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中醫院主任醫師 教授 曹元成
“心律不齊”指的是心跳或快或慢,超過(guò)了一般范圍。心臟自律性異?;騻鲗д系K引起的心動(dòng)過(guò)速、心動(dòng)過(guò)緩或心律不齊;精神緊張、大量吸煙、飲酒、喝濃茶或咖啡、過(guò)度疲勞、嚴重失眠等常為心律失常的誘發(fā)因素;心律失常特別多見(jiàn)于心臟病患者,也常發(fā)生在麻醉、手術(shù)中或手術(shù)后。癥狀
很多心律不齊都沒(méi)有任何癥狀。如果有癥狀,一般為下面幾種:
1.心悸(一種患者自身能夠感覺(jué)到的心跳變快加重)
2.心跳緩慢
3.不規則心跳
4.心跳之間心臟暫停。
嚴重疾病引起的心律不齊,多伴有一些癥狀,常見(jiàn)有頭暈、胸悶、胸痛、氣急、多汗、顏面蒼白、四肢發(fā)冷、抽搐、昏迷等。輕微的心律不齊仍可以照常工作和學(xué)習。
中醫認為心律不齊一定要從脾(胃)論治,。
(1)心神不寧證
證候:心悸心慌,善驚易恐,坐臥不安,失眠多夢(mèng);舌苔薄白,脈象虛數或結代。治法:鎮驚定志,養心安神。
代表方劑:定搏湯。
常用藥物:棗仁30克,石菖蒲15克,龍眼肉20克,珍珠母30克,丹參30克,黨參30克,當歸15克,五味子15克,黃芪20克,麥冬12克,茯苓15克,合歡花12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珠珀散、心腦寧口服。
(2)氣血不足證
證候:心悸短氣、活動(dòng)尤甚,眩暈乏力,面色無(wú)華;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血養心,益氣安神。
代表方劑:雙補湯。
常用藥物:黨參30克,白術(shù)15克,茯苓15克,黃芪30克,黃精15克,山藥30克,當歸15克,杭芍20克,川芎12克,龍眼肉20克,棗仁30克,遠志12克,龍骨30克,牡蠣30克,甘草6克,水煎服。參茯丸、歸脾丸口服。
(3)陰虛火旺證
證候:心悸不寧,心煩少寐,頭暈目眩,手足心熱,耳鳴腰酸;舌質(zhì)紅,苔少,脈細數。
治法:滋陰清火,養心安神。
代表方劑:滋陰安神湯。
常用藥物:黨參30克,生地20克,玄參15克,丹參30克,茯苓15克,五味子15克,遠志12克,桔梗12克,當歸12克,天冬12克,麥冬12克,柏子仁12克,酸棗仁30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珍珠粉3克,甘草6克,水煎服。
(4)氣陰兩虛證
證候:心悸短氣,頭暈乏力,胸痛胸悶,少氣懶言,五心煩熱,失眠多夢(mèng);舌質(zhì)紅,少苔,脈虛數。
治法:益氣養陰,養心安神。
代表方劑:補氣養陰湯。
常用藥物:黨參30克,黃芪30克,白術(shù)12克,山藥30克,黃精15克,麥冬12克,五味子15克,熟地20克,蓮子心10克,玉竹12克,首烏20克,枸杞15克,龜板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棗仁丸、珍珠丸口服。
(5)痰火擾心證
證候:心悸時(shí)發(fā)時(shí)止,胸悶煩躁,失眠多夢(mèng),口干口苦,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苔黃膩,脈弦滑。
治法:清熱化痰,寧心安神。
代表方劑:清火化痰湯。
常用藥物:竹葉12克,黃芩10克,梔子12克,膽草12克,膽南星10克,半夏12克,陳皮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枳實(shí)12克,黃連10克,大黃3克,全瓜萎15克,天竺黃12克,水煎服。蛇膽丸、清開(kāi)靈口服。
(6)心脈瘀阻證
證候:心悸不安,胸悶不舒,心痛時(shí)作,或見(jiàn)唇甲青紫或有瘀斑;脈澀或結代。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通絡(luò )。
代表方劑:逐瘀湯。
常用藥物:丹參30克,赤芍12克,桃仁12克,紅花10克,香附12克,延胡索12克,當歸15克,川芎12克,乳香6克,沒(méi)藥6克,澤蘭12克,坤草20克,三棱12克,夜交藤30克,合歡花12克,甘草6克,水煎服?;钛?、逐瘀丸口服。
(7)心陽(yáng)不振證
證候:心悸不安,胸悶氣短,面色蒼白,形寒肢冷;舌質(zhì)淡白,脈虛弱或細數。
治法:溫補心陽(yáng),安神定悸。
代表方劑:補陽(yáng)湯。
常用藥物:人參10克,熟附子10克,姜黃12克,桂枝12克,炙甘草12克,煅龍骨30克,煅牲蠣30克,琥珀5克,黃芪30克,黃精15克,吳茱萸10克,白術(shù)12克, 茯苓15克,芍藥20克,水煎服。桂附丸、補心丸口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容均由用戶(hù)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diǎn)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