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著(zhù)五千多年的封建歷史,其中元朝是我國歷史上存在的疆域最大的王朝,它的前身蒙古帝國是世界上存在的疆域最大的王朝,但是后來(lái)蒙古帝國被分裂成四大汗國,那你知道元朝四大汗國滅亡順序嗎?下面就為你具體的介紹一下吧。
元朝四大汗國:
元朝的四大汗國主要是指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在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爭奪汗位后,除了元朝之外的四個(gè)不同的汗國,它們分別是金帳汗國(又稱(chēng)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和伊利汗國。 這四個(gè)汗國都來(lái)自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也就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下面具體講解元朝四大汗國滅亡順序。
1、窩闊臺汗國(1225--1309)
窩闊臺汗國是四大汗國中滅亡最早的一個(gè),窩闊臺汗國是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臺的封地,都城在今新疆境內,公元1229年窩闊臺繼承成吉思汗的帝位后,就將封地賜給自己的兒子貴由,公元1251年蒙哥汗即位后,將窩闊臺汗國分封給諸王,公元1310年原來(lái)的窩闊臺汗國一部分歸附欽察汗國,一部分被并入元朝,是四大汗國中存在時(shí)間最短的一個(gè)。
2、察合臺汗國(1227--1369)
察合臺汗國,它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的封地,后來(lái)汗位傳到第三代的時(shí)候,亞洲中部的蒙古貴族各部各自為政,互相攻殺,于公元1321年,察合臺汗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公元1370年,西察合臺汗國為帖木兒帝國所滅,東察合臺汗國的統治維持到16世紀。
3、伊兒汗國(1256--1388)
伊兒汗國,又稱(chēng)伊爾汗國,他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西征后建立的,與元朝關(guān)系一直都很密切,伊兒汗國因為有多位汗王對汗國進(jìn)行了改革,加速了當地蒙古人的伊斯蘭化進(jìn)程,公元1334年,伊兒汗國的汗王不賽因死后,諸王爭立,汗國陷于分裂,國勢益衰,公元1388年為帖木兒帝國所滅。
4、金帳汗國(1219--1502)
金帳汗國也稱(chēng)欽察汗國,是成吉思汗長(cháng)子術(shù)赤的封地,由成吉思汗汗的孫子、西征統帥拔都正式建立,主要轄區是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山的地區,是四大汗國中,疆域最為遼闊的一個(gè),后來(lái)汗國境內出現了以莫斯科大公國為核心的新的國家俄羅斯,而金帳汗國則分裂成許多汗國,最終于公元1502滅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