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已至下旬,雖然天氣尚屬炎熱,但結合秋季的特點(diǎn),潮汕人的中醫養生之道已經(jīng)可以提前籌備起來(lái)了。
《黃帝內經(jīng)·素問(wèn)·四氣調神大論》有云:“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wú)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p>
汕頭市第二人民醫院“張澤玫名醫工作室”的中醫醫師馬學(xué)鏘介紹,在秋天這個(gè)季節,人應該早睡早起,和雞的活動(dòng)時(shí)間相仿,精神安寧,不急不躁,使秋天肅殺之氣得以平和;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馳,以保持肺氣的清肅功能,這就是適應秋令的特點(diǎn)而保養人體收斂之氣的方法。根據天氣變化,同自然界相通,以此養生。
馬學(xué)鏘表示,秋季是潮汕地區最為舒適的季節,氣候涼爽,天氣晴朗而兼有風(fēng)燥,養生宜養陰潤燥為主。秋天在五行中屬“金”,五臟中屬“肺”,以收斂為征,適宜平補。根據中醫學(xué)理論,五臟之肺臟對應五色之白色。因此,秋季常吃白色食物可收到潤肺之效果。
醫師建議,生活中可選擇白蘿卜、白菜、冬瓜、百合、銀耳、馬蹄、蓮子等食物。腸胃虛寒之人在秋季則應該少吃白菜、白蘿卜、冬瓜等白色食物,可選擇山藥、蓮子、百合這一類(lèi)健脾補肺之品。在藥膳調補中可加入諸如沙參、玉竹、麥冬、枸杞等滋陰潤燥中藥。
此外,秋燥季節還應避免食用辛辣之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蔥蒜和酒等。多食這些溫性食品易傷陰液,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對人體的傷害。結合潮汕地區的氣候特點(diǎn),秋季養生應以甘寒清養為主,飲食宜減辛增酸,煲湯以平補為要。
■鏈接
秋季常用養生食療方
百合蓮子銀耳羹
配料:干百合90克,干蓮子60克,銀耳30克。
做法:百合、蓮子浸水后,沖洗干凈。銀耳浸泡開(kāi)后,沖洗干凈。將百合、蓮子、銀耳置入清水鍋內,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續煮2個(gè)小時(shí);或將百合、蓮子、銀耳置入隔水燉鍋,加清水慢燉2個(gè)小時(shí)。加冰糖或蜂蜜調味,口感更好。
功效:養陰潤肺,安神養心。
雞腳燉花生湯
配料:雞腳500克,花生100克。
做法:將雞腳剪去爪尖,洗凈,鍋內開(kāi)水里煮兩三分鐘后撈出,清水洗凈;將花生放入溫水中浸泡半小時(shí),換水洗凈。鍋內加入適量清水,旺火煮沸,放入雞腳、花生、姜片,煮沸后改文火續煮1個(gè)小時(shí),加入食鹽、雞精調味,再用文火燜煮一會(huì )。
功效:健脾養胃,潤肺化痰。
蘋(píng)果雪梨排骨湯
配料:排骨1條,蘋(píng)果1個(gè),雪梨1個(gè)。
做法:排骨洗凈,放鍋內開(kāi)水里煮兩三分鐘后撈出,清水洗凈;蘋(píng)果、雪梨表皮清洗干凈(不去皮、不切片)。煮粥寶內放入已洗凈的排骨、蘋(píng)果、雪梨,加清水后慢火燉3個(gè)小時(shí)即可(不需要加入調味料)。
功效:消食養胃,潤肺止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