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參考消息報》2010年8月9日6版社會(huì ). 文教
(作者 游乾桂)
有一回,酷愛(ài)登山的一群老朋友在山中迷路,心生恐慌。所幸同行一位原住民朋友發(fā)
揮本能,仿佛心理醫師,安慰我們不會(huì )有事。他具備一級棒的野外求生技巧,可以自行在
叢林里活上一個(gè)星期。他教我們簡(jiǎn)易辯識垂手可得的天然飲料,用刀輕輕劃下,汁液淌出
來(lái),可以生津止渴;天然野菜也在身旁,不難止饑。那一天有了他,我們全都鎮定下來(lái),
最后化險為夷??磥?lái)天才與蠢才真一線(xiàn)之間。在山中他是天才,我是蠢才;他什么都會(huì ),
我們多半不懂。然一下山,可就顛倒易位了。我們生龍活虎,充滿(mǎn)生產(chǎn)力﹔而他在電腦桌
前,猶如蠢才。
原來(lái)天才與蠢才之間,只有微小的距離。它可能存在于同一人身上的兩面,既是天
才,也是蠢才。放在對的地方,做對的事,就很天才;放在錯的地方,人人都是蠢才。