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方是指以外用藥為主組成的,能夠直接作用于病變局部,具有清熱涼血、消腫止痛、止癢等功效的一類(lèi)方劑。在皮膚病的治療中,我們??梢?jiàn)到外用方的使用。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趙炳南教授治療皮膚病的10個(gè)外用方。
1.祛濕散
配方:川黃連24g,川黃柏240g,黃芩144g,檳榔96g。
制法:焙干各研極細粉,混勻,瓶裝。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除濕止癢。主治急性濕疹、接觸性皮炎、膿皰瘡、嬰兒濕疹等。
用法:直接撒撲,或調成油膏、軟膏外用。
2.龍骨散
配方:龍骨90g,牡蠣90g,海螵蛸90g,黃柏380g,雄黃9g,滑石粉30g。
制法:焙干各研極細粉,混勻,瓶裝。
功效主治:解毒收斂。主治濕疹、皮炎、脂溢性皮炎、足癬(糜爛型)等。
用法:直接撒撲,或油調外用。
配方:黃柏面30g,黃芩面30g,凡士林240g。
制法:前兩味研極細粉,放入加熱后的凡士林中攪勻,直至冷卻時(shí)停止攪動(dòng),分裝備用。
功效主治:清熱除濕,消腫止疼。主治膿皰瘡、急性或亞急性濕疹、燙燒傷、單純皰疹、紅皮病型銀屑病等。
用法:直接涂于皮損上,或用軟膏攤在紗布上,敷于患處,或加入其他藥粉作為軟膏基質(zhì)用。
配方:生地榆面30g,普連膏270g。
制法:藥粉放入膏內,調勻即得。
功效主治:解毒止癢,除濕消炎,軟化浸潤。主治亞急性濕疹或皮炎、神經(jīng)性皮炎、帶狀皰疹、陰囊濕疹、Ⅰ度燒燙傷等。
用法:涂敷患處,每日2~3次。
5.紫色消腫膏
配方:紫草15g,升麻30g,貫眾6g,赤芍30g,紫荊皮15g,當歸60g,防風(fēng)15g,白芷60g,草紅花15g,羌活15g,荊芥穗15g,荊芥15g,兒茶15g,神曲15g。
制法:共研細面過(guò)重羅,每120g藥面加血竭面3g、山柰面6g、乳香和沒(méi)藥面各12g、凡士林120g,調拌均勻成膏,分裝備用。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軟堅消腫,止痛。主治慢性丹毒、淋巴結(管)炎、結節性紅斑、新生兒頭皮血腫等。
用法:外敷患處,每日1~2次。
6.清涼膏
配方:當歸30g,紫草6g,大黃面3.5g,芝麻油500mL,黃蠟120g。
制法:以芝麻油浸泡當歸、紫草三日后,用微火熬至焦黃,離火將油濾凈去渣,再入黃蠟加火熔勻,待冷后加大黃面(每500g油膏加大黃面3.5g),攪勻成膏。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痛。主治多形性紅斑、銀屑病等炎癥性干燥脫屑性皮膚病。
用法:外敷患處。
7.芙蓉膏
配方:黃柏250g,黃芩250g,黃連250g,芙蓉葉250g,澤蘭250g,大黃250g。
制法:以上共研極細面,過(guò)重羅,用凡士林調成20%軟膏,分裝待用。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主治丹毒、蜂窩組織炎、癤癰、膿皰瘡等。
用法:外敷患處。
配方:苦參120g,薄荷90g,白芷90g,防風(fēng)60g,荊芥穗120g,連翹120g,白鮮皮150g,鶴虱草90g,大黃90g,蒼術(shù)90g,威靈仙120g,大楓子(碎)300g,五倍子(碎)150g,芝麻油10000mL。
制法:將上藥放入芝麻油內一晝夜后,文火炸黃焦,過(guò)濾,每500g藥油加青黛面0.5g,攪拌均勻,分裝備用。
功效主治:除濕潤膚。主治濕疹皮炎、瘙癢癥、魚(yú)鱗病等干性瘙癢性皮膚病。
用法:外搽患處。本品也可作清潔劑,也可調藥粉外敷。
9.伸筋草洗方
配方:伸筋草30g,透骨草15g,祁艾30g,劉寄奴15g,桑枝30g,官桂15g,蘇木9g,穿山甲15g,草紅花8g。
制法:將上藥碾碎,裝紗布袋內,加水煎煮后待用。
功效主治:活血通絡(luò ),溫經(jīng)軟堅。主治硬皮?。ň窒扌停?、下肢靜脈曲張、象皮腫、結節性紅斑等。
用法:熏蒸后熱溻或浸泡,2天1次。
10.回陽(yáng)生肌藥捻
配方:鹿茸15g,雄精0.5g,乳香3g,琥珀6.5g,京紅粉3.5g。
制法:制成藥捻。
功效主治:回陽(yáng)生肌,補血定痛。主治竇道、瘺管、膿腫久不收口者。
用法:插入法,2日1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