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慢性結腸炎在臨床上屬多發(fā)病,其特點(diǎn)是易反復發(fā)作,病程遷延日久而損傷人體正氣。中醫認為其病因是由于正氣內虛,飲食、情志、外邪等損傷脾胃所致,病機是脾虛、濕盛、氣滯。
【關(guān)鍵詞】 慢性結腸炎;痛瀉要方;四君子湯;四神丸
筆者在1993至2008年以痛瀉要方合四君子湯、四神丸加減慢性結腸炎60例,收到了較好的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1978年中華醫學(xué)會(huì )杭州全國消化系統疾病學(xué)術(shù)會(huì )議制定的診斷標準,全部病例均經(jīng)纖維結腸鏡檢查確診。60例慢性結腸炎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25~35歲10例,36~45歲19例,46~55歲22例,56歲以上9例;病程最短1年,最長(cháng)20年。
1.2 治療方法 方藥:白術(shù)20 g,白芍15 g,陳皮12 g,防風(fēng) 15 g,人參15 g,茯苓 15 g,炙甘草6 g。脾腎虛寒者加肉豆蔻12 g,補骨脂20 g,五味子12 g,吳茱萸10 g。熱毒者加白頭翁12 g,氣滯者加木香10 g,檳榔 10 g;濕熱者加黃芩10 g,黃連10 g;食滯者加山楂15 g,神曲15 g;便膿血者加地榆15 g。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二次服。10天為1個(gè)療程。
2 結果
2.1 療效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纖維結腸鏡復查正常,腸黏膜病變恢復正常;好轉:臨床癥狀明顯減輕,體征基本消失,纖維結腸鏡復查好轉,腸黏膜病變明顯改善;無(wú)效: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和體征無(wú)改善,纖維結腸鏡復查無(wú)好轉。
2.2 治療結果 60例中痊愈45例,占75%,好轉15例,占25%,總有效率100%。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52歲,農民,2002年8月16日初診。主訴:反復腹痛腹瀉18年。病史:患者18年前開(kāi)始經(jīng)常腹痛、腹瀉、瀉后痛不減,發(fā)作期間大便每日3~4次,質(zhì)稀,伴少量黏液,每遇勞累或生氣后發(fā)作,或在晨起前腹痛欲便。曾在縣級做纖維結腸鏡檢查,診斷為慢性結腸炎。早年曾服PPA等藥有效,后漸效果不佳,多年來(lái)已習以為常,不做。此次乃為其母親取藥,中間談及自己的腹瀉而就診。查體:左中下腹輕度壓痛,舌淡、苔薄白,脈細弦。在我院纖維結腸鏡檢查提示慢性結腸炎(無(wú)潰瘍)。辨證屬肝氣郁滯,脾腎虛寒。治法:瀉肝補脾溫腎。方藥:陳皮12 g,白芍15 g,白術(shù)20 g,防風(fēng)15 g,人參15 g,茯苓15 g,甘草6 g,補骨脂20 g,肉豆蔻12 g,五味子12 g,吳茱萸10 g,水煎分早晚二次分服。結果服上方10劑后明顯減輕,再服10劑后腹痛腹瀉消失,又鞏固服三劑。1個(gè)月后結腸鏡復查,腸黏膜恢復正常,隨訪(fǎng)5年無(wú)復發(fā)。
4 體會(huì )
慢性結腸炎臨床癥狀以慢性腹瀉、腹痛,排黏液便、血便為主,呈慢性反復性發(fā)作或持續性發(fā)作,中醫辨病屬泄瀉、腹痛、痢疾等范疇。本病病程較長(cháng),多因長(cháng)期飲食不慎、勞倦內傷,致脾胃虛弱[1]?!毒霸廊珪?shū)》所謂“泄瀉之本,無(wú)不由脾胃”,且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極易耗損正氣及影響情志,以致肝失疏泄,肝脾不和。清代葉天士“肝病必犯土,是侮之所勝也,土虛木乘脾受肝制,克脾則腹脹,便或溏或不爽”[2]。由此可見(jiàn)本病病機為脾虛肝郁,濕阻氣滯,大腸通降功能失調,病久則致脾腎虛寒。痛泄要方中白術(shù)健脾補虛,白芍養血柔肝,陳皮理氣醒脾,防風(fēng)升清止瀉,四藥相配,可以補脾土而瀉肝木,調氣機以止痛瀉;四君子湯中人參大補元氣健脾養胃,茯苓滲濕健脾,炙甘草干溫調中;四神丸中諸藥相配,具有溫腎健脾、固腸止瀉之功。臨證時(shí)根據患者全身狀況予以加減,每每收到良好功效。目前在高等醫藥院校教材《內》中只有“潰瘍性結腸炎”而沒(méi)有“慢性結腸炎”病名,但臨床實(shí)踐表明很多慢性結腸炎患者結腸鏡檢并無(wú)潰瘍和糜爛,在纖維結腸鏡下的表現主要是腸段黏膜的充血、粗糙,血管模糊、偏粗,黏膜發(fā)紅或因蒼白而光亮,這部分患者不應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慢性結腸炎和潰瘍性結腸炎都是結腸的慢性炎癥,慢性結腸炎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兩者在病因上和治療方法上都有區別。病因上,潰瘍性結腸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與細胞凋亡有關(guān),正常結腸上皮細胞很少發(fā)生凋亡,受T細胞免疫反應影響,產(chǎn)生的細胞因子比例失衡,引起細胞凋亡,從而使上皮細胞構成的黏膜屏障破壞,導致結腸黏膜的損傷和潰瘍。而慢性結腸炎大多是從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等感染性疾病而來(lái),與細菌、真菌和病毒有關(guān)。因此,筆者認為,為了更準確制定療效標準,確定和建立治療方法,有必要將慢性結腸炎和潰瘍性結腸炎區別對待,很多慢性腹瀉患者,比如中醫泄瀉病中腎陽(yáng)虛衰型的五更瀉,就大多不是潰瘍性結腸炎,而是慢性結腸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容均由用戶(hù)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diǎn)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