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結石指發(fā)生于腎盞、腎盂及腎盂與輸尿管連接部的結石,以腎盂腎盞內結石多見(jiàn),屬于泌尿科常見(jiàn)疾病。男性多于女性。
臨床主要表現為疼痛及血尿,并伴有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及膀胱刺激征。
腎結石形成的原因諸多,有遺傳性因素、代謝性因素、感染性因素、環(huán)境因素、飲食因素、解剖因素、藥物因素等。主要原因是尿中鹽類(lèi)呈超飽和狀態(tài),而且又缺乏抑制晶體形成的物質(zhì)。手術(shù)導尿引發(fā)的感染、壞死物、細菌等常成為結石形成的核心。
腎結石可能導致感染和梗阻,出現無(wú)尿癥狀,未經(jīng)處理還會(huì )出現尿毒癥癥狀,三者常又互為因果,使病情進(jìn)一步加重,最終破壞腎組織,損壞腎功能,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本病相當于中醫之“石淋'范疇
中醫理論認為,石淋多由膀胱濕熱久蘊,煎熬水液,日積月累,聚為砂石而成。砂石阻塞尿路,則排尿艱澀中斷。
《黃帝內經(jīng)》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氣化則能出焉。'
石淋的病機:結石積于膀胱則影響其氣化功能,尿出不利,甚則欲出不能,窘迫難受,痛引小腹。結石滯留于腎,則影響腎司二便之職,砂石阻滯,則氣血運行不暢面阻滯,故不通則痛。砂石傷絡(luò )則出現尿血,發(fā)為“血淋';若久病耗傷腎陰,“陰損及陽(yáng)'可致腎陰腎陽(yáng)俱虛',腎中陽(yáng)氣虛弱不能正常運化水液,使水濕羈留。若石淋日久不愈,也可轉變?yōu)椤皠诹?。
石淋的治療:在治療腎結石時(shí)首先辨虛實(shí)。
實(shí)證:癥見(jiàn)尿中時(shí)夾砂石,小便艱澀,或排尿時(shí)突然中斷,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或腰腹絞痛難忍,尿中帶血,舌紅、苔薄黃,脈弦或帶數。治宜清熱利濕,通淋排石,涼血止血。
虛實(shí)夾雜型:癥見(jiàn)病久砂石不去,可伴見(jiàn)神疲乏力,精神委頓,面白少華,舌淡紅有齒痕,脈細弱無(wú)力,或伴腰腹隱隱作痛,腰膝酸軟,手足心熱,潮熱,盜汗,神疲乏力,舌紅少苔,脈象細數。治宜扶正祛邪兼利尿排石通淋,或兼補益氣血,或兼滋養陰液。臨床應辨明虛實(shí),標本兼治。
主方
實(shí)證:
海金沙10g,金錢(qián)草30g,雞內金10g,石韋10g,
滑石10g,澤蘭10g,赤芍10g,路路通10g,
王不留行10g,豬苓10g,澤瀉10g,鱉甲10g,
川楝子10g,甘草6g
虛實(shí)夾雜證:
海金沙10g,金錢(qián)草30g,雞內金10g,滑石10g,
熟地黃10g,山藥10g,山茱萸10g,丹皮10g,
澤瀉10g,茯苓10g,制首烏10g,三七10g,
川牛膝10g,黨參20g,黃芪30g,甘草6g。
加減
腰腹絞痛者加芍藥、甘草以緩急止痛;若尿中帶血,加小薊、生地黃、藕節涼血止血;小腹脹痛加木香、烏藥行氣通淋;伴有瘀血,舌質(zhì)紫者,加桃仁、紅花、穿山甲、皂角刺破氣活血、化瘀散結;石淋日久,癥見(jiàn)腰膝酸軟者,加杜仲、續斷、補骨脂補腎益氣;形寒肢冷、小便清長(cháng)者加巴戟天、肉蓯蓉、肉桂以溫腎化氣;若氣血虧虛,癥見(jiàn)神疲乏力,可加黃芪、白術(shù)、陳皮、升麻、當歸以補益氣血。
功效
利尿通淋。
主治
石淋。
方義
實(shí)證:
海金沙、金錢(qián)草、雞內金此為“三金”,可消石通淋。海金沙性下降,善清小腸、膀胱濕熱,尤善止尿道疼痛,為治療諸淋澀痛之要藥;金錢(qián)草利尿通淋,善消結石,為治療石淋之要藥;雞內金入膀胱經(jīng),可化堅消石。三者同用既可消石又可止痛,再加鱉甲以咸寒之性,軟堅散結,滋陰清熱以消淋痛。
滑石性滑利竅,可通利水道,石韋清熱兼止血,二者相合可促使結石排出;
赤芍、路路通、王不留行活血通淋;
澤蘭、豬苓、澤瀉利水消腫;
川楝子行氣通淋;
甘草緩急止痛兼調和諸藥。
全方消石、利水、行氣、活血同用均意在恢復膀胱氣化,使結石外排,從而使腎的主二便功能正常。
虛實(shí)夾雜證:
石淋日久必耗傷腎陰,甚者陰損及陽(yáng)。故虛實(shí)夾雜之證應治以滋補腎陰,兼化石通淋,選方以六味地黃丸為主。
本方重用黃芪、黨參以補益一身之氣,以助膀胱之排石;
因虛則會(huì )留瘀,又結石可導致尿道出血,故用三七以活血止血;
甘草益氣和中,緩急止痛,調和諸藥。
徐某,男,48歲,于2011年10月5日初診。腰痛伴有血尿1年,經(jīng)外院外科拍片確診為“左腎結石',要求服中藥而來(lái)我院求治??淘\:腰酸疼,小便黃赤,舌質(zhì)淡,苔薄白膩,脈沉細。B超提示,左側腎盂積水,可見(jiàn)1.2cm×1.0cm強光團后伴聲影。血常規:WBC10.1×109/L,中性粒細胞0.70,Hb100g/L。尿常規:BLD(+++)、PRO(+)。
西醫診斷:左腎結石。
中醫診斷:石淋,證屬腎陽(yáng)不足,濕熱蘊結下焦。
治療方法:治宜溫腎利濕,清熱化石排石。
處方:熟地黃、丹皮、澤瀉、茯苓、山萸肉、山藥、附子、桂枝、海金沙各10g,金錢(qián)草30g,雞內金20g。5劑,開(kāi)水煎,連服5天。
10月10日二診:服上藥后患者自感腰痛稍減,小便漸清,余無(wú)異常。繼服上方加杜仲10g,牛膝10g,車(chē)前子30g,連服5劑。
10月15日三診:服上藥后,患者食納增及精神好轉,在服后21天時(shí)患者突然感到腰痛,小便疼痛,尿道內似有物堵塞。按摩后排出一枚1.2cm×1.0cm結石,腰感腰疼減輕大半。于10月26日來(lái)院經(jīng)x線(xiàn)及B超檢查左腎結石消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