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在很多人眼里有著(zhù)一層神秘色彩,如果是一般的游醫,更多的本領(lǐng)則是在嘴上,靠嘴巴治病,害人害己。而真正的中醫師則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把合適的藥物進(jìn)行相應的配伍,通常都能藥到病除。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兩張老中醫治療急性濕疹的藥方,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清熱涼血利濕湯
【藥物組成】石膏(先煎)、馬齒莧各30g,黃芩、六散(包煎)各10g,大青葉、白鮮皮各15g,牡丹皮12g,白茅根20g。
藥物加減:皮損泛發(fā)全身,鮮紅灼熱,身熱煩躁,舌紅絳者,加水牛角粉、赤芍;水腫明顯,滋水淋漓,水泡多者,加車(chē)前草茵陳蒿、防己;瘙癢劇烈者,加苦參、地膚子、僵蠶;對藥物、食物過(guò)敏者,加連翹、七葉一枝花、綠豆;皮損發(fā)于頭面部、日曬加重者,加青蒿、地骨皮
【適用病癥】急性濕疹。臨床表現為起病急,皮疹廣泛可見(jiàn)大片紅斑,水腫,密集的小紅丘疹、水泡互相融合,甚則滲出、糜爛,瘙癢劇烈且有燒灼感,伴見(jiàn)口干喜冷飲,心中煩熱小便赤,大便干結,舌紅或紅絳、苔黃或膩,脈滑數。
【用藥方法】每天1劑,水煎2次,分早、晚服。配合外用爐甘石洗劑涂搽患處。若水腫明顯、滲出多者,可用上方藥渣再煎取藥液,待涼后濕敷患處。
解說(shuō):急性濕疹是常見(jiàn)的、多發(fā)的皮膚病。本病屬中醫學(xué)浸淫瘡、面游風(fēng)等范疇。其病機多因內熱熾盛,濕蘊不化,或兼感毒熱之邪,濕熱毒邪搏結,熏蒸郁阻肌膚而發(fā)。治以清熱涼血利濕為主。清熱涼血利濕湯中的石膏清氣分之熱,并透營(yíng)熱轉氣;黃芩、白鮮皮苦寒清熱燥濕解毒;大青葉、生地黃、牡丹皮涼血消斑;白茅根、六一散(滑石、甘草)清熱利尿導濕下行;馬齒莧酸寒清熱解毒,并有收斂減少滲出的作用。諸藥合用,使熱清濕除而皮疹得消。
瀉心湯加味方
【藥物組成】大黃、黃芩、黃連、黃柏各15g,梔子、連翹、豬苓、茵陳蒿、地膚子、白鮮皮、澤瀉各20g,龍膽草10g。
【適用病癥】急性濕疹。
【用藥方法】每天1劑,水煎服,并配合外用藥(滑石、明礬各25g,黃柏15g,甘草5g,共研細末)用香油適量調涂患處,每天1次。按:中醫學(xué)認為,急性濕疹多為體內濕熱火毒熾盛,復感外邪,發(fā)于肌膚。瀉心湯加味方中以大黃、黃芩、黃連、黃柏等清熱解毒瀉火為主藥,使濕熱之邪分別從三焦而去;梔子、連翹加強清熱解毒之力;地膚子、白鮮皮利濕止癢;豬苓利尿;茵陳蒿、龍膽草、澤瀉清熱利濕;牛膝引血下行。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瀉火、利濕止癢之功效,配合外用藥有助其利濕解毒之功,迅速遏止病勢,使水干癢止,則濕熱去而病癥消。
以上兩個(gè)方子,據說(shuō)對于急性濕疹有不錯的治療功效。因為每個(gè)人的癥狀有所不同,所用到的劑量也有所不同,所以在使用前需要對藥物配伍有足夠的認知,方可使用,或咨詢(xún)醫師后在進(jìn)行嘗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