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醛固酮拮抗劑,依普利酮
健康網(wǎng)訊:
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能影響血管彈性和血容量,它是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子。運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的AT1受體(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 )拮抗劑來(lái)阻斷RAAS的作用,能降低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風(fēng)險和死亡率,并延緩腎病的進(jìn)展。
有資料顯示醛固酮是血管毒性和纖維化的獨立影響因子。在人類(lèi),血漿醛固酮濃度升高與內皮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左室肥厚和死亡有關(guān)。盡管ACEI 或AT1R拮抗劑能降低血漿醛固酮的濃度,但在長(cháng)期治療中,醛固酮的濃度又恢復到原來(lái)的水平。對于高血壓、左室肥厚和充血性心衰的病人,螺內酯(安體舒通)能進(jìn)一步提高ACEI對心血管的保護,減少心血管危險事件的發(fā)生。但螺內酯是一種非特異性醛固酮受體拮抗劑,它產(chǎn)生的孕激素和抗雄性激素副作用限制了其治療高血壓,尤其是高醛固酮病人中的應用。美國FDA于2002年4月批準了一個(gè)新的選擇性醛固酮受體拮抗劑依普利酮(eplerenone)用于高血壓的治療。
1 依普利酮一般藥理學(xué)和藥動(dòng)學(xué)
依普利酮是一種新型的選擇性醛固酮受體拮抗劑。它的化學(xué)結構是9,11-環(huán)氧-17-羥基-3-氧代- γ-內酯-4-孕烯-7,21-二羧酸甲酯(7α,11α,17α) [pregn-4-ene-7,21-dicarboxylic acid,9,11-epoxy- 17-h(huán)ydroxy-3-oxo-γ-lactone,methyl ester(7α,11α, 17α)]。從螺內酯導人9α,11α-氧橋,用甲酯基取代 17α-硫代乙?;?。盡管在體外依普利酮對醛固酮受體的親和力是螺內酯的1/10-l/20,但是在體內的效力是螺內酯的50%~75%。螺內酯的17α-硫代乙?;簧牾セ〈?,明顯提高了依普利酮對酸固酮受體的選擇性。例如,大鼠中依普利酮對醛固酮受體的IC50為360nmol/L,而對雄激素、孕酮和雌激素受體的IC50>1×104nmol/L。
人口服依普利酮后,約1.5h達到血漿峰濃度,食物不影響它的吸收??诜^對生物利用度不清楚,經(jīng)CYP3A4代謝成失活產(chǎn)物,半衰期為4~6h。相比而言,螺內酯轉化成活性代謝產(chǎn)物坎利酸和坎利酸內酯,其半衰期為17~22h。依普利酮血漿清除率為10L/h,表現分布容積為43~90L,其血漿蛋白結合率為50%。
不論男女,依普利酮100mg/d藥動(dòng)學(xué)是相似的。年齡,種族,肝、腎功能可影響依普利酮的藥動(dòng)學(xué)參數,與18~45歲受試者相比,65歲以上人群依普利酮的峰濃度(Cmax)和血藥濃度-時(shí)間曲線(xiàn)下面積(AUC)分別升高了22%和45%;黑種人與白種人相比,Cmax和AUC分別降低了19%和26%。在腎功能不全病人中,依普利酮Cmax和AUC降低,血透中不被清除;與正常人群相比,Child-Pugh肝功能B級病人 Cmax和AUC分別降低了3.6%和42%。
2 依普利酮對心血管的保護作用
2.l 高血壓 美國FDA批準時(shí),依普利酮已在 3091名高血壓病人的臨床研究中評價(jià)該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417名輕、中度高血壓病人(95mmHg≤ 舒張壓<ll4mmHg)為期8周安慰劑對照的隨機雙盲試驗中,依普利酮50、100、400mg/d的劑量依賴(lài)性降低靜息時(shí)收縮壓和舒張莊,400mg/d的效果與螺內酯100mg/d相近。50mg/d或100mg/d給藥時(shí),每日劑量分兩次給予對靜息時(shí)收縮壓和舒張壓降低幅度,大于每日劑量一次給藥。依普利酮50~100 mg/d分兩次給予對動(dòng)態(tài)血壓的降低幅度與此劑量一次給予相比差異不大;但400mg/d分兩次給予對動(dòng)態(tài)血壓的降低幅度大于此劑量一次給予。
Krum等報道了服用ACEI或AT1R拮抗劑的病人合用依普利酮(50~100mg/d)后靜息時(shí)收縮壓均明顯下降,合用AT1R拮抗劑病入的舒張壓明顯降低,而合用ACEI病人的舒張壓下降不明顯。依普利酮對心率沒(méi)有影響。
使用依普利酮(50~400mg/d)12~24h后血漿腎素、醛固酮活性的提高呈劑量依賴(lài)關(guān)系。依普利酮400mg/d對血漿腎素、血管緊張素和醛固酮的影響與螺內酯50mg,bid相當。服用ACEI(或AT1R拮抗劑)的病人給予依普利酮50、100mg/d,血漿腎素分別提高92.5%、95.9%,醛固酮分別提高70.3%、 60.4%。
性別和年齡對降壓效果無(wú)影響。在一項低腎素高血壓病人的研究中,依普利酮對黑種人的降壓幅度小于白種人。對低腎索型輕中度高血壓的黑種人,依普利酮200mg/d降壓幅度大于A(yíng)T1R拮抗劑氯沙坦50~100mg/d。在老年病人中(平均67.7歲),依普利酮50~200mg/d降壓效果與氨氯地平2.5~ 10mg/d相近。
2.2 左室肥厚 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人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與左室肥厚有關(guān)。對輕中度高血壓和心臟超聲提示左室肥厚病人,予依普利酮(200 mg/d)、依那普利(40mg/d)和依普利酮/依那普利(200mg/d,10mg/d)治療9個(gè)月后,3組病人血壓下降的程度相似;MRI提示3組病人在室容積均明顯下降,依普利酮/依那普利組在室容積減少27.2 ml,明顯大于依普利酮組14.5ml(P=0.007)和依那普利組19.7ml。
2.3 充血性心力衰竭 在6200名心肌梗死后(3~ 14d)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數<40%)的病人中,用ACEI、AT1R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地高辛和噻嗪類(lèi)利尿劑標準治療基礎上合用依普利酮,能明顯降低終點(diǎn)事件(P=0.008)和心血管病的死亡率(P=0.0002)。
2.4 腎臟的保護 對輕中度高血壓和左室肥厚病人,依普利酮/依那普利(200mg/d,10mg/d)組尿白蛋白/肌酐比(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 UACR)下降52.6%,大于依普利酮(200mg/d)組(24.9%,P=0.001)和依那普利(40mg/d)組(37.4%,P=0.038)。在另一項輕中度高血壓病人的研究中,依普利酮50~200mg/d使血壓下降 16.5/13.3 mmHg,UACR下降61.5%;而依那普利 10~40mg/d血壓下降14.8/14.1mmHg,UACR下降25.7%。又一項2型糖尿病病人的研究顯示,依普利酮組(50~200mg/d)、依那普利組(10~40 mg/d)和依普利酮/依那普利聯(lián)合組(50~200 mg/d,10mg/d)UACR分別下降62%、42%和 74%。這些提示依普利酮能降低蛋白尿,保護腎臟。
3 不良反應及藥物相互作用
依普利酮<400mg/d給藥時(shí),血鉀濃度呈劑量依賴(lài)性(0.08~0.36mmol/L)升高。在 Randomized Aldactone Evaluation Study(RALES)試驗中,服用ACEI和袢利尿劑的病人給予螺內酯,平均血鉀升高0.3mmol/L。故對于補鉀或使用保鉀利尿利(如阿米洛利、氨苯蝶啶)的病人應避免使用依普利酮。
對于腎功能不全、糖尿病和微量蛋白尿的病人服用依普利酮應加強監測高鉀血癥(血鉀>5.5 mmol/L)的發(fā)生。在臨床研究中,高鉀血癥的發(fā)生率與肌酐清除率有關(guān),基礎肌酐清除率>100 ml/min、70~100ml/min和<70ml/min時(shí),發(fā)生率分別為2.6%、5.6%和10.4%。在伴有微量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病人研究中,依普利酮200mg/d,高鉀血癥的發(fā)生率為33%,如同時(shí)給予依那普利可升至 38%。
依普利酮引起性激素相關(guān)的不良反應比螺內酯低。在為期6個(gè)月的對照研究中,男性乳腺發(fā)育、乳腺痛和同時(shí)出現這兩種癥狀的病人分別為O.7%、 1.3%和1.6%。相比而言,在RALES試驗中,使用螺內酯后平均隨訪(fǎng)24月,男性乳腺發(fā)育或乳腺癌的發(fā)生率為10%,在男性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人中,乳腺發(fā)育為6.9%。在依普利酮試驗中,女性異常月經(jīng)出血發(fā)生率為0.8%,這與螺內酯相似。
在依普利酮試驗中,也觀(guān)察到其他一些并發(fā)癥。服用依普利酮50、400mg/d,膽固醇分別升高10.4、 301.6μmol/L,三酰甘油分別升高l84.6、691.6 μmol/L,肌酐分別升高0.884、2.652μmol/L,血鈉分別降低0.7、1.7mmol/L。約0.66%的病人血清轉氨酶升高3倍,但沒(méi)有肝功能不全的報道。在一項研究中,服用依普利酮400mg/d后促甲狀腺激素升高,但依普利酮不影響QT間期。由于依普利酮主要通過(guò)CYP3A4代謝,酮康唑是CYP3A4強抑制劑,使依普利酮的AUC增加5倍,應避免與之合用;而維拉帕米、紅霉素和沙奎那韋等藥物是CYP3A4的弱抑制劑,使AUC增加2倍,應慎用。
4 小結
在動(dòng)物和人中,鹽皮質(zhì)激素可引起心血管和腎臟的損傷,增加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和死亡率,醛固酮受體拮抗劑能拮抗這一作用,起到心血管的保護作用。依普利酮是一種新型的、能有效降低血壓的選擇性醛固酮受體拮抗劑,能減輕心肌纖維化、肥厚和血管炎癥反應,并降低左心功能不全病人的死亡率。與螺內酯相比,依普利酮同樣能引起血鉀濃度升高,但性激素相關(guān)的不良反應較少,是一種有應用前景的醛固酮受體拮抗劑。 (藥學(xué)服務(wù)與研究第4卷第3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