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手揮琵琶
1. 跟步展臂
右腳向前收攏半步,腳前掌輕落于左腳后,與左腳相距約一腳長(cháng);右臂稍向前伸展,腕關(guān)節放松。(圖31)

圖 31
2. 后坐引手
重心后移,右腳踏實(shí),上體右轉;左手向左、向上劃弧擺至體前,手臂自然伸直,掌心斜向下;右手屈臂后引,收至胸前,掌心斜向上;眼轉看左手。(圖32)

圖 32
3. 虛步合手
上體稍向左回轉(斜向東南),左腳稍向前移,腳跟著(zhù)地,成左虛步;兩臂外旋,屈肘合抱,兩手前后交錯,側掌合于體前。左手與鼻相對,掌心向右;右手與左肘相對,掌心向左,兩臂猶如抱琵琶的樣子;眼看左手。(圖33)

圖 33
【要點(diǎn)】
① 本勢的攻防用意是合手撅臂。當對方右手打來(lái),我用右手握其腕部,順勢向后牽引。同時(shí)左手貼于對方右肘關(guān)節處,兩手左右合力,用反關(guān)節擒拿技法撅折對方右臂。
② 注意身法與手法、 步法的協(xié)調。后坐引手時(shí),以重心后坐和轉體來(lái)帶動(dòng)兩臂的前擺和后引;在做合手和虛步時(shí),要以身體的向左回轉來(lái)協(xié)調上下肢動(dòng)作。
③ 定勢時(shí),兩臂應半屈成弧,舒展圓滿(mǎn)。同時(shí)還要頂頭豎脊,松腰沉氣,屈腿落胯,體現出沉穩、 挺拔、 飽滿(mǎn)的氣勢。
【易犯錯誤】
① 身法與手法不協(xié)調。常出現兩種傾向: 一是轉體過(guò)大,動(dòng)作散亂,上體忽側忽正,腰肢脫節。二是轉體過(guò)小,手法飄浮,動(dòng)作呆板。
② 定勢時(shí)兩臂過(guò)分彎曲團縮,夾肋夾腋,動(dòng)作不展。
③ 虛步俯身突臀,或仰身挺腹。
(六)左右倒卷肱
1. 右倒卷肱
(1)轉腰撤手
上體稍右轉;右手隨轉體向下經(jīng)腰側向后上方劃弧,右臂微屈,手與頭同高,手心翻轉向上;左手同時(shí)翻轉向上停于體前;頭隨身體轉動(dòng),眼向右平視。(圖34)

圖 34
(2)退步收掌
上體稍左轉;左腳提收向后退一步,腳前掌輕輕落地;右臂屈卷,右手收至肩上耳側,掌心斜向下方;左手松沉,開(kāi)始后收;眼看左手。(圖35)

圖 35
(3)虛步推掌
上體繼續左轉;重心后移,左腳踏實(shí),右腳以腳掌為軸扭直,腳跟離地,右膝微屈成右虛步;右手推至體前,腕與肩同高,掌心向前;左手向后、向下收至左腰側,手心向上;眼看右手。(圖36)

圖 36
2. 左倒卷肱
(1)轉腰撤手
上體稍左轉;左手向左后上方劃弧,與頭同高,掌心向上,左臂微屈;右手翻轉停于體前;頭隨身體轉動(dòng),眼向左平視。(圖37)

圖 37
(2)退步收掌
上體稍右轉;右腳提收向后退一步,腳前掌輕輕落地;左臂屈卷,左手收至肩上耳側,掌心斜向前下方;右手松沉,開(kāi)始后收;眼看右手。(圖38)

圖 38
(3)虛步推掌
上體繼續右轉;重心后移,右腳踏實(shí),左腳以腳掌為軸扭直,腳跟離地,左膝微屈成左虛步;左手推至體前,腕與肩同高,掌心向前;右手向后、向下劃弧,收至右腰側,掌心向上;眼看左手。(圖39)

圖 39
3. 右倒卷肱
(1)轉腰撤手
上體稍右轉;右手隨轉體向后上方劃弧,右臂微屈,手與頭同高,手心向上;左手翻轉停于體前,掌心向上;頭隨身體轉動(dòng);眼向右平視。(圖40)

圖 40
(2)退步收掌
上體稍左轉;左腳提收向后退一步,腳前掌輕輕落地;右臂屈卷,右手收至右肩上耳側,掌心斜向下方;左手松沉,開(kāi)始后收;眼看左手。(圖41)

圖 41
(3)虛步推掌
上體繼續左轉;重心后移,左腳踏實(shí),右腳以腳掌為軸扭直,腳跟離地,右膝微屈成右虛步;右手推至體前,腕與肩同高,掌心向前;左手向后、向下劃弧,收至左腰側,手心向上;眼看右手。(圖42)

圖 42
4. 左倒卷肱
(1)轉腰撤手
上體稍左轉;左手向左后上方劃弧,手與頭同高,掌心向上,左臂微屈;右手翻轉停于體前,掌心向上;頭隨身體轉動(dòng),眼向左平視。(圖43)

圖 43
(2)退步收掌
上體稍右轉;右腳提收向后退一步,腳前掌輕輕落地;左臂屈卷,左手收至肩上耳側,掌心斜向前下方;右手松沉,開(kāi)始后收;眼看右手。(圖44)

圖 44
(3)虛步推掌
上體繼續右轉;重心后移,右腳踏實(shí),左腳以腳掌為軸扭直,腳跟離地,左腳微屈成左虛步;左手推至體前,腕與肩同高,掌心向前;右手向后、向下劃弧,收至右腰側,掌心向上;眼看左手。(圖45)

圖 45
【要點(diǎn)】
① 本勢的攻防含意是在退守中反擊。以右勢為例,假設對方右手攻來(lái),我用左手接住,順勢退步牽引,右手乘機向前擊打對方。
② 本勢的步法是在虛步基礎上的連續退步。學(xué)練中要抓住 “重心平穩”、“點(diǎn)起點(diǎn)落”、 “輕起輕落” 的要點(diǎn)?!爸匦钠椒€” 是指提腿時(shí)身體重心不要升高,落步時(shí)重心不要降低,身體不要在退步中出現明顯的起伏?!包c(diǎn)起點(diǎn)落”、“輕起輕落” 是指動(dòng)作輕靈柔和,由點(diǎn)及面。提腳時(shí)先提腳跟,落腳時(shí)先落腳掌(向前上步時(shí)先落腳跟)。不可提腳猛蹬急收,落腳沉重砸地。
③ 卷肱動(dòng)作應屈肘折臂,避免屈指卷腕,不要把卷肱做成卷腕花。當推掌到頂點(diǎn)時(shí),要有意識地坐腕、 展掌、 舒指,體現由虛到實(shí)的勁力變化。
④ 撤手時(shí)手要走弧線(xiàn),不要直抽直拉。另外,兩掌的推撤要協(xié)調配合,在體前有一個(gè)兩掌交錯的過(guò)程,不要相距太遠。
⑤ 本勢的眼神,應隨著(zhù)轉體先向側看,再轉看前手。
【易犯錯誤】
① 分不清哪里是定勢,造成動(dòng)作配合混亂。定勢應是第三動(dòng) “虛步推掌”。這時(shí),眼睛注視前手,上體舒展伸拔。有人常常推掌時(shí),頭轉看后方,手眼脫節。
② 退步時(shí)上體歪扭,兩腿 “擰麻花”。
③ 退步時(shí)重心控制不穩,體重過(guò)早后坐,造成落腳沉重,腳快手慢,上下不協(xié)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