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筋拍打療法(五) 第九節 常見(jiàn)病癥治療
來(lái)源:唐漢中醫藥網(wǎng)
一、頸椎病
【治則】放松肌肉,緩解痙攣,疏通經(jīng)脈,活血止痛。
【取穴及部位】頸間脈,頸后上、中、下脈,膀腎脈,肩胛脈,肩井脈,血海根脈,尺中脈,肩部及上肢。
【治療方法】患者坐位,醫者立于身后偏一側,首先用拇指腹按揉頸間脈、頸后三脈各5分鐘,點(diǎn)揉抬舉脈、前膀腎脈、后膀腎脈及肩胛暗脈各1分鐘,繼之拿揉搓肩井脈1分鐘,再摳揉血海根脈5次,拔揉肘尺中脈1分鐘,抓捏上肢肌群,自上而下5~7遍,搓抖、拔伸上肢及五指1分鐘。最后拍打頸肩部及上肢,自上而下5—7遍。
【注意事項】頸項部保暖。加強頸項部肌功能鍛煉。禁用粗暴的強力扳扭頸部,以免發(fā)生意外。
二、落枕
【治則】溫經(jīng)通絡(luò ),舒筋活血,解痙止痛。
【取穴及部位】頸后上、中、下脈,歡跳脈,前、后膀腎脈,肩胛暗脈,肩中脈,背部左右側線(xiàn)上段。
【治療方法】患者坐位,醫者立于身后,用拇指按揉頸后上、中、下三脈10分鐘,改用四指揉歡跳脈、前膀腎脈各2分鐘,再用拇指揉后膀腎脈、肩胛暗脈各3分鐘,同時(shí)囑患者頭頸左右轉動(dòng),繼用雙手五指拿揉肩井脈1分鐘,最后拍打頸背左右側線(xiàn)上段5~7下,或用虛拳拍打1分鐘。
【注意事項】手法一定要輕快柔和,禁用暴力強扳頸項。局部保暖。
三、胸壁挫傷
【治則】行氣活血,疏通脈絡(luò ),消腫止痛。
【取穴及部位】肩胛暗脈,前后腎脈,胸脅部,劍突脈,歡跳脈。
【治療方法】患者坐位,醫者立于身后偏一側。先用拇指按揉肩胛暗脈5分鐘,繼用四指指腹揉歡跳脈、劍突脈各3分鐘,然后醫者一手托患側上肢;使其上舉,另一手掌揉乳側脈和前、后腎脈5分鐘,最后用掌沿肋間隙順推胸脅部5分鐘。
【注意事項】順推胸脅部時(shí),在局部涂上少量的正紅花油或按摩膏,以加強手法作用,同時(shí)要防止損傷皮膚??苫旌戏邆幤蝈羞b丸。
四、背肌筋膜炎
【治則】溫經(jīng)通絡(luò ),散寒止痛。
【取穴及部位】后膀腎脈,肩胛暗脈,脊柱暗脈,肩胛角脈,腰背部三線(xiàn)上段。
【治療方法】患者俯臥位,醫者立于一側。先用雙手拇指分別按揉后膀腎脈、肩胛暗脈、脊柱暗脈、肩胛角脈各3分鐘,再滾背部?jì)蓚燃∪?,自上而下約3分鐘,繼之跪指揉脊柱背部肌肉約1分鐘,扳左右肩各一次,再拍打背部三條線(xiàn),由上而下,由輕而重,約5~7遍,最后用雙掌搓揉背部1分鐘。
【注意事項】拍打時(shí)力量宜輕。局部保暖,加強背肌鍛煉。
五、急性腰扭傷
【治則】舒筋通絡(luò ),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取穴及部位】腰眼脈,后腎脈,尾腎脈,尾中脈,骶側上、下脈,臀側脈,幗脈,風(fēng)門(mén)脈,腰部三條線(xiàn)。
【治療方法】患者俯臥位,醫者立于患者側,先用雙手掌按揉腰部?jì)蓚燃∪饧s2分鐘,繼用雙手拇指按揉腰眼脈、尾腎脈、尾中脈、骶側上、下脈各2分鐘,再用雙拳滾揉脊柱兩側肌肉,自上而下約2分鐘,改用肘尖點(diǎn)揉腰眼脈、骶側上、下脈、臀側脈約1分鐘,用拇指點(diǎn)揉幗脈、風(fēng)門(mén)脈1分鐘,繼用手掌推、搓腰背部肌肉至發(fā)熱為止。最后拍打腰背三條線(xiàn)5—7遍。若棘上、棘間韌帶損傷者,加跪指揉棘上和棘間韌帶3分鐘,擺揉棘間、棘間韌帶處2分鐘,若髂腰韌帶損傷者,加用雙手拇指揉骶側上脈5分鐘,斜扳腰骶關(guān)節1次。若腰部小關(guān)節損傷者,加用斜扳、推扳腰部關(guān)節各1次,折腰2次,腰骶部滾搖5次。
【注意事項】手法宜柔和,受傷的局部禁強刺激。臥床休息??蓛确邆幤?、跌打丸,外敷鎮痛膏。
六、慢性腰肌勞損
【治則】溫經(jīng)通絡(luò ),活血散瘀,解肌止痛。
【取穴及部位】腰眼脈,尾腎脈,尾中脈,骶側上下脈,臀脈,臀下脈,腰背三條線(xiàn)下段。
【治療方法】先用單拳滾按腰背脊柱兩側肌肉2分鐘,繼用雙手拿揉腰眼脈5分鐘,點(diǎn)揉骶側上、下脈2分鐘,肘點(diǎn)臀脈、臀下脈1分鐘,改用雙掌按揉腰脊柱兩側肌肉2分鐘,斜扳、后伸扳腰脊柱各1次。再用手掌推脊柱兩側肌肉至發(fā)熱為止。最后拍打腰背三條線(xiàn)下段及下肢后面5-7遍。
【注意事項】局部保暖,加強腰背肌功能鍛煉。
七、腰椎間盤(pán)突出癥
【治則】舒肌通絡(luò ),活血散結,松解粘連,整復錯縫。
【取穴及部位】腰眼脈,骶側上、下脈,臀側脈,髂側上、下脈,臀下脈,股后脈,胭脈,風(fēng)門(mén)脈,脛外側脈,跟腱脈,腰背后三條線(xiàn),下肢。
【治療方法】患者俯臥位,醫者立于患側。先用掌根揉脊柱兩側及臀部肌肉2分鐘,再拿揉腰部肌肉、下肢部肌肉2分鐘,繼用肘點(diǎn)揉腰眼脈、骶側上、下脈各2分鐘,點(diǎn)揉髂側上下脈、臀下脈、股后脈各1分鐘,改用雙拇指按揉胭脈、風(fēng)門(mén)脈、跟腱脈各1分鐘,再左右斜扳腰部各1次,牽抖下肢及腰部3-5次。再用掌順推腰及臀部肌群1分鐘。最后打腰背后三條線(xiàn)和下肢5-7遍,重拍脈位數下。
【注意事項】臥板床休息,用腰圍護腰,局部保暖。適當加強腰肌鍛煉。
八、肩關(guān)節周?chē)?/strong>
【治則】溫經(jīng)通絡(luò ),松解粘連,消瘀止痛。
【取穴及部位】肩井脈,肩胛暗脈,抬舉脈,肩頭脈,肩貞脈,上肢。
【治療方法】患者坐位,醫者立于患者身后偏患側。先拿揉肩部肌肉及肩井脈10分鐘,繼用拇指點(diǎn)揉肩胛暗脈2分鐘,再拿揉肩部及上肢肌群,自上而下約1分鐘,并混合搖肩關(guān)節5~7次。繼之前屈引伸、頸后引伸、后背引伸肩關(guān)節各3—5次,再拍打肩部及上肢5—7遍,最后搓抖上肢及肩關(guān)節1分鐘。
【注意事項】局部保暖,加強肩部功能鍛煉。
九、肱二頭肌肌腱炎
【治則】理氣活血,疏通經(jīng)絡(luò ),解痙止痛。
【取穴及部位】肩頭脈,抬舉脈,上肢。
【治療方法】患者坐位,醫者立于患側。先用五指拿揉肩部肌群及上臂肌群1分鐘,再用拇指刮肩頭脈、抬舉脈5分鐘,繼用雙手捏上肢肌群1分鐘,抓抖肩部及上肢肌群1分鐘,再用雙手虎口搓揉上肢肌群1分鐘。最后拍打肩部及上肢5—7遍。
【注意事項】避免肩部外展活動(dòng),局部保暖。
十、網(wǎng)球肘(肘痛)
【治則】舒筋活血,通絡(luò )止痛。
【取穴及部位】肘橈三脈,上肢。
【治療方法】患者坐位,醫者立于患側,先用拇指按揉肘橈三脈10分鐘,再反復拿捏上肢肌群2分鐘,并做肘關(guān)節屈伸活動(dòng)7-10次。繼之用掌推肘關(guān)節外側至發(fā)熱為止。最后拍打上肢肌群5-7遍。
【注意事項】肘關(guān)節處禁止拍打。局部防止寒冷刺激。
十一、腕關(guān)節勞損(腕痛)
【治則】理筋通絡(luò )、消腫止痛。
【取穴及部位】?jì)?、外四指脈,腕橈側面,腕尺側脈。
【治療方法】患者坐位,醫者立于患側,先用拇指指腹揉內外四指脈10分鐘,再用拇指刮腕尺、橈側脈2分鐘,繼之拔伸腕關(guān)節,并做腕關(guān)節掌屈、背伸。向內、向外旋轉活動(dòng)5—7次。再搖腕關(guān)節5—7次,最后推腕關(guān)節至發(fā)熱為止。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腕關(guān)節應避免過(guò)度用力和寒冷刺激。
十二、梨狀肌綜合征
【治則】理筋活血,通絡(luò )止痛。
【取穴及部位】骶側上、下脈,臀側脈,臀下脈,股后脈,胭脈,風(fēng)門(mén)脈,腰后三條線(xiàn)及下肢。
【治療方法】患者俯臥位,醫者立于患側,先用雙拳滾臀部及下肢肌群2分鐘,改用肘點(diǎn)揉骶側上、下脈,臀側脈,股后脈各1分鐘,繼之用雙手拇指按揉幗脈、風(fēng)門(mén)脈各1分鐘,再彈撥臀部肌肉2分鐘,以梨狀肌投影處為主。再用掌握揉臀及下肢后側肌群,自上而下,反復7—10遍。最后拍打腰部后三條線(xiàn)下段及下肢5~7遍。
【注意事項】手法用力宜由輕而重。局部保暖。
十三、膝關(guān)節疼痛
【治則】活血散瘀,溫通經(jīng)脈,滑利關(guān)節。
【取穴及部位】股內、外下脈,臏周八點(diǎn)脈,胭脈,胭側雙脈,下肢四面。
【治療方法】患者仰臥位,醫者立于患側。先用拇指和中指對稱(chēng)性掐揉股內、外下脈2分鐘,改用拇指刮臏周八點(diǎn)脈2分鐘,再用實(shí)拳捶擊膝關(guān)節臏骨上、下、左、右約1分鐘。然后囑患者俯臥位,用大魚(yú)際滾揉幗脈、幗兩側脈及上、下肌群5分鐘,再拿揉下肢肌群1分鐘,最后拍打下肢四面5—7遍。
【注意事項】膝關(guān)節禁止拍打。加強股四頭肌功能鍛煉。
十四、小腿抽筋(腓腸肌痙攣)
【治則】理筋通絡(luò ),解痙止痛。
【取穴及部位】腓內脈,幗脈,風(fēng)門(mén)脈及下肢后面。
【治療方法】患者俯臥位,醫者立于其患側。先用掌按揉小腿肌群5分鐘,繼之用拇指按揉腓內脈、風(fēng)門(mén)脈、胭脈各3分鐘,再抓抖下肢肌肉1分鐘,再用掌平推小腿肌肉,自胭推至足跟7—10遍。最后拍打下肢后面5—7遍。
【注意事項】避免劇烈運動(dòng),局部防止寒冷、潮濕侵襲。
十五、踝關(guān)節扭傷
【治則】活血散瘀,消腫止痛。
【取穴及部位】踝前脈,踝側雙脈,踝腱雙脈。
【治療方法】患者仰臥位,醫者坐于患者足前方。先用拇指按揉踝側雙脈,踝前脈各5分鐘,再拿捏跟腱雙脈1分鐘,繼之拔伸踝關(guān)節并作踝關(guān)節背屈、跖屈活動(dòng)5~7次,搖踝關(guān)節7—10次。最后推踝關(guān)節,自踝向膝推7~10遍。
【注意事項】避免站立和行走,臥床休息時(shí)應抬高患肢。局部可外敷鎮痛膏藥。
十六、足跟痛
【治則】理筋通絡(luò ),活血散結,通經(jīng)止痛。
【取穴及部位】跟腱雙脈,腓內脈。
【治療方法】患者俯臥位,醫者立于一側,先用拇指按揉跟腱雙脈10分鐘,再捏揉跟腱及小腿后側肌群及腓內脈2分鐘,改用拇指刮跟骨皮下滑囊處5分鐘,拇指推足跟底部1分鐘,最后再揉跟腱和小腿后側肌群2分鐘。
【注意事項】急性期應少站立和步行,多休息。局部用熱水或醋熏蒸15分鐘。
十七、頭痛
【治則】開(kāi)竅醒腦,清利頭目,通經(jīng)止痛。
【取穴及部位】頸后上、中、下脈,太陽(yáng)脈,眉上脈,眉頭脈,天庭脈,顱頂脈。
【治療方法】患者仰臥位,醫者坐于其頭頂前方,先用中指按揉雙側頸后上、中、下三脈各2分鐘,繼之揉太陽(yáng)脈3分鐘。再用雙拇指指腹分搓頭頂部、前額部及雙眼眶各1分鐘,繼之用雙手中指分別掐點(diǎn)兩側眉上脈、眉頭脈各1分鐘,再用雙手拇指點(diǎn)揉天庭脈、顱頂脈各2分鐘。最后再用拇指指腹揉搓太陽(yáng)脈、眉頭脈、天庭脈各1分鐘。
【注意事項】此法僅適用于非器質(zhì)性頭痛,故治療前必須明確診斷。
十八、面癱
【治則】疏風(fēng)散寒,通絡(luò )解痙。
【取穴及部位】耳后脈,太陽(yáng)脈,耳前脈,耳下脈,鼻側脈,下頜脈,顴下脈。
【治療方法】患者仰臥位,醫者坐于其頭前方,先用中指點(diǎn)揉耳后脈5分鐘,再用雙手中指點(diǎn)揉太陽(yáng)脈、耳前脈、耳下脈各3分鐘,繼之點(diǎn)揉鼻側脈和下頜脈、顴下脈各2分鐘,最后用拇指指腹搓揉側面部肌群1分鐘。
【注意事項】用溫熱水洗臉,熱毛巾敷患側顏面,避免風(fēng)寒侵襲。
十九、失眠
【治則】養血寧心,鎮靜安神。
【取穴及部位】頸后上脈,頸后中脈,頸下脈,眉上脈,眉頭脈,手心脈,脊柱暗脈,背后三條線(xiàn)。
【治療方法】患者俯臥位,醫者立于一側,先用雙手滾按背后三條線(xiàn),自上而下約1分鐘,繼之用拇指指腹點(diǎn)揉手心脈、脊柱暗脈、后膀腎脈、尾腎脈等各2分鐘。再拍打背后三條線(xiàn)5~7遍。囑患者仰臥位,然后用雙手拇指指腹搓揉額部1分鐘,繼之用中指點(diǎn)揉眉上脈、眉頭脈各1分鐘,最后再用雙手拇指揉搓額部、顱頂脈各1分鐘。
二十、心悸、心痛
【治則】寬胸行氣,活血通絡(luò ),寧心安神。
【取穴及部位】平心脈,后膀腎脈,肩胛暗脈,胭脈,胭側雙脈,股根脈,內、外四指脈,腰背后三條線(xiàn)及四肢。
【治療方法】患者俯臥位,醫者立于一側,先用大魚(yú)際滾揉背部、脊柱兩側肌群1分鐘,繼之用拇指點(diǎn)揉平心脈、后膀腎脈及肩胛下側各2分鐘。再用掌根揉背部脊柱兩側肌肉1分鐘,繼之按揉下肢后側肌群1分鐘,并點(diǎn)揉胭脈和幗側雙脈2分鐘。再?lài)诨颊哐雠P位,醫者用雙手拇指點(diǎn)揉股根脈1分鐘,拿揉下肢前側肌群1分鐘,繼之抓揉上肢肌群并捏拿內、外四脈1分鐘,再合掌揉搓上肢肌群。最后拍打腰部和四肢5—7遍。
【注意事項】注意休息,保持情緒穩定,戒煙酒。
二十一、胃脘痛
【治則】理氣導滯,和胃止痛。
【取穴及部位】劍突脈,止胃痛四點(diǎn)脈和背部三條線(xiàn)。
【治療方法】患者仰臥位,醫者立于一側,先用中指點(diǎn)揉劍突脈5分鐘,再用手掌輕揉脘腹1分鐘。囑患者俯臥位,用掌根揉搓背部?jì)蓚燃∪?分鐘,繼之用拇指點(diǎn)揉止胃痛四點(diǎn)脈5分鐘,再用掌揉搓背部三條線(xiàn),自上而下,往返5—7遍,最后拍打背部三條線(xiàn)3~5遍。
二十二、癱瘓
【治則】溫經(jīng)通絡(luò ),活血散瘀。
【取穴及部位】背部三條線(xiàn),四肢四側面,跟腱脈,股根脈,前、后膀腎脈,抬舉脈,肩貞脈,肘尺三脈、腕側雙脈。
【治療方法】患者坐位,醫者立于患側,先抓拿上側肌群,自上而下往返3~5遍,再用拇指按揉抬舉脈2分鐘,中指摳血海根脈1分鐘,點(diǎn)揉肩貞脈1分鐘,再摳肘尺三脈1分鐘,繼用雙指點(diǎn)揉腕側雙脈1分鐘,搓手背1分鐘,拔伸十指各2次,繼之引伸肩關(guān)節、折屈肘關(guān)節數次。囑患者仰臥位,用掌根揉下肢前側肌群,并壓股根脈1分鐘。再雙手拿捏下肘前側肌群2分鐘。囑患者俯臥位,醫者用掌搓揉背部三條線(xiàn)和下肢后側肌群約2分鐘,繼之用拇指按揉平心三脈、腰眼脈、尾中脈、尾腎脈、骶側上下脈等各1分鐘,用中指把跟腱雙脈1分鐘,最后拍打背后三條線(xiàn)及下肢3~5遍。
【注意事項】手法宜由輕漸重,切勿用暴力?;颊邞獔猿皱憻?,樹(sh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二十三、痛經(jīng)
【治則】行氣活血,通經(jīng)止痛。
【取穴及部位】腰眼脈,骶側上、下脈,臀側脈,股根脈,小腹部,尾腎脈,尾中脈。
【治療方法】患者俯臥位,醫者立于一側,先用跪指揉腰骶部,自尾腎脈揉尾中脈反復揉lO分鐘。改用雙手雙拇指指腹點(diǎn)揉腰眼脈、骶側上、下脈各2分鐘,揉臀側脈2分鐘,再用掌根揉腰骶及臀部1分鐘。最后拍打背后三條線(xiàn)腰骶段5~7下。繼之囑患者仰臥位,醫者用雙掌壓股根脈和小腹部3~5分鐘。
【注意事項】注意經(jīng)期衛生,月經(jīng)期禁止食生冷食品和禁止性生活。
二十四、鼻炎
【治則】通絡(luò )開(kāi)竅。
【取穴及部位】眉頭脈,鼻側脈,天庭脈,額部。
【治療方法】患者仰臥位,醫者坐于頭前,先用拇指指腹搓額部,由天庭脈搓向兩陽(yáng)10分鐘。再用中指揉眉頭脈、鼻側脈5分鐘,繼用雙手拇指指腹搓鼻側脈5分鐘。最后用雙手中指分別同時(shí)按揉眉頭脈、鼻側脈各1分鐘。
【注意事項】混合鼻部保健推拿治療。
二十五、耳聾、耳鳴
【治則】聰耳開(kāi)竅?! ?/span>
【取穴及部位】耳后脈,耳前脈,耳部。
【治療方法】患者坐位,醫者坐于其前側,先用雙手中指按揉耳后脈、耳前脈各5分鐘,繼之用雙掌從耳后向前使雙耳向前卷,蓋住耳道,以掌壓緊,狀如抱頭,用食、中指彈打耳后腦部30~40次,然后雙手繼續向前拉,用中指彈打雙耳背側2次后,雙手放開(kāi)。最后用雙掌擠壓雙耳道幾次。
【注意事項】配合耳部保健按摩。治療前應排除耳內器質(zhì)性病變。
二十六、失音
【治則】清咽利喉。
【取穴及部位】人迎脈,喉部,地閣脈。
【治療方法】患者仰臥位,醫者坐于一側,用拇指與食、中四指相對,捏揉兩側人迎脈10分鐘。用拇指揉地閣脈5分鐘,最后順推喉部?jì)蓚?分鐘。
【注意事項】治療過(guò)程中,患者口腔內分泌的唾液應慢慢咽下,以潤喉利嗓。禁煙、酒等辛辣食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