的殺傷作用,能夠干擾和阻斷癌細胞分裂增殖,抑制癌細胞DNA復制和基因開(kāi)放,抑制腫瘤血管生成,使癌細胞缺血凋亡。 5 食管癌方十 八角金盤(pán)、八月札、石見(jiàn)穿、急性子、半枝蓮、丹參、青木香、生山楂無(wú)劑量。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為馬吉福方,功能清熱解毒,化瘀散結。 6 食管癌方七 龍葵、萬(wàn)毒虎、白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各100克。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清熱解毒,適用于食管癌。 7 食管癌方三十 澤漆100克,壁虎50克,(夏季用活壁虎10條與錫塊50克)蟾皮50克,黃酒1000毫升。將藥浸泡黃酒中,密封,每日攪動(dòng)2次,浸泡5--7日,過(guò)濾靜置2日后口服,每次20--50毫升,每日3次,能進(jìn)食后再每次調服壁虎粉2克,蟾皮粉1克。本方出自《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功能活血解毒,適用于食管癌。 8 食管癌方三十二 黃毛耳草、石貝穿、半枝蓮、威靈仙、鬼針草、橘葉各15克。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3次。本方來(lái)自《腫瘤辨證論治》,功能清熱解毒,軟堅散結。 9 食管癌方八 黃芪30克,黨參15克,白術(shù)9克,山藥30克,白芍15克,熟地20克,當歸11克,赤芍12克,急性子6克,白花蛇舌草40克,焦三仙各9克,生甘草6克。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益氣養血扶正,化瘀解毒祛邪,適用于食管癌氣管癌血虛,瘀毒內結型。 10 食管癌方二十九 當歸15克,生炙黃芪各30克,杜仲10克,生山藥40克,山萸肉10克,豬茯苓、雞血藤各30克,生熟地各15克,冬凌草20克,石見(jiàn)穿15克,僵蠶10克,地龍15克,制鱉甲30克。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出自北京中醫藥大學(xué),功能益氣養血健脾益腎,適用于食管癌氣血兩虛證。 11 食管癌方二十五 硼砂80克,硇砂、三七各20克,冰片30克,制馬錢(qián)子6克,仙鶴草30克。共研細粉,每日4次,每次10克,10天為1療程,后改為每日2次,每次10克,以鞏固療效。本方來(lái)自河南林縣中醫腫瘤研究所,功能活血開(kāi)膈,解毒散結,對食管瘤有效。 12 食管癌方二十三 黨參12克,黃芪、白術(shù)、茯苓中15克,陳皮、半夏各9克,砂仁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棗5枚。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來(lái)自《中西醫腫瘤治療大全》功能溫補脾腎,益氣回陽(yáng),適用于食管癌氣虛陽(yáng)微型。 8 食管癌食療方 (1)枸杞烏骨雞:枸杞30克,烏骨雞100克,調料適量。將枸杞烏骨雞加調料后煮爛,然后打成勻漿或加適量淀粉或米湯,成薄糊狀,煮沸即成,每日多次服用。具有補虛強身,滋陰退熱,適用于食管癌體質(zhì)虛弱者。 (2)蒜鯽魚(yú):活鯽魚(yú)1條(約300克),大蒜適量。魚(yú)去腸雜留鱗,大蒜切成細塊,填入魚(yú)腹,紙包泥封,曬干。炭火燒干,研成細末即成。每日3克,每次3克,用米湯送服,具有解毒、消腫、補虛作用。適宜于食道癌初期。 (3)刀豆梨:大梨1個(gè),刀豆49粒,紅糖30克。將梨挖去核,放滿(mǎn)刀豆,再封蓋好,連同剩余的刀豆同放碗中。入籠1小時(shí),去凈刀豆后即成,經(jīng)常服用,吃梨喝湯。具有利咽消腫功效。 (4)紫蘇醋散:紫蘇30克,醋適量。將紫蘇研成細末加水1500毫升,水煮過(guò)濾取汁。加等量醋后再煮干。每日3次,每次1.5克。具有利咽、寬中作用。適于食管癌吞咽困難者。 (5)雞蛋菊花湯:雞蛋1個(gè),菊花5克,藕汁適量,陳醋少許。雞蛋液與菊花、藕汁、陳醋調勻后,隔水蒸燉熟后即成,每日1次。具有止血活血,消腫止痛。適用于食管癌咳嗽加重、嘔吐明顯者。 (6)阿膠燉肉:阿膠6克,瘦豬肉100克,調料適量。先加水燉豬肉,熟后加膠燉化,加調料即成,每日1次。具有補血、活血、滋陰潤肺作用。適用于出血日久,身體虛弱,有貧血等癥的食管癌病人。 (7)瓜蔞餅:去籽枯蔞瓤250克,白糖100克,面粉800克。以小火煨熬蔞瓤,拌勻壓成餡備用。面粉做成面團,包餡后制成面餅,烙熟或蒸熟食用,經(jīng)常服食。具有清熱、止咳作用。適用于食管癌咳喘不止者。 (8)生蘆根粥:鮮蘆根30克,紅米50克。用清水1500毫升煎煮蘆根,取汁1000毫升,加米于汁中煮粥即成。經(jīng)常食用,此藥粥可清熱,生津。 食管癌一日食譜舉例 早餐:甜牛奶300克(牛奶300克,白糖10克,可可粉10克),雞蛋羹(雞蛋50克) 加餐:鮮果汁(桔汁200克)? 午餐:大米粥(大米100克),肉末豆腐胡蘿卜(豆腐100克,瘦肉末100克,胡蘿卜泥50克),西紅柿湯(西紅柿50克,黃瓜50克,雞蛋50克) 加餐:豆漿(豆漿250克) 晚餐:細面條(面條100克),炒黃瓜肉末(瘦肉末50克,黃瓜丁100克,西紅柿汁100克) 加餐:牛奶(鮮牛奶250克全日烹調用油40克 13 食管癌方三十三 瓜蔞、浙貝、清半夏、橘紅各30克,半枝蓮、蚤休、白術(shù)各20克,生薏苡米、露蜂房、砂仁、酒大黃各10克,黃連6克,膽南星、旋復花(包煎)各15克。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為傳書(shū)林中醫治療食管瘤疾濕凝結型方,功能燥濕化痰、寬胸啟膈。 14 食管癌方六 僵蠶15克,玄參、夏枯草各30克,紅棗150克,麥冬30克,莪術(shù)10克,金銀花15克,壁虎5條,甘草10克。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扶正解毒,對食管癌有效。 33 食管痛的各種治療方法 食管痛 食管癌臨床特征主要是:有不同程度的吞咽不適,且逐漸加重,在進(jìn)食后有梗噎狀,疼痛及嘔吐、嘔血、黑便。體重減輕,此外亦可出現聲音嘶啞、胸骨后鈍痛,在疾病后期出現惡液質(zhì)、腹水。臨床常用的較為有效的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大黃魚(yú)鰾100克。將黃魚(yú)鰾洗凈,瀝干,用香油炸至酥脆,取出,壓成粉末,等冷裝瓶備用。每次5克,每日3次,溫水送服。 本方祛風(fēng)活血、解毒抗癌,常用于食道癌、胃癌等癥。 [方二] 露蜂房、全蝎各20克,山慈菇、白僵蠶各25克,蠟蜍反15克,酒450毫升。將藥搗碎,酒浸于凈器中,7日后開(kāi)取,每次空腹飲10口15毫升,日3次。 本方主治食管瘤。 白花蛇舌草30克,蒲公英80克,半枝蓮12克,山豆根15克,山慈菇、鴉膽子、露峰房各10克,三七參9克,斑蝥去頭足1克,蟾酥O.5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消癌散結,適用于食管癌瘀毒內結型。 [方四] 姜半夏、姜竹茹、旋復花、代赭石、廣木香、公丁香、沉香曲、豆蔻、川楝子、川樸、南北沙參、天冬、麥冬、石斛、急性子、蜣螂、當歸、仙鶴草。每日1劑,水煎服。 本方為上海曙光醫院方,功能理氣化痰,滋陰散結,適用于食管癌。 [方五] 生地20克,石斛30克,生芪15克,青皮9克,八月札30克,膽南星、天竺各12克,花蕊石15克,仙鶴草30克,牛膝炭12克,石燕、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石見(jiàn)穿各30克。每日1劑,水煎服。 本方為林鈞華醫生方,功能滋陰化痰祛疾,適用于食管癌陰虛痰瘀型。 [方六] 僵蠶15克,玄參、夏枯草各30克,紅棗150克,麥冬30克,莪術(shù)10克,金銀花15克,壁虎5條,甘草10克。每日1劑,水煎服。 本方扶正解毒,對食管瘤有效。 [方七] 龍葵、萬(wàn)毒虎、白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各100克。每日1劑,水煎服。 本方清熱解毒,適用于食管癌。 [方八] 黃芪30克,黨參15克,白術(shù)9克,山藥30克,白芍15克,熟地20克,當歸11克,赤芍12克,急性子6克,白花蛇舌草40克,焦三仙各9克,生甘草6克。每日1劑,水煎服。 本方益氣養血扶正,化瘀解毒祛邪,適用于食管癌氣管癌血虛,瘀毒內結型。 [方九] 破石、三棱、馬鞭草若干。每日1劑,水煎服。 本方為王勁方,功能活血解毒散結,適用于食管癌。 [方十] 八角金盤(pán)、八月札、石見(jiàn)穿、急性子、半枝蓮、丹參、青木香、生山楂無(wú)劑量。每日1劑,水煎服。 本方為馬吉福方,功能清熱解毒,化瘀散結。 [方十一] 活壁虎5條,白酒500毫升。以錫壺盛酒,將壁虎放人,兩天后即可服用。每次服10毫升(慢慢吮之),早、中、晚飯前半小時(shí)服。 本方祛瘀消腫,適用于食管痛全梗阻者。 [方十二] 鹿蟲(chóng)15克,蜈蚣2條,山慈菇、半枝蓮、黨參各20克,半夏10克。每日1劑,水煎服,7劑為1療程。 本方益氣活血,解毒化痰,適用于食管癌咽下困難癥。 [方十三] 枳殼30克,干漆(炒)6克,五靈脂18克,郁金15克,白礬、仙鶴草、火硝各18克,制馬錢(qián)子12克。共研為細末,水注為丸,每次服1.5--6克,每月3次,開(kāi)水送下。 本方攻堅破枳,適用于食管癌。 [方十四] 黨參12克,麥冬、麥冬、山藥各15克,生赭石31克,知母、花粉、當歸、法半夏、枸杞、瓜蔞仁、土元各10克。每日1劑,水煎服。 本方益氣化痰活血,適用于食管癌。 [方十五] 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劉寄奴各30克,金佛草10克,代赭石30克(先煎),柴胡、香附、郁金、炒枳殼、沙參、麥冬、元參、清半夏、丹參各10克。每日1劑,水煎服。 本方益氣活血,解毒化瘀,適用于食管癌患者。 [方十六] 清半夏60--120克,人參15--20克,威靈仙、赭石各40克,昆布、海藻、瓜蔞皮、丹參、當歸、薏苡仁各刃克,三棱、莪術(shù)各15克,僵蠶、郁金、象貝各12克。水煎3次,取液混合,加白蜜l00--200毫升,云南白藥4克(分2次沖服)攪勻。頻飲,1--2日服完。藥后便溏減白蜜、當歸、瓜蔞皮用量,加白術(shù)。 本方益氣活血,化痰散結,適用于食管癌患者。 [方十七] 板藍根、貓眼草各30克,人工牛黃6克,硇砂3克,威靈仙60克,制南星30克。將上藥制成浸膏干粉,每次服5分,日服4次。 本方清熱解毒化痰,適用于食管癌。 [方十八] 硇砂2.7克,海藻、昆布各15克,草豆蔻9克,烏梅3個(gè),白花蛇舌草120克,半枝蓮60克。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 本方解毒輕堅散結,適用于食管癌。 [方十九] 硼砂60克,火硝30克,硇砂6克,礞石15克,沉香、冰片各9克。 共研細末,制成散劑,口服,每次1克,含化后緩緩吞咽,每隔半小時(shí)至1小時(shí)1次,待粘沫吐盡,能進(jìn)食時(shí)可改為3小時(shí)1次,連服2天停藥。 本方解毒化痰散結,適用于食管瘤。 [方二十] 陳皮、清半夏、木香各]2克,丹參30克,厚樸12克,三棱、莪術(shù)各13克,蚤休30克,枳殼12克,吳萸5克,黃蓮12克,大黃、白芷各7克,砂仁6克,甘草5克。每日1劑,水煎服。 本方為天津中醫王文翰方,功能理氣化痰活血散結,適用于食管癌。 [方二十一] 八角蓮10克,八月札30克,急性子、半枝蓮各15克,丹參12克,青木香10克,生山楂12克。每日1劑,水煎服。 本方為安徽安慶市人民醫院治療食管癌的驗方,功能理氣活血化痰。 [方二十二] 半夏、黨參各12克,丁香3克,赭石24克,蘇梗、旋復花、竹茹各15克,龍葵30克,白英、蛇莓、半枝蓮、金剛刺各15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本方為湖北武漢商業(yè)職工醫院治療食管痛的驗方,功能降氣化痰,解毒散結。 [方二十三] 黨參12克,黃芪、白術(shù)、茯苓中15克,陳皮、半夏各9克,砂仁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棗5枚。每日1劑,水煎服。 本方來(lái)自《中西醫腫瘤治療大全》功能溫補脾腎,益氣回陽(yáng),適用于食管癌氣虛陽(yáng)微型。 [方二十四] 當歸、杭芍各15克,柴胡、焦白術(shù)各10克,茯苓15克,郁金12克,草河車(chē)10克,夏枯草30克,白芥子、僵蠶各10克,全蟲(chóng)3克,旋復花10克,代赭石30克。每日1劑,水煎服。 本方來(lái)自《中醫外科診療大成》,功能疏肝理氣,軟堅散結,適用于食管痛。 [方二十五] 硼砂80克,硇砂、三七各20克,冰片30克,制馬錢(qián)子6克,仙鶴草30克。共研細粉,每日4次,每次10克,10天為1療程,后改為每日2次,每次10克,以鞏固療效。 本方來(lái)自河南林縣中醫腫瘤研究所,功能活血開(kāi)膈,解毒散結,對食管痼有效。 [方二十六] 當歸20克,紅花、桃仁、山甲、酒軍各10克,黨參30克,天冬15克,生赭石30克,薔術(shù)、半夏各15克,寸冬30克,知母15克,柿霜10克,半枝蓮30克,干蟾皮10克。每日1劑,水煎服。 本方出自北京中醫藥大學(xué),功能活血化瘀,補托解毒,對食管癌有效。 [方二十七] 生地、赤芍、丹皮各15克,枸杞子30克,山萸肉10克,豬茯苓、地骨皮、石斛各15克,花粉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蓮30克,干蟾皮10克,元參、知母各15克。每日1劑,水煎服。 本方為北京中醫藥大學(xué)治療食管癌驗方,功能滋陰清熱,扶正解毒,適用于食管癌熱毒傷陰型。 [方二十八] 生炙黃芪各30克,人參(或黨參)、甘草、酒大黃各10克,當歸15克,枳殼、檳榔各10克,半枝蓮30克,降香10克,硇砂1.5克,半夏15克,白芥子、干蟾皮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出自《中醫外科治療大成》,功能健脾益氣,消痰解毒,適用于食管癌脾虛痰濕型。 [方二十九] 當歸15克,生炙黃芪各30克,杜仲10克,生山藥40克,山萸肉10克,豬茯苓、雞血藤各30克,生熟地各15克,冬凌草20克,石見(jiàn)穿15克,僵蠶10克,地龍15克,制鱉甲30克。每日1劑,水煎服。 本方出自北京中醫藥大學(xué),功能益氣養血健脾益腎,適用于食管癌氣血兩虛證。 [方三十] 澤漆100克,壁虎50克,(夏季用活壁虎10條與錫塊50克)蟾皮50克,黃酒1000毫升。將藥浸泡黃酒中,密封,每日攪動(dòng)2次,浸泡5--7日,過(guò)濾靜置2日后口服,每次20--50毫升,每日3次,能進(jìn)食后再每次調服壁虎粉2克,蟾皮粉1克。 本方出自《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功能活血解毒,適用于食管癌。 [方三十一] 黨參、北沙參、白術(shù)、丁香、廣木香、白豆蔻、麥芽、青皮、陳皮、沉香、厚樸、藿香、姜半夏、桃仁、土貝母、丹參、急性子、紅花、當歸、蜂房、蜀羊泉各50克。每日1劑,水煎服。 本方來(lái)自《中西醫結合腫瘤學(xué)》,功能理氣化痰,活血散瘀,對食管癌有療效。 [方三十二] 黃毛耳草、石貝穿、半枝蓮、威靈仙、鬼針草、橘葉各15克。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3次。 本方來(lái)自《腫瘤辨證論治》,功能清熱解毒,軟堅散結。 [方三十三] 瓜蔞、浙貝、清半夏、橘紅各30克,半枝蓮、蚤休、白術(shù)各20克,生薏苡米、露蜂房、砂仁、酒大黃各10克,黃連6克,膽南星、旋復花(包煎)各15克。每日1劑,水煎服。 本方為傳書(shū)林中醫治療食管瘤疾濕凝結型方,功能燥濕化痰、寬胸啟膈。 15 食管癌方二十六 當歸20克,紅花、桃仁、山甲、酒軍各10克,黨參30克,天冬15克,生赭石30克,薔術(shù)、半夏各15克,寸冬30克,知母15克,柿霜10克,半枝蓮30克,干蟾皮10克。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出自北京中醫藥大學(xué),功能活血化瘀,補托解毒,對食管癌有效。 16 食管癌方二十八 生炙黃芪各30克,人參(或黨參)、甘草、酒大黃各10克,當歸15克,枳殼、檳榔各10克,半枝蓮30克,降香10克,硇砂1.5克,半夏15克,白芥子、干蟾皮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出自《中醫外科治療大成》,功能健脾益氣,消痰解毒,適用于食管癌脾虛痰濕型。 17 食管癌方二十四 當歸、杭芍各15克,柴胡、焦白術(shù)各10克,茯苓15克,郁金12克,草河車(chē)10克,夏枯草30克,白芥子、僵蠶各10克,全蟲(chóng)3克,旋復花10克,代赭石30克。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來(lái)自《中醫外科診療大成》,功能疏肝理氣,軟堅散結,適用于食管癌。 18 食管癌方二十七 生地、赤芍、丹皮各15克,枸杞子30克,山萸肉10克,豬茯苓、地骨皮、石斛各15克,花粉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蓮30克,干蟾皮10克,元參、知母各15克。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為北京中醫藥大學(xué)治療食管癌驗方,功能滋陰清熱,扶正解毒,適用于食管癌熱毒傷陰型。 19 食管癌方十七 板藍根、貓眼草各30克,人工牛黃6克,硇砂3克,威靈仙60克,制南星30克。將上藥制成浸膏干粉,每次服5分,日服4次。本方清熱解毒化痰,適用于食管癌。 20 食管癌方五 生地20克,石斛30克,生芪15克,青皮9克,八月札30克,膽南星、天竺各12克,花蕊石15克,仙鶴草30克,牛膝炭12克,石燕、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石見(jiàn)穿各30克。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為林鈞華醫生方,功能滋陰化痰祛疾,適用于食管癌陰虛痰瘀型。 21 食管癌方四 姜半夏、姜竹茹、旋復花、代赭石、廣木香、公丁香、沉香曲、豆蔻、川楝子、川樸、南北沙參、天冬、麥冬、石斛、急性子、蜣螂、當歸、仙鶴草。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為上海曙光醫院方,功能理氣化痰,滋陰散結,適用于食管癌。 22 食管癌方三 白花蛇舌草30克,蒲公英80克,半枝蓮12克,山豆根15克,山慈菇、鴉膽子、露峰房各10克,三七參9克,斑蝥去頭足1克,蟾酥O.5克。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消癌散結,適用于食管癌瘀毒內結型。 23 食管癌方二 露蜂房、全蝎各20克,山慈菇、白僵蠶各25克,蠟蜍反15克,酒450毫升。將藥搗碎,酒浸于凈器中,7日后開(kāi)取,每次空腹飲10-15毫升,日3次。 24 食管癌方二十一 八角蓮10克,八月札30克,急性子、半枝蓮各15克,丹參12克,青木香10克,生山楂12克。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為安徽安慶市人民醫院治療食管癌的驗方,功能理氣活血化痰。 25 食管癌方一 黃魚(yú)鰾100克。將黃魚(yú)鰾洗凈,瀝干,用香油炸至酥脆,取出,壓成粉末,等冷裝瓶備用。每次5克,每日3次,溫水送服。本方祛風(fēng)活血、解毒抗癌,常用于食道癌、胃癌等癥。 26 食管癌方二十二 半夏、黨參各12克,丁香3克,赭石24克,蘇梗、旋復花、竹茹各15克,龍葵30克,白英、蛇莓、半枝蓮、金剛刺各15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本方為湖北武漢商業(yè)職工醫院治療食管癌的驗方,功能降氣化痰,解毒散結。 27 超聲內鏡細分食道腫瘤 哈醫大附屬二院消化內科副教授呂志武等人利用超聲內鏡技術(shù),準確地對50余例食道癌患者做出術(shù)前分期,既掌握了腫瘤浸潤的深度,又洞悉了腫物與鄰近重要器官的關(guān)系以及周?chē)馨徒Y轉移的情況,提高了診治水平。 食道癌是我國多發(fā)腫瘤,以往因無(wú)確切的分期方法,治療常有不當之處。呂志武副教授等選用超聲頻率明顯高于體表超聲的超聲內鏡及超聲微探頭靠近病灶,不受腸氣及皮下脂肪的干擾,能更清楚地顯示病變。根據超聲頻率的不同,將正常食道壁清晰地分為5~9層,成功地區分出癌腫的浸潤深度。臨床上對只浸潤到黏膜層者,直接行內鏡下黏膜腫物切除術(shù);對浸潤到黏膜層以下者,如無(wú)周?chē)馨徒Y轉移,且腫物與胸主動(dòng)脈界限清楚者,給予手術(shù)治療;對于無(wú)法切除者,則行放療或食道支架置入術(shù)。與此同時(shí),他們還將這一方法用于食道癌復發(fā)情況及化療效果的判定,有效地擴大了超聲內鏡的應用范圍。 28 食管癌方二十 陳皮、清半夏、木香各]2克,丹參30克,厚樸12克,三棱、莪術(shù)各13克,蚤休30克,枳殼12克,吳萸5克,黃蓮12克,大黃、白芷各7克,砂仁6克,甘草5克。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為天津中醫王文翰方,功能理氣化痰活血散結,適用于食管癌。 基因治療可治療某些白血病. (路透社醫學(xué)新聞)針對白血病患者進(jìn)行的初步研究已經(jīng)獲得令人鼓舞的發(fā)現:對于某些類(lèi)型的白血病,基因治療可能具有治療作用。 B細胞是淋巴細胞中的一種,由骨髓產(chǎn)生,在免疫系統功能發(fā)揮上起重要作用。California大學(xué)Thomas Kipps博士本周在多倫多召開(kāi)的第28屆國際血液病學(xué)會(huì )會(huì )議上稱(chēng),白血病的癌性B細胞有神秘的特性,使其能夠逃避T細胞的監測。 T細胞是另一類(lèi)淋巴細胞,由胸腺產(chǎn)生,參與機體對潛在危險侵入物的免疫反應。應用經(jīng)過(guò)特別修飾的感冒病毒作為運載工具的基因治療,可使癌性細胞更易于被機體的T細胞識別,從而成為被攻擊的靶子。Kipps解釋道:它幾乎就像“特洛伊木馬”,使得異常細胞改變輪廓,從而有效地激活免疫系統。 Kipps報告了11例處于進(jìn)展期的白血病患者的研究結果。這些病人最初計劃接受單次的輸注治療,但由于一些難以預料的效應,大多數患者輸注了兩次。在單次輸注后,T細胞計數上升而白血病細胞顯著(zhù)減少。至于毒性反應,病人出現流感樣癥狀、發(fā)熱、疼痛和食欲不振,但大多數患者副反應輕微。 研究者強調,由于該研究樣本例數少,藥物如何在臨床上影響病人以及是否可用于長(cháng)期治療尚不清楚。鑒于本研究的發(fā)現令人振奮,因此一個(gè)大規模、多中心臨床研究計劃正在制定中。 29 食管癌方十九 硼砂60克,火硝30克,硇砂6克,礞石15克,沉香、冰片各9克。共研細末,制成散劑,口服,每次1克,含化后緩緩吞咽,每隔半小時(shí)至1小時(shí)1次,待粘沫吐盡,能進(jìn)食時(shí)可改為3小時(shí)1次,連服2天停藥。本方解毒化痰散結,適用于食管癌。 30 食管癌方十八 硇砂2.7克,海藻、昆布各15克,草豆蔻9克,烏梅3個(gè),白花蛇舌草120克,半枝蓮60克。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本方解毒輕堅散結,適用于食管癌。 |
|
|
|
|
|
|
| 消化方 1 胃部出血良方 病因:普通人患有胃出血之因,大多是中午饑餓過(guò)度,連續有六年時(shí),已到無(wú)力忍饑,胃壁已經(jīng)很薄了,此時(shí)遇到勞累過(guò)度,或是吃到刺激性的食物,就會(huì )有胃出血的病癥,此癥有根治的藥方。 藥方: (1)木瓜汁半碗,下午二點(diǎn)吃下。做法:木瓜還未成熟的,大概象鵝蛋大的木瓜,洗凈搗汁,加些白糖。 (2)高麗菜(卷心菜)汁半碗,晚上九點(diǎn)吃下。做法:高麗菜洗凈,搗汁,加些蜂蜜。(高麗菜須用鹽洗才免農藥之憂(yōu))。 注意:以上2方按時(shí)配合使用,連續服用10天,10天以后休息5天,5天后再繼續服10天,就可根治,此方已多人皆服用好。 2 土豆汁治十二指腸潰瘍 取鮮土豆1000克洗凈。切成細絲,搗爛,以潔凈紗布絞汁。將土豆汁放在鍋中先以大火,后以小火煎熬至黏稠時(shí),加入等量蜂蜜,再煎至黏稠如蜜時(shí)?;?,待涼裝瓶備用。每次食一匙,每日2次,空腹食用??芍问改c潰瘍及習慣性便秘等癥。 3 治習慣性便秘方 取炒決明子10~15克,蜂蜜20~30克。先把決明子以布包好后打碎,倒鍋中加水適量煎煮10分鐘左右,沖入蜂蜜中攪拌。一次服下或早晚分服。每日一劑。 4 感冒的偏方5 冰糖雞蛋 雞蛋1枚,冰糖30克。 用法: 將雞蛋打開(kāi)與冰糖混合,臨睡前用開(kāi)水沖服,取微汗即愈。 功效: 扶正養陰。 主治: 風(fēng)熱感冒。 芋頭粥 處方: 大米50克,芋頭250克,鹽適量。 用法: 將芋頭去皮切塊與大米加水煮粥。用油、鹽調服食。 功效: 散結,潤腸,利便。 5 消化不良的偏方3 大麥芽、神曲治消化不良 用料:大麥芽、神曲各20克。 制法:將大麥芽、神曲烘干,研末。 用法:用適量熱黃酒沖服。每日早晚各2次。 <消化不良> [處方] 羊肉250克,鮮山藥500克,糯米500克。 [用法] 羊肉、鮮山藥煮爛,入糯米,加水適量煮粥市食。每日早晚服用。 [功效] 補脾止瀉,補氣暖胃。 6 消化性潰瘍的偏方2 潰瘍散 藥物:三七10克,烏賊骨60克,甘草30克。 用法:上藥研末,每天早晚各服5克溫開(kāi)水送服。 <消化性潰瘍> 7 膽囊炎的偏方 膽豆丸 藥物:豬膽(連同膽汁)10個(gè),綠豆250克,甘草50克 用法:將綠豆裝入豬膽中用線(xiàn)扎緊,洗凈豬肚外污物防鍋內煮2小時(shí),取出搗爛,再用甘草煎汁混合為丸烤干,每天早中晚各服10克,10天為1療程。 8 膽囊炎的偏方 膽豆丸 藥物:豬膽(連同膽汁)10個(gè),綠豆250克,甘草50克 用法:將綠豆裝入豬膽中用線(xiàn)扎緊,洗凈豬肚外污物防鍋內煮2小時(shí),取出搗爛,再用甘草煎汁混合為丸烤干,每天早中晚各服10克,10天為1療程。 9 快速止嗝法 打嗝時(shí)用下齒咬住上唇3到4分鐘,便可止住。此法簡(jiǎn)單、有效,不妨一試。 <打嗝> 10 胃下垂食療 紅參12克,黃芪30克,母雞肉 500克。加水適量,食鹽少許,共放入瓷碗內,隔水燉2小時(shí),分早晚兩次喝湯吃雞肉,每周服1劑,連服5~6劑有顯著(zhù)療效。 方中參、芪甘溫補中益氣,雞肉性味甘溫調補脾胃,與參、芪合用,共奏補脾益氣,升舉胃體之效。 11 消化不良選啥藥 (1)外感風(fēng)寒內傷食積 癥狀特點(diǎn): 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泄瀉,伴發(fā)熱惡寒,頭身疼痛。 可選用中成藥:午時(shí)茶顆粒。 (2)食積不化 癥狀特點(diǎn):食積停滯,脘腹脹滿(mǎn),噯腐厭食。 可選用中成藥:大山楂丸,加味保和丸。 (3)外感暑濕內傷生冷 癥狀特點(diǎn):夏令宿食不化,胸悶厭食,腹痛泄瀉,惡心嘔吐,伴惡寒發(fā)熱,頭痛。 可選用中成藥:六合定中丸。 (4)濕阻氣滯 癥狀特點(diǎn):納呆噯氣,胸隔痞悶,脘腹脹痛,惡心嘔吐,舌苔膩。 可選用中成藥:木香順氣丸。 (5)脾虛氣滯 癥狀特點(diǎn):食欲不振,不知饑飽,脘腹痞滿(mǎn)脹悶,大便溏薄。 可選用中成藥:香砂枳術(shù)丸。 (6)脾胃不和 癥狀特點(diǎn):飲食不化,胃脘疼痛,胃酸偏多。 可選用中成藥:胃得安片。 (7)脾胃氣虛 癥狀特點(diǎn):食少便溏,胃納不佳,體倦乏力。 可選用中成藥:參苓白術(shù)膠囊。 4 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炎中藥方劑 中藥處方(一) 【辨證】實(shí)熱痹阻。 【治法】清熱解毒,社濕宣痹。 【方名】退熱通絡(luò )湯1號。 【組成】雙花45克,公英45克,生石膏45克,龍膽草30克,土茯苓30克,虎杖30克,生地15克,木通15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蟬蛻15克,炙水蛭15克,烏梅10克,甘草10克,以嫩桑枝或鮮蘆根適量煮湯代水。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張愛(ài)國方。 中藥處方(二) 【辨證】寒濕風(fēng)邪阻于筋骨。 【治法】祛風(fēng)散寒,除濕通絡(luò )。 【方名】加減風(fēng)靈湯。 【組成】海風(fēng)藤15克,威靈仙9克,吊子風(fēng)12克,苡仁15克,防風(fēng)12克,豹皮樟9克,布渣葉15克,山楂肉12克,淮山藥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江世英方。 中藥處方(三) 【辨證】風(fēng)寒濕侵襲,流注經(jīng)絡(luò ),氣血運行失暢。 【治法】活血祛風(fēng),散寒除濕。 【方名】三痹湯。 【組成】防風(fēng)9克,羌活9克,秦艽9克,苡米30克,當歸12克,制川草烏各4.5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保朝方。 中藥處方(四) 【辨證】寒濕之邪侵襲,流注經(jīng)絡(luò ),氣血運行不暢。 【治法】祛風(fēng)行濕,清化郁熱。 【方名】加味桂枝芍藥知母湯。 【組成】桂枝9克,麻黃9克,防風(fēng)9克,附片9克,白術(shù)15克,蒼術(shù)15克,甘草15克,生姜15克,白芍30克,知母30克,石膏30克,黃柏30克,薏米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唐祖宣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