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辣鍋蹋豆腐
材料:
豆腐一大塊
豬肉餡70克,新鮮香菇100克,雞蛋半個(gè),姜一小塊,蒜兩瓣, 玉米淀粉適量,水淀粉適量,干紅辣椒適量,小蔥一根。
調味料: 生抽 ,蠔油,白糖,雞精。
材料處理:
豆腐切一厘米厚片。雞蛋加鹽打散。姜、蒜切末。紅椒切段。蔥切花。香菇切厚片。
制作一:
1、把豆腐塊在玉米淀粉里滾一下,使均勻沾上干粉。
2、再把裹好干粉的豆腐放蛋液里沾一下。
3、放入鍋中,小火煎至兩面金黃取出待用。
制作二:
1、熱鍋涼油,小火爆香干椒段,姜、蒜末。
2、倒入豬肉餡炒散,至變色。
3、倒入香菇片,炒軟。
4、倒入煎好的豆腐塊,輕手略炒。
5、加入一小碗高湯或水,加入生抽、蠔油和鹽適量,白糖一小勺,燒開(kāi)改小火略煮。
6、煮至湯汁快收干時(shí),調入太太樂(lè )雞精,再以少量水淀粉勾芡,撒上蔥花即可。
砂鍋鹵豆腐
材料:豆腐、干辣椒、大蔥段、姜片、香葉、八角、花椒、桂皮
做法:
1、豆腐切片,過(guò)油炸至金黃撈出瀝干油分備用。
2、將炸好的豆腐和調料一起擺入砂鍋中,加水末過(guò)豆腐即可(加高湯更好,我沒(méi)有高湯,偷懶用的濃縮的,

呵呵
炒麻豆腐

原料:麻豆腐、水發(fā)青豆、水發(fā)黃豆、雪里蕻、

調料:羊尾油、干辣椒、蔥、黃醬、料酒、醬油、鹽、
做法:


1、先把腌好的雪里蕻洗干凈了,用清水反復泡洗,去了咸味兒,頂刀切成末。水發(fā)的青豆、黃豆,放個(gè)八角開(kāi)水煮到剛熟但還沒(méi)爛的地步撈出備用。
2、用鐵鍋把羊尾煸炒出油來(lái),下進(jìn)去蔥姜煸香了。注意,這東西吃油,羊尾得多放點(diǎn),一般一斤麻豆腐要用二兩多羊尾油。


3、蔥姜炸出了味兒,再下一點(diǎn)兒黃醬煸透了,放入雪里蕻炒出香味、放入煮熟的黃豆、青豆,加上料酒、醬油。
4、這時(shí)放入麻豆腐,同時(shí)要加進(jìn)去大量的水,水要能把麻豆腐沒(méi)過(guò)來(lái)才成。


5做這道菜不能離人,因為得不停的用鏟子抄著(zhù)鍋底翻炒,這樣才能保證不糊鍋,不巴鍋底。一會(huì )兒,鍋開(kāi)了,鍋里的麻豆腐會(huì )泛起許多的大大小小的泡兒,伴隨著(zhù)咕嘟、咕嘟的響聲兒,一股麻豆腐特有的酸香氣撲鼻而來(lái)。老北京有句俗話(huà):炒麻豆腐大咕嘟,說(shuō)的就是這個(gè)過(guò)程。這時(shí)候要不斷的繼續抄著(zhù)鍋底翻炒,不能著(zhù)急,等水漸漸的糗進(jìn)麻豆腐里,讓水和麻豆腐完全地交融,有了黏性和糯性,泛出一股特有的香味兒,算炒得了。這個(gè)活兒要

6、最后炸一點(diǎn)辣椒油往上一呲就香的不得了了。
紅燒鍋蹋豆腐

材料:
南豆腐4塊(南豆腐不是老豆腐,也不是很嫩的內脂豆腐,軟硬度是兩者之前的哦)
豬絞肉70克 新鮮香菇100克 姜,蒜蓉各1茶匙 玉米淀粉30克 水淀粉適量
調味料A: 生抽1大匙 ,蠔油1茶匙,砂糖1/2茶匙 高湯或清水(1杯)


魚(yú)香嫩豆腐
材料:豬絞肉80克 南豆腐4塊 蒜蓉1茶匙 姜蓉1/2茶匙 蔥花1茶匙 泡椒8個(gè)切碎
調味料:生抽1又1/2大匙 老抽1茶匙 細鹽1/8小匙 香醋1/2大匙 白糖1茶匙 雞精1/2茶匙
我還加了一小匙豆瓣醬,豆瓣醬很咸,如果有加的話(huà)就不需要再放鹽了.
制作方法:
1.鍋內熱油,放入豬絞肉小火煸炒。
2.至豬肉出油脂時(shí),放入姜、蒜、蔥花、泡椒炒香。
3.注入清水或高湯半杯。
4.加入所有調味料,及切塊豆腐。
5.中火煮開(kāi)后,轉小火煮至湯汁快收干時(shí),加入水淀粉。
6.至湯汁濃稠時(shí)灑上蔥花即可。
1.南豆腐比北豆腐吃起來(lái)口感更好,也更容易入味。
2.因泡椒炒出來(lái)會(huì )有咸味,所以鹽不需要放太多。
3.做豆腐的時(shí)侯,盡量少動(dòng)鍋鏟,用晃動(dòng)鍋子的方法讓調味料均勻,否則容易碎爛。
三鮮土豆泥

主料:土豆(黃皮)400克
輔料:蘑菇(鮮蘑)50克,蝦皮25克
調料:植物油20克,鹽3克,味精2克,大蔥5克
1. 將土豆洗凈煮熟去皮壓成泥;
2. 蘑菇洗凈切??;
3. 蝦皮剁成末;
4. 蔥切末;
5. 炒鍋注油燒熱,下入蔥末熗鍋,放入蘑菇丁、蝦皮末、少許水燜片刻,倒入土豆泥,加精鹽、味精炒勻即可。
毛豆泥
材料:速凍毛豆仁
做法:
從碗里取一部分丟到攪拌器里加水攪攪就成。 
豆腐腦

制作提示:內脂豆腐易做,而且更利于腸胃吸收.
干豆和水的比例一般是1:6或10,內脂比例不超過(guò)0.4%.
各地叫法不同,吃法也不一樣。重慶叫豆腐腦,廣東叫豆腐花。
重慶喜放麻辣調料,廣東人喜愛(ài)放糖漿,冰藏后食用。
材料:黃豆三百克 清水1800克 內脂約五克
做法:
1.泡發(fā);將黃豆提前一晚用水泡發(fā).
2.磨漿:第二天,將泡發(fā)黃豆洗凈.將黃豆與清水分次放入攪拌磨成豆漿.
3.過(guò)濾:將磨好的豆漿再用紗布再過(guò)濾一次,保證更細滑的口感. 
4.煮漿:取一鍋,將生豆漿倒入煮至沸騰后,再調小火煮五分鐘.
5.冷卻:豆漿煮好后,關(guān)火冷卻至八十至九十度.
6.沖漿:將內脂用少時(shí)清水兌勻,另取一容器倒入.然后將煮好的豆漿沖入裝有內脂的容器里.再將容器里的豆漿倒回鍋里.如此兩個(gè)容器倒沖兩次.動(dòng)作要快.
7.凝固:讓豆漿靜置二十至三十分鐘.凝固好后即可.
8.調味:正宗的豆腐腦調料有生抽,紅油辣椒,花椒粉,香油,蔥,香菜,姜蒜水,榨菜末,炸黃豆或花生粒,熟芝麻末.....
豆腐腦素三鮮

1.香菇用清水浸泡至軟后去蒂,切片。
2.番茄氽燙后去皮后切片;木耳撕成小片;香菜洗凈后切末。
3.鍋中入油10克燒熱,將香菇爆香,再放入木耳同炒。
4.倒入3杯水燒開(kāi),再放入番茄,改用小火。
5.加入所有的調味料(鹽3克、胡椒粉2克、香油3克、淀粉加水調成的水淀粉30克),燒開(kāi)后將豆花放入湯中,煮開(kāi)后熄火,撒入香菜末即可盛出食用了。剁椒肉末蒸豆腐

材料:韌豆腐、瘦肉、小油菜葉
調料:剁椒、植物油、料酒、糖、生抽、生粉、雞精
做法:
1.豆腐切塊,擺放于碟內(如下圖所示);小油菜將菜幫和菜葉分開(kāi),各自剁碎;瘦肉剁成肉末,與小油菜幫剁碎部份混合,拌上生抽、糖、料酒、油、生粉,加一些清水,攪拌均勻;
2.豆腐放于燒開(kāi)的蒸鍋內蒸十分鐘;
3.另一邊,起油鍋,倒入拌好的肉末,稍微翻炒后,加開(kāi)水,用鏟將肉末分開(kāi)均勻,放入三匙剁椒,加一點(diǎn)糖,炒出香味后,加雞精,放入切碎的小油菜葉,關(guān)火;
4.蒸好的豆腐倒掉多余的水份,把剛炒制的剁椒肉末淋在豆腐上。

擺放豆腐

拌肉末
蔥油腐竹

主料
:腐竹250克調料:小蔥25克,植物油25克,味精3克,胡椒粉3克,香油5克,鹽15克
蔥油腐竹的做法:
1.腐竹用溫水浸泡,使其逐步軟化,再用刀改成菱形小片,小蔥切花。
2.炒鍋洗凈燒熱,生油少許入鍋,投入一半蔥花煸炒,出香味后下鮮湯250克,鹽和適量清水,再下腐竹,蓋上鍋蓋燜一下,待腐竹入味后,下味精,胡椒粉,香油,收濃鹵汁后出鍋裝盆。
3.另取鍋洗凈上火,加油燒熱,下另一半蔥花煸出香味后,將蔥油直接倒在腐竹上,攪拌均勻,冷卻后裝盤(pán)食用。春蝦燒豆腐

主料: 對蝦500克 豆腐(南)400克
輔料: 韭菜10克
調料: 大蔥13克 姜12克 植物油20克 淀粉(豌豆)5克 鹽3克 味精2克 香油5克
制作工藝
1.將蝦洗凈,剪去蝦須、爪,用刀在脊部片入1厘米取出蝦線(xiàn),然后將頭、尾分別帶半節肉皮切下,去掉脊段的皮。豆腐切2厘米見(jiàn)方塊,入開(kāi)水中焯出。
2.勺內加油燒熱,加入蔥、姜烹出香味,加入蝦頭煸炒出紅色,加蝦身、蝦尾稍炒,隨即加入高湯和豆腐,加鹽燒開(kāi),小火燒入味,撈出頭、尾間隔擺入茶花盤(pán)四周,豆腐內加味精,用水淀粉勾芡,淋香油,盛盤(pán)中央,將蝦身擺放在豆腐上,撒韭菜末即成。
海參木耳小豆腐

做法:
1、海參洗凈切丁,木耳泡發(fā)切碎,胡蘿卜切丁、蘆筍去皮切丁、蔥姜切末。
2、開(kāi)水下海參粒焯熟撈出(千萬(wàn)別沾油)再焯熟蘆筍丁撈出。
3、鍋熱油少許,煸香蔥姜,放入胡蘿卜丁、放少許湯放入海參和木耳,倒入做豆腐丁,加鹽,雞精放入蘆筍丁勾薄欠出鍋。
4、卷心生菜去跟洗凈,取4片成碗狀擺在其中,將炒好的菜倒在生菜碗中即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