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戴圣編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
人心之動(dòng),物使之然
感于物而動(dòng),故形于聲;
聲相應,故生變;
變成方,謂之音;
比音而樂(lè )之
及干戚羽旄
謂之樂(lè )也
樂(lè )者
音之所由生
其本在人心
之感于物也
是故
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
其樂(lè )心感者,其聲啴以緩;
其喜心感者,其聲發(fā)以散;
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
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
其愛(ài)心感者,其聲和以柔
六者非性
感于物
而后動(dòng)
是故
先王慎所以感之者
故
禮以道其志
樂(lè )以和其聲
政以一其行
刑以防其奸
禮樂(lè )刑政
其極一也
所以
同民心
出治道
凡音者
生人心
情動(dòng)于中
故
形于聲
聲成文
謂之音
是故
治世之音安以樂(lè ),其政和;
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聲音之道
與政通矣
宮為君,
商為臣,
角為民,
徵為事,
羽為物
五者不亂,則無(wú)
怗懘之音
宮亂則荒,其君驕;
商亂則陂,其臣壞;
角亂則憂(yōu),其民怨;
徵亂則哀,其事勤;
羽亂則危,其財匱
五者皆亂
迭相陵
謂之慢
如此則國之
滅亡無(wú)日矣
鄭衛之音
亂世之音
比于慢矣
桑間濮上之音
亡國之音
其政散
其民流
誣上行私
而不可止
音者,生于人心
樂(lè )者,通于倫理
是故
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
知音而不知樂(lè )者,眾庶是也
唯君子為能知樂(lè )
是故
審聲以知音
審音以知樂(lè )
審樂(lè )以知政
而治道備矣
是故
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
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lè )
知樂(lè )則
幾于禮
禮樂(lè )皆得
謂之有德
德者得也
是故
樂(lè )之隆,非極音也
食饗之禮,非致味也
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
一倡三嘆,有遺音者矣
大饗之禮,尚玄酒而俎腥魚(yú)
大羹不和,有遺味者矣
是故
先王之
制禮樂(lè )
非以極
口腹耳目
之欲也
將以教民
平好惡而
反人道之
正也
人生而靜,天之性也
感于物而動(dòng),性之欲也
物至知知,然后好惡形焉
好惡
無(wú)節于內,
知誘于外,
不能反躬,
天理滅矣
夫物之,感人無(wú)窮
而人之,好惡無(wú)節
則是物至
而人化物
人化物
滅天理
窮人欲
有悖逆詐偽,之心
有淫泆作亂,之事
是故
強者脅弱,
眾者暴寡,
知者詐愚,
勇者苦怯,
疾病不養,
老幼孤獨
不得其所,
大亂之道
是故
先王之制禮樂(lè )
人為之節:
衰麻哭泣,所以節喪紀也;
鐘鼓干戚,所以和安樂(lè )也;
婚姻冠笄,所以別男女也;
射鄉食饗,所以正交接也
禮節民心,樂(lè )和民聲,
政以行之,刑以防之
禮樂(lè )刑政
四達而不悖
則王道備矣
樂(lè )者為同,禮者為異
同則相親,異則相敬
樂(lè )勝則流,禮勝則離
合情飾貌
禮樂(lè )之事
禮義立,則貴賤等矣;
樂(lè )文同,則上下和矣;
好惡著(zhù),則賢不肖別矣;
刑禁暴,爵舉賢,則政均矣。
仁以愛(ài)之
義以正之
如此則
民治行
樂(lè )由中出
禮自外作
樂(lè )由中出,故靜
禮自外作,故文
大樂(lè )必易
大禮必簡(jiǎn)
樂(lè )至則無(wú)怨
禮至則不爭
揖讓而治天下
禮樂(lè )之謂
暴民不作,諸侯賓服,
兵革不試,五刑不用,
百姓無(wú)患,天子不怒,
如此樂(lè )達
合父子之親
明長(cháng)幼之序
以敬四海之內
天子如此
則禮行矣
大樂(lè ),與天地,同和
大禮,與天地,同節
和,故百物不失
節,故祀天祭地
明則有禮樂(lè )
幽則有鬼神
如此則
四海之內
合敬同愛(ài)
禮者,殊事合敬
樂(lè )者,異文合愛(ài)
禮樂(lè )之情同
明王以相沿
事與時(shí)并
名與功偕
故鐘鼓管磬羽干戚,樂(lè )之器也;
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lè )之文也。
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禮之器也;
升降上下周旋裼襲,禮之文也。
知禮樂(lè )之情者,能作
識禮樂(lè )之文者,能述
作者之謂圣
述者之謂明
明圣者,述作之謂也;
樂(lè )者,天地之和也;
禮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
序,故群物皆別
樂(lè )由天作,禮以地制
過(guò)制則亂,過(guò)作則暴
明于天地
能興禮樂(lè )
論倫無(wú)患,樂(lè )之情也;
欣喜歡愛(ài),樂(lè )之官也。
中正無(wú)邪,禮之質(zhì)也;
莊敬恭順,禮之制也。
若夫禮樂(lè )
施于金石
越于聲音
用于宗廟社稷
事于山川鬼神
則此所
與民同
王者
功成作樂(lè )
治定制禮
其功大者,其樂(lè )備
其治辨者,其禮具
干戚之舞,非備樂(lè )也;
孰亨而祀,非達禮也。
五帝殊時(shí),不相沿樂(lè );
三王異世,不相襲禮。
樂(lè )極則憂(yōu)
禮粗則偏
敦樂(lè )而無(wú)憂(yōu)
禮備而不偏
其唯大圣乎?
天高地下
萬(wàn)物散殊
禮制行也
流而不息
合同而化
而樂(lè )興也
春作夏長(cháng),仁也
秋斂冬藏,義也
仁近于樂(lè )
義近于禮
樂(lè )者敦和,率神而從天
禮者別宜,居鬼而從地
故圣人
作樂(lè )應天
作禮配地
禮樂(lè )明備,天地官矣
天尊地卑,君臣定矣
卑高已陳,貴賤位矣
動(dòng)靜有常,小大殊矣
方以類(lèi)聚
物以群分
性命不同
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如此則禮者
天地之別也
地氣上齊,天氣下降,
陰陽(yáng)相摩,天地相蕩,
鼓之以雷霆,
奮之以風(fēng)雨,
動(dòng)之以四時(shí),
暖之以日月,
而百化興焉,
如此則樂(lè )者
天地之和也
化不時(shí),則不生
男女無(wú)辨,則亂升
天地之情
及夫禮樂(lè )之極乎天而蟠乎地
行乎陰陽(yáng)而通乎鬼神
窮高極遠而測深厚
樂(lè )著(zhù)大始
禮居成物
著(zhù)不息者,天也
著(zhù)不動(dòng)者,地也
一動(dòng)一靜者
天地之間也
故圣人曰
“禮樂(lè )云”
樂(lè )也者,施也
禮也者,報也
樂(lè ),樂(lè )其所自生
禮,反其所自始
樂(lè )章德,禮報情反始也
大輅者,天子之車(chē)也;
龍旗九旒,天子之旌也;
青黑緣者,天子之寶龜也;
從之以牛羊之群
則所以贈諸侯也
樂(lè )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
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樂(lè )統同
禮辨異
禮樂(lè )之說(shuō)
管乎人情
窮本知變,樂(lè )之情也
著(zhù)誠去偽,禮之經(jīng)也
禮樂(lè )天地之情
達神明之德
降興上下之神
而凝是精粗之體
領(lǐng)父子君臣之節
是故大人舉禮樂(lè )
則天地將為昭焉
天地合
陰陽(yáng)相得
煦嫗覆育萬(wàn)物
然后
草木茂,區萌達,
羽翼奮,角觡生,
蟄蟲(chóng)昭蘇,
羽者嫗伏,
毛者孕鬻,
胎生者不殰
卵生者不殈
樂(lè )之道
歸焉耳
樂(lè )者非謂
黃鐘大呂
弦歌干揚
樂(lè )之末節
童者舞之
鋪筵席
陳尊俎
列籩豆
升降為禮
禮之末節
有司掌之
樂(lè )師辨乎,聲詩(shī),故北面而弦;
宗祝辨乎,宗廟之禮,故后尸;
商祝辨乎,喪禮,故后主人。
是故
德成而上,藝成而下
行成而先,事成而后
是故先王
有上有下,有先有后
然后可以有制于天下
奸聲感人而逆氣應之
逆氣成象而淫樂(lè )興焉
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
順氣成象而和樂(lè )興焉
倡和有應
回邪曲直
各歸其分
萬(wàn)物之理
各以類(lèi)相動(dòng)
是故
君子反情
以和其志
比類(lèi)以成其行
奸聲亂色不留聰明
淫樂(lè )慝禮不接心術(shù)
惰慢邪辟之氣,不設于身體
耳目鼻口心知,百體皆由順正
以行其義
然后
發(fā)以聲音,
文以琴瑟,
動(dòng)以干戚,
飾以羽旄,
從以簫管,
奮至德之光,
動(dòng)四氣之和,
以著(zhù)萬(wàn)物之理
是故
清明象天
廣大象地
終始象四時(shí)
周還象風(fēng)雨
五色成文而不亂,
八風(fēng)從律而不奸,
百度得數而有常;
小大相成,終始相生,
倡和清濁,迭相為經(jīng)。
故樂(lè )行而倫清。
耳目聰明,血氣和平,
移風(fēng)易俗,天下皆寧。
故曰“樂(lè )者樂(lè )也”。
君子樂(lè )得其道
小人樂(lè )得其欲
以道制欲,則樂(lè )而不亂
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lè )
是故君子
反情以和其志,
廣樂(lè )以成其教,
樂(lè )行而民鄉方,
可以觀(guān)德矣
君子曰:
禮樂(lè )不可
斯須去身
致樂(lè )以治心,則
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
易、直、子、諒之心生則樂(lè )
樂(lè )則安,安則久
久則天,天則神
天則不言而信
神則不怒而威
致樂(lè )治心
致禮
治躬則莊敬
莊敬則嚴威
心中斯須不和不樂(lè ),
則鄙詐之心入之矣;
外貌斯須不莊不敬,
而易慢之心入之矣。
樂(lè )也者,動(dòng)于內者也
禮也者,動(dòng)于外者也
樂(lè )極和,禮極順
內和而外順
則民
瞻其顏色,而弗與爭
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
故
德輝動(dòng)乎內,而民莫不承聽(tīng)
理發(fā)諸外,而民莫不承順
故曰:
致禮樂(lè )之道
舉而錯之
天下無(wú)難
魏文侯問(wèn)于子夏曰:
吾端冕
聽(tīng)古樂(lè ),則唯恐臥
聽(tīng)鄭衛,則不知倦
敢問(wèn)
古樂(lè )之如彼,何也?
新樂(lè )之如此,何也?
子夏對曰:
今夫古樂(lè ),進(jìn)旅退旅,
和正以廣,弦匏笙簧,
會(huì )守拊鼓,始奏以文,
復亂以武,治亂以相,
訊疾以雅。
君子于是語(yǔ),于是道古,
修身及家,平均天下
此古樂(lè )之發(fā)也
今夫新樂(lè ),進(jìn)俯退俯,
奸聲以濫,溺而不止,
及優(yōu)侏儒,獶雜子女,
不知父子。
樂(lè )終不可語(yǔ)
不可以道古
此新樂(lè )之發(fā)
今君之
所問(wèn)者樂(lè )也
所好者音也
夫樂(lè )者與音
相近而不同
賓牟賈侍
坐于孔子
孔子與之言,及樂(lè )
曰:
《武》
之備戒
之已久
何也?
對曰:病不得其眾也
詠嘆之,淫液之,何也?
對曰:恐不逮事也
發(fā)揚蹈厲之已蚤,何也?
對曰:及時(shí)事也
《武》
坐致右憲左,何也?
對曰:非《武》坐也
聲淫及商,何也?
對曰:非《武》音也
子曰:
若非《武》音,
則何音也?
對曰:
有司失其傳也
若非有司失其傳
則武王之志荒矣
子曰:
唯丘聞諸萇弘
亦若吾子之言
賓牟賈起
免席而請:
夫《武》之
備戒之已久
則既聞命矣
敢問(wèn)
遲之遲
而又久
何也?
樂(lè )也者,動(dòng)于內者也
禮也者,動(dòng)于外者也
禮主其減,樂(lè )主其盈
禮減而進(jìn),以進(jìn)為文
樂(lè )盈而反
以反為文
禮減而不進(jìn)則銷(xiāo)
樂(lè )盈而不反則放
禮有報而樂(lè )有反
禮得其報則樂(lè )
樂(lè )得其反則安
禮之報,樂(lè )之反,其義一
夫樂(lè )者,樂(lè )也
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樂(lè )必
發(fā)于聲音,形于動(dòng)靜,人之道也。
聲音動(dòng)靜,性術(shù)之變,盡于此矣。
故
人不能無(wú)樂(lè ),
樂(lè )不能無(wú)形。
形而不為道,
不能無(wú)亂。
先王恥其亂
故制《雅》《頌》
之聲以道之
使其聲足樂(lè ),而不流
使其文足論,而不息
使其
曲直、繁省、廉肉、節奏,
足以感動(dòng)人之善心而已矣,
不使放心邪氣得接
是先王立樂(lè )之方也
是故
樂(lè )在宗廟之中
君臣上下同聽(tīng)
莫不和敬
樂(lè )在族長(cháng)
鄉里之中
長(cháng)幼同聽(tīng)
莫不和順
樂(lè )在閨門(mén)之內
父子兄弟同聽(tīng)
莫不和親
故樂(lè )者
審一以定和
比物以飾節
節奏合以成文
所以合和
父子君臣
附親萬(wàn)民
是先王立樂(lè )之方
所以聽(tīng)其
《雅》《頌》之聲
志意得廣
執其干戚
習其俯仰詘伸
容貌得莊
行其綴兆
要其節奏
行列得正焉
進(jìn)退得齊焉
故樂(lè )者
天地之齊,中和之紀
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夫樂(lè )者,先王之所以,飾喜也
軍旅鈇鉞者,先王之所以,飾怒也
先王喜怒
皆得其儕
喜則天下,和之
怒則暴亂者畏之
先王之道,禮樂(lè )可謂盛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