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賀普仁進(jìn)入北京市中醫醫院以來(lái),醫院每天排隊掛號的病人無(wú)數,大夫們沒(méi)法像從前那樣大量用針了,扎針的時(shí)間非常有限。
這樣就逼迫著(zhù)針灸大夫要講究效率和效果。一個(gè)嚴峻的考驗擺在針灸大夫面前:要簡(jiǎn)化、精化傳統群針療法。
只有對病人的病情洞察清楚,有的放矢地精挑一兩個(gè)關(guān)鍵穴位下針,方可手到擒來(lái),馬上緩解病人的痛苦。怎么才能精、準,這是大學(xué)問(wèn)。
《一針一得》就是在尋找精、準過(guò)程中逐漸摸索出來(lái)的。它的宗旨是選穴由繁到簡(jiǎn),再由簡(jiǎn)到精,賀普仁為此花了70年!
第一秘
1、搖頭(即賓努之癥):針取屏迫,手法補,穴在長(cháng)強穴。
2、失音:針孔最,腕上七寸。
3、腰痛:合谷。
4、肢腫:溫溜。
5、月水不調:曲池。
6、目視昏昏:灸五里。
7、胸中瘀血:巨骨。
8、氣碩(頹):天鼎。
9、目痛不閉:大迎。
10、噎?。?/span>乳根。
11、心煩:太乙,或針強間。
12、舌強:滑肉門(mén),或針中沖,或針風(fēng)府。
13、心懸:外陵。
14、吐血不愈:取氣沖,三棱針去血,立愈。
15、喉閉:足上、下廉。即上、下巨虛。
16、腹堅大:沖陽(yáng)。
17、面目浮腫水?。?/span>陷谷。
18、唇裂:厲兌。
19、慢驚風(fēng):針隱白。
20、黃疸:商丘。
21、癥瘕:地機。
22、四肢強硬:大橫。
23、喉中作聲(中風(fēng)痰厥之癥):針天溪。
24、項難回顧:少海。
25、遺尿:少府。
26、陰痛:少府。
27、偏墜:少府。
28、手足麻木:肩貞。
29、半身麻木:列缺、太溪。
30、痔漏:天窗。
31、眼動(dòng):顴髎或承泣。
32、翻胃:胃俞或針上脘。
33、津液少:小腸俞。
34、赤白?。?/span>中膂俞。
35、身熱怠惰:陽(yáng)綱。
36、惡血泄注:殷門(mén)。
37、大便堅:浮郄。
38、身戰不耐久立:金門(mén)。
39、身后側痛:京骨。
40、陰癢:然谷或蠡溝。
41、手足冷:太溪。
42、經(jīng)閉:水泉。
43、近視:水泉。
44、腹脹如鼓:復溜。
45、五種水?。ㄐ?、肝、脾、肺、腎):復溜。
46、吐舌:筑賓。
47、舌縱涎下:陰谷。
48、陰縮:大赫。
49、心恍:通谷。
50、唾多:彧中。
51、神氣不足:郄門(mén)。
52、掌中熱:中沖。
53、身如火:中沖。
54、口干:關(guān)沖。
55、產(chǎn)后血暈:支溝。
56、嗜臥:三陽(yáng)絡(luò ),或針腿五里。
57、四肢不欲搖動(dòng):三陽(yáng)絡(luò ),或針腿五里。
58、肩臂痛不能舉:清冷淵。
59、癭瘤:臑會(huì )。
60、風(fēng)寒吐沫:絲竹空。
61、唇強:耳門(mén)。
62、喘息:承靈。
63、吞酸:輒筋。
64、語(yǔ)言不正:日月。
65、四肢不收:日月。
66、百節(肢)酸痛:陽(yáng)輔。
67、毒犬傷:外丘。
68、各處氣傷:足臨泣。
69、諸瘡毒:竅陰。
70、不孕:灸陰廉。
71、腹腫如鼓:章門(mén),或針水分。
72、難產(chǎn):關(guān)元。
73、一切出血:陰交,或針刺長(cháng)強。
74、舌縮:廉泉。
75、噎水漿不下:璇璣。
76、房勞:長(cháng)強。
77、小兒驚悸:身柱。
78、身瘦:至陽(yáng)。
79、水谷不化:懸樞。
80、舌急不語(yǔ):啞門(mén)。
81、恍惚不樂(lè ):陶道。
第二秘
1、感冒發(fā)燒:大椎放血。嚴重的,1~7節逐節放血,效果更佳。
2、寒戰:針后溪。
3、飲食無(wú)味:灸食關(guān)三壯(穴在建里旁1.5寸處)。
4、雷諾氏?。?/span>灸腎俞各一寸處。
5、手顫?。?/span>灸關(guān)元300壯。
6、口腔潰瘍:地倉。慢性的針照海。
7、水臌:偏歷。
8、喘息:肺經(jīng)壓痛點(diǎn)。
9、血淋:三陰交。
10、斷奶:光明。
11、子宮肌瘤:灸痞根。
12、小兒疳積:針四縫。
13、小兒腹泄:針曲池。
14、串腰龍:龍眼放血。
15、各種疔瘡:針身柱或天宗放血。
16、發(fā)際瘡:大椎或委中放血。
17、唇風(fēng)(瘡):針合谷,用燒山火手法。
18、鵝掌風(fēng):針勞宮,癢甚加刺大陵。
19、雀斑:針合谷,用燒山火手法。
20、白癜風(fēng):灸俠白。
21、肛門(mén)瘙癢:針公孫。
22、痔瘡:灸十四椎下旁開(kāi)一寸處,或刺齦交出血。
23、闌尾炎:針闌尾點(diǎn)(急性),或灸肘尖(慢性)。
24、痢疾:針曲池。
25、濕疹:針曲池。
26、瘰疬:針曲池透臂臑,或針肘尖。
27、乳腺炎:針足臨泣。
28、乳脹:溫灸魚(yú)際。
29、鼻衄:針上星,或少商放血。
30、崩漏:針或灸隱白。
31、癔?。?/span>雙內關(guān)同時(shí)進(jìn)針。
32、癲癇:長(cháng)強周?chē)叛?/span>
33、陽(yáng)痿:大赫或環(huán)跳。
34、瘧疾:針大椎,可放血,并可合并撥火罐。
35、痔漏:針陽(yáng)溪。
36、肛裂:針孔最。
37、癜風(fēng):灸左右手中指節,宛宛中。
38、身體反折:肝俞。
39、目戴上:絲竹空。
40、過(guò)經(jīng)不解:期門(mén)。
41、咳嗽飲水:太淵。
42、引兩脅痛:肝俞。
43、引尻痛:魚(yú)際。
44、嘔膿:膻中。
45、嘔逆:大陵。
46、嘔噦:太淵。
47、喘嘔欠伸:經(jīng)渠。
48、數欠而喘:太淵。
49、脅下積氣:期門(mén)。
50、小腹脹痛:氣海。
51、脹而胃痛:膈俞。
52、腹寒不食:灸陰陵泉。
53、心痛食不化:中脘。
54、煩渴心熱:曲澤。
55、心煩怔忡:魚(yú)際。
56、煩悶:腕骨。
57、虛煩口干:肺俞。
58、懈惰:照海。
59、嗜臥不言:膈俞。
60、支滿(mǎn)不食:肺俞。
61、振寒不食:沖陽(yáng)。
62、胃熱不食:下廉。
63、胃熱:懸鐘。
64、胃寒有痰:膈俞。
65、脾病溏泄:三陰交。
66、膽虛呃逆熱上氣:氣海。
67、狂言不樂(lè ):大陵。
68、多言:百會(huì )。
69、目妄視:風(fēng)府。
70、暴驚:下廉。
71、見(jiàn)鬼:陽(yáng)溪。
72、魘夢(mèng):商丘。
73、瘧:腰俞。
74、頭痛:腕骨。
75、心煩:神門(mén)。
76、痿厥:丘墟。
77、暴泄:隱白。
78、洞泄:腎俞。
79、泄瀉不止:神闕。
80、腸風(fēng):灸尾閭骨盡處百壯。
81、脫肛:灸百會(huì ),或尾閭七壯。
第三秘
1、轉胞不溺淋澀:關(guān)元。
2、風(fēng)動(dòng)如蟲(chóng)行:迎香。
3、眉棱痛:肝俞。
4、毛發(fā)焦脫:下廉。
5、鼓頷:少商。
6、咽外腫:液門(mén)。
7、咽食不下:灸膻中。
8、喉痛:風(fēng)府。
9、目風(fēng)赤爛:陽(yáng)谷。
10、倒睫:絲竹空。
11、目急痛:三間。
12、鼻有息肉:迎香或火針點(diǎn)刺息肉處長(cháng)效佳。
13、唇干有涎:下廉。
14、舌干涎出:復溜。
15、唇動(dòng)如蟲(chóng)行:水溝。
16、唇腫:迎香。
17、舌黃:魚(yú)際。
18、齒寒:少海。
19、齒痛:商陽(yáng)。
20、不能嚼物:角孫。
21、腰背佝僂:風(fēng)池、肺俞。
22、背拘急:經(jīng)渠。
23、脊強渾身痛不能轉側:啞門(mén)。
24、臂腕骨痛:陽(yáng)谷。
25、手腕動(dòng)搖:曲澤。
26、手腕無(wú)力:列缺。
27、兩腿如冰:陰市。
28、鶴膝歷節風(fēng)腫:風(fēng)市。
29、腰痛不能久立:附陽(yáng)。
30、腿膝脛酸重:附陽(yáng)。
31、四肢不舉:附陽(yáng)。
32、腰痛不能舉:灸仆參三壯。
33、腰重痛:灸陰谷、委中、陽(yáng)交三壯,吹火泄法。
34、腳轉筋:灸踝上一壯,外灸內,內灸外?;蚓某猩蕉邏?。
35、月經(jīng)過(guò)時(shí)不止:隱白。
36、產(chǎn)后諸?。?/span>期門(mén)。
37、乳腫痛:足臨泣。
38、橫生手先出:灸右至陰三壯,火炷如小麥粒,直接灸。
39、欲斷產(chǎn):灸足右內踝上一寸處及合谷。
40、不時(shí)漏下:三陰交。
41、月水不調,周結成塊:針間使。
42、小兒卒疝:太沖。
43、小兒角弓反張:百會(huì )。
44、小兒泄?。?/span>灸神闕。
45、小兒秋深冷?。?/span>灸臍下三寸。
46、小兒吐乳:灸中庭。
47、小兒口臭:灸勞宮。
48、小兒夜啼:灸百會(huì )三壯。
49、溺水死者:灸臍中。
50、狂犬咬傷:灸咬處瘡上。
51、蛇咬傷人:灸傷處三壯(隔蒜灸)。
52、瘍腫振寒:少海。
53、風(fēng)疹:環(huán)跳(補法)。
54、暴癢:蠡溝(補法)。
55、身瘦不能食:灸大腸俞27壯。
56、不嗜食:刺然谷,多見(jiàn)血,使人饑。
57、身癮疹:伏兔。
58、乏氣:灸第五椎下隨手壯。
59、少年房多短氣:灸鳩尾頭50壯。
60、腹皮痛:鳩尾。
61、瘙癢:鳩尾。
62、鵝掌風(fēng):勞宮。
63、足外皮痛:足臨泣。
64、偏枯:大巨。
65、瘡毒久不合:灸合谷七壯。七次為一療程。
66、頭痛如破:命門(mén)。
67、身熱如火,汗不出:命門(mén)。
68、目不得閉:大迎。
69、肩背頸項痛:涌泉。
70、身腫身重:關(guān)門(mén)。
71、大便血不止:勞宮,灸三壯。
72、皮膚干燥:灸曲池三壯。
73、痂疥:灸大陵二壯。
74、不知味:針氣戶(hù)。
75、噎食反胃:灸乳下一寸處,以差為度。
76、臍風(fēng):然谷。
77、鼻痛:腦空。
78、惡犬傷毒不出:外丘。
79、寒栗重衣不得溫:陽(yáng)白。
80、吐舌:筑賓。
81、舌縱:陰谷。
第四秘
1、口干:針陽(yáng)池。(針章門(mén)亦可)
2、鼻竇頭痛(即鼻竇炎):(實(shí)證)針飛揚。
3、心痛如刺:針然谷。
4、白虎歷節風(fēng)(痛風(fēng)):針金門(mén)。
5、大眥痛:針至陰。
6、腰痛不可屈伸,痛如折:針束骨。
7、身后側痛:針京骨。(內容重復)
8、心下痛氣攻腰脅:針肓門(mén)。
9、渾身骨節痛:針魂門(mén)。灸之效更佳。
10、臑內廉痛:針譩嘻。
11、關(guān)節不利,渾身疼痛:針膈關(guān)。
12、腰髖痛不得久臥:針白環(huán)俞。
13、經(jīng)行腰腿痛:針合陽(yáng)。
14、婦人陰內濕癢疼痛:針膀胱俞。
15、腰痛疲漏:針氣海俞。
16、脊間心后痛:針中渚。
17、兩耳珠痛:頷厭。
18、足下熱:針中都。
19、善搖頭:針京骨。
20、頭痛如破:命門(mén)。
21、肩髃痛:針二間。
22、眼痛:針下廉。
23、腰髖堅痛:針石門(mén)。
24、腰胯痛:針?lè )谩?/span>
25、俠脊膂而痛:針尺澤。
26、膝痛不可屈伸:針大杼。
27、膝脛腫痛:穴巨。
28、肩背強急酸痛:穴水道。
29、膝臏腫痛:穴厲兌。
30、小便熱痛:列缺。
31、肩背痛:聽(tīng)宮。
32、肘中痛:沖陽(yáng)。
33、肩背痛:中渚。
34、正頭痛:中脘。
35、偏頭痛:肓俞。
36、足心痛:針昆侖。
37、腳氣癥:針肩井。
38、肩背酸痛:中渚。
39、肘攣癥:尺澤。
40、手臂痛:針肩髃。
41、手腕無(wú)力:針列缺。(內容重復)
42、手腕搖動(dòng):針曲澤。
43、眉棱骨痛:肝俞。(內容重復)
44、頭痛項強重不能舉:承漿、風(fēng)府。脊背反折不能回顧:承漿、風(fēng)府。
45、足寒如冰癥:腎俞。
46、膝痛:風(fēng)府。
47、轉筋:灸承山七壯。
48、面腫:水分(灸,禁針)。
49、唇腫癥:迎香。
50、唇干:三間。
51、口腔潰瘍:針勞宮、照海。
52、鼻流清涕:灸百會(huì )。
53、口臭:人中、大陵;咽寒:膻中。
54、秋寒冷?。?/span>灸石門(mén)、關(guān)元。
55、卒腹痛:青皮灸臍上下左右各開(kāi)一寸半處三壯。
56、戰栗:針魚(yú)際二分深。
57、月經(jīng)不調,固結成塊:間使。
58、月經(jīng)時(shí)漏下:三陰交。
59、墮胎后手如冰厥逆:肩井。針后如覺(jué)悶亂急補足三里。
60、產(chǎn)后惡露不止:氣海、關(guān)元。
61、白虎歷節風(fēng):針肩井、足三里、曲池、委中、行間。
62、哭笑:百會(huì )、人中。
63、目妄視:風(fēng)府。(內容重復)
64、見(jiàn)鬼:陽(yáng)溪。(內容重復)
65、小兒夜啼:灸百會(huì )三壯。
66、小兒吐乳:灸中庭。
67、小兒囟門(mén)不合:灸臍上下五分處,直接灸三壯。
68、小兒牙口蝕爛:針承漿。
69、小兒口舌瘡臭氣沖人:灸勞宮一壯即可。
70、小兒偏墜單側睪丸腫大:灸關(guān)元、大敦三壯。
71、吐食反胃:先針下脘,后針足三里。
72、哮吼灸法:用線(xiàn)一根套頸上,至鳩尾尖上截斷,轉向后脊骨上線(xiàn)頭盡
處是穴,灸七壯。
73、中風(fēng)失語(yǔ):針魚(yú)際。
74、偏頭風(fēng):鳩尾。
75、中風(fēng):灸神闕百壯。
76、水谷不化、下利:針懸樞。
77、氣喘難臥:灸靈臺。
78、張口不合:灸神道七十七壯。
79、墮胎:關(guān)元,如不落,再補昆侖,立下。
80、口干:章門(mén)。陽(yáng)池亦可。(內容重復)
81、婦人不孕:灸陰廉五壯。
天氣漸涼,給各位同學(xué)特別推薦葫蘆中醫定制微煙陳艾,從三年前開(kāi)始預定。雖有艾煙,但煙味不嗆;雖非黃金艾,但艾絨陳久,軟細。為艾之上品。定制一款好艾條,我們只求真材實(shí)料,最優(yōu)性?xún)r(jià)比。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