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又名銀杏、白果仁、白果肉。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的干燥成熟種子。
白果具有斂肺定喘,止帶濁,縮小便的作用。主要用于痰多喘咳,帶下白濁,遺尿、尿頻等。因其苦甘澀而性沉降,能斂肺氣,平喘咳,止帶濁,縮小便。故對痰多咳喘、帶下淋濁、小便頻數等證有治療作用。本品為亦藥亦食之品,但有毒,故不宜多食。
現代臨床上還用于神經(jīng)性頭痛,肺結核,痤瘡,美尼爾綜合征,慢性支氣管炎,糖尿病等。
附:近年來(lái)用8~9月采收的白果樹(shù)葉片,曬干。每日1劑,煎服5~10克。用于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高脂血癥及腦血管痙攣等病。
用法推薦:
(1)醫師處方用量4.5~9克。
(2)白果仁1~4枚、雞蛋1只。雞蛋敲破一小口,將白果仁裝入雞蛋內,蒸熟服用,每日1次。治白帶增多,小兒腹瀉。
(3)白果仁1~3枚。焙干搗碎,沖入煮沸的豆漿內,每日1次。用于帶下癥。
(4)白果5個(gè)(去皮,炒黃)、黑豆90克、大棗20枚(去核)。共燉熟,1日分2次食完,連服3劑。用于白帶異常。
(5)白果10枚(去皮)。研為細末,1日分3次服,用米湯沖服。用于白帶異常,小便過(guò)多。
(6)白果120克、硫磺6克。置鍋內共炒熟,去殼,再放入煉好的白蜜中浸泡,每日早上空腹服白果10枚,淡鹽湯送服。用于赤白帶。
(7)白果仁10克、硫磺5克、面粉500克。上藥共研為細末,加入面粉,做成4個(gè)餅,烤熟后食之,1日2次,1次1個(gè),連服5天。
用于白帶過(guò)多、腥臭,腰酸腿痛。
(8)白果10克、粳米30克。共煮成粥,1次服完,連服7天。用于白帶異常。
(9)白果仁15克、蓮子肉15克、糯米15克。研為細末,烏骨雞1只,去內臟裝藥,燉爛熟,空腹調味食之。用于婦女虛弱赤白帶下。
(10)白果50克、冬瓜子25克、蓮子20克、胡椒粉15克、白糖適量。
白果去皮、芯,冬瓜子洗凈,蓮子去芯,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40分鐘,過(guò)濾取汁,加入胡椒粉和白糖,攪勻即可食用。用于熱淋,小便白濁,白帶異常等。
(11)白果15克、豆漿500ML。白果取仁砸碎,與豆漿同用小火煎煮熟飲用。用于婦女腰酸帶下多及更年期綜合征等。
(12)鮮白果(帶果肉)30克。將鮮白果連果肉一起搗碎,水煎服。用于神經(jīng)性頭痛(本方有毒,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13)白果仁適量。用菜油浸泡1月之后,少量服用。用于肺結核。
(14)白果10克(去殼),加水煮熟,兌砂糖或蜂蜜,連湯食,常服用。用于咳喘,肺結核咳嗽。
(15)白果3~6克。炒熟后研粉,紅棗煎湯調服。用于頭風(fēng)眩暈。
(16)生白果仁適量。去外殼,切片,外搓面部。用于痤瘡。
(17)白果仁適量。將其搗爛,外敷患處。用于頭癬。
(18)白果適量。燒炭存性,內服。用于癲癇。
(19)白果4個(gè)、蜂蜜25克。先用水煎白果,取汁,后加蜂蜜調勻,每晚睡前服,連服5日。用于哮喘。
(20)白果仁9克、炙麻黃6克、射干10克、陳皮10克、桑白皮15克。
每日1劑,水煎,分2~3次服。用于哮喘。
(21)白果仁6克、杏仁6克、葶藶子9克、甘草9克。每日1劑,水煎,分2~3次服。用于慢性支氣管炎。
(22)白果仁10枚、生姜3片、鮮藕250克、梨1個(gè)、甘蔗汁50ML、竹瀝10克、白蘿卜1個(gè)、蜂蜜250克。將上藥共搗爛,絞取汁,1日分2次服。用于胃痛。
(23)生白果仁20克、生龍骨50克。共研為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每次1丸,1日2次,開(kāi)水沖服。用于遺精。
(24)白果3個(gè)、五味子15克。每日1劑,水煎,分2~3次服。
用于遺精。
(25)白果15粒、雞冠花15克、臭椿樹(shù)皮15克、童子雞1只。共用水燉熟,酌加食鹽調味,1日分數次食雞喝湯,2日1劑,連服3劑。
用于糖尿?。ǔ舸粯?shù)皮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根部或干部的內皮)。
(26)白果10克、夏枯草50克、豆腐50克、甘草10克。每日1劑,水煎喝湯及食可食之藥。用于癲癇。
(27)白果(去殼)100克。用水煎湯洗患處。用于漆瘡。
(28)白果15克、白果葉15克、木蘭皮60克。共置100ML陳醋內浸泡7日后,取藥液每日晚上涂患處。用于酒糟鼻(木蘭皮為木蘭科植物辛夷的皮)。
(29)白果適量。搗破,剝去外殼,取種仁炒熟,5~10歲兒童每次吃5~7個(gè),成/人每次吃5~10個(gè),日食2次,吃時(shí)細嚼慢咽。用于遺尿。
(30)白果3~5克、狗肉200克。共燉熟,食鹽調味,酌情食用,連用2~3劑。用于小兒夜間尿多。
(31)白果200克、白鴨1只、雞油15克、化豬油500克。白果取仁,煮熟,撕去皮膜,切去兩頭,通去心,用水焯去苦味,在豬油鍋內炸至微黃;鴨宰殺并煺凈毛、剖去內臟、宰去頭足、洗凈,用食鹽適量、胡椒粉2克、紹酒60克將鴨身內外抹勻放入盆中,加入姜、蔥、花椒適量,腌約1小時(shí)取出,用刀從脊背處宰開(kāi),去凈全身骨頭,鋪入碗內,修下的鴨肉切成白果大小的丁,同白果合勻,放于鴨脯上,注入清湯,上籠蒸約2小時(shí),至鴨肉熟爛翻入盤(pán)內;潷出碗內湯汁裝于火勺內,燒沸,加適量紹酒、食鹽、味精、胡椒粉、濕淀粉少許勾薄芡,放豬油,掛白汁蘸于鴨肉上即可食用。食之對肺虛或虛勞的咳喘痰多,帶下清稀,小便頻多等癥者有保健治療作用,也可用于營(yíng)養不良性水腫。
(32)白果100克、嫩雞肉(無(wú)骨)250克、蛋清2個(gè)、豬油500克(實(shí)耗油約50克)。白果去殼,熱油鍋內爆至六成熟時(shí)撈出剝去薄衣,洗凈;雞肉切成約1.2CM見(jiàn)方的丁,加入蛋清、食鹽3克、淀粉5克拌和上漿;炒鍋燒熱,放入豬油,燒至六成熱時(shí)將雞丁下鍋用勺劃散,放入白果炒勻至熟,撈起瀝去油;原鍋內留豬油約20克,投入蔥段煸炒,隨即烹入紹酒適量,加湯,放食鹽、味精,倒入雞丁和白果,翻均勻,用濕淀粉勾薄芡,淋入芝麻油,再顛翻幾次即可食用。
用于老年體虛濕重之久咳、痰多、氣喘,小便頻數及婦女脾腎虧虛濁濕下注之帶下量多,質(zhì)稀等癥,身體虛弱或無(wú)病食之,亦可營(yíng)養健身,也可作老年慢性氣管炎、肺心病、肺氣腫及帶下證患者之膳食。
(33)白果1000克、白砂糖500克。白果去殼,用清水洗干凈,沸水稍焯,撈出后撕去外膜,摳去心,漂洗后再放入鍋內,置中火上煮沸后約40分鐘,撈出瀝凈水,放在方盤(pán)內待涼,撒入白糖和勻,裝入潔凈的小壇內,封口,密漬24小時(shí)后即可食用。用于脾虛濕盛之腹瀉、帶下及痰多咳喘,小便頻數、失禁、遺尿等癥,也可供慢性氣管炎、肺氣腫、遺尿癥患者食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