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1955年,解放軍首次實(shí)行軍銜制,共177位將領(lǐng)被授予中將軍銜(兩位為1956年和1958年授予)。
接上文致敬將軍:踏上抗美援朝戰場(chǎng)的開(kāi)國上將都有誰(shuí) 今天介紹踏上過(guò)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場(chǎng)的“開(kāi)國中將”。
萬(wàn)毅,1907年生于遼寧大連??姑涝瘧馉幹?,任志愿軍特種兵司令員兼志愿軍炮兵司令員,率部參加了第一、二次戰役。

王必成,1912年生于湖北麻城。1953年4月入朝,任志愿軍第九兵團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參加了朝鮮東海岸1953年春天的反登陸作戰準備和金城戰役。

王近山,1915年生于湖北紅安。1951年,他擔任志愿軍第三兵團代司令員、第一副司令員,率5個(gè)軍參加第五次戰役。1952年,王近山又指揮第12軍、第15軍參加上甘嶺戰役,并取得勝利。

王尚榮,1915年生于湖北石首。1953年春,王尚榮出征朝鮮戰場(chǎng),任志愿軍第十九兵團第46軍第二副軍長(cháng)、第一副軍長(cháng)。

王道邦,1911年生于江西永新。1951年2月入朝,任志愿軍第65軍軍長(cháng)兼政委,開(kāi)城保衛戰中,65軍殲敵1.4萬(wàn)人,被朝鮮《勞動(dòng)報》譽(yù)為“開(kāi)城保衛戰的英雄將軍”。

王紫峰,1905年生于湖南耒陽(yáng)。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志愿軍第66軍政委,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

韋杰,1914年生于廣西東蘭。1951年3月率志愿軍第60軍入朝作戰。

盧勝,1911年生于海南瓊海??姑涝瘧馉幹?,任志愿軍第九兵團第23軍政委。

成鈞,1911年生于湖北石首??姑涝瘧馉幹?,任志愿軍空軍副司令員,兼安東防空區司令員。

匡裕民,1909年生于江西萬(wàn)安。1950年10月參加抗美援朝,任志愿軍炮兵指揮所主任,指揮炮兵部隊在極其艱苦困難的條件下,完成了作戰任務(wù)。

劉西元,1917年生于江西吉安??姑涝瘧馉幈l(fā)后,38軍首批入朝參戰,二次戰役中,38軍取得空前的勝利,從此有“萬(wàn)歲軍”之稱(chēng)。劉西元,就是這支“萬(wàn)歲軍”的政委。

劉浩天,1912年生于江西寧都。1950年11月入朝,歷任志愿軍第27軍政委、第九兵團政委,參加第二、第五次戰役。在第二次戰役中的長(cháng)津湖地區,指揮部隊創(chuàng )造了一次戰役成建制地殲滅美軍一個(gè)加強團的經(jīng)典戰役。

皮定均,1914年生于安徽金寨。1952年9月任志愿軍第九兵團第24軍軍長(cháng)兼政委。

周赤萍,1914年生于江西宜春。1950年底調任東北軍區空軍政委兼志愿軍空軍政委。

杜平,1908年生于江西萬(wàn)載。1950年10月首批入朝爭,任志愿軍政治部主任、志愿軍西海岸指揮部副政委,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全程。他參與領(lǐng)導的志愿軍政治工作,為奪取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是人民軍隊建設和作戰的寶貴財富。

杜義德,1912年生于湖北黃陂。1951年9月起任志愿軍第三兵團副政委,后兼任朝鮮東海岸防御指揮部副政委。

李成芳,1914年生于湖北麻城。1952年,參與組織西南軍區中高級干部赴朝參觀(guān)學(xué)習。1953年5月,再度入朝,任志愿軍第15軍代軍長(cháng),率部參加金城戰役。

李壽軒,1906年生于湖南寶慶。1951年1月參加抗美援朝,任志愿軍鐵道兵團副司令員、中朝聯(lián)合鐵道運輸司令部前方運輸司令部副司令員。在第一線(xiàn)指揮中朝鐵路搶修、運輸及防護部隊,創(chuàng )造了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xiàn)”。

李雪三,1910年生于河南修武。1950年10月,參加抗美援朝,歷任志愿軍第39軍副政委、政委,率部參加第一至第五次戰役。1952年1月,擔任志愿軍歸國代表團總團長(cháng),率170名代表回國向祖國人民匯報,受到熱烈歡迎。

肖新槐,1907年生于湖南宜章??姑涝瘧馉幹腥沃驹杠姷?6軍軍長(cháng),在初戰不利的情況下,從第二次到第四次戰役,越打越好。彭德懷司令員贊揚道:“第66軍一仗比一仗打得好!”

曠伏兆,1914年生于江西永新。1950年底入朝,歷任志愿軍第67軍政委、第十九兵團政委等職務(wù)。率部殲敵近2萬(wàn),戰果輝煌。

吳先恩,1907年生于河南新縣。1952年入朝,任志愿軍后勤司令部第一副司令員,參加1953年夏季反擊戰、金城戰役。組織協(xié)調了道路維修、車(chē)輛調遣、物資裝卸等問(wèn)題。

吳信泉,1912年生于湖南平江。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任志愿軍第39軍軍長(cháng)、西海岸防御指揮部副司令員。指揮部隊連創(chuàng )“四個(gè)第一”:首開(kāi)中美軍隊第一次交鋒,重創(chuàng )號稱(chēng)160年無(wú)敗績(jì)的美軍騎兵第1師;志愿軍第一支進(jìn)入平壤的部隊;第一支攻入漢城的部隊;四次戰役中指揮第117師殲敵3300,生俘800美軍,創(chuàng )一次戰斗生擒美軍人數最多的紀錄。

吳瑞林,1915年生于四川巴中。1950年10月入朝,任志愿軍第42軍軍長(cháng)。第一次戰役中,率部阻擊美軍陸戰第1師和南朝鮮軍首都師、第3師,激戰13晝夜,殲敵2700余人。之后,又連續參加了第二、第三、第四次戰役和西海岸防御作戰,給“聯(lián)合國軍”以沉重打擊。

邱創(chuàng )成,1912年生于湖南平江。1950年10月參加志愿軍入朝作戰,任志愿軍炮兵政治委員。

胡奇才,1914年生于湖北紅安。1952年5月,他主動(dòng)要求赴朝鮮戰場(chǎng)參觀(guān)學(xué)習,任東北軍區赴朝參觀(guān)團團長(cháng),兼志愿軍第二十兵團68軍副軍長(cháng)。

倪志亮,1900年生于北京。1950年8月抱病赴朝任中國駐朝鮮大使,抗美援朝期間作為兩國之間的聯(lián)絡(luò )員,起到了關(guān)鍵的作用。

張震,1914年生于湖南平江。1953年,他赴朝作戰,任志愿軍第24軍代軍長(cháng)兼政委,參加了當年的夏季反擊戰。

袁子欽,1908年生于福建上杭。1951年入朝,任志愿軍第三兵團第60軍政委。

張天云,1913年生于湖北紅安。1952年從南京軍事學(xué)院畢業(yè)后入朝,歷任志愿軍第47軍軍長(cháng)、第十九兵團副司令員。

張仁初,1909年生于湖北紅安。1950年11月任志愿軍第九兵團第26軍軍長(cháng),率部赴朝作戰。先后參加了第二至第五次戰役和多次防御戰。指揮大小戰斗上百次,斃傷俘敵2萬(wàn)多人。

聶鳳智,1914年生于湖北紅安。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朝聯(lián)合空軍代理司令員、司令員,面對參加過(guò)二戰的美國空軍,他指揮中國第一代飛行員創(chuàng )造出世界空戰史上一個(gè)又一個(gè)奇跡。

張南生,1905年生于福建連城。1951年6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歷任志愿軍第二十兵團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志愿軍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參加了1951年夏秋季防御戰、金城戰役和朝鮮停戰后的恢復與建設。

徐斌洲,1912年生于湖北紅安。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任志愿軍第39軍政委,參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戰役。

張祖諒,1911年生于河南商城。志愿軍第60軍第180師失利后,作為60軍老軍長(cháng)的張祖諒心急如焚,抱病赴朝,接任60軍軍長(cháng)。在他的率領(lǐng)下,60軍數次重創(chuàng )敵人,打了漂亮的翻身仗。

陶勇,1913年生于安徽霍邱。1950年10月任志愿軍第九兵團副司令員,參加抗美援朝。指揮部隊參加長(cháng)津湖戰役和第五次戰役,隨后代理兵團司令員兼政委。

張翼翔,1914年生于湖南瀏陽(yáng)。1951年任志愿軍第20軍軍長(cháng)兼政委,率部入朝。長(cháng)津湖之戰,20軍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lián)魸⒚儡婈憫?師。第五次戰役中,20軍又猛攻南朝鮮第3軍,打得敵人2.3萬(wàn)人的軍只剩下2000人。隨后,20軍擔任東海岸守備任務(wù)。1952年10月,張翼翔率部班師回國。

黃新廷,1913年生于湖北沔陽(yáng)。1953年任志愿軍第1軍軍長(cháng),奔赴朝鮮,與美軍在臨津江一帶對峙。

陳先瑞,1914年生于河南商城??姑涝瘧馉幈l(fā)后,他任志愿軍等十九兵團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出色地完成了政治工作。

曹里懷,1909年生于湖南資興。1951年4月,任志愿軍47軍軍長(cháng),率6萬(wàn)人參加抗美援朝。1952年因十二指腸潰瘍,回國治療。

?周彪,1910年生于江西廬陵。1950年4月,任志愿軍第42軍政委參加第一次至第四次戰役,以及此后在西海岸進(jìn)行防御作戰,取得輝煌戰果。1953年3月改任東北軍區防空軍政治委員。

常乾坤,1904年生于山西垣曲。1951年3月15日中朝聯(lián)合空軍正式成立,常乾坤任副司令員,分工負責在朝鮮境內修建機場(chǎng)和籌措作戰物資。

鄭維山,1915年生于河南新縣。1950年底,任志愿軍第十九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cháng)。1952年7月,他接替回國養病的楊成武擔任第二十兵團代司令員。金城戰役中,鄭維山親自策劃指揮,開(kāi)創(chuàng )了現代化條件下白天大規模潛伏作戰的范例。

?崔田民,1912年生于陜西綏德。1950年任志愿軍鐵道兵團副政委,出色完成了搶修搶建鐵路的任務(wù)。

?姚喆,1906年生于湖南邵陽(yáng)。1951年8月任志愿軍第二十三兵團副司令員,率部開(kāi)赴抗美援朝前線(xiàn),修建機場(chǎng)。

梁興初,1913年生于江西吉安。1950年10月,梁興初率志愿軍第38軍入朝,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二次戰役中,38軍113師14個(gè)小時(shí)行進(jìn)70余公里,趕到三所里、龍源里,堵住“聯(lián)合國軍”南撤的道路。此役,志愿軍殲敵1.1萬(wàn),彭德懷總司令親擬電報嘉獎,并在末尾寫(xiě)下“中國人民志愿軍萬(wàn)歲!第38軍萬(wàn)歲!”從此,38軍成為著(zhù)名的“萬(wàn)歲軍”。隨后,梁興初又相繼擔任了志愿軍第二十兵團代司令員、志愿軍西海岸指揮部副司令員等職務(wù)。

秦基偉,1914年生于湖北紅安。1951年3月,秦基偉任志愿軍第15軍軍長(cháng)參加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中,15軍堅守陣地40余天,擊退美軍數百次沖鋒,迫使“聯(lián)合國軍”停止了任何對志愿軍的大規模進(jìn)攻。

覃健,1911年生于廣西東蘭??姑涝瘧馉幹腥沃驹杠姷诰疟鴪F參謀長(cháng),參加了第二、第五次戰役和上甘嶺戰役。

?溫玉成,1915年生于江西興國。1950年10月19日,率志愿軍第40軍由遼寧安東跨過(guò)鴨綠江首批入朝。10月25日,40軍與南朝鮮軍在云山遭遇,并大獲全勝,這一天也是志愿軍出國作戰的紀念日。此后,40軍一路連破南朝鮮8師、美軍騎1師、美軍24師數道阻擊線(xiàn),一直將聯(lián)合國軍趕至清川江邊。在三年的作戰中,溫玉成指揮40軍斃傷俘敵43300余名,創(chuàng )造了輝煌戰果。

謝有法,1917年生于江西興國。1950年6月,任志愿軍第九兵團政治部主任,參加了第二、第五次戰役。

?曾紹山,1914年生于安徽金寨??姑涝陂g歷任志愿軍第三兵團第12軍軍長(cháng)、第三兵團副司令員。

曾澤生,1902年生于云南永善??姑涝瘧馉幹?,曾澤生率領(lǐng)起義的國民黨60軍改編而成的志愿軍50軍入朝,參加第一至第四次戰役。作為原國民黨軍隊,50軍在朝鮮戰績(jì)極佳。三次戰役中,該軍442團1營(yíng)在副團長(cháng)的帶領(lǐng)下攻入漢城;四次戰役中,50軍堅守漢江兩岸50天,讓“聯(lián)合國軍”寸步難行。

曾思玉,1911年生于江西信豐??姑涝袣v任志愿軍第十九兵團第64軍軍長(cháng)、第十九兵團副司令員。率部參加了第五次戰役等作戰。

曾國華,1910年生于廣東五華。1951年11月任空軍第3軍軍長(cháng),指揮空5、8、9師入朝作戰。

廖容標,1912年生于江西贛縣。1952年7月,廖容標任華東軍區赴朝實(shí)習團總領(lǐng)隊,率70余名團以上干部赴朝鮮戰場(chǎng)實(shí)習,并任第63軍代副軍長(cháng)。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