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脫肛就是孩子的肛腸脫出在肛門(mén)外,那么,小兒脫肛怎么治療?

治療小兒脫肛的4個(gè)中藥偏方
蝸牛散
【組成】蝸牛(去外殼焙干)100個(gè),龍骨10g,冰片3g。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備用。用時(shí),取本散10g,先將藥末均勻撒在消毒紗布上,再用右手托帶藥紗布對準肛門(mén)脫出腫塊,緩慢將腫塊推入肛門(mén),待腫塊復位后適當休息。每日1次。
【功效】清熱解毒,消炎固脫。
【主治】小兒脫肛。
【附記】應多食蔬菜及軟食,保持大便稀軟,以鞏固療效。一般用藥2次或3次即效。若配合內治,效果更佳。
棉根升麻湯
【組成】棉花根30~60g,防風(fēng)1.5~3g,升麻、白術(shù)各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
【功效】健脾燥濕,益氣升提。
【主治】小兒脫肛。
【附記】臨床屢用,收效頗佳。
木鱉子散
【組成】木鱉子適量。
【用法】將木鱉子研為細末,過(guò)120目篩后裝瓶備用。用時(shí),先用升麻、枳殼各30g,烏梅、五倍子各20g,甘草15g,水煎,洗患處,待干后再用木鱉子散調成糊狀,涂于患處,送入肛門(mén)復位,然后令患兒臥床半小時(shí)即可,每日大便后用藥1次。
【功效】復位固脫。
【主治】小兒脫肛。
【附記】臨床屢用,療效滿(mǎn)意,一般用藥6~8次即可治愈。
龜頭散
【組成】烏龜頭或鱉頭適量。
【用法】將烏龜頭或鱉頭剁下后,用濕透水的凈紙裹一層,再用兩個(gè)5分硬幣厚度的膠泥封好,放入文火中燒存性,取出待涼。將泥與紙除去,研為細粉,備用。用時(shí),在小兒大便脫肛后,用溫的淡鹽水將脫出部分洗凈,周?chē)錾纤幏?,然后托上即可?/p>
【功效】復位固脫。
【主治】小兒脫肛。
【附記】屢用效佳。一般用藥2次或3次,嚴重者3次或4次即獲痊愈。每例患者最多用兩個(gè)烏龜頭或鱉頭(每個(gè)烏龜頭或鱉頭的粉可用兩次)。
冰梅散
【用法】烏梅先用文火焙干(注意不要燒成焦炭),研成細末,與冰片同研和勻后,用香油調成糊狀,涂于脫出的肛門(mén)周?chē)?,肛門(mén)即可縮回。每次大便后涂藥1次,直至大便后肛門(mén)不脫出為止。
【功效】消炎,固澀,止脫。
【主治】小兒脫肛。
【附記】據臨床觀(guān)察,治愈率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