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炎是一種常見(jiàn)腸道疾病,患者多見(jiàn)為慢性癥狀。治療起來(lái)比較麻煩,一般效果比較慢。專(zhuān)家建議在采用藥物治療的同時(shí)配合使用
食療能收到不錯的效果。結腸炎可以用哪些
食療治療?
第一:山藥芡實(shí)扁豆糕:鮮山藥250g,赤小豆150g,芡實(shí)米30g。白扁豆、云茯苓各20g。烏梅4枚。先將赤小豆制成豆沙,加適量白糖待用;將云茯苓、白扁豆、芡實(shí)米研成細粉。加少量水蒸熟;鮮山藥蒸熟去皮,加入茯苓等蒸熟的藥粉,拌勻成泥狀。將藥泥在盤(pán)中薄薄鋪一層,再將豆沙鋪一層,如此鋪成六七層,成千層糕狀,上鍋再蒸。待熟取出。以烏梅、白糖熬成濃汁。澆在蒸熟的糕上,即可食用。
功效:山藥益氣健脾治本,芡實(shí)固澀。白扁豆、云茯苓助山藥,烏梅配伍芡實(shí)收斂。本方標本同治,而更適宜于疾病緩解期食用,能健脾止瀉,但抗菌、消炎、解毒功能稍差。
第二:蕎麥山楂石榴餅:養麥面1000g,鮮山楂500g,橘皮、青皮、砂仁、枳殼、石榴皮、烏梅各10g,白糖適量。先將橘皮、青皮、砂仁、枳殼、石榴皮、烏梅加適量白糖。用水1000mI煎煮。30分鐘后濾渣留汁。鮮山楂煮熟去核碾成泥狀待用;蕎麥面用藥汁和成面團。將山楂泥揉入面團中。做成小餅烤熟。每日2次,1次1塊即可。以上配量是1劑量,服完后可繼續再做。養麥又名凈腸草,有清利腸道污物之效。
第三:馬齒莧飯:馬齒莧100g,大米250g。馬齒莧洗凈切細,和大米調和。加水常法煮飯??稍缤矸?。連服15日以上。本方對
潰瘍性結腸炎急性發(fā)作時(shí)有效。馬齒莧是常用的清熱解毒、痢止瀉的中草藥,也可作食物用。鄉間以馬齒莧加肉作餡,包餃子、做包子等均可,有防治
胃腸炎、細菌性疾等作用。
以上三種方法僅供參考,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進(jìn)行治療,另外有一種叫做
奘靈水蘇糖的
生物制品對腸道疾病的治療有很好的效果,特別是慢性結
腸炎的治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去了解一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容均由用戶(hù)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diǎn)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