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二則
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卻是義外也?!?/span>
什么是義?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羞惡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惻隱之心,仁也;
羞惡之心,義也;
恭敬之心,禮也;
是非之心智也。
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
王陽(yáng)明說(shuō):良知就是仁義禮智這四心。
義 通宜。意思是宜于做什么。
在適合的時(shí)間做適合的事情。
孟子把義叫作羞惡之心。
禮通理。
是非之心智也——什么是我的最佳利益。
心就是仁;就是義;就是理;就是智。
——仁義禮智不是由外在滲透給我的。不是我去學(xué)仁,我就得到了仁;不是我學(xué)習一些禮節,我就具備了理;也不是我學(xué)經(jīng)驗技能,我就具備智慧了。
這些本就是我固有的,只是我沒(méi)認識到。
所以,仁義禮智,不是外來(lái)的。仁義禮智是良知光明之后,自然會(huì )呈現的。
道德 就是一心三藏,色空不二。
道:是體、高維、本體、空;
德:是用、三維、妙用、色。
在這個(gè)三維世界,最高的能量就是明德 厚德 上德 玄德 全德……
明明德 就是合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